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第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元函数微分学

推广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一、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多元函数的极限 三、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多元函数微分学 注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善于类比, 区别异同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一、多元函数的概念

1 邻域 设P0 ( x0 , y0 )是xoy平面上的一个点,  是某一  的点P( x, y) 的全 正数,与点P0 ( x0 , y0 ) 距离小于 体,称为点P0 的 邻域,记为U( P0 ,  ) ,

U ( P0 , ) P | PP0 |  

 ( x , y ) | ( x  x0 )2  ( y  y0 )2   .

在讨论实际问题中也常使用方邻域,因为方 邻域与圆邻域可以互相包含.

。 P

0

P0

平面上的方邻域为

U( P0 , δ )  ( x , y ) x  x0  δ , y  y0  δ

圆邻域

球邻域

点P0的去心邻域。 U ( P0 )  P 0  PP0  δ

上页

o

下页

下页

上页

2. 区域 (1) 内点、外点、边界点

设有点集 E 及一点 P :  若存在点 P 的某邻域 U(P) E , 则称 P 为 E 的内点;  若存在点 P 的某邻域 U(P)∩ E =  , 则称 P 为 E 的外点 ;

(2) 聚点

E

若对任意给定的 , 点P 的去心 邻域 U ( P , δ) 内总有E 中的点 , 则 称 P 是 E 的聚点 .

E

聚点可以属于 E , 也可以不属于 E (因为聚点可以为 E 的边界点 ) 所有聚点所成的点集成为 E 的导集 .

 若对点 P 的任一邻域 U(P) 既含 E中的内点也含 E 的外点 , 则称 P 为 E 的边界点 . 显然, E 的内点必属于 E ,E 的外点必不属于 E , E 的 边界点可能属于 E, 也可能不属于 E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1

(3) 开区域及闭区域

 若点集 E 的点都是内点,则称 E 为开集;  E 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 E 的边界 , 记作E ;  若点集 E E , 则称 E 为闭集;  若集 D 中任意两点都可用一完全属于 D 的折线相连 , 则称 D 是连通的 ;  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 ,简称区域 ;  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 。 D 。

例如,在平面上

y

( x, y ) x  y  0 

( x , y ) 1  x 2  y 2  4 

开区域

o

y

x

( x, y )

y

o

x  y  0

y

( x , y ) 1  x 2  y 2  4 

闭区域

o

1 2x

x

o

1 2x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y

点集 ( x , y ) x  1是开集, 但非区域 .

3 n维空间

1 o 1 x

 对区域 D , 若存在正数 K , 使一切点 PD 与 某定点 A 的距离 AP K , 则称 D 为有界域 , 否则称为无界域 .

n 元数组 设n 为 取定 的一个 自然数, 我们称 ( x1 , x 2 , , x n ) 的全体为 n 维空间,而每个 n 元数 组 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数 x i 称为该 ( x 1 , x 2 , , x n ) 称为 点的第i 个坐标.

说明:

n  n维空间的记号为R ;

 n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4 设两点为 P ( x1 , x2 ,

, xn ), Q( y1 , y2 ,, yn ),

| PQ | ( y1  x1 )  ( y2  x2 )    ( yn  xn ) .

2 2 2

多元函数的概念 引例:

r

h

 圆柱体的体积

特殊地当 n  1, 2, 3 时,便为数轴、平 面、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 n维空间中邻域、区域等概念

P | PP0 |  , P  Rn  邻域:U ( P0 , )  

V   r 2 h , ( r , h ) r  0, h  0 

 定量理想气体的压强

p RT ( R 为常数) , V

(V , T )

V  0, T  T0 

内点、边界点、区域等概念也可定义.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2

二元函数的定义

设D 是平面上的一个非空点集, 如果对于每个 点 P ( x , y )  D ,变量z 按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 值和它对应,则称 z 是变量 x , y 的二元函数,记为 z  f ( x , y ) (或记为 z  f ( P ) ). 点函数

例1 求 f ( x , y ) 

arcsin( 3  x 2  y 2 ) 的定义域. x  y2

2 2  3  x  y  1  2  x  y  0

类似地可定义三元及三元以上函数.

当 n  2 时,n 元函数统称为多元函数 .

多元函数中同样有定义域、值域、自变量、因 变量等概念 .

上页 下页

2  x 2  y 2  4   2 x  y

所求定义域为 D  {( x , y ) | 2  x 2  y 2  4, x  y 2 }.

上页 下页

5

二元函数 z  f ( x , y ) 的图形

D ,对于任意取 设函数 z  f ( x , y ) 的定义域为 定的 P ( x , y )  D ,对应的函数值为 z  f ( x , y ) , z 为竖坐标在 这样,以x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 D 上一切点 空间就确定一点 M ( x , y , z ) ,当 P 取遍 时,得一个空间点集 {( x , y , z ) | z  f ( x , y ), ( x , y )  D} ,这个点集称为 二元函数的图形.

二元函数的图形通常是一张曲面. 此曲面在xoy 面上的投影为 z  f ( x , y ) 的定 义域,定义域为xoy面上的点集。

上页

(如下页图)

上页 下页

下页

二、多元函数的极限

例如, z  sin xy 图形如右图.

2 2 2 2 例如,x  y  z  a

定义1. 设 n 元函数 f ( P ), P  D  R n , P0 是 D 的聚 点 , 若存在常数 A , 对任意正数  , 总存在正数 , 对一 切 P  D  U ( P0 , δ) , 都有 f ( P ) - A  ε, 则称 A 为函数

z

如图球面.

D  {( x , y ) x 2  y 2  a 2 }.

o

x

f ( P )当P  P0 时的极限, 记作 lim f ( P )  A (也称为 n 重极限)

P  P0

y

当 n =2 时 , 记   PP0  ( x  x0 )2  ( y  y0 )2 二元函数的极限可写作:

单值分支:z  a 2  x 2  y 2

z a x  y .

2 2 2

lim f ( x , y )  A  lim f ( x , y )  A

 0

上页

下页

x  x0 y  y0

上页

下页

3

说明: (1)定义中P  P0的方式是任意的;

lim f ( x , y ); (2)二元函数的极限也叫二重极限 x x

y y0

0

例2

( x 2  y 2 ) sin 求证 lim x 0

y 0

2 2

1 0 x  y2

2

证 ( x  y ) s

in x 2  y 2  0

2 2

1

(3)二元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与一元函数类似.

1  x  y  sin 2  x2  y 2   x  y2 x2  y2      0,     ,

2 2 当 0  ( x  0)  ( y  0)   时,

适当放大

( x 2  y 2 ) sin

上页 下页

1 0  x 2  y2

原结论成立.

上页 下页

例3 求极限 lim x 0

lim sin( x 2 y ) x 0 x 2  y 2 y 0

x 0 y 0

sin( x 2 y ) . x 2  y2 y 0

例4. 求 lim

x 0 y 0

1  cos( x 2  y 2 ) ( x 2  y2 ) x2 y2

此函数定义域 不包括 x , y 轴

2 2 2 2 2 2 解: 因 x2 y 2  1 4(x  y ) , 令 r  x  y , 则

 lim

sin( x y) x y  2 , x2 y x  y2

2

2

1  cos( x 2  y 2 ) 4 (1  cos r 2 )  ( x2  y2 ) x2 y2 r6

而 故

下页

其中 lim

sin( x 2 y ) u  x 2 y sin u lim  1, 2 x 0 x y u 0 u y 0

lim

r 0

4(1  cos r 2 ) 2 r4  lim 6   6 r  0 r r

lim 1  cos( x 2  y 2 ) 2 2 2 2  x 0 ( x  y ) x y y 0

1  cos r 2 ~

上页

sin( x 2 y ) x2 y 1 0  0.   0,  lim x x 2 2  x 0 x 2  y 2 x y 2 y 0

上页

r4 2

下页

例4. 求 lim

1  cos( x 2  y 2 ) 2 2 2 2 x 0 ( x  y ) x y y 0

此函数定义域 不包括 x , y 轴

例5 证明lim x 0

y 0

x3 y 不存在. x6  y 2

解 : 利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有 1 2 ( x  y 2 )2 1  cos( x 2  y 2 ) 2 lim 2  lim 2 x 0 ( x  y 2 ) x 2 y 2 x 0 ( x  y 2 ) x 2 y 2

y 0 y 0

3 证 取 y  kx ,

lim

2 xy x2  y2 1  lim 2 2  lim   lim x 0 2 x y x 0 2 x 2 y 2 x  0 xy

y 0

y 0 y 0

x3 y x 3  kx 3 k  lim 6  , 2 x0 x  y x0 x  k 2 x 6 1  k2 3 y 0

6

y  kx

( 2 xy  x 2  y 2 )

其值随k的不同而变化, 故极限不存在.

lim

x 0 y 0

1  cos( x  y )  ( x2  y2 )x 2 y2

上页 下页

2

2

上页

下页

4

确定极限不存在的方法:

(1) 令 P ( x , y ) 沿 y  kx 趋向于P0 ( 0,0) , 若极限值

( 3)选取一种特定的P  P0的方式,若极限不存在 , 则可断言原极限也不存在。

与k 有关,则可断言极限不存在 ;

(2) 找两种不同趋近方式,使 lim f ( x , y ) 存在,

x  x0 y  y0

例6

若点( x , y ) 沿着无数多条平面曲线趋向于点

( x 0 , y0 ) 时,函数 f ( x , y ) 都趋向于 A,能否断

( x , y ) ( x0 , y0 )

但两者不相等,此时也可断言 f ( x , y ) 在点

lim

f ( x, y)  A?

P0 ( x0 , y0 ) 处极限不存在.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不能.

x3 y2

f ( x , y ) 与累次极限 lim lim f ( x , y )  二重极限xlim x x  x y y

y  y0

0 0 0

例 f ( x , y )  ( x 2  y 4 )2 , ( x , y )  ( 0,0 ) 取 y  kx ,

f ( x , kx )  x3  k 2 x2 0 x   0 ( x 2  k 4 x 4 )2 y6 y2

及 lim lim f ( x , y ) 不同. y  y 0 x  x0

例如, f ( x , y )

x 0 y 0

xy , 显然 x2  y2

y0 x 0

f ( x , y ) 不存在. 但是( x , ylim ) ( 0 , 0 )

2 2 原因为若取 x  y , f ( y , y )  ( y 4  y 4 ) 2  4 .

lim lim f ( x , y )  0 , lim lim f ( x , y )  0

1

但知它在(0,0)点二重极限不存在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三、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2 . 设 n 元函数 f ( P ) 定义在 D 上 , P0  D , 如果存在

P  P0

lim f ( P )  f ( P0 )

 x3  y3 , ( x , y )  ( 0 ,0 )  2 2 例7 讨论函数 f ( x , y )   x  y  0, ( x , y )  ( 0 ,0 ) 

在(0,0)处的连续性. 解 取 x   cos  ,

则称 n 元函数 f ( P ) 在点 P0 连续, 否则称为不连续 , 此时 P0 称为间断点 . 间断线 如果函数在 点集D 上各点处都连续, 则称此函数 在 点集D 上连续.

上页 下页

y   sin

f ( x , y )  f ( 0 ,0 )

  (sin 3   cos 3  )  2 

上页 下页

5

例8

    0,    , 当 0  x 2  y 2   2

f ( x , y )  f (0,0)  2   

( x , y ) ( 0 , 0 )

lim

f ( x , y )  f ( 0,0),

讨论函数  xy , x 2  y2  0  2 2 f ( x, y)   x  y  0, x 2  y2  0  在(0,0)的连续性. 解 取 y  kx

lim xy k kx 2  lim  2 2 x0 x  y x0 x  k 2 x 2 1 k2 y 0 y  kx

2

故函数在(0,0)处连续. 注:常采用极坐标讨论极限,但要注意  的 任意性!

上页 下页

其值随k的不同而变化, 极限不存在. 故函数在(0,0)处不连续.

上页 下页

与一元函数类似: 多元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 为零)仍连续; 多元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仍连续。 多元初等函数:由多元多项式及基本初等 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 步骤所得到的多元函数叫多元初等函数

上页 下页

例如:

sin( x 2  xy )  e tan xy

3

ln( xy  e xy ) x2  y2

都是多元初等函数 结论: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域内是 连续的. 定义区域是指包含在定义域内的区域或闭 区域.

上页 下页

一般地,求 lim f ( P ) 时,如果 f ( P ) 是初等函

P  P0

求函数f(x,y)的二重极限的常用方法有: (1) 利用连续的定义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如 P0 ( x 0 , y0 )是 f ( x , y )的连续点,则

x  x0 y  y0

数,且 P0 是 f ( P ) 的定义域的内点,则 f ( P ) 在 点 P0 处连续,于是 lim f ( P )  f ( P0 ).

P  P0

例9

求 lim

x 0 y 0

xy  1  1 . xy

xy  1  1 1  lim xy( xy  1  1) x 0 xy  1  1 y 0

lim f ( x , y )  f ( x 0 , y 0 )

解 原式  lim

(2) 利用二重极限的定义去验证函数的极限; (3) 利用极限的性质(如四则运算,夹逼定 理,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代换等);

上页 下页

x 0 y0

1  . 2

上页 下页

6

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最大值和最小

值定理

(4)消去极限的分子分母中极限为零的因子; (5)做变量代换转化成一元函数的极限问题, 利用一元函数中的已知极限。

若f ( P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它在D 上必定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即 P1 ,P2  D, 使对P  D,有 f ( P1 )  f ( P )  f ( P2 ).

(2)有界性定理

若f ( P )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 f ( P )在D上有界,即存在M  0, 使对 P  D, 有 | f ( P ) | M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3)介值定理

若f ( P )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M与m 分别 是f ( P )在D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则对满足 m  ¦  M的任意实数,必存在P  D , 使 f (P)  ¦ .

内容小结

1. 区域  ? 邻域 : U ( P0 , δ ) , U ( P0 , δ) ? 区域 ? R 空间 2. 多元函数概念 n 元函数 u  f ( P )  f ( x1 , x2 ,, x n )

n

连通的开集

P  D  Rn

常用

上页 下页

二元函数 (图形一般为空间曲面) 三元函数

上页 下页

3. 多元函数的极限

P  P0

lim f ( P )  A

 ε  0 ,  δ  0 , 当0  PP0  δ时,

有 f (P)  A  ε

练习题 1. 设 f ( x y ,

xy  u

y2 x

)  x 2  y 2 , 求 f ( yx , x y ) .

y  3 uv u x3 uv

2

解 令

4.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1) 函数 f ( P ) 在 P0 连续 最值定理 ; 有界定理 ;

P  P0

lim f ( P )  f ( P0 )

y2 v x

f (u , v ) 

2) 有界闭域上的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介值定理

2 u2  ( uv ) 3 2 ( uv ) 3

u

2

3) 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定义区域内连续

y2 , v xy x

 y2 

f(

上页 下页

y 2 y2 , x y)  ( x ) 2 x y

y2  y2 x2

上页 下页

7

1 . 设 f (x y,

y2 x

)  x 2  y 2 , 求 f ( yx , x y ) .

v2 u

yv

2

2. lim x

x 0 y 0

ln(1  xy ) 是否存在? x y

xy

解法2 令

f(

v y2 x  uv u x v2 y2 v f ( , uv )  f ( x y , )  u x u

f( y2 y2 , x y)  2  y2 x x

v2 , uv ) u

解: 利用 ln(1  x y ) ~ x y , 取 y  x   x

lim x

 v

2

2

x 0 y 0

x  2  x 3 x2 y ln(1  xy )  lim  lim x0 x 0 x  y x x y x 0

3 3 3

上页 下页

 1,   lim( x 2  x 3 )   0 , x0  ,  所以极限不存在 .

下页

上页

3. 证明 f ( x , y )  在全平面连续.

xy , ( x , y )  ( 0,0) x2  y2 0, ( x , y )  ( 0, 0)

作业

P52 1 3(1)(3) 4(2)(3), 5 6(1)

证 : 在 ( x , y )  ( 0,0) 处 , f ( x , y ) 为初等函数 , 故连续. 又

0

1 x2  y2 xy   2 2 2 x2  y2 x y

1 2

2

x y

2

2

2

预习:7.2

偏导数

由夹逼准则得

xy  0  f ( 0, 0) lim 2 x 0 x  y2 y 0

故函数在全平面连续 .

x  y  2 xy

复习:一元函数的微分学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小测验        1. 设m  2a  b , n  ka  b , 其中 | a | 1,      | b | 2, 且a  b , 若m  n, 求k的值.

2 . 已知直线 L过点 P ( 0 ,1,1)且平行于平面 : 2 x  2 y  z  1, 又知直线 L 垂直于直线 L0 : x1 y  2 z 3   , 求直线 L的标准方程。 1 2 1 x 1 y 1 z   , 3.已知直线方程 L1 : 2 3 1 x 1 L2 :  y  2  1  z , 验证它们相交, 1

小测验解答        1. 设m  2a  b , n  ka  b , 其中 | a | 1,      | b | 2, 且a  b , 若m  n, 求k的值.     解:  a  b ,  a  b  0     又  m  n,  m  n  0,     即 ( 2a  b )  ( ka  b )  0     2k | a |2  ( 2  k )a  b  | b |2  0   2k | a |2  | b |2  0

2k  4  0

下页

并求它们所确定的平面方程.

上页

 k  2.

上页

下页

8

2 . 已知直线 L过点 P ( 0 ,1,1)且平行于平面 : 2 x  2 y  z  1, 又知直线 L 垂直于直线 L0 : x1 y  2 z 3   , 求直线 L的标准方程。 1 2 1  解:平面的法向量为:n  {2,2,1}  直线L0的方向向量为:s0  {1,2,1}

或设

 L的方向向量为s  {m , n, p}

 说明: 通常用n表示平面的法向量,  用s 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

由已知条件,可取   L 的方向向量为:

i j k    s  n  s0  2  2 1  {4,3,2} 1  2 1 x y 1 z 1  L的标准方程为:  4 3 2

上页

下页

3.已知直线方程 L1 :

x 1 y 1 z   , 2 3 1 x 1 L2 :  y  2  1  z , 验证它们相交, 1

  s1  { 2,3,1}, s2  {1,1,1},

平面的法向量为:

   n  s1  s2  2  i

 j

 k

并求它们所确定的平面方程. 解 或解交点 (-1,-2,1)

M1 (1,1,0 )  L1 , M 2 ( 1,2,0)  L2 ,

3  1  { 2,3,5}

1 1 1

所以平面方程为: 2 x  3 y  5z  1  0. 说明:平面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 A, B , C }

 n  k{ A, B , C }, k  0.

上页 下页

M1 M 2  {2,3,1}, 2 3 1   ( s1 , s2 , M1 M 2 )   1 1  1  0  L1 , L2共面。 2 3 1  L1 , L2 相交。 又因为L1 , L2不平行,

上页 下页

9

第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元函数微分学

推广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一、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多元函数的极限 三、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多元函数微分学 注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善于类比, 区别异同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一、多元函数的概念

1 邻域 设P0 ( x0 , y0 )是xoy平面上的一个点,  是某一  的点P( x, y) 的全 正数,与点P0 ( x0 , y0 ) 距离小于 体,称为点P0 的 邻域,记为U( P0 ,  ) ,

U ( P0 , ) P | PP0 |  

 ( x , y ) | ( x  x0 )2  ( y  y0 )2   .

在讨论实际问题中也常使用方邻域,因为方 邻域与圆邻域可以互相包含.

。 P

0

P0

平面上的方邻域为

U( P0 , δ )  ( x , y ) x  x0  δ , y  y0  δ

圆邻域

球邻域

点P0的去心邻域。 U ( P0 )  P 0  PP0  δ

上页

o

下页

下页

上页

2. 区域 (1) 内点、外点、边界点

设有点集 E 及一点 P :  若存在点 P 的某邻域 U(P) E , 则称 P 为 E 的内点;  若存在点 P 的某邻域 U(P)∩ E =  , 则称 P 为 E 的外点 ;

(2) 聚点

E

若对任意给定的 , 点P 的去心 邻域 U ( P , δ) 内总有E 中的点 , 则 称 P 是 E 的聚点 .

E

聚点可以属于 E , 也可以不属于 E (因为聚点可以为 E 的边界点 ) 所有聚点所成的点集成为 E 的导集 .

 若对点 P 的任一邻域 U(P) 既含 E中的内点也含 E 的外点 , 则称 P 为 E 的边界点 . 显然, E 的内点必属于 E ,E 的外点必不属于 E , E 的 边界点可能属于 E, 也可能不属于 E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1

(3) 开区域及闭区域

 若点集 E 的点都是内点,则称 E 为开集;  E 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 E 的边界 , 记作E ;  若点集 E E , 则称 E 为闭集;  若集 D 中任意两点都可用一完全属于 D 的折线相连 , 则称 D 是连通的 ;  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 ,简称区域 ;  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 。 D 。

例如,在平面上

y

( x, y ) x  y  0 

( x , y ) 1  x 2  y 2  4 

开区域

o

y

x

( x, y )

y

o

x  y  0

y

( x , y ) 1  x 2  y 2  4 

闭区域

o

1 2x

x

o

1 2x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y

点集 ( x , y ) x  1是开集, 但非区域 .

3 n维空间

1 o 1 x

 对区域 D , 若存在正数 K , 使一切点 PD 与 某定点 A 的距离 AP K , 则称 D 为有界域 , 否则称为无界域 .

n 元数组 设n 为 取定 的一个 自然数, 我们称 ( x1 , x 2 , , x n ) 的全体为 n 维空间,而每个 n 元数 组 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数 x i 称为该 ( x 1 , x 2 , , x n ) 称为 点的第i 个坐标.

说明:

n  n维空间的记号为R ;

 n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4 设两点为 P ( x1 , x2 ,

, xn ), Q( y1 , y2 ,, yn ),

| PQ | ( y1  x1 )  ( y2  x2 )    ( yn  xn ) .

2 2 2

多元函数的概念 引例:

r

h

 圆柱体的体积

特殊地当 n  1, 2, 3 时,便为数轴、平 面、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 n维空间中邻域、区域等概念

P | PP0 |  , P  Rn  邻域:U ( P0 , )  

V   r 2 h , ( r , h ) r  0, h  0 

 定量理想气体的压强

p RT ( R 为常数) , V

(V , T )

V  0, T  T0 

内点、边界点、区域等概念也可定义.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2

二元函数的定义

设D 是平面上的一个非空点集, 如果对于每个 点 P ( x , y )  D ,变量z 按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 值和它对应,则称 z 是变量 x , y 的二元函数,记为 z  f ( x , y ) (或记为 z  f ( P ) ). 点函数

例1 求 f ( x , y ) 

arcsin( 3  x 2  y 2 ) 的定义域. x  y2

2 2  3  x  y  1  2  x  y  0

类似地可定义三元及三元以上函数.

当 n  2 时,n 元函数统称为多元函数 .

多元函数中同样有定义域、值域、自变量、因 变量等概念 .

上页 下页

2  x 2  y 2  4   2 x  y

所求定义域为 D  {( x , y ) | 2  x 2  y 2  4, x  y 2 }.

上页 下页

5

二元函数 z  f ( x , y ) 的图形

D ,对于任意取 设函数 z  f ( x , y ) 的定义域为 定的 P ( x , y )  D ,对应的函数值为 z  f ( x , y ) , z 为竖坐标在 这样,以x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 D 上一切点 空间就确定一点 M ( x , y , z ) ,当 P 取遍 时,得一个空间点集 {( x , y , z ) | z  f ( x , y ), ( x , y )  D} ,这个点集称为 二元函数的图形.

二元函数的图形通常是一张曲面. 此曲面在xoy 面上的投影为 z  f ( x , y ) 的定 义域,定义域为xoy面上的点集。

上页

(如下页图)

上页 下页

下页

二、多元函数的极限

例如, z  sin xy 图形如右图.

2 2 2 2 例如,x  y  z  a

定义1. 设 n 元函数 f ( P ), P  D  R n , P0 是 D 的聚 点 , 若存在常数 A , 对任意正数  , 总存在正数 , 对一 切 P  D  U ( P0 , δ) , 都有 f ( P ) - A  ε, 则称 A 为函数

z

如图球面.

D  {( x , y ) x 2  y 2  a 2 }.

o

x

f ( P )当P  P0 时的极限, 记作 lim f ( P )  A (也称为 n 重极限)

P  P0

y

当 n =2 时 , 记   PP0  ( x  x0 )2  ( y  y0 )2 二元函数的极限可写作:

单值分支:z  a 2  x 2  y 2

z a x  y .

2 2 2

lim f ( x , y )  A  lim f ( x , y )  A

 0

上页

下页

x  x0 y  y0

上页

下页

3

说明: (1)定义中P  P0的方式是任意的;

lim f ( x , y ); (2)二元函数的极限也叫二重极限 x x

y y0

0

例2

( x 2  y 2 ) sin 求证 lim x 0

y 0

2 2

1 0 x  y2

2

证 ( x  y ) s

in x 2  y 2  0

2 2

1

(3)二元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与一元函数类似.

1  x  y  sin 2  x2  y 2   x  y2 x2  y2      0,     ,

2 2 当 0  ( x  0)  ( y  0)   时,

适当放大

( x 2  y 2 ) sin

上页 下页

1 0  x 2  y2

原结论成立.

上页 下页

例3 求极限 lim x 0

lim sin( x 2 y ) x 0 x 2  y 2 y 0

x 0 y 0

sin( x 2 y ) . x 2  y2 y 0

例4. 求 lim

x 0 y 0

1  cos( x 2  y 2 ) ( x 2  y2 ) x2 y2

此函数定义域 不包括 x , y 轴

2 2 2 2 2 2 解: 因 x2 y 2  1 4(x  y ) , 令 r  x  y , 则

 lim

sin( x y) x y  2 , x2 y x  y2

2

2

1  cos( x 2  y 2 ) 4 (1  cos r 2 )  ( x2  y2 ) x2 y2 r6

而 故

下页

其中 lim

sin( x 2 y ) u  x 2 y sin u lim  1, 2 x 0 x y u 0 u y 0

lim

r 0

4(1  cos r 2 ) 2 r4  lim 6   6 r  0 r r

lim 1  cos( x 2  y 2 ) 2 2 2 2  x 0 ( x  y ) x y y 0

1  cos r 2 ~

上页

sin( x 2 y ) x2 y 1 0  0.   0,  lim x x 2 2  x 0 x 2  y 2 x y 2 y 0

上页

r4 2

下页

例4. 求 lim

1  cos( x 2  y 2 ) 2 2 2 2 x 0 ( x  y ) x y y 0

此函数定义域 不包括 x , y 轴

例5 证明lim x 0

y 0

x3 y 不存在. x6  y 2

解 : 利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有 1 2 ( x  y 2 )2 1  cos( x 2  y 2 ) 2 lim 2  lim 2 x 0 ( x  y 2 ) x 2 y 2 x 0 ( x  y 2 ) x 2 y 2

y 0 y 0

3 证 取 y  kx ,

lim

2 xy x2  y2 1  lim 2 2  lim   lim x 0 2 x y x 0 2 x 2 y 2 x  0 xy

y 0

y 0 y 0

x3 y x 3  kx 3 k  lim 6  , 2 x0 x  y x0 x  k 2 x 6 1  k2 3 y 0

6

y  kx

( 2 xy  x 2  y 2 )

其值随k的不同而变化, 故极限不存在.

lim

x 0 y 0

1  cos( x  y )  ( x2  y2 )x 2 y2

上页 下页

2

2

上页

下页

4

确定极限不存在的方法:

(1) 令 P ( x , y ) 沿 y  kx 趋向于P0 ( 0,0) , 若极限值

( 3)选取一种特定的P  P0的方式,若极限不存在 , 则可断言原极限也不存在。

与k 有关,则可断言极限不存在 ;

(2) 找两种不同趋近方式,使 lim f ( x , y ) 存在,

x  x0 y  y0

例6

若点( x , y ) 沿着无数多条平面曲线趋向于点

( x 0 , y0 ) 时,函数 f ( x , y ) 都趋向于 A,能否断

( x , y ) ( x0 , y0 )

但两者不相等,此时也可断言 f ( x , y ) 在点

lim

f ( x, y)  A?

P0 ( x0 , y0 ) 处极限不存在.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不能.

x3 y2

f ( x , y ) 与累次极限 lim lim f ( x , y )  二重极限xlim x x  x y y

y  y0

0 0 0

例 f ( x , y )  ( x 2  y 4 )2 , ( x , y )  ( 0,0 ) 取 y  kx ,

f ( x , kx )  x3  k 2 x2 0 x   0 ( x 2  k 4 x 4 )2 y6 y2

及 lim lim f ( x , y ) 不同. y  y 0 x  x0

例如, f ( x , y )

x 0 y 0

xy , 显然 x2  y2

y0 x 0

f ( x , y ) 不存在. 但是( x , ylim ) ( 0 , 0 )

2 2 原因为若取 x  y , f ( y , y )  ( y 4  y 4 ) 2  4 .

lim lim f ( x , y )  0 , lim lim f ( x , y )  0

1

但知它在(0,0)点二重极限不存在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三、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2 . 设 n 元函数 f ( P ) 定义在 D 上 , P0  D , 如果存在

P  P0

lim f ( P )  f ( P0 )

 x3  y3 , ( x , y )  ( 0 ,0 )  2 2 例7 讨论函数 f ( x , y )   x  y  0, ( x , y )  ( 0 ,0 ) 

在(0,0)处的连续性. 解 取 x   cos  ,

则称 n 元函数 f ( P ) 在点 P0 连续, 否则称为不连续 , 此时 P0 称为间断点 . 间断线 如果函数在 点集D 上各点处都连续, 则称此函数 在 点集D 上连续.

上页 下页

y   sin

f ( x , y )  f ( 0 ,0 )

  (sin 3   cos 3  )  2 

上页 下页

5

例8

    0,    , 当 0  x 2  y 2   2

f ( x , y )  f (0,0)  2   

( x , y ) ( 0 , 0 )

lim

f ( x , y )  f ( 0,0),

讨论函数  xy , x 2  y2  0  2 2 f ( x, y)   x  y  0, x 2  y2  0  在(0,0)的连续性. 解 取 y  kx

lim xy k kx 2  lim  2 2 x0 x  y x0 x  k 2 x 2 1 k2 y 0 y  kx

2

故函数在(0,0)处连续. 注:常采用极坐标讨论极限,但要注意  的 任意性!

上页 下页

其值随k的不同而变化, 极限不存在. 故函数在(0,0)处不连续.

上页 下页

与一元函数类似: 多元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 为零)仍连续; 多元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仍连续。 多元初等函数:由多元多项式及基本初等 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 步骤所得到的多元函数叫多元初等函数

上页 下页

例如:

sin( x 2  xy )  e tan xy

3

ln( xy  e xy ) x2  y2

都是多元初等函数 结论: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域内是 连续的. 定义区域是指包含在定义域内的区域或闭 区域.

上页 下页

一般地,求 lim f ( P ) 时,如果 f ( P ) 是初等函

P  P0

求函数f(x,y)的二重极限的常用方法有: (1) 利用连续的定义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如 P0 ( x 0 , y0 )是 f ( x , y )的连续点,则

x  x0 y  y0

数,且 P0 是 f ( P ) 的定义域的内点,则 f ( P ) 在 点 P0 处连续,于是 lim f ( P )  f ( P0 ).

P  P0

例9

求 lim

x 0 y 0

xy  1  1 . xy

xy  1  1 1  lim xy( xy  1  1) x 0 xy  1  1 y 0

lim f ( x , y )  f ( x 0 , y 0 )

解 原式  lim

(2) 利用二重极限的定义去验证函数的极限; (3) 利用极限的性质(如四则运算,夹逼定 理,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代换等);

上页 下页

x 0 y0

1  . 2

上页 下页

6

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最大值和最小

值定理

(4)消去极限的分子分母中极限为零的因子; (5)做变量代换转化成一元函数的极限问题, 利用一元函数中的已知极限。

若f ( P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它在D 上必定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即 P1 ,P2  D, 使对P  D,有 f ( P1 )  f ( P )  f ( P2 ).

(2)有界性定理

若f ( P )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 f ( P )在D上有界,即存在M  0, 使对 P  D, 有 | f ( P ) | M .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3)介值定理

若f ( P ) 在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M与m 分别 是f ( P )在D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则对满足 m  ¦  M的任意实数,必存在P  D , 使 f (P)  ¦ .

内容小结

1. 区域  ? 邻域 : U ( P0 , δ ) , U ( P0 , δ) ? 区域 ? R 空间 2. 多元函数概念 n 元函数 u  f ( P )  f ( x1 , x2 ,, x n )

n

连通的开集

P  D  Rn

常用

上页 下页

二元函数 (图形一般为空间曲面) 三元函数

上页 下页

3. 多元函数的极限

P  P0

lim f ( P )  A

 ε  0 ,  δ  0 , 当0  PP0  δ时,

有 f (P)  A  ε

练习题 1. 设 f ( x y ,

xy  u

y2 x

)  x 2  y 2 , 求 f ( yx , x y ) .

y  3 uv u x3 uv

2

解 令

4.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1) 函数 f ( P ) 在 P0 连续 最值定理 ; 有界定理 ;

P  P0

lim f ( P )  f ( P0 )

y2 v x

f (u , v ) 

2) 有界闭域上的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介值定理

2 u2  ( uv ) 3 2 ( uv ) 3

u

2

3) 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定义区域内连续

y2 , v xy x

 y2 

f(

上页 下页

y 2 y2 , x y)  ( x ) 2 x y

y2  y2 x2

上页 下页

7

1 . 设 f (x y,

y2 x

)  x 2  y 2 , 求 f ( yx , x y ) .

v2 u

yv

2

2. lim x

x 0 y 0

ln(1  xy ) 是否存在? x y

xy

解法2 令

f(

v y2 x  uv u x v2 y2 v f ( , uv )  f ( x y , )  u x u

f( y2 y2 , x y)  2  y2 x x

v2 , uv ) u

解: 利用 ln(1  x y ) ~ x y , 取 y  x   x

lim x

 v

2

2

x 0 y 0

x  2  x 3 x2 y ln(1  xy )  lim  lim x0 x 0 x  y x x y x 0

3 3 3

上页 下页

 1,   lim( x 2  x 3 )   0 , x0  ,  所以极限不存在 .

下页

上页

3. 证明 f ( x , y )  在全平面连续.

xy , ( x , y )  ( 0,0) x2  y2 0, ( x , y )  ( 0, 0)

作业

P52 1 3(1)(3) 4(2)(3), 5 6(1)

证 : 在 ( x , y )  ( 0,0) 处 , f ( x , y ) 为初等函数 , 故连续. 又

0

1 x2  y2 xy   2 2 2 x2  y2 x y

1 2

2

x y

2

2

2

预习:7.2

偏导数

由夹逼准则得

xy  0  f ( 0, 0) lim 2 x 0 x  y2 y 0

故函数在全平面连续 .

x  y  2 xy

复习:一元函数的微分学

上页

下页

上页

下页

小测验        1. 设m  2a  b , n  ka  b , 其中 | a | 1,      | b | 2, 且a  b , 若m  n, 求k的值.

2 . 已知直线 L过点 P ( 0 ,1,1)且平行于平面 : 2 x  2 y  z  1, 又知直线 L 垂直于直线 L0 : x1 y  2 z 3   , 求直线 L的标准方程。 1 2 1 x 1 y 1 z   , 3.已知直线方程 L1 : 2 3 1 x 1 L2 :  y  2  1  z , 验证它们相交, 1

小测验解答        1. 设m  2a  b , n  ka  b , 其中 | a | 1,      | b | 2, 且a  b , 若m  n, 求k的值.     解:  a  b ,  a  b  0     又  m  n,  m  n  0,     即 ( 2a  b )  ( ka  b )  0     2k | a |2  ( 2  k )a  b  | b |2  0   2k | a |2  | b |2  0

2k  4  0

下页

并求它们所确定的平面方程.

上页

 k  2.

上页

下页

8

2 . 已知直线 L过点 P ( 0 ,1,1)且平行于平面 : 2 x  2 y  z  1, 又知直线 L 垂直于直线 L0 : x1 y  2 z 3   , 求直线 L的标准方程。 1 2 1  解:平面的法向量为:n  {2,2,1}  直线L0的方向向量为:s0  {1,2,1}

或设

 L的方向向量为s  {m , n, p}

 说明: 通常用n表示平面的法向量,  用s 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

由已知条件,可取   L 的方向向量为:

i j k    s  n  s0  2  2 1  {4,3,2} 1  2 1 x y 1 z 1  L的标准方程为:  4 3 2

上页

下页

3.已知直线方程 L1 :

x 1 y 1 z   , 2 3 1 x 1 L2 :  y  2  1  z , 验证它们相交, 1

  s1  { 2,3,1}, s2  {1,1,1},

平面的法向量为:

   n  s1  s2  2  i

 j

 k

并求它们所确定的平面方程. 解 或解交点 (-1,-2,1)

M1 (1,1,0 )  L1 , M 2 ( 1,2,0)  L2 ,

3  1  { 2,3,5}

1 1 1

所以平面方程为: 2 x  3 y  5z  1  0. 说明:平面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 A, B , C }

 n  k{ A, B , C }, k  0.

上页 下页

M1 M 2  {2,3,1}, 2 3 1   ( s1 , s2 , M1 M 2 )   1 1  1  0  L1 , L2共面。 2 3 1  L1 , L2 相交。 又因为L1 , L2不平行,

上页 下页

9


相关内容

  • 微积分教学大纲
  •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 微 积 分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试 用 稿) 郑大昇达经贸管理学院共科部 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财经类各专业 选用教材:微积分 (赵树嫄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总 学 时:120学时 前 言 制定本教学大纲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大纲 ...

  • 2014高等数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 荆楚理工学院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二.适用专业: 非数学专业 三.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五.试卷结构:总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计算题50分,证明题10分. 六.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 ...

  • [730数自和837水土保持学]大纲
  • <730数学(自)>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数理统计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考生要求携带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约50% 数理统计 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

  • 重庆专升本资料
  • 2011年数学二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78% 线性代数 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 ...

  • 2015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Ⅱ考试大纲
  • 2015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Ⅱ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 ...

  • 数学三考研大纲
  • 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 姓名:曹辉 手机号:[1**********] 考试科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微积分 约56% 线性代数 约22% 概率 ...

  • 经济应用数学06956
  •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数学 课程代码:0695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是重要 的工具学科.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课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高度 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学 ...

  • 华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华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大纲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 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 ...

  • 2016数学一大纲
  • 2016年数学一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约56% 线性代数 约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约22% 四.试卷题型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