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011年是建党90周年)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这
次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共产党的成长——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
人民军队的诞生;1927年9月,毛泽东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4、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没有经验和急于求成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5、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7、中共主要成就——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建立新中国;1956年完成
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70年代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建交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三、改革开放后
1、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2001年举办上海APEC 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
目前中美矛盾的焦点: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
中日关系
目前中日矛盾的焦点: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解析题:
1、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
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 中国新生" 和1978年的" 伟大转折" ,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1933年9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 围剿" 。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经验,结果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冰封的雪山,穿过杳无人烟的草地,挥师北上。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摘自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请回答:
(1)毛泽东写这首词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是什么?
(3)请你说出材料三会议中作出的我党工作重心转移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材料四: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如下图
(1)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列举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两件事?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5)材料四中,1985年的西方观察家预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材料四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
材料题答案
1、(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 探索:①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 一国两制" ;③发表南方谈话;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2、(1)秋收起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
(3)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 )
(4)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5)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不断增长,并逐渐超过西欧主要国家。
(6)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形象:民富国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等。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011年是建党90周年)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这
次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共产党的成长——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
人民军队的诞生;1927年9月,毛泽东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4、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没有经验和急于求成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5、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7、中共主要成就——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建立新中国;1956年完成
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70年代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建交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三、改革开放后
1、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2001年举办上海APEC 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
目前中美矛盾的焦点: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
中日关系
目前中日矛盾的焦点: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解析题:
1、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
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 中国新生" 和1978年的" 伟大转折" ,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萧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1933年9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 围剿" 。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经验,结果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冰封的雪山,穿过杳无人烟的草地,挥师北上。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摘自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请回答:
(1)毛泽东写这首词反映的是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是什么?
(3)请你说出材料三会议中作出的我党工作重心转移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材料四: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如下图
(1)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列举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两件事?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5)材料四中,1985年的西方观察家预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材料四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
材料题答案
1、(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 探索:①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 一国两制" ;③发表南方谈话;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2、(1)秋收起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
(3)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 )
(4)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5)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不断增长,并逐渐超过西欧主要国家。
(6)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形象:民富国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