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下吧,是自己的思考,抛砖引玉,用于非正式场合交流,谢绝贵刊转载。
农村金融出现明显供给不足的现象,总要挖掘背后出现的原因,在我专栏中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http://zhuanlan.zhihu.com/ncjrchina/20401196 ,核心内容主要是:
一、制度供给缺失
二、正规商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缺失
三、小农经济背景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反抑制
具体全文感兴趣可到我的专栏阅读本文也将基于上述愿意提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金融服务三农最核心、最大的问题是“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是典型的商业社会产物,我国农村还大量停留在农村宗族社会,虽然近些年来农村受到市场经济冲击越来越商业化,但是基本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两种无法兼容的社会基础制度注定了其上层建筑无法一统,也就是说商业金融机构无法形成通吃商业社会和农村宗族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经营能力,这才是这么多年来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扶持三农产业收效并未得到根本性成功的本质原因。
因此,无论是国家部委、大型国企,还是专注农村小微信贷的民营企业,如果不正面应对这个本质性原因,片面采用担保、抵押、政策性补贴、灰色催收的形式都不可能促使农村金融领域发生根本性转变,而围绕这个本质原因,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健全农村金融领域立法工作
农村金融运作模式、管理方式明显有别于城市金融社会,需要专门对农村金融进行立法,从法律层面肯定农村金融运作中有别于城市金融的形式,保护基于农村实际情况探索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形式,这个问题上可喜的是农村金融立法已经进入高层工作范围,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推出,请大家拭目以待。
二、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批量动员农民进入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行业全新的变革,看看阿里、腾讯的小微信贷模式吧,让多少银行看不上眼的“屌丝”成为了金融服务享受者,阿里、腾讯开展小微金融服务风控核心就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人格描写,进而实现对小微客户的风险评估。
所以我一直觉得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前途无限的行业,随着克强总理“互联网+”概念的深入落实,农村使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便利,网速越来越快,他们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互联网服务,这样就是从正面破解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农村互联网金融大发展是属于能够真正服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大型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这将是彻底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前夜。
三、创新农业担保、农业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农业是高风险行业,农业担保、保险是有效抵御农业经营风险的金融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悖论,相应担保费用、保险费用谁来出?国家出的多农户出的少,农户搭便车心理普遍存在,农业经营好坏无所谓,经营失败了大不了报一个灾害,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反正挣的都是国家的钱,保险公司也乐见其成,本质上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国家出的少农户出的多,农业本就是利润微薄的产业,相关风险补偿机制费用过高农民根本负担不起,因此国家在对农业灾害进行金融服务风险补偿进退两难,多补不是,少补也不是。
上述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还是通过城市商业机构开展农村宗族社会业务带来的水土不服,目前保监会试行的相互保险可能是未来的新思路,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简单粗暴解释就是你农户要么买保险坑国家要么不买保险出了灾害还是坑国家,那现在连保险公司都是自己组建的互助型保险公司,自己给自己投保,出了灾害自己保障自己,没出灾害保费也是你的收入,自己坑自己这也没法坑了,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很好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保监会下一步动作。
四、在区域化、封闭性前提下,下放金融自主权
坚持在区域、封闭等隔离手段下,让农户自己办金融,自己服务自己,真正下放金融服务开办权,简而言之就是允许基层自己开办资金互助社、相互保险合作社等新型合作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应用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扫清“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前,通过区域性、隔离化让农民自己给自己办金融服务机构是最能解决“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的方式。
目前相互保险在本文第三项中保监会已允许开办相互保险公司,但是资金互助社服务依然并不明朗,资金互助社在没有监管的条件下,极易被不法人士利用作为非法集资的载体,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监管办法和监管手段。
五、革新对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的管理方式
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有一个在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非常吊诡的业务逻辑:资质越好的客户收取的利息越高,部分资质差的客户收取利息反而低。这完全是违背金融业务自然规律的,资金成本取决于风险定价,越安全的客户应该说利息是越低的,可是在农村完全反过来了,原因在于农村信贷本就收益低、风险大,个别优质客户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该优质客户通常受限于区域、政府等相关因素,只能从固定的几个金融机构贷款,承受了更多的资金成本,而一些资质差的客户,仅仅是因为属于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能带来社会效益,农村信用社及地方商业银行不得不以较低利息对其进行贷款。
因此革新对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管理方式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的方式之一,让市场归市场,政府不要直接干预官方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经营业务。
我来回答下吧,是自己的思考,抛砖引玉,用于非正式场合交流,谢绝贵刊转载。
农村金融出现明显供给不足的现象,总要挖掘背后出现的原因,在我专栏中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http://zhuanlan.zhihu.com/ncjrchina/20401196 ,核心内容主要是:
一、制度供给缺失
二、正规商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缺失
三、小农经济背景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反抑制
具体全文感兴趣可到我的专栏阅读本文也将基于上述愿意提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金融服务三农最核心、最大的问题是“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是典型的商业社会产物,我国农村还大量停留在农村宗族社会,虽然近些年来农村受到市场经济冲击越来越商业化,但是基本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两种无法兼容的社会基础制度注定了其上层建筑无法一统,也就是说商业金融机构无法形成通吃商业社会和农村宗族社会的运作模式和经营能力,这才是这么多年来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扶持三农产业收效并未得到根本性成功的本质原因。
因此,无论是国家部委、大型国企,还是专注农村小微信贷的民营企业,如果不正面应对这个本质性原因,片面采用担保、抵押、政策性补贴、灰色催收的形式都不可能促使农村金融领域发生根本性转变,而围绕这个本质原因,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健全农村金融领域立法工作
农村金融运作模式、管理方式明显有别于城市金融社会,需要专门对农村金融进行立法,从法律层面肯定农村金融运作中有别于城市金融的形式,保护基于农村实际情况探索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形式,这个问题上可喜的是农村金融立法已经进入高层工作范围,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推出,请大家拭目以待。
二、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批量动员农民进入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行业全新的变革,看看阿里、腾讯的小微信贷模式吧,让多少银行看不上眼的“屌丝”成为了金融服务享受者,阿里、腾讯开展小微金融服务风控核心就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人格描写,进而实现对小微客户的风险评估。
所以我一直觉得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前途无限的行业,随着克强总理“互联网+”概念的深入落实,农村使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便利,网速越来越快,他们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互联网服务,这样就是从正面破解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农村互联网金融大发展是属于能够真正服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大型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这将是彻底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前夜。
三、创新农业担保、农业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农业是高风险行业,农业担保、保险是有效抵御农业经营风险的金融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悖论,相应担保费用、保险费用谁来出?国家出的多农户出的少,农户搭便车心理普遍存在,农业经营好坏无所谓,经营失败了大不了报一个灾害,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反正挣的都是国家的钱,保险公司也乐见其成,本质上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国家出的少农户出的多,农业本就是利润微薄的产业,相关风险补偿机制费用过高农民根本负担不起,因此国家在对农业灾害进行金融服务风险补偿进退两难,多补不是,少补也不是。
上述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还是通过城市商业机构开展农村宗族社会业务带来的水土不服,目前保监会试行的相互保险可能是未来的新思路,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简单粗暴解释就是你农户要么买保险坑国家要么不买保险出了灾害还是坑国家,那现在连保险公司都是自己组建的互助型保险公司,自己给自己投保,出了灾害自己保障自己,没出灾害保费也是你的收入,自己坑自己这也没法坑了,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很好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保监会下一步动作。
四、在区域化、封闭性前提下,下放金融自主权
坚持在区域、封闭等隔离手段下,让农户自己办金融,自己服务自己,真正下放金融服务开办权,简而言之就是允许基层自己开办资金互助社、相互保险合作社等新型合作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应用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扫清“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前,通过区域性、隔离化让农民自己给自己办金融服务机构是最能解决“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的方式。
目前相互保险在本文第三项中保监会已允许开办相互保险公司,但是资金互助社服务依然并不明朗,资金互助社在没有监管的条件下,极易被不法人士利用作为非法集资的载体,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监管办法和监管手段。
五、革新对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的管理方式
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有一个在农村金融领域有一个非常吊诡的业务逻辑:资质越好的客户收取的利息越高,部分资质差的客户收取利息反而低。这完全是违背金融业务自然规律的,资金成本取决于风险定价,越安全的客户应该说利息是越低的,可是在农村完全反过来了,原因在于农村信贷本就收益低、风险大,个别优质客户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来源,该优质客户通常受限于区域、政府等相关因素,只能从固定的几个金融机构贷款,承受了更多的资金成本,而一些资质差的客户,仅仅是因为属于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能带来社会效益,农村信用社及地方商业银行不得不以较低利息对其进行贷款。
因此革新对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涉农信贷部门管理方式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的方式之一,让市场归市场,政府不要直接干预官方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经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