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路线的经典之作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典之作

政治与社会学院伦理学专业08级研究生 邱念平

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先后被分割出去,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强占。台湾则先被日本窃取,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又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式出现的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在解放台湾问题、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关于祖国统一的

一些设想,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984年2月邓小平对美国客人完全清晰地表达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他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 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一个前提,五个基本点:

一个前提,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两种制度存在,邓小平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

五个基本点,实际上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来,它包括:

1.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里,整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是这个统一国家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

3. 由这个统一国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使国家的权力;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则按照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

4. 在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内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特别行政区享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的所有权、合法的继承权和外国的投资都受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保障“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按照法律程序调整各个方面的矛盾,保证大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发展运用

“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发展并实践运用,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里,实践证明了这一创造性的思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在香港回归第12年,澳门回归第10年里,我们看到的是和平稳定、经济繁荣,看到的是密切交流往来、互帮互助。曾经出现过的大陆对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人是否能治理好香港,澳门人又是否能管理好澳门的种种质疑,统统都烟消云散了。

从现阶段看,香港、澳门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的保留,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振兴中华,更有利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带有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性质,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制的政体,没有矛盾。它与其自身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香港人比较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它将使特区政府更好地履行高度自治的历史使命。还要看到,特别行政区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它所实行的制度和特区政府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就全国而言,对我国国体和政体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央和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状况;香港特区的地方政体只是附加的一个特殊部分,所以它的存在并不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社会主义性质。香港、澳门资本主义经济的保留并不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仅就香港而言,回归12年,香港一直是内地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对外的窗口、桥梁,而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回归12年来,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港资以及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外资,占国家利用外资总量的41%。目前,香港是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重要的经济合

作伙伴和内地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2006年,香港在内地直接投资项目数达15496个,实际利用资金202亿美元,占内地实际使用外资总数的32%。

12年来,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与内地交流与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内地经济也同样从中获益。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不但巩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对内地金融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两地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不断发展,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决策是正确可行的。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意义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清晰地勾画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蓝图,开辟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途径。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充分地体现了邓小平鲜明的思想特色。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允许两种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制度存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并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体现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特色。再次,“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香港、澳门的顺利

回归并保持繁荣与稳定的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以" 一国两制" 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

由此可以推论,要完成台湾与大陆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国两制”思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的完全实现,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去克服种种阻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台湾独立”,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处理台湾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当然已是无奈之举。和平统一才是最理想、最合理、最符合人民愿望的解决方式。近年来,我们在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作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两岸人民肩负起了共同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责。可以说,我们是尽一切力量去争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在香港、澳门回归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背后,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终归可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

“一国两制”源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是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体现着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真实关系。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这一思想路线,就不会有“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是体现这一思想路线的经典之作,它将彪炳史册,被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永远铭记。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典之作

政治与社会学院伦理学专业08级研究生 邱念平

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澳门先后被分割出去,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强占。台湾则先被日本窃取,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又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式出现的新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在解放台湾问题、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关于祖国统一的

一些设想,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984年2月邓小平对美国客人完全清晰地表达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他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 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同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一个前提,五个基本点:

一个前提,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两种制度存在,邓小平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

五个基本点,实际上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来,它包括:

1.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里,整个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是这个统一国家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

3. 由这个统一国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使国家的权力;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则按照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

4. 在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内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特别行政区享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的所有权、合法的继承权和外国的投资都受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保障“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按照法律程序调整各个方面的矛盾,保证大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发展运用

“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发展并实践运用,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里,实践证明了这一创造性的思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在香港回归第12年,澳门回归第10年里,我们看到的是和平稳定、经济繁荣,看到的是密切交流往来、互帮互助。曾经出现过的大陆对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人是否能治理好香港,澳门人又是否能管理好澳门的种种质疑,统统都烟消云散了。

从现阶段看,香港、澳门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的保留,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振兴中华,更有利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带有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性质,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制的政体,没有矛盾。它与其自身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香港人比较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它将使特区政府更好地履行高度自治的历史使命。还要看到,特别行政区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它所实行的制度和特区政府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就全国而言,对我国国体和政体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央和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状况;香港特区的地方政体只是附加的一个特殊部分,所以它的存在并不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社会主义性质。香港、澳门资本主义经济的保留并不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仅就香港而言,回归12年,香港一直是内地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对外的窗口、桥梁,而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回归12年来,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港资以及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外资,占国家利用外资总量的41%。目前,香港是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重要的经济合

作伙伴和内地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2006年,香港在内地直接投资项目数达15496个,实际利用资金202亿美元,占内地实际使用外资总数的32%。

12年来,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与内地交流与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开创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内地经济也同样从中获益。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不但巩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对内地金融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两地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不断发展,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决策是正确可行的。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意义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清晰地勾画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蓝图,开辟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途径。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充分地体现了邓小平鲜明的思想特色。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允许两种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制度存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并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体现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特色。再次,“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香港、澳门的顺利

回归并保持繁荣与稳定的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以" 一国两制" 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

由此可以推论,要完成台湾与大陆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国两制”思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的完全实现,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去克服种种阻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台湾独立”,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处理台湾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当然已是无奈之举。和平统一才是最理想、最合理、最符合人民愿望的解决方式。近年来,我们在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作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两岸人民肩负起了共同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责。可以说,我们是尽一切力量去争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在香港、澳门回归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背后,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终归可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

“一国两制”源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是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体现着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真实关系。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这一思想路线,就不会有“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是体现这一思想路线的经典之作,它将彪炳史册,被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永远铭记。


相关内容

  • 邓小平经典语录
  • 语录一:“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邓-小-平晚年曾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李德顺认为:“‘真理是朴素的’,这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向往和称道的理论境界。小平理论能迅速为广大人民所理解 ...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 ...

  • 必修三历史总结
  • 文化生活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⑴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儒学受到冲击:②唐后期及北宋进行 复兴儒学运动: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 跃. ⑴历史背景(明朝) ①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②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 ...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观题 中国现代史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观题 中国现代史) 第一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 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 ...

  • 2014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 2014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1.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 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3.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

  •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
  •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2年入学考试复习题 政治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病逐步暴露,经济危机爆发,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和恩格斯合作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的意识形态&g ...

  • 毛概题库答案
  • <概论>试题库试卷分章节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CADDC ABBD 二.多选题: ABD ABCD ABCD 三.判断题: 全部正确 四.简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 ...

  • 最新事业单历史位常识题题库
  • 最新事业单历史位常识题题库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4)<春秋>: ...

  • 浅谈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意义-副本
  • 浅谈"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一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