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黄亢美老师是著名特级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对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人字家族》是黄亢美老师利用字理进行偏旁串字的一节示范课,作者选取其中部分教学片段,从学生感知―理解―感悟―积淀―传承的认知过程对其进行评析,发掘黄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并得出教学启示。 关键词: 黄亢美 字理教学 识字 本课例选自2014年“千课万人”两岸三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上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亢美老师上的一节观摩课。这节课以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黄亢美老师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字理知识,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以这节课为例,选取部分教学片断,对其呈现的字理教学进行分析。 一、激趣导入,形象感知 【片段一】 师:我们先看这个字。(课件中出示“亻”)读……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像什么? 生:一个人。 师:像不像一个人? 生:像。 师:想不想知道古时候这个单立人、单人旁是怎么写的?谁知道古时候的这个单立人是怎么写的?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小眼睛朝上看。(出示课件“●”,生兴奋)像什么? 生:人。 师:嗯。单人旁的字,我们看,(出示课件)这些字都有什么旁?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系? 生:人。 师:嗯,(出示课件)我们看,“你们”、“他们”指人嘛,是不是?“停”下来,不走了,也是人不走了嘛,是不是?你“住”哪里呀,也是指人嘛,是不是?所以这些字都与单人旁,都与人有关系。 [点评]许多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其外在书写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直观地表现出其内在含义,因此,从字形入手,对学生来说,直观易懂。黄老师由“亻”引入,导出其来源“●”,这个篆体的人字和站立的人的形象非常相像,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就是人字,同时也将“亻”表示人的含义植入学生的脑海。黄老师将汉字本身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含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汉字字形特点,让学生对汉字有直观的感受,并且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亻”有着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黄老师向学生展示包含单人旁的汉字,将这些汉字与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这些汉字有初步了解,为后面更好地理解这些汉字做铺垫。 二、析形索义,理解内涵 【片段二】 师:千字,(拿出由“亻”和“十”组成的卡片)注意看,什么字? 生:千。 师:千字。(将卡片分开,举起“十”)看,什么字? 生:十。 师:(举起“亻”)什么字? 生:单人旁。 师:看好了,(将卡片“亻”和“十”慢慢组合成“千”)什么字? 生:千。 师:嗯,“千”字就是由“十”加上什么字组成啊?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也是人啊,这是十个人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看,“千”有“十”和“亻”,想想,“十”个人怎么会得一个“千”字呢?这是两个部件叠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把一撇拿开就是“十”,把“十”拿开就是单立人,“十”和“亻”组合起来,怎么得一个“千”呢?想想,十个人怎么组合起来得一个“千”?一千两千的“千”,同桌讨论一下。十个人怎么得“千”?干吗不得“百”,也不得“万”?同桌讨论一下。哪个人能说?“十”和“亻”,十个人组合起来变成“千”,干吗“千”由“十”、“亻”组合?你说。 生3:一个人一百岁。 师:十个人多少岁? 生:一千。 师:所以“十”“亻”合起来是什么字? 生:“千”。 [点评]黄老师通过字理讲解这些汉字,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生动、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千”字的字形,了解其组成,然后把这个相对较难的“千”拆成两个相对较简单并且熟悉的“十”和“亻”,然后从这两个较为熟悉的汉字字义入手,结合“十”和“亻”的含义理解“千”字,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字义的同时记住字形。通过这种拆解,学生对汉字的内在构成有深刻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黄老师化繁为简,从学生已有认知入手,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字理和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 三、注重体验,感悟文化 【片段三】 师:这个字念什么? 生:爽。 师:爽字有人吗? 生:有。 师:在哪? 生:大字。 师:中间什么字? 生:人。 师:人? 生:大。 师:哦,大字表示人怎么样?手…… 生:张开。 师:诶。这还有叉叉呢,这些叉叉表示什么意思啊?清楚吗? 生:(生1)应该是古时候有人拿剑来刺他。(生2)应该是人被风吹着很爽。 师:被风吹着很爽,有点意思,风很大、被暴风吹你说爽不爽?非常热的时候,清风徐来,这时候就非常爽,这与风有关系。同学们,我们现在快速读下《雷雨》这篇课文。(师生齐读课文)这时候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这风从哪里扑进来的? 生:外面。 师:是啊。这是窗格子(在黑板上画),有窗格子,有两扇窗,下雨的时候把窗户关起来,现在天亮起来啦,我们把窗户打开。(叫一生上台)刚才下雨的时候,天气很闷热是不是?外面很黑是不是?满天乌云一层层压下来是不是?现在雨停了,把窗户打开,做个打开的样子,脚打开,手打开,首先看看这个样子像什么字? 生:大。 师:再看看胳肢窝下面有什么? 生:叉叉。 师:有叉叉是不是?叉叉表示什么?哦,窗户就是窗格子。打开窗一看,外面亮不亮? 生1:亮。 师:风从窗格子里面吹进来爽不爽? 生1:爽。 师:禁不住大声地说了声:啊,真…… 生1:啊,真爽啊! 师:你们说爽不爽? 生:爽。 师:是啊,很爽吧,(对生1)那就很爽快地回到座位。这个爽字多有意思啊,四个叉叉,表示窗格子,打开窗户,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景象多么美啊!所以我们禁不住地喊了一声:啊,真(师生齐声)爽啊!是啊,真爽啊。 [点评]“爽”一字,黄老师通过《雷雨》一文描绘的雨后景象,学生回忆夏日雨后开窗时清风扑面吹来的清爽感,并模拟该情境,借助窗户和人体直观地展示“爽”字的字形,接着,黄老师打开窗户,让学生通过感官理解“爽”字的含义。黄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将“爽”字进行分解,让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学习“爽”字,让学生习得字形的同时实实在在理解字义。 四、潜移默化,升华情感 【片段四】 生:尴尬。 师:下面那个部件是九吗? 生:不是。 师:九字是横折弯钩,而这个字是一横,竖撇,竖弯钩。像不像大?有没有一点像大字? 生:像。 师:大字呢就是两只脚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这个字,它的读音,读成……(学生茫然,黄老师出示“尢”字的拼音)读。 生:尢。 师:诶,读w?�bng,也是大字的变写,它像什么呢?一个大字就是一个人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这个人,这个脚怎么了? 生:弯了。 师:有只脚怎么样? 生:弯了。 师:弯了。站不稳了,为什么呢?一个人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来了个人,看他的脚,他走路的时候(做一瘸一拐的动作)你看这个人是不是残疾啊,是不是脚有毛病啊? 生:是。 师:诶,是啊。这个尢字旁,一个脚长,一个脚短,你看这个瘸子走路的时候,他自己感到很尴尬,很不好意思。可是我们看到这种瘸子,看到这种残疾的人,我们对他们应该怎么样?嘲笑他吗? 生:不能。 师:哦,不能够嘲笑他,还应该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是不是? 生:是。 师:诶。尴尬这两个也是大字的变写,读做w?�bng,表示一个脚长一个脚短,脚有问题了。什么旁? 生:尢字旁。 师:脚有问题,大字的变写,你看这个人字家族,有正常的人,也有些残疾的人,实际社会上,肯定有很健康的人,也有些残疾的人,是不是?但我们对残疾人不要歧视。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的是道德”。”① 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瘸的人的腿的不同介绍“大”和“尢”的不同,向同学们形象展示两个字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识字课,黄老师在介绍到残疾人士时,也不忘告诉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应嘲笑残疾人士,而应关心照顾他们,把文明和美德的种子撒向孩子心田。黄老师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无形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对于培养学生来说,德育至关重要,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始终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片段五】 师:我们学了几个重要的字,读…… 生:人,从,危,坠,死。 师:想想,这几个字连起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有一个人,他会怎么样,最后怎么样?哪个想说?好,你说。 生1:有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到山上玩耍,这个人不小心站到山崖边上,同伴说你不要站在那里,很危险,快下来吧,可是他没听到,结果坠落死掉了。 师:就死掉了是不是啊,哎哟,这个孩子说得真好,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平时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安全。 师:安全啊。因为《孝经》里面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读没读过《孝经》哪? 生:没读过。 师:没读过,意思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谁给的? 生:父母。 师:我们的身体受伤了谁伤心? 生:爸爸妈妈。 师:要使父母不为我们伤心,不要为我们担心,不要为我们忧心,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啦,孩子们说是不是啊? 生:是。 师:好的,今天我们所学汉字的“人字家族”,有很多兄弟姐妹,很多亲戚,近亲远亲都有。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像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人字家族,兴旺兴隆(好几百个和人有关系的字呢),分流繁衍(有很多兄弟姐妹,不断繁衍),不离其宗(老祖宗就是一个字――人)。 [点评]黄老师在关注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的同时,没有忘记渗透人文教育,注重挖掘汉字文化内涵,用中华文明浸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 片段中黄亢美老师引入《孝经》,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美好品德,更是把几千年来以忠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继承民族传统,培养学生对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使命感。黄老师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彩的教学技巧把一个个汉字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学生喜爱不已。同时,黄亢美老师对汉字、中华文化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经意间,黄老师以其宽厚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影响着在座学生。把他对语文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化为春风夏雨,培育一颗颗中华文明的种子。 六、总结 此节课黄老师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从本堂课展示的教学效果来看,笔者认为字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此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教学理念看,黄老师让字理走进学生,让学生爱上汉字充分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有趣、多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合作方面得到培养。 (二)从教学目标看,黄老师利用汉字如诗如画这一特性,灵活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从汉字根源入手,为学生讲解汉字,学生不仅牢固掌握所学汉字的音、形、义,还学会通过字理学习其他汉字,并且深入挖掘,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让语文和民族文化在心田扎根,真正做到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于一体。 (三)从教学方法看,黄老师紧紧抓住汉字的直观性、表意性等特点,结合汉字造字规律,巧妙进行偏旁串字。此外,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灵活采用直观形象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让学生不仅认识字,而且真正理解汉字来源和含义,进而对汉字和中华文化有更深理解和继承。 (四)从教学效果看,黄老师以字理为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授人以渔,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课堂上教授的个别字,而是运用字理进行识字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学生的汉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学启示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教学值得学习和借鉴,笔者认为,教师运用字理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需要让汉字教学与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和认知心理特征连接起来,形成共鸣。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因此运用字理教学进行识字教学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呈现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理解过程中。同时,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也在改变,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共鸣。 (二)教师的汉字文化底蕴要夯实,才能左右逢源,引领学生遨游在汉字王国。正所谓“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字理教学概念及运用原则,将字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自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学会字理识字学习方法。当然,要想在课堂上运用字理教学,教师必须下工夫进行自我研修,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三)以学生学为本,构建学本课堂,通过探究、合作,表演、谈论等实践活动体验汉字精髓,习得习惯,充实涵养。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惑过程中掌握字理识字方法,体会其中妙处,乐于使用字理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汉字。 (四)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熏陶感染至关重要,教师对汉字的热爱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熏陶浸润着学生。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承载的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语文的根。教师对汉字的感情在不经意间就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真正热爱汉字、热爱语文的教师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对语文的感情。汉字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的营养需要教师不断吸收、不断汲取,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培育学生;同时,教师本身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文学情怀能在不经意间浸润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和语文的魅力。 注释: ①[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Tracy.黄亢美人字家族[EB/OL].酷六网.http://v.ku6.com/show/xX4ljJYXNqcK5kJxfl2ELQ.html.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摘 要: 黄亢美老师是著名特级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对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人字家族》是黄亢美老师利用字理进行偏旁串字的一节示范课,作者选取其中部分教学片段,从学生感知―理解―感悟―积淀―传承的认知过程对其进行评析,发掘黄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并得出教学启示。 关键词: 黄亢美 字理教学 识字 本课例选自2014年“千课万人”两岸三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上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亢美老师上的一节观摩课。这节课以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黄亢美老师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字理知识,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笔者以这节课为例,选取部分教学片断,对其呈现的字理教学进行分析。 一、激趣导入,形象感知 【片段一】 师:我们先看这个字。(课件中出示“亻”)读……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像什么? 生:一个人。 师:像不像一个人? 生:像。 师:想不想知道古时候这个单立人、单人旁是怎么写的?谁知道古时候的这个单立人是怎么写的?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小眼睛朝上看。(出示课件“●”,生兴奋)像什么? 生:人。 师:嗯。单人旁的字,我们看,(出示课件)这些字都有什么旁?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系? 生:人。 师:嗯,(出示课件)我们看,“你们”、“他们”指人嘛,是不是?“停”下来,不走了,也是人不走了嘛,是不是?你“住”哪里呀,也是指人嘛,是不是?所以这些字都与单人旁,都与人有关系。 [点评]许多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其外在书写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直观地表现出其内在含义,因此,从字形入手,对学生来说,直观易懂。黄老师由“亻”引入,导出其来源“●”,这个篆体的人字和站立的人的形象非常相像,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就是人字,同时也将“亻”表示人的含义植入学生的脑海。黄老师将汉字本身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含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汉字字形特点,让学生对汉字有直观的感受,并且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亻”有着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黄老师向学生展示包含单人旁的汉字,将这些汉字与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这些汉字有初步了解,为后面更好地理解这些汉字做铺垫。 二、析形索义,理解内涵 【片段二】 师:千字,(拿出由“亻”和“十”组成的卡片)注意看,什么字? 生:千。 师:千字。(将卡片分开,举起“十”)看,什么字? 生:十。 师:(举起“亻”)什么字? 生:单人旁。 师:看好了,(将卡片“亻”和“十”慢慢组合成“千”)什么字? 生:千。 师:嗯,“千”字就是由“十”加上什么字组成啊? 生:单人旁。 师:单人旁也是人啊,这是十个人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看,“千”有“十”和“亻”,想想,“十”个人怎么会得一个“千”字呢?这是两个部件叠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把一撇拿开就是“十”,把“十”拿开就是单立人,“十”和“亻”组合起来,怎么得一个“千”呢?想想,十个人怎么组合起来得一个“千”?一千两千的“千”,同桌讨论一下。十个人怎么得“千”?干吗不得“百”,也不得“万”?同桌讨论一下。哪个人能说?“十”和“亻”,十个人组合起来变成“千”,干吗“千”由“十”、“亻”组合?你说。 生3:一个人一百岁。 师:十个人多少岁? 生:一千。 师:所以“十”“亻”合起来是什么字? 生:“千”。 [点评]黄老师通过字理讲解这些汉字,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生动、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千”字的字形,了解其组成,然后把这个相对较难的“千”拆成两个相对较简单并且熟悉的“十”和“亻”,然后从这两个较为熟悉的汉字字义入手,结合“十”和“亻”的含义理解“千”字,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字义的同时记住字形。通过这种拆解,学生对汉字的内在构成有深刻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黄老师化繁为简,从学生已有认知入手,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字理和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 三、注重体验,感悟文化 【片段三】 师:这个字念什么? 生:爽。 师:爽字有人吗? 生:有。 师:在哪? 生:大字。 师:中间什么字? 生:人。 师:人? 生:大。 师:哦,大字表示人怎么样?手…… 生:张开。 师:诶。这还有叉叉呢,这些叉叉表示什么意思啊?清楚吗? 生:(生1)应该是古时候有人拿剑来刺他。(生2)应该是人被风吹着很爽。 师:被风吹着很爽,有点意思,风很大、被暴风吹你说爽不爽?非常热的时候,清风徐来,这时候就非常爽,这与风有关系。同学们,我们现在快速读下《雷雨》这篇课文。(师生齐读课文)这时候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这风从哪里扑进来的? 生:外面。 师:是啊。这是窗格子(在黑板上画),有窗格子,有两扇窗,下雨的时候把窗户关起来,现在天亮起来啦,我们把窗户打开。(叫一生上台)刚才下雨的时候,天气很闷热是不是?外面很黑是不是?满天乌云一层层压下来是不是?现在雨停了,把窗户打开,做个打开的样子,脚打开,手打开,首先看看这个样子像什么字? 生:大。 师:再看看胳肢窝下面有什么? 生:叉叉。 师:有叉叉是不是?叉叉表示什么?哦,窗户就是窗格子。打开窗一看,外面亮不亮? 生1:亮。 师:风从窗格子里面吹进来爽不爽? 生1:爽。 师:禁不住大声地说了声:啊,真…… 生1:啊,真爽啊! 师:你们说爽不爽? 生:爽。 师:是啊,很爽吧,(对生1)那就很爽快地回到座位。这个爽字多有意思啊,四个叉叉,表示窗格子,打开窗户,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景象多么美啊!所以我们禁不住地喊了一声:啊,真(师生齐声)爽啊!是啊,真爽啊。 [点评]“爽”一字,黄老师通过《雷雨》一文描绘的雨后景象,学生回忆夏日雨后开窗时清风扑面吹来的清爽感,并模拟该情境,借助窗户和人体直观地展示“爽”字的字形,接着,黄老师打开窗户,让学生通过感官理解“爽”字的含义。黄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将“爽”字进行分解,让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学习“爽”字,让学生习得字形的同时实实在在理解字义。 四、潜移默化,升华情感 【片段四】 生:尴尬。 师:下面那个部件是九吗? 生:不是。 师:九字是横折弯钩,而这个字是一横,竖撇,竖弯钩。像不像大?有没有一点像大字? 生:像。 师:大字呢就是两只脚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这个字,它的读音,读成……(学生茫然,黄老师出示“尢”字的拼音)读。 生:尢。 师:诶,读w?�bng,也是大字的变写,它像什么呢?一个大字就是一个人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这个人,这个脚怎么了? 生:弯了。 师:有只脚怎么样? 生:弯了。 师:弯了。站不稳了,为什么呢?一个人站得稳稳当当的,可是今天来了个人,看他的脚,他走路的时候(做一瘸一拐的动作)你看这个人是不是残疾啊,是不是脚有毛病啊? 生:是。 师:诶,是啊。这个尢字旁,一个脚长,一个脚短,你看这个瘸子走路的时候,他自己感到很尴尬,很不好意思。可是我们看到这种瘸子,看到这种残疾的人,我们对他们应该怎么样?嘲笑他吗? 生:不能。 师:哦,不能够嘲笑他,还应该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是不是? 生:是。 师:诶。尴尬这两个也是大字的变写,读做w?�bng,表示一个脚长一个脚短,脚有问题了。什么旁? 生:尢字旁。 师:脚有问题,大字的变写,你看这个人字家族,有正常的人,也有些残疾的人,实际社会上,肯定有很健康的人,也有些残疾的人,是不是?但我们对残疾人不要歧视。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的是道德”。”① 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瘸的人的腿的不同介绍“大”和“尢”的不同,向同学们形象展示两个字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识字课,黄老师在介绍到残疾人士时,也不忘告诉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应嘲笑残疾人士,而应关心照顾他们,把文明和美德的种子撒向孩子心田。黄老师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无形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对于培养学生来说,德育至关重要,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始终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片段五】 师:我们学了几个重要的字,读…… 生:人,从,危,坠,死。 师:想想,这几个字连起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来?有一个人,他会怎么样,最后怎么样?哪个想说?好,你说。 生1:有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到山上玩耍,这个人不小心站到山崖边上,同伴说你不要站在那里,很危险,快下来吧,可是他没听到,结果坠落死掉了。 师:就死掉了是不是啊,哎哟,这个孩子说得真好,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了什么?平时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安全。 师:安全啊。因为《孝经》里面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读没读过《孝经》哪? 生:没读过。 师:没读过,意思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谁给的? 生:父母。 师:我们的身体受伤了谁伤心? 生:爸爸妈妈。 师:要使父母不为我们伤心,不要为我们担心,不要为我们忧心,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啦,孩子们说是不是啊? 生:是。 师:好的,今天我们所学汉字的“人字家族”,有很多兄弟姐妹,很多亲戚,近亲远亲都有。中华汉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像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人字家族,兴旺兴隆(好几百个和人有关系的字呢),分流繁衍(有很多兄弟姐妹,不断繁衍),不离其宗(老祖宗就是一个字――人)。 [点评]黄老师在关注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的同时,没有忘记渗透人文教育,注重挖掘汉字文化内涵,用中华文明浸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 片段中黄亢美老师引入《孝经》,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美好品德,更是把几千年来以忠孝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继承民族传统,培养学生对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使命感。黄老师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彩的教学技巧把一个个汉字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学生喜爱不已。同时,黄亢美老师对汉字、中华文化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经意间,黄老师以其宽厚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深深影响着在座学生。把他对语文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化为春风夏雨,培育一颗颗中华文明的种子。 六、总结 此节课黄老师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从本堂课展示的教学效果来看,笔者认为字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此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教学理念看,黄老师让字理走进学生,让学生爱上汉字充分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有趣、多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合作方面得到培养。 (二)从教学目标看,黄老师利用汉字如诗如画这一特性,灵活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从汉字根源入手,为学生讲解汉字,学生不仅牢固掌握所学汉字的音、形、义,还学会通过字理学习其他汉字,并且深入挖掘,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让语文和民族文化在心田扎根,真正做到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于一体。 (三)从教学方法看,黄老师紧紧抓住汉字的直观性、表意性等特点,结合汉字造字规律,巧妙进行偏旁串字。此外,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灵活采用直观形象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让学生不仅认识字,而且真正理解汉字来源和含义,进而对汉字和中华文化有更深理解和继承。 (四)从教学效果看,黄老师以字理为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授人以渔,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课堂上教授的个别字,而是运用字理进行识字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学生的汉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学启示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教学值得学习和借鉴,笔者认为,教师运用字理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需要让汉字教学与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和认知心理特征连接起来,形成共鸣。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因此运用字理教学进行识字教学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呈现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汉字理解过程中。同时,时代在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也在改变,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共鸣。 (二)教师的汉字文化底蕴要夯实,才能左右逢源,引领学生遨游在汉字王国。正所谓“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字理教学概念及运用原则,将字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自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学会字理识字学习方法。当然,要想在课堂上运用字理教学,教师必须下工夫进行自我研修,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三)以学生学为本,构建学本课堂,通过探究、合作,表演、谈论等实践活动体验汉字精髓,习得习惯,充实涵养。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惑过程中掌握字理识字方法,体会其中妙处,乐于使用字理识字方法自主学习汉字。 (四)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熏陶感染至关重要,教师对汉字的热爱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熏陶浸润着学生。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承载的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语文的根。教师对汉字的感情在不经意间就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真正热爱汉字、热爱语文的教师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对语文的感情。汉字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的营养需要教师不断吸收、不断汲取,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培育学生;同时,教师本身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文学情怀能在不经意间浸润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和语文的魅力。 注释: ①[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Tracy.黄亢美人字家族[EB/OL].酷六网.http://v.ku6.com/show/xX4ljJYXNqcK5kJxfl2ELQ.html.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