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最后修订版)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宋耀文

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本世纪初,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

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

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群中国本土设计师,而其中的领衔者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中国馆的总占地面积6.52公顷。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

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下同)的中国国家馆、30000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中国城市文明图;地区馆将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我认为对主题的总体把握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明显高出周围其它场馆,体量相当突出。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这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但其建筑体量是否能够与周围建筑(基本控制在20米高度)相协调,这也许是一个问题。建筑立面采取了传统的三段式做法,即上部(国家馆部分)、中部架空部分和底部(地区馆部分)。上部层层出挑,中部四个粗实的“柱子”撑起上部,下部舒展开的地区馆建筑,总体是稳重的正三角,但上部又用倒三角的方式进行了破解。

建筑主体的红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细部红色构建的造型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标志物——斗栱,但是并没有出现实体的斗栱造型。国家馆的整体造型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却又没有显现大屋顶的形态。横向长线条的穿插,让人联想起梁、枋等等中国古建筑的构建,但又表达得简洁现代。这些着实是建筑设计的高超之处。

底部地区馆舒展开去,在功能上能够满足31个地方展馆的需要,形态上与主体建筑也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效果,色彩更趋稳重、形态平实,但是仍然注重细部,立面开窗处理和墙面上具有强烈民族特征性的“纹饰”,很好的表达了建筑特征。地区馆顶部成了国家馆部分的广场空间,大台阶直接引导人们走向建筑主体——国家馆。从鸟瞰图上看,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用“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我认为关键点就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气质与现代建筑语汇、现代技术和材料的一气呵成。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就世界博览会150年历史来说,各种形态和设计的展览建筑就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布鲁塞尔原子塔到西雅图太空针。在国家馆出现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首先呈现在作为展示平台的展馆本身,正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所说的那样:“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

正是深刻认识到中国馆所承担的使命,何镜堂院士感到任务的光荣和艰巨。他回忆其设计创意的由来时说,在考察中国参与往届世博所设计的国家馆的基础上,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觉得国家馆的设计必须在表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或许出于一个农耕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眷恋,或许出于对中国出土文物的情有独钟,他们对古代的“斗”、和“鼎”等文化符号充满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设计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被称作“土木工程”的中国传统建筑将数千年的智慧倾注在对木结构的探索上,并逐渐形成“斗拱”这一经典代表。于是,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层叠出挑的斗拱式“中国器”方案跃然纸上,而它最终征服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从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吸收了清华大学设计方案的部分精华,形成了中国馆的最终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作为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对该方案的解读当然是最权威的,他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际、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何镜堂院士强调,这个设计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红的外表和独特造型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对其造型,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想象空间,有人说像传统建筑上的斗拱,有人说像一顶古代的冠,或者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实际上,仔细观察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人们会发现它已经充分地融入现代性:“东方之冠”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现代转译,创造出流动的现代空间效果。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可以想象,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又可以进行各种自由洒脱的对话交流。

“建筑本身很„硬‟,很雄伟,有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通过设计交流平台将其„软‟化。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这四大平台的设计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

性和公共性。”何镜堂院士强调说。

不仅如此,在建筑材料特别是国家馆外墙立面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追求完美、煞费苦心。“用什么材料做外墙对表现„中国红‟的色彩特别关键,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于今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由光学专家、材料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1月3日举行的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上,终于决定选择带纹理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墙立面,至于纹理大小、纹理深浅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何镜堂院士透露说

中国馆施工进展非常顺利,到11月初,国家馆已经施工到40多米高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结构“双封顶”。2009年9月份之前完成内外装修,之后开始进行布展,到201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一些调整,据何镜堂院士介绍,到目前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有两项,其一:施工时中国馆的方向调整为正南正北,与世博轴平行,由于所在建筑区域是个倾斜的地块,近旁又有地铁线通过,这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目前这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其二:为满足展览的需要,地区馆面积比设计面积增大。设计施工人员通过拓展地下室的面积使这个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既然称作“中国馆”,其建筑设计就要代表中国建筑应有的水平,而作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将在这个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对话,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同时表示,有中国南北建筑界的精诚合作,有全国朋友的关心支持,他们将克服苦难,铸造精品。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宋耀文

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本世纪初,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

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

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群中国本土设计师,而其中的领衔者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中国馆的总占地面积6.52公顷。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

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下同)的中国国家馆、30000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中国城市文明图;地区馆将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我认为对主题的总体把握是比较准确到位的。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明显高出周围其它场馆,体量相当突出。这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这一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但其建筑体量是否能够与周围建筑(基本控制在20米高度)相协调,这也许是一个问题。建筑立面采取了传统的三段式做法,即上部(国家馆部分)、中部架空部分和底部(地区馆部分)。上部层层出挑,中部四个粗实的“柱子”撑起上部,下部舒展开的地区馆建筑,总体是稳重的正三角,但上部又用倒三角的方式进行了破解。

建筑主体的红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细部红色构建的造型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标志物——斗栱,但是并没有出现实体的斗栱造型。国家馆的整体造型能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却又没有显现大屋顶的形态。横向长线条的穿插,让人联想起梁、枋等等中国古建筑的构建,但又表达得简洁现代。这些着实是建筑设计的高超之处。

底部地区馆舒展开去,在功能上能够满足31个地方展馆的需要,形态上与主体建筑也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效果,色彩更趋稳重、形态平实,但是仍然注重细部,立面开窗处理和墙面上具有强烈民族特征性的“纹饰”,很好的表达了建筑特征。地区馆顶部成了国家馆部分的广场空间,大台阶直接引导人们走向建筑主体——国家馆。从鸟瞰图上看,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用“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我认为关键点就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气质与现代建筑语汇、现代技术和材料的一气呵成。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就世界博览会150年历史来说,各种形态和设计的展览建筑就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布鲁塞尔原子塔到西雅图太空针。在国家馆出现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首先呈现在作为展示平台的展馆本身,正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所说的那样:“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

正是深刻认识到中国馆所承担的使命,何镜堂院士感到任务的光荣和艰巨。他回忆其设计创意的由来时说,在考察中国参与往届世博所设计的国家馆的基础上,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觉得国家馆的设计必须在表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或许出于一个农耕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眷恋,或许出于对中国出土文物的情有独钟,他们对古代的“斗”、和“鼎”等文化符号充满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设计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被称作“土木工程”的中国传统建筑将数千年的智慧倾注在对木结构的探索上,并逐渐形成“斗拱”这一经典代表。于是,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层叠出挑的斗拱式“中国器”方案跃然纸上,而它最终征服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从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吸收了清华大学设计方案的部分精华,形成了中国馆的最终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作为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对该方案的解读当然是最权威的,他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际、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何镜堂院士强调,这个设计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红的外表和独特造型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对其造型,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想象空间,有人说像传统建筑上的斗拱,有人说像一顶古代的冠,或者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实际上,仔细观察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人们会发现它已经充分地融入现代性:“东方之冠”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现代转译,创造出流动的现代空间效果。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可以想象,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又可以进行各种自由洒脱的对话交流。

“建筑本身很„硬‟,很雄伟,有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通过设计交流平台将其„软‟化。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这四大平台的设计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

性和公共性。”何镜堂院士强调说。

不仅如此,在建筑材料特别是国家馆外墙立面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追求完美、煞费苦心。“用什么材料做外墙对表现„中国红‟的色彩特别关键,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于今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由光学专家、材料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1月3日举行的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上,终于决定选择带纹理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墙立面,至于纹理大小、纹理深浅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何镜堂院士透露说

中国馆施工进展非常顺利,到11月初,国家馆已经施工到40多米高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结构“双封顶”。2009年9月份之前完成内外装修,之后开始进行布展,到201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一些调整,据何镜堂院士介绍,到目前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有两项,其一:施工时中国馆的方向调整为正南正北,与世博轴平行,由于所在建筑区域是个倾斜的地块,近旁又有地铁线通过,这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目前这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其二:为满足展览的需要,地区馆面积比设计面积增大。设计施工人员通过拓展地下室的面积使这个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既然称作“中国馆”,其建筑设计就要代表中国建筑应有的水平,而作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将在这个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对话,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同时表示,有中国南北建筑界的精诚合作,有全国朋友的关心支持,他们将克服苦难,铸造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论文
  • 中外现代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体系 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中外建筑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的新型建筑有着很多感悟,结合很多著名建筑进行了部分新型结构体系的介绍,总结了不同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张拉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 ...

  •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
  • 学 院: 经管学院 专 业: 交通运输类 姓 名: 张国赛 学 号: 110212235 年 11月9日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2012 美术赏析感受 由于对美术的喜爱我选择了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这门课,以前爱看些美术 书,对于喜欢的图画总想画下来,当然自己没有受过专业的老师指导,所以只能靠自己去画,那只能算 ...

  • 200412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 本科专 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文号:教体艺[2004]12号 发文单位:教育部 颁布日期:2004-12-29 执行日期:2004-12-2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 ...

  •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①首 ...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 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给水排水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实验室条件落后;部分教学资料有待改善;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等亟待整理,迎评准备时间短,工作任务重。通过调查,截至2010年6月,已有19所高校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司给水排水专业评估,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 ...

  • 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
  • 欣赏和评价典型结构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掌握典型结构与设计的基础上,了解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 2.了解从哪几个方面欣赏.评价典型结构设计,会写评价报告.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典型结构,并能从科学.艺术.环境.民俗角度加 以欣赏,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方式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方式 依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5条第1款规定:"合营各方可以现金.实物.工业产权进行投资":第5条第3款规定:"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 第8条第3款规定:"外国合营者将分得的净利润用 ...

  • 诗词鉴赏--"子虚乌有的格律"论可以休矣
  • dahuan5856 编辑大换 <"子虚乌有的格律"论可以休矣 > 按:本文原发风雅颂和国学论坛.这里发的是修订稿. 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许多伟人就是因"怀疑"而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达 ...

  • 中外建筑赏析6th2
  • 第二十三章: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三)密斯-凡-德-罗 • 主要思想:  建筑要有时代特点  建筑必须满足现实与功能需要  重视结构和建造方法的革新  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  用少数墙体和构件组成流动空间  提倡"少就是多"的装饰原则  "皮包骨&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