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

赤壁赋

【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 (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 (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 (连词,表承接)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其所止。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 (连词,表转折) 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承接)

(5)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疑问,翻译成“吗”“呢”)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郁乎苍苍。 飘飘乎。 浩浩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2)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3)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5)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6)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语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凭(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 (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选出加横线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5、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6、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分析理解】

1、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

叫宿。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坚并称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1-2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把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1-7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5、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第一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第一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第一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赤壁赋

【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 (助词,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 (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 (连词,表承接)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其所止。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 (连词,表转折) 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承接)

(5)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疑问,翻译成“吗”“呢”)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郁乎苍苍。 飘飘乎。 浩浩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哭泣。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2)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3)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5)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6)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语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凭(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 (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选出加横线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5、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6、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分析理解】

1、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

叫宿。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坚并称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1-2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把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1-7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5、下列对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第一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第一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第一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
  •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折戟沉沙铁未销: . 3.诗中小中见大,评论东吴命运(借咏叹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抑郁不得志,怀才不遇) 的句子是: . 4. 朝诗人 借<赤壁>这首诗抒发了自己 的感慨. 5.杜牧的<赤 ...

  • [赤壁赋]阅读练习
  • 1.第3段为何写历史人物? 第3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4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 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 ...

  • 后赤壁赋翻译及练习
  •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 ...

  • 念奴娇练习
  • <念奴娇 赤壁怀古>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 酹(lâ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 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 ...

  • 三中[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及练习
  • 名著阅读复习资料--<三国演义>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2.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写了当 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反映 ...

  •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 .徘徊(huí) .B.嫠妇(lí) .水波(bō) . 和诗(hè) .船舷(xuán) .扁舟(biǎn) . 山川相缪(móu) .窈窕(yǎo tiáo) .. 冯虚御风(pínɡ ...

  • [赤壁赋]批注练习
  • <赤壁赋>批注训练 (斜体的虚词,加横线的实词要解释,划波浪线句子要翻译) 壬( )戌 (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于斗( )牛之间.白露 横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南飞.'此非曹孟德 ...

  • [三国演义]练习题
  • <三国演义>练习题 (一) 1.<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 曹操 , "智绝"是 诸葛亮 ,"义绝"是 关羽 . 2.<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 ...

  • 赤壁之战课堂练习及答案
  • <赤壁之战>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为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刘琮( ) 枭( )雄 会( )稽 芟( )夷 轻骑( ) 强弩( ) 鲁缟( ) 更( )衣 累( )官 番( )阳 邂( )逅 蹈藉( ) 2.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帝王之资(凭借)也 B.今肃可迎(迎接) ...

  • 25[诗词曲五首]练习题
  • 25<诗词曲五首>练习题 一.字词积累 (一)看音写字或看字注音 酬( )乐天 烂kē( )人 长( )精神 折戟( )沉沙铁未xiāo( ) 意chóuchú( 干gē( )寥( )落 天上宫阙 ( ) 琼( )楼 千里共chán( )娟 低qǐ( )户 (二) 重点字词解释 1.长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