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座谈会发言观点
雨亭巷社区 严福
一、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多少居民合适
雨亭巷社区现有辖区单位8个,居民3267户、10565人,办理居民医疗保险的4300人,居民养老保险670人,低保户272户,社区直管党员186人,清扫小巷卫生28700平方米,廉租住房补贴150户、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26人,吸毒人员25人。社区承担的工作有党建、计生、综治、禁毒、社保、民政、环卫等十多类,其中上述几项工作,有的每年为每人服务一次,有的每月服务一次,有的每天不间断服务。工作量非常之大,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几十户居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综合下来,要完成以上任务,需要40名工作人员,平均1个社区工作人员服务80户居民为宜。
二、一个社区以多大半径开展活动为宜
一般来说,社区服务半径以步行不超过十分钟能够到达为宜,也就是1-2平方公里合适。
三、社区楼院管理方式的意见建议
楼院管理的关键在物业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加强物业管理,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建议政府下决心培育一批管理上层次,服务上水平的物业管理企业,加大对老居民楼实行
物业管理的力度,整合楼院,实行大物业,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在楼院管理方面应该和物业公司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物业信息与社区派出所共享,改变以往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到家为居民服务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居民主动到物业公司、社区办事为主、网络办理为辅的工作机制。
四、街道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理顺,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作用。一是树立街道社区一盘棋的思想,分工不分家。二是重心下移,增加对社区的阵地建设、财力、人力投入。
五、如何做好城市困难群众,低保动态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是实行季度或半年审核一次,每年至少办理两次低保的定期扩保制度,当然不一定非要政府增加投入,可以考虑将一定年龄段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停保而空出资金。二是彻底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包括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借鉴吉林省的经验对低保实行属地管理,以便及时掌握低保户的动态。
六、做好社区工作关键环节的意见建议
1、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工作。建议由市环卫所统一管理,实行大街小巷一盘棋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公益性岗位,取消向居民收取的公共卫生费。
2、社区党员管理。配套社区党员活动场地、设施、经费,创新社区党员活动方式(网络互动、短信平台、QQ论坛、
微博等)。
3、物业管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政府给力、社区监督、企业实施、居民认同。政府下决心改造老居民区的物业,解决老楼的上下水、供电、供暖问题,减少居民邻里之间的矛盾。
4、工作人员。建议增加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人数,逐步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尤其是熟悉社区情况,业务熟练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应该适当延长服务期限。第三,增加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落实副主任的社会保险待遇,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提高到最低工资水平以上。
5、在为居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事务上不要下达硬性指标,以免因各社区相互竞争降低效率而将居民享受的待遇变成了任务,引起群众不满,产生逆反心理。
七、社区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
1、投入的力度仍需加大。
2、社区管理水平跟不上社区发展的速度。
3、对社区干部培训跟不上形势需要,社区服务水平难上层次。工作量越来越加大,工作人员越来越减少。社区在完成卫生费收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任务时与居民产生了新的矛盾,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不适应。
八、结合我市实际,社会管理如何创新?社区如何改革?
社区在落实国家政策、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社区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社区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关键要考虑一下几点:一是正确定位社区性质的问题。修改了几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迟迟没有定稿,社区是群众自治性组织还是“小街道办事处”?我看目前只能算是街道的派出机构—小街道办。二是要加强社区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社区成立十年了,现任社区书记和低保专干大部分长期在社区工作,既对前途没有看到多大希望,也对基层越来越繁琐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和畏难情绪,影响了工作的创新。社区干部虽然职务很低,但是所作的工作对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要、很具体,所以这些干部更应该重视和鼓舞。(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社区座谈会发言观点
雨亭巷社区 严福
一、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多少居民合适
雨亭巷社区现有辖区单位8个,居民3267户、10565人,办理居民医疗保险的4300人,居民养老保险670人,低保户272户,社区直管党员186人,清扫小巷卫生28700平方米,廉租住房补贴150户、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26人,吸毒人员25人。社区承担的工作有党建、计生、综治、禁毒、社保、民政、环卫等十多类,其中上述几项工作,有的每年为每人服务一次,有的每月服务一次,有的每天不间断服务。工作量非常之大,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几十户居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综合下来,要完成以上任务,需要40名工作人员,平均1个社区工作人员服务80户居民为宜。
二、一个社区以多大半径开展活动为宜
一般来说,社区服务半径以步行不超过十分钟能够到达为宜,也就是1-2平方公里合适。
三、社区楼院管理方式的意见建议
楼院管理的关键在物业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加强物业管理,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建议政府下决心培育一批管理上层次,服务上水平的物业管理企业,加大对老居民楼实行
物业管理的力度,整合楼院,实行大物业,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在楼院管理方面应该和物业公司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物业信息与社区派出所共享,改变以往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到家为居民服务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居民主动到物业公司、社区办事为主、网络办理为辅的工作机制。
四、街道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理顺,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作用。一是树立街道社区一盘棋的思想,分工不分家。二是重心下移,增加对社区的阵地建设、财力、人力投入。
五、如何做好城市困难群众,低保动态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是实行季度或半年审核一次,每年至少办理两次低保的定期扩保制度,当然不一定非要政府增加投入,可以考虑将一定年龄段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停保而空出资金。二是彻底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包括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借鉴吉林省的经验对低保实行属地管理,以便及时掌握低保户的动态。
六、做好社区工作关键环节的意见建议
1、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工作。建议由市环卫所统一管理,实行大街小巷一盘棋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公益性岗位,取消向居民收取的公共卫生费。
2、社区党员管理。配套社区党员活动场地、设施、经费,创新社区党员活动方式(网络互动、短信平台、QQ论坛、
微博等)。
3、物业管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政府给力、社区监督、企业实施、居民认同。政府下决心改造老居民区的物业,解决老楼的上下水、供电、供暖问题,减少居民邻里之间的矛盾。
4、工作人员。建议增加大学生到社区就业的人数,逐步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尤其是熟悉社区情况,业务熟练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应该适当延长服务期限。第三,增加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落实副主任的社会保险待遇,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提高到最低工资水平以上。
5、在为居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事务上不要下达硬性指标,以免因各社区相互竞争降低效率而将居民享受的待遇变成了任务,引起群众不满,产生逆反心理。
七、社区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
1、投入的力度仍需加大。
2、社区管理水平跟不上社区发展的速度。
3、对社区干部培训跟不上形势需要,社区服务水平难上层次。工作量越来越加大,工作人员越来越减少。社区在完成卫生费收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任务时与居民产生了新的矛盾,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不适应。
八、结合我市实际,社会管理如何创新?社区如何改革?
社区在落实国家政策、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社区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社区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关键要考虑一下几点:一是正确定位社区性质的问题。修改了几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迟迟没有定稿,社区是群众自治性组织还是“小街道办事处”?我看目前只能算是街道的派出机构—小街道办。二是要加强社区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社区成立十年了,现任社区书记和低保专干大部分长期在社区工作,既对前途没有看到多大希望,也对基层越来越繁琐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和畏难情绪,影响了工作的创新。社区干部虽然职务很低,但是所作的工作对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要、很具体,所以这些干部更应该重视和鼓舞。(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