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3年)

云南砚山县第一中学 査佩良

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现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背景:全球化正在兴起,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轨道。文革结束,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党和人民的思想逐步解放。

内容: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提

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④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按经济规律办事。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当今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鼓励并保护农村土地流转,适度集中,扩大农业规模;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采用现代机械和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

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形成经

济特区(深珠汕,厦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当今积极开发开放天津新区。

4.改革开放新阶段:其标志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中共“十

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公有制基础地位的前提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对经济发展诸要素(如:人力、技术、资金、设备及其它资源)起基础作用。

评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

放和认识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深化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市场逐步繁荣,市场在促进经济发

展中越来越表现出巨大的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交流的通行法则。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标志着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由于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成为

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2013年,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进一步深化。

6.民主政治建设新成就

《1982年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99年,全国人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7.国家统一的新突破——一国两制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一国两制方针在1984年全国人大会

议上获得通过;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原则,1997年、1999年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一定

程度上遏制了大规模世界战争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借机谋求一个和平稳定,多方交流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际和平,实行对外开放。

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的重点在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

合作—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创建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哈吉塔)。

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背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发展;“文革”结束,国家和人民急需摆脱困境;中国共产党积

累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全党的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在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上,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在经济建设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

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民族团结方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统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遏制国内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在外交方面,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发展睦邻友好关

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占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3年)

云南砚山县第一中学 査佩良

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现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背景:全球化正在兴起,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轨道。文革结束,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党和人民的思想逐步解放。

内容: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提

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④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按经济规律办事。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当今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鼓励并保护农村土地流转,适度集中,扩大农业规模;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采用现代机械和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

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形成经

济特区(深珠汕,厦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当今积极开发开放天津新区。

4.改革开放新阶段:其标志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中共“十

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公有制基础地位的前提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对经济发展诸要素(如:人力、技术、资金、设备及其它资源)起基础作用。

评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

放和认识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深化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市场逐步繁荣,市场在促进经济发

展中越来越表现出巨大的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交流的通行法则。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标志着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由于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成为

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2013年,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进一步深化。

6.民主政治建设新成就

《1982年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99年,全国人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7.国家统一的新突破——一国两制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一国两制方针在1984年全国人大会

议上获得通过;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根据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原则,1997年、1999年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一定

程度上遏制了大规模世界战争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借机谋求一个和平稳定,多方交流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际和平,实行对外开放。

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的重点在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

合作—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创建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哈吉塔)。

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背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发展;“文革”结束,国家和人民急需摆脱困境;中国共产党积

累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全党的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在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上,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在经济建设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

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民族团结方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统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遏制国内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在外交方面,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发展睦邻友好关

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占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相关内容

  • 第三讲 当代军事思想
  • 第三讲 当代军事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思想 第二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第三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论述 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思想 邓小平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

  • 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思想述论
  • 作者:江燕 实事求是 2005年01期 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自身生存.发展状况的主动思考.它既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血脉相因,又与世界政党发展的现代趋向声息互通.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体现的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现代化道路探寻与选择的深刻思考,反映的是它所处的 ...

  • 关于新时期武装力量建设的几个问题
  • 关于新时期武装力量建设的几个问题 陈 坚 一九九九年三月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军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十二条) 武装力量建设,是为建立和加强国家 ...

  • 论新时期的沂蒙精神
  • 作者:周向军 发展论坛 1998年04期 一.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沂蒙精神形态 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从二三十年代算起,至今已有七十年左右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她大体上经历了三种形态.一是从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的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二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和平建设时期的沂 ...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3.十年文革(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至今) 一.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 1.过渡时期 1949--1952年 主要矛盾是人民 ...

  •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

  • 探讨创新工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 摘要:我国正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既有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央企等大型企业,也有外资.民营等各类型的企业,其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员工队伍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等,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何做好现代企业工会工作,是目前每个工会工作者 ...

  • 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纲领
  • 作者:金炳镐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4)01-0010-0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各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民族政策,包括作为总政策 ...

  •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二)
  •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接下来是四个阶段的革命战争.第一个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部分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展了北伐战争,但是,1927年,因为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出现了"四一二"和 ...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一. 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了解 二.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大联盟 三. 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重要法宝 四.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 五. 总结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 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unitedfront),建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