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观赏识别实验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2—2013—2)

鸟类分类与校园鸟类识别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一、实验目的

鸟类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外调查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鸟类类群,结合标本室内鸟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鸟类种类,了解植物园鸟类多样性的分布;同时通过室外鸟类调查来学习基本的观鸟方法和鸟类识别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设备

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不同型号规格解剖器材、标本瓶、硼酸、明矾、铁丝、脱脂棉、标签纸、野外记录本等。

2、材料

标本室各种类群鸟类拨制标本;各种类群鸟类分类、生态、识别、图片资料和观鸟手册等;各种校园野生鸟类。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鸟类的形态特征

1、鸟类外形: 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头端具角质的喙,是啄食器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颈长而灵活,尾骨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这些都是与飞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躯干坚实和尾骨退化有利于飞行的稳定;颈部发达可弥补前时变成翅膀后的不便;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 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鸟类瞬膜内缘具有一种羽状上皮,在地栖性的鸟类(如鸽与雉鸡)尤为发达,能借以刷洗灰尘;水禽及猛禽则很少。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的耳孔极为发达。 前肢变成翼,后肢具4趾,这是鸟类外形上与其它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拇指通常向后,适于树栖握枝。鸟类足型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尾段着生有扇状的正羽,称为尾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尾羽的形状与飞翔特点有关。

2、皮肤: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干、软,缺乏腺体。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一对或单个的尾脂腺,由导管开口于尾背方的乳头状突起上,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鸟羽就是在爬行类角质鳞的基础上,由于适应飞翔而产生的变异。羽毛只是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有羽毛的地方,称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飞翔时肌肉的收缩。

3、骨骼:薄、轻、坚固,具有气质骨。

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又分为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附肢骨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a 、脊柱及胸骨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颈椎数量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鸟类的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而且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头能转动180度,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度。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这与飞翔生活有密切联系。多数鸟类胸骨中线处有可增大胸肌固着面的龙骨突。胸椎、肋骨、胸骨与周围有关的肌肉共同组成胸廓。坚强的胸廓对于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是十分必要的。

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愈合荐骨(综荐骨)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愈合荐骨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与耻骨) 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现代鸟的尾椎数目减少,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以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b 、头骨

鸟类的头骨基本上与爬行类相似,具有单一的枕骨髁,高颅型。脑颅的骨片薄,而且彼此愈合成一个整体,骨内为蜂窝状的充气结构,颅骨轻而坚固。上下颌无齿,并延长成喙。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现代鸟类均无牙齿,这也是对减轻体重的适应。鸟类的眼窝很大,眶间隔明显而发达,它是一个以中筛骨为主构成的垂直薄骨片,隔离开左右两眼窝。

c 、带骨及肢骨

鸟类带骨和肢骨也有愈合及变形现象,这也是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连接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锁骨细长,两侧锁骨在胸前呈“V”字形连合,具有弹性,称叉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能在鼓翼时阻碍左右乌喙骨的靠拢,起着横木的作用,也能增强肩带的弹性。失去飞翔能力的平胸鸟类,锁骨退化,而成为乌喙骨的一部分。前肢特化为翼,主要表现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振翅才能有力。 腕骨、掌骨及指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 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级飞羽。飞羽是飞翔的主要羽毛,它们的形状和数目(特别是初级飞羽) 是鸟类分类学的重要依据。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3对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片,并分别由髂骨部与愈合荐骨相愈合,共同形成对后肢的强有力的支持。鸟类的后肢强健,股骨与腰带的髋臼相关节。下腿骨骼有较大变化:腓骨退化成刺状,胫骨与一部分跗骨愈合成一块胫跗骨,跗骨与一部分蹠骨愈合成一块跗蹠骨。这种简化成单一的骨块关节以及这两块骨骼的延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均具4趾,拇趾向后,以适应于树栖握枝。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4、肌肉:鸟类的肌肉系统和特殊飞翔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鸟类的肌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a 、与飞翔振翼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胸小肌使翼扬起,胸大肌使翼下扇。 b 、躯干背部的肌肉不发达。 c 、腿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装置。 d 、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 e 、皮肌发达。

5、消化: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身体的重量。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区分为以下各部: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胃(腺胃、肌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廻肠) 、盲肠、直肠和泄殖腔。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现代鸟类无牙齿,具有角质喙。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舌的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活方式有关,取食花蜜鸟类的舌有时呈吸管状或刷状:啄木鸟的舌具倒钩,能把树皮下的害虫钩出。某些啄木鸟和蜂鸟的舌,借特殊的构造而能伸出口外甚远。

鸟类的食道具有较大的扩张能力,利于吞食。食道的基部膨大形成临时贮藏食物和能软化食物的嗉囊。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和肌胃两部分。腺胃壁内富有腺体,可分泌粘液和消化液。肌胃又叫砂囊(鸡、鸽的肌胃都很发达) ,有很厚的肌肉壁,肌胃粘膜上皮有大量管状腺,它的分泌物和上皮细胞碎屑在粘膜表面形成了一层黄色的类角质膜被覆在粘膜表面,并进行周期性更换。肉食性鸟类的肌胃不发达。

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减轻体重的作用。在小肠与大肠交界处着生有一对盲肠。盲肠具有吸水作用。直肠末端为肛门,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肝脏和胰脏,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6、呼吸:具有气囊,双重呼吸。

鸟类肺与气囊的构造十分复杂,肺的体积相对较小,是一种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由大量的细支气管组成。气囊是鸟类的辅助呼吸系统,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血管,它缺乏气体交换的功能。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分别是颈气囊(2个)、锁间气囊(1个)、前胸气囊(2个)、后胸气囊(2个)和腹气囊(2个)。

双重呼吸:当鸟类吸气时,有一部分新鲜气体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新鲜气体进入后气囊贮存下来。当鸟类呼气时,肺内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通过前气囊排出,同时后气囊中所贮存的新鲜空气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具有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作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等功能。

鸣管是鸟类的发声器官。由气管末端和两个初级支气管起始部位的内、外鸣膜形成。鸣管外侧附有特殊的鸣肌,鸣肌的收缩可以调节鸣膜的紧张程度,从而使鸣声发生变化。

7、循环系统: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率快,血压高。

a 、心脏

鸟类的心脏约为体重的0.4~1.5%,相对大小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心脏分二心房二心室。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 。心脏容量大,心率快,血压高。 因而气体、营养物质及废物的代谢旺盛。这为鸟类的飞翔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础。

b 、动脉

鸟类的动脉系统基本上继承了较高等的爬行动物的特点,但左侧体动脉弓消失,由右侧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c 、静脉

鸟类的静脉系统与爬行类基本上相似,但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具尾肠系膜静脉,可收集内脏血液进入肝门静脉。尾肠系膜静脉为鸟类所特有。

8、感官:视觉器官发达。

鸟类具有较发达的神经系统。鸟类有12对脑神经。其主要的特点是: 1、纹状体高度发达。 2、小脑很发达。 3、视叶发达。 4、嗅叶很退化。 鸟类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发达,在空中飞翔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为所有其他脊椎动物所不及,听觉和平衡觉器官也较发达,而嗅觉器官最不发达。

鸟类具有完善的视觉调节即双重调节,可以迅速调整视力。这种双重调节不仅能改变水晶体的形状以及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使鸟类能在一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这是飞翔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适于高速飞行。

9、生殖:鸟类生殖腺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非繁殖季节,大多鸟类生殖腺变小或退化而在繁殖期生殖腺的体积可增大几百倍到近千倍。一般认为这也与适应于飞翔生活有关。雄性生殖系统基本上与爬行类相似,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输精管开口于泄腔。绝大多数雌鸟仅具有左侧有功能的卵巢,右侧卵巢退化。左侧输卵管发达。输卵管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分为5部分,即输卵管伞、蛋白分泌部、峡、子宫和阴道。

(二)鸟类的分类

1、动物分类原理

1)物种:在分类学上,鸟类都属于鸟纲,属于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之下。现存鸟类都属于鸟纲下的今鸟亚纲,共3个总目,9000余种。

2)物种的鉴别

3)亚种:

4)动物的命名 2、鸟类分类系统

1)传统分类系统:综合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行为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鸟类进行分类。 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两个亚纲,现存的鸟纲都可以划入今鸟亚纲的三个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我国现存的鸟类都属于今颚总目。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今鸟亚纲除了现存的三个总目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齿颚总目。 现存的鸟类可以分成27~30个目,160个左右的科。

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等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今鸟亚纲:包括现存的所有鸟类和一些已经灭绝的早期鸟类。 古颚总目:即走禽,不会飞或不善飞,善于奔跑。

楔翼总目:即企鹅,不会飞而善于游泳。

今颚总目:包括绝大多数鸟类,多数可以飞行,我国只有这一总目的鸟类。 2)现代分类系统:利用用DNA 交杂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鸟类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三)野外观鸟工具

1、参考查询工具:鸟类识别图鉴、鸟类野外手册、鸟类折页、鸟类分类、生态、地理工具书;

2、交通联络工具:车辆、定位仪、电话;

3、记录工具:笔记本、铅笔、相机、摄象机、录音机、话筒;

4、观察工具:望远镜、摄象机;

A 望远镜的使用

双筒望远镜的使用:在使用望远镜的时候,要先调节望远镜两个镜筒距离,直到两眼看到的图象合成一个圆为止,然后慢慢旋动调焦轮,直到左眼清晰,再慢慢旋动右目镜,直到右眼也清楚为止。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让望远镜适应两眼视力差。记住右目镜位置,保持不变。再观察不同距离目标时直接旋调焦轮就可以! 一般望远镜可以矫正500度老化到500度近视,在这个视力范围内,可以不戴眼镜直接通过望远镜观测,如果需要戴眼镜,请将目镜上的橡胶罩翻折下来,或者将目镜罩旋到最低位置,这样才能看清整个视场 ,千万不要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

单筒望远镜的使用:1、用主眼看望远镜,同时张开另外一只眼,这样可以及时修正望远镜的指向,而且减弱眼睛肌肉的疲劳。

2、千万不要单手使用望远镜,使用单筒望远镜时,不妨采用持枪的方法,双手一前一后,从下方握住镜筒,慢慢旋动调焦轮,直到视野清晰。

B 鸟类野外识别图鉴

(四)观鸟方法与识别技巧

1、观鸟的形式

野外观鸟

庭院观鸟

动物园、鸟语林

笼鸟观赏

2、野外观鸟的基本方法

1)观鸟类型:行走观鸟、定点观鸟

2)观鸟的天气与时机

3)观察与记录 3、野外观鸟的原则:

1.到野外观鸟时,不要穿戴颜色鲜亮的衣帽,因鸟类视觉敏锐,容易被惊扰;还应该保持安静,不要 喧哗。

2.野外观鸟要有组织地结伴而行,注意安全,同时向有经验的观鸟者学习。

3.拍摄鸟类采用自然光,不可使用闪光灯,以免惊吓它们。

4.爱护环境,不攀折花木,不乱抛垃圾。

5.尊重鸟的生存权,不要采集鸟蛋、捕捉野鸟。

6. 赏鸟,是赏自然界中野生鸟类,不赏笼中鸟。

7. 发现特别鸟种的栖息地或育雏地时,请守口如瓶,且谨记不干扰原则,勿告诉第二人,不论他是否为保护野鸟保护者。

8. 不可过分追逐野生鸟类,因为有些鸟可能因气候因素,体能衰弱而暂时停栖某一地区,此时,他们急需休息调养,您的追逐行为,可能导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9. 观鸟时,遇鸟类进行筑巢或育雏,切记“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原则,保持适当观赏距离,以免干扰亲鸟的行为,亲鸟受到干扰后,有可能会弃巢。

4、野外观鸟识别技巧

1)鸟体部位名称

2)鸟种主要识别特征

(1)形态特征

(2)生态特征

(3)声音特征

(五)校园鸟类识别与分类

1、游禽类:小

2、涉禽类:白鹭、池鹭

3、猛禽类:

4、鸠鸽类:珠颈斑鸠、

5、攀禽类:斑姬啄木鸟

6、鸣禽类:麻雀 大山雀 短尾鸦雀 八哥 灰头鹀 北红尾鸲 红胁蓝尾鸲 乌鸫 白鹡鸰 家燕 丝光椋鸟 棕头鸦雀 红头穗鹛 黑尾蜡嘴雀 灰头鹀

四、实验结果 1:麻雀

一般麻雀体长为14cm 左右,雌雄形、色

非常接近。喙黑色, 呈圆锥状;跗跖为浅

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

饰以黑色条纹。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色大

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

两条白色的带状纹。尾呈小叉状,浅褐色。

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

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

成鸟则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

雄鸟此处为褐红,雌鸟则为橄榄褐色,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

2 :家燕

一种夏候鸟,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

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

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

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

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前额深

栗色 。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

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

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

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

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

3:八哥 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额羽甚多,形特延长而竖立,与头顶尖长羽毛形成巾帻;头侧或完全披羽,或

局部裸出。两性相似。共有6种。普通八哥通

体黑色,嘴基上羽额耸立,形成羽帻;头顶、

颊、枕和耳羽具绿色金属光泽;上体余部沾褐;

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

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

端。下体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 。栖

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

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

4:白鹡鸰 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

体重23克。体羽为黑白二色,额头顶前部和脸白

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

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

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

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

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

5:强脚树莺 体长约12厘米的暗褐色树莺。具形长的皮黄色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尤其是胸侧、两肋及尾下覆羽。幼鸟黄色较多。

甚似黄腹树莺但上体的褐色多且深,下体褐色

深而黄色少,腹部白色少,喉灰色亦少。 鸣

声为持续的上升音weee 接爆破声chiwiyou 。

也作连续的tack tack叫。 藏于浓密灌丛,易

闻其声但难将其赶出一见。通常独处。

6:珠颈斑鸠

全长30公分左右,嘴暗褐色,脚紫红色。

头顶鼠灰色;後颈下部至颈侧黑色,有白

色斑点。 背至尾羽灰褐色,尾羽外侧黑色,

末端白色。翼淡褐色,羽绿淡色。腹面为

淡葡萄紫色,胁略带灰色。常在晨昏时发

出似『咕--咕咕--咕--咕』之声。出现于平

地至低海拔平原、丘陵地带,城市中的校

园、公园、行道树林,也常见到它们的踪

影。

7:大山雀

大山雀属鸟纲、雀形目、山雀科,一般山雀科的

鸟体形都非常小,而大山雀体形较大,全长约有

14厘米长。头部、喉部呈黑色,与脸侧白斑及颈

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

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雌鸟

此纵纹较淡,易辨认。眼褐色,嘴和脚均为黑色。

中央一对尾羽深蓝色,羽干为黑色,其余尾羽蓝

黑色,飞羽黑褐色。

大山雀善鸣叫,鸣声清脆悦耳,在野外可以依靠其特征性的鸣叫来区分,鸣唱变化较多并有不同含义,但无论何种鸣唱其基调为“仔嘿-仔仔嘿-仔仔嘿嘿”或“仔仔嘿嘿嘿”它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土名“仔仔黑”和“黑子”就是来自它鸣唱的拟声。 大山雀是一种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的鸟类,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常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都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夏季他们最高可以分布到海拔3000米的山区,冬季则向低海拔平原地区移动并结成小群活动。

8:白头鹎

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体长17-22cm ,

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

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

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

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

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

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

捕食。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

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

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

物性食物。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

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

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伴有颤音。 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 。

9:乌鸫

乌鸫身长24- 25 cm,翼展

34-38.5 cm,体重80 -110 g,寿

命16 年。雄鸟全身大致黑色,上

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

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

喉亦微染棕色。嘴黄,眼珠呈橘

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

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

淡,喉、胸有暗色纵纹,栖息于

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

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

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10:池鹭

池鹭体长约47厘米,雄性成鸟:

繁殖羽:喉白,头顶、羽冠、颈

侧均为栗色,背羽黑色并延伸呈

蓑羽状,胸部紫栗色,腰、腹、

翅、尾均白色。冬羽:头顶、颈

侧及胸部具黑褐色纵条纹,背羽

棕褐色。雌性成鸟:与雄性成鸟

近似,但头、颈及前胸的栗色稍

浅。幼鸟:头和颈黑褐色,具土

黄色纵纹,肩背棕褐色,腰、翅、

下体及尾羽白色。虹膜金黄色,

眼先裸部黄绿色,嘴黄色、端部黑,跗蹠及趾浅黄色。 是一种涉禽,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状,圆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壮,与中趾(连爪) 几乎等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五、讨论分析

通过四天的鸟类观察与识别课通过增加了我对野外鸟类的观察识别能力,通过观察各种鸟类,从它的外形特征、羽色、鸣声,已经能初步判断出它是哪一类的鸟,再查阅一些鸟类图谱,对照特征描述,对所观察到的鸟一一识别。此次实验选修课不仅让我认识了更多的鸟类,更可贵的是吸引了我对鸟类观察的兴趣,相信如果长期的积累会逐渐认识更多自己先前从不认识的鸟类,久而久之不需要图鉴也能凭借叫声形态知道鸟得名字。虽然只有几次观鸟课,但就这短短的几堂课让我们亲近了自然,使我们身心得以放松,当我们置身林荫小道,看到那些鲜活的鸟儿像自然的精灵一般游走于校园里,开始感觉到这个平时上课学习的地方其实是一个那么充满生气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观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与快乐并存的事情,让我们亲身体验观察自然,观察鸟类,同时也让我们处于长期处于亚健康的身体得到舒缓得到放松,可谓一举两得。对鸟类的认识就像对自然的理解是永远都没有止境的,如今我对于这些鸟们已经充满无限的热爱了。观鸟,不仅仅是一种欣赏,一种内心需要的满足,还是一种分享。通过我们的眼睛与双手,向人们传达鸟的美,让所有人在欣赏的同时,还要明白要用心去怜爱它们,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去合乎这种美。这样的美,便是一种心声,一种共鸣,一种爱的升华。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2—2013—2)

鸟类分类与校园鸟类识别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一、实验目的

鸟类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外调查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鸟类类群,结合标本室内鸟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鸟类种类,了解植物园鸟类多样性的分布;同时通过室外鸟类调查来学习基本的观鸟方法和鸟类识别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设备

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不同型号规格解剖器材、标本瓶、硼酸、明矾、铁丝、脱脂棉、标签纸、野外记录本等。

2、材料

标本室各种类群鸟类拨制标本;各种类群鸟类分类、生态、识别、图片资料和观鸟手册等;各种校园野生鸟类。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鸟类的形态特征

1、鸟类外形: 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头端具角质的喙,是啄食器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颈长而灵活,尾骨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这些都是与飞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躯干坚实和尾骨退化有利于飞行的稳定;颈部发达可弥补前时变成翅膀后的不便;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 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鸟类瞬膜内缘具有一种羽状上皮,在地栖性的鸟类(如鸽与雉鸡)尤为发达,能借以刷洗灰尘;水禽及猛禽则很少。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的耳孔极为发达。 前肢变成翼,后肢具4趾,这是鸟类外形上与其它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拇指通常向后,适于树栖握枝。鸟类足型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尾段着生有扇状的正羽,称为尾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尾羽的形状与飞翔特点有关。

2、皮肤: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干、软,缺乏腺体。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一对或单个的尾脂腺,由导管开口于尾背方的乳头状突起上,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鸟羽就是在爬行类角质鳞的基础上,由于适应飞翔而产生的变异。羽毛只是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有羽毛的地方,称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飞翔时肌肉的收缩。

3、骨骼:薄、轻、坚固,具有气质骨。

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又分为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附肢骨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a 、脊柱及胸骨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颈椎数量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鸟类的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而且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头能转动180度,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度。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这与飞翔生活有密切联系。多数鸟类胸骨中线处有可增大胸肌固着面的龙骨突。胸椎、肋骨、胸骨与周围有关的肌肉共同组成胸廓。坚强的胸廓对于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是十分必要的。

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愈合荐骨(综荐骨)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愈合荐骨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与耻骨) 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现代鸟的尾椎数目减少,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以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b 、头骨

鸟类的头骨基本上与爬行类相似,具有单一的枕骨髁,高颅型。脑颅的骨片薄,而且彼此愈合成一个整体,骨内为蜂窝状的充气结构,颅骨轻而坚固。上下颌无齿,并延长成喙。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现代鸟类均无牙齿,这也是对减轻体重的适应。鸟类的眼窝很大,眶间隔明显而发达,它是一个以中筛骨为主构成的垂直薄骨片,隔离开左右两眼窝。

c 、带骨及肢骨

鸟类带骨和肢骨也有愈合及变形现象,这也是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连接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锁骨细长,两侧锁骨在胸前呈“V”字形连合,具有弹性,称叉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能在鼓翼时阻碍左右乌喙骨的靠拢,起着横木的作用,也能增强肩带的弹性。失去飞翔能力的平胸鸟类,锁骨退化,而成为乌喙骨的一部分。前肢特化为翼,主要表现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振翅才能有力。 腕骨、掌骨及指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 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级飞羽。飞羽是飞翔的主要羽毛,它们的形状和数目(特别是初级飞羽) 是鸟类分类学的重要依据。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3对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片,并分别由髂骨部与愈合荐骨相愈合,共同形成对后肢的强有力的支持。鸟类的后肢强健,股骨与腰带的髋臼相关节。下腿骨骼有较大变化:腓骨退化成刺状,胫骨与一部分跗骨愈合成一块胫跗骨,跗骨与一部分蹠骨愈合成一块跗蹠骨。这种简化成单一的骨块关节以及这两块骨骼的延长,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均具4趾,拇趾向后,以适应于树栖握枝。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4、肌肉:鸟类的肌肉系统和特殊飞翔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鸟类的肌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a 、与飞翔振翼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胸小肌使翼扬起,胸大肌使翼下扇。 b 、躯干背部的肌肉不发达。 c 、腿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装置。 d 、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 e 、皮肌发达。

5、消化: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身体的重量。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区分为以下各部: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胃(腺胃、肌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廻肠) 、盲肠、直肠和泄殖腔。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现代鸟类无牙齿,具有角质喙。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舌的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活方式有关,取食花蜜鸟类的舌有时呈吸管状或刷状:啄木鸟的舌具倒钩,能把树皮下的害虫钩出。某些啄木鸟和蜂鸟的舌,借特殊的构造而能伸出口外甚远。

鸟类的食道具有较大的扩张能力,利于吞食。食道的基部膨大形成临时贮藏食物和能软化食物的嗉囊。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和肌胃两部分。腺胃壁内富有腺体,可分泌粘液和消化液。肌胃又叫砂囊(鸡、鸽的肌胃都很发达) ,有很厚的肌肉壁,肌胃粘膜上皮有大量管状腺,它的分泌物和上皮细胞碎屑在粘膜表面形成了一层黄色的类角质膜被覆在粘膜表面,并进行周期性更换。肉食性鸟类的肌胃不发达。

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减轻体重的作用。在小肠与大肠交界处着生有一对盲肠。盲肠具有吸水作用。直肠末端为肛门,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肝脏和胰脏,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6、呼吸:具有气囊,双重呼吸。

鸟类肺与气囊的构造十分复杂,肺的体积相对较小,是一种海绵状缺乏弹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由大量的细支气管组成。气囊是鸟类的辅助呼吸系统,主要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血管,它缺乏气体交换的功能。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分别是颈气囊(2个)、锁间气囊(1个)、前胸气囊(2个)、后胸气囊(2个)和腹气囊(2个)。

双重呼吸:当鸟类吸气时,有一部分新鲜气体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新鲜气体进入后气囊贮存下来。当鸟类呼气时,肺内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通过前气囊排出,同时后气囊中所贮存的新鲜空气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具有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作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等功能。

鸣管是鸟类的发声器官。由气管末端和两个初级支气管起始部位的内、外鸣膜形成。鸣管外侧附有特殊的鸣肌,鸣肌的收缩可以调节鸣膜的紧张程度,从而使鸣声发生变化。

7、循环系统: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率快,血压高。

a 、心脏

鸟类的心脏约为体重的0.4~1.5%,相对大小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心脏分二心房二心室。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 。心脏容量大,心率快,血压高。 因而气体、营养物质及废物的代谢旺盛。这为鸟类的飞翔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础。

b 、动脉

鸟类的动脉系统基本上继承了较高等的爬行动物的特点,但左侧体动脉弓消失,由右侧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c 、静脉

鸟类的静脉系统与爬行类基本上相似,但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具尾肠系膜静脉,可收集内脏血液进入肝门静脉。尾肠系膜静脉为鸟类所特有。

8、感官:视觉器官发达。

鸟类具有较发达的神经系统。鸟类有12对脑神经。其主要的特点是: 1、纹状体高度发达。 2、小脑很发达。 3、视叶发达。 4、嗅叶很退化。 鸟类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发达,在空中飞翔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为所有其他脊椎动物所不及,听觉和平衡觉器官也较发达,而嗅觉器官最不发达。

鸟类具有完善的视觉调节即双重调节,可以迅速调整视力。这种双重调节不仅能改变水晶体的形状以及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使鸟类能在一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这是飞翔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适于高速飞行。

9、生殖:鸟类生殖腺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非繁殖季节,大多鸟类生殖腺变小或退化而在繁殖期生殖腺的体积可增大几百倍到近千倍。一般认为这也与适应于飞翔生活有关。雄性生殖系统基本上与爬行类相似,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输精管开口于泄腔。绝大多数雌鸟仅具有左侧有功能的卵巢,右侧卵巢退化。左侧输卵管发达。输卵管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可分为5部分,即输卵管伞、蛋白分泌部、峡、子宫和阴道。

(二)鸟类的分类

1、动物分类原理

1)物种:在分类学上,鸟类都属于鸟纲,属于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之下。现存鸟类都属于鸟纲下的今鸟亚纲,共3个总目,9000余种。

2)物种的鉴别

3)亚种:

4)动物的命名 2、鸟类分类系统

1)传统分类系统:综合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行为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鸟类进行分类。 分为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两个亚纲,现存的鸟纲都可以划入今鸟亚纲的三个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我国现存的鸟类都属于今颚总目。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今鸟亚纲除了现存的三个总目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齿颚总目。 现存的鸟类可以分成27~30个目,160个左右的科。

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等中生代的原始鸟类,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今鸟亚纲:包括现存的所有鸟类和一些已经灭绝的早期鸟类。 古颚总目:即走禽,不会飞或不善飞,善于奔跑。

楔翼总目:即企鹅,不会飞而善于游泳。

今颚总目:包括绝大多数鸟类,多数可以飞行,我国只有这一总目的鸟类。 2)现代分类系统:利用用DNA 交杂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鸟类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三)野外观鸟工具

1、参考查询工具:鸟类识别图鉴、鸟类野外手册、鸟类折页、鸟类分类、生态、地理工具书;

2、交通联络工具:车辆、定位仪、电话;

3、记录工具:笔记本、铅笔、相机、摄象机、录音机、话筒;

4、观察工具:望远镜、摄象机;

A 望远镜的使用

双筒望远镜的使用:在使用望远镜的时候,要先调节望远镜两个镜筒距离,直到两眼看到的图象合成一个圆为止,然后慢慢旋动调焦轮,直到左眼清晰,再慢慢旋动右目镜,直到右眼也清楚为止。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让望远镜适应两眼视力差。记住右目镜位置,保持不变。再观察不同距离目标时直接旋调焦轮就可以! 一般望远镜可以矫正500度老化到500度近视,在这个视力范围内,可以不戴眼镜直接通过望远镜观测,如果需要戴眼镜,请将目镜上的橡胶罩翻折下来,或者将目镜罩旋到最低位置,这样才能看清整个视场 ,千万不要使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会对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

单筒望远镜的使用:1、用主眼看望远镜,同时张开另外一只眼,这样可以及时修正望远镜的指向,而且减弱眼睛肌肉的疲劳。

2、千万不要单手使用望远镜,使用单筒望远镜时,不妨采用持枪的方法,双手一前一后,从下方握住镜筒,慢慢旋动调焦轮,直到视野清晰。

B 鸟类野外识别图鉴

(四)观鸟方法与识别技巧

1、观鸟的形式

野外观鸟

庭院观鸟

动物园、鸟语林

笼鸟观赏

2、野外观鸟的基本方法

1)观鸟类型:行走观鸟、定点观鸟

2)观鸟的天气与时机

3)观察与记录 3、野外观鸟的原则:

1.到野外观鸟时,不要穿戴颜色鲜亮的衣帽,因鸟类视觉敏锐,容易被惊扰;还应该保持安静,不要 喧哗。

2.野外观鸟要有组织地结伴而行,注意安全,同时向有经验的观鸟者学习。

3.拍摄鸟类采用自然光,不可使用闪光灯,以免惊吓它们。

4.爱护环境,不攀折花木,不乱抛垃圾。

5.尊重鸟的生存权,不要采集鸟蛋、捕捉野鸟。

6. 赏鸟,是赏自然界中野生鸟类,不赏笼中鸟。

7. 发现特别鸟种的栖息地或育雏地时,请守口如瓶,且谨记不干扰原则,勿告诉第二人,不论他是否为保护野鸟保护者。

8. 不可过分追逐野生鸟类,因为有些鸟可能因气候因素,体能衰弱而暂时停栖某一地区,此时,他们急需休息调养,您的追逐行为,可能导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9. 观鸟时,遇鸟类进行筑巢或育雏,切记“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原则,保持适当观赏距离,以免干扰亲鸟的行为,亲鸟受到干扰后,有可能会弃巢。

4、野外观鸟识别技巧

1)鸟体部位名称

2)鸟种主要识别特征

(1)形态特征

(2)生态特征

(3)声音特征

(五)校园鸟类识别与分类

1、游禽类:小

2、涉禽类:白鹭、池鹭

3、猛禽类:

4、鸠鸽类:珠颈斑鸠、

5、攀禽类:斑姬啄木鸟

6、鸣禽类:麻雀 大山雀 短尾鸦雀 八哥 灰头鹀 北红尾鸲 红胁蓝尾鸲 乌鸫 白鹡鸰 家燕 丝光椋鸟 棕头鸦雀 红头穗鹛 黑尾蜡嘴雀 灰头鹀

四、实验结果 1:麻雀

一般麻雀体长为14cm 左右,雌雄形、色

非常接近。喙黑色, 呈圆锥状;跗跖为浅

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

饰以黑色条纹。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色大

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

两条白色的带状纹。尾呈小叉状,浅褐色。

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

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

成鸟则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

雄鸟此处为褐红,雌鸟则为橄榄褐色,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

2 :家燕

一种夏候鸟,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

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

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

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

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前额深

栗色 。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

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

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

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

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

3:八哥 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额羽甚多,形特延长而竖立,与头顶尖长羽毛形成巾帻;头侧或完全披羽,或

局部裸出。两性相似。共有6种。普通八哥通

体黑色,嘴基上羽额耸立,形成羽帻;头顶、

颊、枕和耳羽具绿色金属光泽;上体余部沾褐;

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

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

端。下体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 。栖

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

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

4:白鹡鸰 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

体重23克。体羽为黑白二色,额头顶前部和脸白

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

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

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

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

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

5:强脚树莺 体长约12厘米的暗褐色树莺。具形长的皮黄色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尤其是胸侧、两肋及尾下覆羽。幼鸟黄色较多。

甚似黄腹树莺但上体的褐色多且深,下体褐色

深而黄色少,腹部白色少,喉灰色亦少。 鸣

声为持续的上升音weee 接爆破声chiwiyou 。

也作连续的tack tack叫。 藏于浓密灌丛,易

闻其声但难将其赶出一见。通常独处。

6:珠颈斑鸠

全长30公分左右,嘴暗褐色,脚紫红色。

头顶鼠灰色;後颈下部至颈侧黑色,有白

色斑点。 背至尾羽灰褐色,尾羽外侧黑色,

末端白色。翼淡褐色,羽绿淡色。腹面为

淡葡萄紫色,胁略带灰色。常在晨昏时发

出似『咕--咕咕--咕--咕』之声。出现于平

地至低海拔平原、丘陵地带,城市中的校

园、公园、行道树林,也常见到它们的踪

影。

7:大山雀

大山雀属鸟纲、雀形目、山雀科,一般山雀科的

鸟体形都非常小,而大山雀体形较大,全长约有

14厘米长。头部、喉部呈黑色,与脸侧白斑及颈

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

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雌鸟

此纵纹较淡,易辨认。眼褐色,嘴和脚均为黑色。

中央一对尾羽深蓝色,羽干为黑色,其余尾羽蓝

黑色,飞羽黑褐色。

大山雀善鸣叫,鸣声清脆悦耳,在野外可以依靠其特征性的鸣叫来区分,鸣唱变化较多并有不同含义,但无论何种鸣唱其基调为“仔嘿-仔仔嘿-仔仔嘿嘿”或“仔仔嘿嘿嘿”它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土名“仔仔黑”和“黑子”就是来自它鸣唱的拟声。 大山雀是一种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的鸟类,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常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都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夏季他们最高可以分布到海拔3000米的山区,冬季则向低海拔平原地区移动并结成小群活动。

8:白头鹎

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体长17-22cm ,

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

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

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

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

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

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

捕食。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

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

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

物性食物。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

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

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伴有颤音。 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 。

9:乌鸫

乌鸫身长24- 25 cm,翼展

34-38.5 cm,体重80 -110 g,寿

命16 年。雄鸟全身大致黑色,上

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

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

喉亦微染棕色。嘴黄,眼珠呈橘

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

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

淡,喉、胸有暗色纵纹,栖息于

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

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

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10:池鹭

池鹭体长约47厘米,雄性成鸟:

繁殖羽:喉白,头顶、羽冠、颈

侧均为栗色,背羽黑色并延伸呈

蓑羽状,胸部紫栗色,腰、腹、

翅、尾均白色。冬羽:头顶、颈

侧及胸部具黑褐色纵条纹,背羽

棕褐色。雌性成鸟:与雄性成鸟

近似,但头、颈及前胸的栗色稍

浅。幼鸟:头和颈黑褐色,具土

黄色纵纹,肩背棕褐色,腰、翅、

下体及尾羽白色。虹膜金黄色,

眼先裸部黄绿色,嘴黄色、端部黑,跗蹠及趾浅黄色。 是一种涉禽,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状,圆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壮,与中趾(连爪) 几乎等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五、讨论分析

通过四天的鸟类观察与识别课通过增加了我对野外鸟类的观察识别能力,通过观察各种鸟类,从它的外形特征、羽色、鸣声,已经能初步判断出它是哪一类的鸟,再查阅一些鸟类图谱,对照特征描述,对所观察到的鸟一一识别。此次实验选修课不仅让我认识了更多的鸟类,更可贵的是吸引了我对鸟类观察的兴趣,相信如果长期的积累会逐渐认识更多自己先前从不认识的鸟类,久而久之不需要图鉴也能凭借叫声形态知道鸟得名字。虽然只有几次观鸟课,但就这短短的几堂课让我们亲近了自然,使我们身心得以放松,当我们置身林荫小道,看到那些鲜活的鸟儿像自然的精灵一般游走于校园里,开始感觉到这个平时上课学习的地方其实是一个那么充满生气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观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与快乐并存的事情,让我们亲身体验观察自然,观察鸟类,同时也让我们处于长期处于亚健康的身体得到舒缓得到放松,可谓一举两得。对鸟类的认识就像对自然的理解是永远都没有止境的,如今我对于这些鸟们已经充满无限的热爱了。观鸟,不仅仅是一种欣赏,一种内心需要的满足,还是一种分享。通过我们的眼睛与双手,向人们传达鸟的美,让所有人在欣赏的同时,还要明白要用心去怜爱它们,去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去合乎这种美。这样的美,便是一种心声,一种共鸣,一种爱的升华。


相关内容

  • 生物资源与利用
  • <生物资源与利用>试题 一. 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是某一种或者某一类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论文内容,题目自拟定 二. <生物资源与利用>结课论文参考写作内容 1.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概括介绍一下,再重点介绍1-2种,包括其形态特征.有效成分.重要价值.利 ...

  • 动物园实践报告
  • 太原动物园实践报告 7月7日,太原动物园第四届动物文化艺术节开幕.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充分锻炼自己 的综合能力,为社会更加和谐尽微薄之力,我在8月13日至8月27日的暑假期间,参加了 太原动物园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这次公益活动,旨在通过表演.互动.游戏等宣传形式,宣传环保理念,使游客对 目前我国 ...

  • 动物有意识吗?脑科学作了这些研究与回答
  • 近些年,现代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迅速,用于研究人和动物意识功能的新技术和策略被开发出来,意识研究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基于此,2012年剑桥宣言的签发,成为研究动物意识问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用明确语言表述,非人动物同样也具有与人类相类似的意识状态.动物与人一样能感知,能感到痛痒,有情感 ...

  • 动物行为学期末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鸟类迁徙的研究 二 级 学 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年 级 10级 学 号 XXXXX 姓 名 XXXXX 指 导 教 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 6 月 9 日 鸟类迁徙 ...

  • 园林树木实习心得体会
  • 园林树木实习小结 园林31001 胡锦洲 7 20007175 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我们在院系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园林树木学荆州区实习.我 们班分得的区域为长江大学西校区,对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利且便利的后来班级进行了又一次 的区域划分,我们小组分得的区域为学校正大门往西一块包括盆景园和植物园的 ...

  • 八上生物提纲2人教版附习题.答案
  • ---符欣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连接(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动物的运动就是由运动系统来组成的. 1) 家兔骨骼的组成 头骨 家兔的 躯干骨:胸骨.肋骨.脊柱 骨骼 尾骨 前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 ...

  • 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 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 ...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 ...

  •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中一年级生物样题 友情提示:慎重思考 认真书写 规范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 电脑病毒 B. 珊瑚 C. 珊瑚虫 D. 智能机器人 2.含羞草在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