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吉州学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中:合乎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分)(__________)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分)

  译文: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分)

  译文: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分)

译文: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B(鼓励)

  6.C(⑤⑥均为作者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效,而非现实情形)

  7.D(“思咏李侯之遗爱”中的“遗爱”应为“在他离任之后”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而不是“在他去世之后”,文中有“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的提示)

  8.(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得分点:“奔走”“就事者”的翻译和“后”的词类活用)(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得分点:“率”的翻译和谓语的省略)(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得分点:“羸”“负荷”的翻译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式)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秋季,天子召见参与国家政事的八位重臣,询问他们治理天下关键的事有几件,哪些事在当今应该最先施行。八位大臣都惊恐离位,伏地叩头。于是诏书接连下发,鼓励耕织,并要求地方官员督促,同时推荐贤才。第二年三月,又诏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学校,设置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这样以后天下各地,无不都有学校。

  学校,是推行仁政的根本。古代国家治理得兴盛还是衰败,就看它学校设立得兴盛还是衰败。《礼记》中说:“都城中有太学,城邑中有学校,乡里中有乡学,家族中有私塾。”这是夏、商、周极盛时代非常完备的制度。宋代兴起八十四年,天下的学校才能广泛设立,这难道不是盛大美好的事情,要等待长久之后才能达到非常完备吗?因此诏书下发之日,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喜悦,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今年十月,吉州的州学建成。吉州原有孔子庙,在城的西北。现在知州李宽到任,跟州中百姓商议将孔子庙迁移并加以扩建,作为学舍。此事刚刚上报,朝廷建校的诏书就已经下发了,州学于是建成。李宽治理吉州,勤勉而又颇有方法。他建州学,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所用人工累计达二万二千,而人们不认为劳苦;它所用的优质木料和坚固砖瓦共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们不认为多;学校里建有正堂、教室及各种设施,有藏书的阁楼,有宾客的专位,有游玩休息的园亭,而人们并不认为奢侈。学校建成后,前来求学的人常常有三百多人。

我祖辈都是吉州人,而我在朝廷上做了滥竽充数的官,但我听说教学的法则,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地磨砺浸染感化教导,使人们逐渐走向善良。对人的教育勉励经久不懈,教育就能逐渐地深入人心。善于教育的人用孜孜不倦的态度等待着持久而深远的成效,直到知礼谦让的风气兴起盛行而风俗变得纯朴美好,这样以后才算教育取得成功。现在州县的官吏不能长久地担任自己现任的职位却要对教育感化亲自去做,所以李宽的功绩只能显现在学校的设立,却不能等到教育的成功。希望继任的人,不要废弃懈怠天子建校的诏令而使已兴起的州学中途停止,我如果某一天能得到机会荣归故乡,希望能到州学之门拜谒,希望见到的吉州读书人都能道德明净突出可以担任公卿;问及吉州的习俗,婚丧饮食都合乎礼节;走进乡里,就见幼对长孝敬,长对幼慈爱;走到郊野,就见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这样以后我就为教育方法的成功感到喜悦,四处游览学舍,怀念吟咏李宽遗留给后世的爱,不是一件美事吗?所以在州学刚刚建成之际,在石碑上镌刻下这些文字,并把它(石碑)立在学校的廊屋之间来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中:合乎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分)(__________)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分)

  译文: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分)

  译文: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分)

译文: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B(鼓励)

  6.C(⑤⑥均为作者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效,而非现实情形)

  7.D(“思咏李侯之遗爱”中的“遗爱”应为“在他离任之后”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而不是“在他去世之后”,文中有“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的提示)

  8.(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得分点:“奔走”“就事者”的翻译和“后”的词类活用)(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得分点:“率”的翻译和谓语的省略)(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得分点:“羸”“负荷”的翻译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式)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秋季,天子召见参与国家政事的八位重臣,询问他们治理天下关键的事有几件,哪些事在当今应该最先施行。八位大臣都惊恐离位,伏地叩头。于是诏书接连下发,鼓励耕织,并要求地方官员督促,同时推荐贤才。第二年三月,又诏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学校,设置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这样以后天下各地,无不都有学校。

  学校,是推行仁政的根本。古代国家治理得兴盛还是衰败,就看它学校设立得兴盛还是衰败。《礼记》中说:“都城中有太学,城邑中有学校,乡里中有乡学,家族中有私塾。”这是夏、商、周极盛时代非常完备的制度。宋代兴起八十四年,天下的学校才能广泛设立,这难道不是盛大美好的事情,要等待长久之后才能达到非常完备吗?因此诏书下发之日,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喜悦,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今年十月,吉州的州学建成。吉州原有孔子庙,在城的西北。现在知州李宽到任,跟州中百姓商议将孔子庙迁移并加以扩建,作为学舍。此事刚刚上报,朝廷建校的诏书就已经下发了,州学于是建成。李宽治理吉州,勤勉而又颇有方法。他建州学,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所用人工累计达二万二千,而人们不认为劳苦;它所用的优质木料和坚固砖瓦共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们不认为多;学校里建有正堂、教室及各种设施,有藏书的阁楼,有宾客的专位,有游玩休息的园亭,而人们并不认为奢侈。学校建成后,前来求学的人常常有三百多人。

我祖辈都是吉州人,而我在朝廷上做了滥竽充数的官,但我听说教学的法则,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地磨砺浸染感化教导,使人们逐渐走向善良。对人的教育勉励经久不懈,教育就能逐渐地深入人心。善于教育的人用孜孜不倦的态度等待着持久而深远的成效,直到知礼谦让的风气兴起盛行而风俗变得纯朴美好,这样以后才算教育取得成功。现在州县的官吏不能长久地担任自己现任的职位却要对教育感化亲自去做,所以李宽的功绩只能显现在学校的设立,却不能等到教育的成功。希望继任的人,不要废弃懈怠天子建校的诏令而使已兴起的州学中途停止,我如果某一天能得到机会荣归故乡,希望能到州学之门拜谒,希望见到的吉州读书人都能道德明净突出可以担任公卿;问及吉州的习俗,婚丧饮食都合乎礼节;走进乡里,就见幼对长孝敬,长对幼慈爱;走到郊野,就见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这样以后我就为教育方法的成功感到喜悦,四处游览学舍,怀念吟咏李宽遗留给后世的爱,不是一件美事吗?所以在州学刚刚建成之际,在石碑上镌刻下这些文字,并把它(石碑)立在学校的廊屋之间来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相关内容

  • 醉翁亭记导学案师生用带答案
  • 27. 醉翁亭记(教师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2.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 ] 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 ...

  •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         ,吉州庐陵人,北宋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 ...

  • 2014年吉州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14年吉州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吉安八中游文莉王莹 审题人:吉安五中尹南 校题人:区教研室王质苑 说明: 1. 本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

  • 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_欧阳修文言文_古诗文网
  • 秋声赋 (309人评分) 8.4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 ...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原文.翻译与赏析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13人评分) 7.85 分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提问题 收藏 分享 评分: 译文与注释 写翻译 译文: 樽 ...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原文.翻译与赏析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12人评分) 7.67 分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提问题 收藏 分享 评分: 译文与注释 写 ...

  • 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 篇一: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篇二: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1)邦乂立具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2)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阅读答案:4.3分.c(迎接)5.3分.a(①③⑤表明其 节 (气节,操守) ②表明其 义 , ④是敌人的行为,⑥是对邦乂节义的褒扬 ...

  • 相见时难别亦难1
  • 相见时难别亦难 --送别诗鉴赏例谈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一.产生背景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送别诗,首先要从送别诗产生的背景说起,我们以唐 ...

  • [杨万里与"诚斋"]阅读答案
  • 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