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 什么是植物病害?

1. 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 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 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

(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 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 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 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 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 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 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 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7)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综合症。

(8)并发症:当两种或多钟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9)隐形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

1. 寄生物:从其他活生物体获取营养以生存的生物。

2. 寄主:供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

3. 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某一植物不同品种或类型存在寄生性差异的特性

4.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

5. 腐生:从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

6. 病原物: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生物

7. 致病物:病原物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特性,包括吸取养分、分泌毒素等

8. 病害循环: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至下一生长几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9. 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10. 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11. 菌丝体: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12. 菌落:菌丝体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从一点向各个方向扩展,形成一个菌落

13. 子座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14.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由营养体直接以各种方式产生后代

的方式。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1)无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统称无性孢子。

(2)裂殖:是指真菌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体的繁殖方式

(3)芽殖:是指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4)原生质割裂:是指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每小块原生质转变成一个孢子

(5)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15. 有型繁殖:是指真菌经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

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2) 有性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a.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

初侵染源

b. 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3) 真菌有性生殖及产生的孢子类型:休眠孢子囊、卵孢子、结合包子、子囊孢子、担

孢子

16.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

过程。

(1) 多型现象:许多真菌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2) 单主寄生:多书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3) 转主寄生: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不同的寄生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

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7. 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

(1) 子囊菌亚门,白粉病

(2) 担子菌亚门,锈病、黑纷病

(3) 半知菌亚门,枯萎病

18. 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

19.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

类群,分别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无壁菌门。三者统称为真细菌。

20. 韧皮部杆菌属以柑桔黄龙病的病原细菌为代表。

21.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22. 壳基起保护核酸链的作用。

23. 病毒的分类依据:

(1) 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

(2) 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3) 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

(4) 病毒形态

(5) 核酸分段状况等

24. 病毒病害的特点

(1) 无病症,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原

(2) 症状多为明脉、斑驳、花叶、条纹、蕨叶、卷叶、皱缩、矮化、畸形及坏死斑等。

(3) 病害发生严重度与介体关系密切

(4) 化学治疗较为困难

24. 非持久性传毒主要由蚜虫传播,症状类型主要为花叶、斑驳等

25. 持久性传毒重要的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

26.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检疫;无病种苗;作物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及介体昆

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27. 线虫的幼虫一般有四个龄期。

28. 寄生性植物:菟丝子(全寄生、茎寄生;寄生在大豆、辣椒、番茄)、列当(全寄生、

根寄生;寄生在向日葵、列当烟草、番茄)

29.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也叫生理病害,它的主要特点是不能传染。其

病因基本有遗传性疾病和环境不适。

30. 植物病害诊断:确定某种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过程,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

研究植物病害之初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31. 诊断程序及要点:

(1) 症状识别

(2) 田间调查及病史查询

(3) 采样检查

(4) 防治试验

32. 柯赫氏法则是侵染性病害的鉴定基础。

33.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 :

(1)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2)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3) 在发病植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的存在,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

34. 柯赫氏法则的应用。接种后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验证手段。

35. 对于细菌病害,镜验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

36. 对于菌原体病害,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

37. 病毒病害常见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主

第三章 病原物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

1. 病原物的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种内,根据病原物对寄主植物不同类型或品种的致病力不

同而划分的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一般以数值为代表。

2. 小种的构成:在一定条件下病原物群体所包括的生理小种类型及相对比例

3.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和水分而生存的能力

4. 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能力

5. 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1) 寄生性是致病性的基础

(2) 寄生性本身不能决定致病特点

(3) 寄生能力不能决定致病能力

(4) 寄生能力与寄主范围

6. 致病性变异的原因:有性重组、无性重组、突变、适应

7.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8. 抗病(感病)的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9. 抗病性丧失的原因:病原物新毒性小种的产生或具毒性的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导

致寄主的垂直抗性容易丧尸

10. 植物抗病机制包括物理因素抗性和化学因素抗性

11. 基因对基因学说

(1) 基因对基因的相互作用是专化的

(2) 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表型

(3) 在进化过程中,对于寄主的每一抗病基因,病原物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致病基因。反

之亦然。

12. 稳定化的选择

(1) 通过寄主群体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选择作用,使病原物群体组成趋向稳定的现象

(2) 寄主多样性会诱导病原物的多样性

(3) 具有多样性的群体相对比较稳定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害循环:又称为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开始发病的整个过程。

2.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一般就是田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3.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体、腐生、寄生

4.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病株、土壤、粪肥、贮

库及各种贮运工具、昆虫。

5. 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与肥料传播、人为传

6.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

初侵染。

7. 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

侵染。潜育期越短,发生再侵染的可能性越大。

8. 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小麦线虫病、麦类黑粉病和桃缩叶病等。

9.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只进行

一次侵染。如小麦腥黑穗病。

10.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就是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开始,到侵入寄主植物

并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发生致病作用并显示出可见症状的过程。通常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11.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寄生关系。

12.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主动侵入、被动侵入

13. 侵染剂量:侵入所需的病原物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

14.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心

(1)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

(2)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3) 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真菌,由于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因而光照叶可以影响病

原菌的侵入。

15. 潜育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开始出现的时期。潜育期的长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

16.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生细胞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多数病害属于

局部侵染。

17.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开始,沿导管、筛管及生长点逐渐扩展到寄主植物体内的大

部分细胞和组织,使大部分器官和组织都带有这种病原物。如枯萎病、青枯病、玉米丝黑穗病等。

18.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条件下

或寄主的特定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如南方水果的炭疽病。

19. 症状隐蔽:植物被病原物侵入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如高温或低温,症状

暂时消失,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如棉花黄萎病、蔬菜病毒病。

20. 发病期:寄主开始出现症状以后的时期

21. 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在植物群体中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了解植物病害发

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病害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

22.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1) 单循环病害:多为种子或土壤传播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腥星

穗病、水稻恶苗病、棉花枯萎黄萎病等。

(2) 多循环病害:多数是气传、流水传播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

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

(3) 在美国,最近十多年,造成重大产量损失的是单循环的黄萎病

23. 流行的时间动态:

(1) 一定时期内病害数量的变化的情况即病害流行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2) 季节流行曲线:在一个生长几节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

随病害流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小麦根腐病的病害发展曲线,代表典型的单循环病害。

24. 单循环病害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x t =QRt ,x t 是t 时的病害数量;Q 初侵染菌源数量;

R 是初侵染病原的效率系数;t 是特定环境中病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时间。

25. 病害流行的因素:大面积栽培感病植物品种;具有数量巨大的强致病力的病原菌;有利

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

26. 预测:一句病害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

状况,称为预测。

(1) 预测的内容:发生程度预测、发生时期预测;损失估计

(2) 预测方式:敬仰预测、系统模拟模型

第五章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

1. 病害防治: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

削弱其致病性,保护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以控制病害发展、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2.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法规防治、农业防治、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

治和化学防治。

3. 法规防治:又称植物检疫,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由国外传

入国内或由国内传到国外。

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国际性

4. 植物检疫的对象:指经过国家的有关植检部门的科学审定,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以

禁止其传入的某些病、虫、杂草等。

5. 构成植物病害检疫的对象要符合三个条件:人为传播的病害;局部地区分布的;危害大

且难于防治的。

6. 我国检疫机构的职责:对内检疫、对外检疫

7. 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采用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

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1) 选用无病种苗

(2)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3) 田园卫生

(4) 肥水管理

8. 如何预防抗性

(1) 合理混用

(2) 限制每季节的使用次数,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杀菌剂防治

(3) 遵照推荐的使用剂量使用

(4) 重视其它综合防治措施与忽阿学防治结合

(5) 提倡保护性使用

(6) 轮换用药

第六章 水稻病害

1. 水稻病害的类型: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

2. 常见水稻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首先在日本发现,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病害)、

水稻白叶枯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亚洲稻区的重要病害)

第一章 什么是植物病害?

1. 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 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 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 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

(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 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 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 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 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 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 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 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7)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综合症。

(8)并发症:当两种或多钟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9)隐形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

1. 寄生物:从其他活生物体获取营养以生存的生物。

2. 寄主:供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

3. 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某一植物不同品种或类型存在寄生性差异的特性

4.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

5. 腐生:从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

6. 病原物: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生物

7. 致病物:病原物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特性,包括吸取养分、分泌毒素等

8. 病害循环: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至下一生长几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9. 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10. 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11. 菌丝体: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12. 菌落:菌丝体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从一点向各个方向扩展,形成一个菌落

13. 子座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14.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由营养体直接以各种方式产生后代

的方式。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1)无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统称无性孢子。

(2)裂殖:是指真菌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体的繁殖方式

(3)芽殖:是指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4)原生质割裂:是指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每小块原生质转变成一个孢子

(5)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15. 有型繁殖:是指真菌经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

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2) 有性繁殖的生物学意义

a.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

初侵染源

b. 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3) 真菌有性生殖及产生的孢子类型:休眠孢子囊、卵孢子、结合包子、子囊孢子、担

孢子

16.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

过程。

(1) 多型现象:许多真菌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2) 单主寄生:多书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3) 转主寄生: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不同的寄生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

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7. 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

(1) 子囊菌亚门,白粉病

(2) 担子菌亚门,锈病、黑纷病

(3) 半知菌亚门,枯萎病

18. 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

19.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

类群,分别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无壁菌门。三者统称为真细菌。

20. 韧皮部杆菌属以柑桔黄龙病的病原细菌为代表。

21.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22. 壳基起保护核酸链的作用。

23. 病毒的分类依据:

(1) 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

(2) 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3) 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

(4) 病毒形态

(5) 核酸分段状况等

24. 病毒病害的特点

(1) 无病症,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原

(2) 症状多为明脉、斑驳、花叶、条纹、蕨叶、卷叶、皱缩、矮化、畸形及坏死斑等。

(3) 病害发生严重度与介体关系密切

(4) 化学治疗较为困难

24. 非持久性传毒主要由蚜虫传播,症状类型主要为花叶、斑驳等

25. 持久性传毒重要的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

26.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检疫;无病种苗;作物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及介体昆

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27. 线虫的幼虫一般有四个龄期。

28. 寄生性植物:菟丝子(全寄生、茎寄生;寄生在大豆、辣椒、番茄)、列当(全寄生、

根寄生;寄生在向日葵、列当烟草、番茄)

29.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也叫生理病害,它的主要特点是不能传染。其

病因基本有遗传性疾病和环境不适。

30. 植物病害诊断:确定某种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过程,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

研究植物病害之初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31. 诊断程序及要点:

(1) 症状识别

(2) 田间调查及病史查询

(3) 采样检查

(4) 防治试验

32. 柯赫氏法则是侵染性病害的鉴定基础。

33.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 :

(1)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2)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3) 在发病植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的存在,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

34. 柯赫氏法则的应用。接种后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验证手段。

35. 对于细菌病害,镜验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

36. 对于菌原体病害,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

37. 病毒病害常见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主

第三章 病原物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

1. 病原物的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种内,根据病原物对寄主植物不同类型或品种的致病力不

同而划分的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一般以数值为代表。

2. 小种的构成:在一定条件下病原物群体所包括的生理小种类型及相对比例

3.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和水分而生存的能力

4. 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能力

5. 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

(1) 寄生性是致病性的基础

(2) 寄生性本身不能决定致病特点

(3) 寄生能力不能决定致病能力

(4) 寄生能力与寄主范围

6. 致病性变异的原因:有性重组、无性重组、突变、适应

7.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8. 抗病(感病)的类型: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9. 抗病性丧失的原因:病原物新毒性小种的产生或具毒性的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导

致寄主的垂直抗性容易丧尸

10. 植物抗病机制包括物理因素抗性和化学因素抗性

11. 基因对基因学说

(1) 基因对基因的相互作用是专化的

(2) 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表型

(3) 在进化过程中,对于寄主的每一抗病基因,病原物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致病基因。反

之亦然。

12. 稳定化的选择

(1) 通过寄主群体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选择作用,使病原物群体组成趋向稳定的现象

(2) 寄主多样性会诱导病原物的多样性

(3) 具有多样性的群体相对比较稳定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害循环:又称为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开始发病的整个过程。

2.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一般就是田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3.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体、腐生、寄生

4.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病株、土壤、粪肥、贮

库及各种贮运工具、昆虫。

5. 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与肥料传播、人为传

6. 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

初侵染。

7. 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

侵染。潜育期越短,发生再侵染的可能性越大。

8. 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小麦线虫病、麦类黑粉病和桃缩叶病等。

9.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只进行

一次侵染。如小麦腥黑穗病。

10.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就是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开始,到侵入寄主植物

并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发生致病作用并显示出可见症状的过程。通常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11.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寄生关系。

12.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主动侵入、被动侵入

13. 侵染剂量:侵入所需的病原物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

14. 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心

(1)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

(2)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3) 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真菌,由于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因而光照叶可以影响病

原菌的侵入。

15. 潜育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开始出现的时期。潜育期的长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

16.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生细胞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多数病害属于

局部侵染。

17.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开始,沿导管、筛管及生长点逐渐扩展到寄主植物体内的大

部分细胞和组织,使大部分器官和组织都带有这种病原物。如枯萎病、青枯病、玉米丝黑穗病等。

18.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条件下

或寄主的特定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如南方水果的炭疽病。

19. 症状隐蔽:植物被病原物侵入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如高温或低温,症状

暂时消失,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如棉花黄萎病、蔬菜病毒病。

20. 发病期:寄主开始出现症状以后的时期

21. 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在植物群体中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了解植物病害发

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病害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

22.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1) 单循环病害:多为种子或土壤传播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腥星

穗病、水稻恶苗病、棉花枯萎黄萎病等。

(2) 多循环病害:多数是气传、流水传播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

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

(3) 在美国,最近十多年,造成重大产量损失的是单循环的黄萎病

23. 流行的时间动态:

(1) 一定时期内病害数量的变化的情况即病害流行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2) 季节流行曲线:在一个生长几节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

随病害流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小麦根腐病的病害发展曲线,代表典型的单循环病害。

24. 单循环病害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x t =QRt ,x t 是t 时的病害数量;Q 初侵染菌源数量;

R 是初侵染病原的效率系数;t 是特定环境中病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时间。

25. 病害流行的因素:大面积栽培感病植物品种;具有数量巨大的强致病力的病原菌;有利

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

26. 预测:一句病害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

状况,称为预测。

(1) 预测的内容:发生程度预测、发生时期预测;损失估计

(2) 预测方式:敬仰预测、系统模拟模型

第五章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

1. 病害防治: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

削弱其致病性,保护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以控制病害发展、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2.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法规防治、农业防治、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

治和化学防治。

3. 法规防治:又称植物检疫,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由国外传

入国内或由国内传到国外。

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国际性

4. 植物检疫的对象:指经过国家的有关植检部门的科学审定,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以

禁止其传入的某些病、虫、杂草等。

5. 构成植物病害检疫的对象要符合三个条件:人为传播的病害;局部地区分布的;危害大

且难于防治的。

6. 我国检疫机构的职责:对内检疫、对外检疫

7. 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采用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

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1) 选用无病种苗

(2)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3) 田园卫生

(4) 肥水管理

8. 如何预防抗性

(1) 合理混用

(2) 限制每季节的使用次数,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杀菌剂防治

(3) 遵照推荐的使用剂量使用

(4) 重视其它综合防治措施与忽阿学防治结合

(5) 提倡保护性使用

(6) 轮换用药

第六章 水稻病害

1. 水稻病害的类型: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

2. 常见水稻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首先在日本发现,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病害)、

水稻白叶枯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亚洲稻区的重要病害)


相关内容

  •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401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因此硕士研究生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硕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 ...

  • 植物生理学教学目标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学时(讲授48,实验24) 适用对象: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草业科学,环境 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植物检疫,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农村 区域发展等专业 先修课程:需植物学.化学.生物化 ...

  • 植物学.植物病理学的著名期刊
  • 来源:蒲子婧的日志 1921年创刊2010年06月01日 我在找到一篇有关植物学.植物病理学的著名期刊(附影响因子)的介绍,平时多看看,看看想发哪些杂志的,确立自己的目标 (1)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 <植物生理学 ...

  • 我眼中的植物生理学
  • 我眼中的植物生理学 摘要:本文从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定义.发展历程.研究范畴.典型问题分析.前景展望.感言六个方面诠释植物生理学这一即纷繁复杂又引人入胜的学科,展现其作为自然科学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 一. 基本定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原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PlantPhys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保.园艺.草业科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本科专业. 课程学时:48(理论)+16(实验) 课程学分:4 课程代码:0300B00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 ...

  • 2014考研农学:植物生理学冲刺备考指导
  • 一.植物生理学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唿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 ...

  • 植物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 ...

  • 培养植物"医生"的"植物保护"专业
  • 说到植物保护,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打个比方,人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症作出诊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植物与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一个"医生"来给它看病. 植物保护专业就是这样一个培养植物& ...

  •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 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2. 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3. 病征:是指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4. 病状:植物染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5. 植物病害: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