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成文法意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向全社会公布,被称为第一次铸刑鼎,又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②公元前530年,郑国大夫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竹刑”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用,成为正式法律。③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在鼎之上,公之于众,这被称为第二次铸刑鼎。

在春秋战国之际争鸣的百家中儒、法、道三家明确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 儒家主张“为国以礼”,重“礼治”而尚先王。公布成文法从先王那里找不到理论根据,故子产“作刑书”也好,晋国“铸刑鼎” 也好,均是不符合先王之道的非礼行为。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令滋张,盗贼多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是反对公布成文法的的。

在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里,道家思想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互相抗衡,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儒、法两家,其法制思想被封建社会统治者兼收并蓄。儒、法的合流对汉以后的封建法制产生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儒家的礼治、德治和法家的法治,成为统治者相互补充的两种基本的统治手段。

新兴地主阶级法家人物一方面主张“修旧法”,废止体现旧贵族意志的秘密法,另一方面又强调制定顺乎时代和民心人情的新法律。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创造能够和旧贵族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总之,新兴地主阶级力图通过改革,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在成文法的公布活动及其论争过程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势力日渐壮大并走向成熟。

在关于公布成文法的论争中,法家的理论趋于完备,法治的观念逐渐普及并深入人心,最终使得法家在政治上取得胜利,封建法制取代奴隶制法制已不可逆转。这是中国法律制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随着成文法运动在各国的有效推行,不但在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开创法治替代礼治的新局面,而且对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促进封建主义政权的最终建立和巩固,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成文法公布和实行的意义:

①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对旧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信条,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度逐步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走向公开化,开创了古代法制建设的新纪元,是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打破了建立在宗法之上的政治分封制,是对西周礼制的突破,建立了以成文法为基础的法制。

③它将政事、民事、贡赋等内容以“刑书”的形式合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刑”、

“誓”、“令”刑事单项立法的体制,成为后世立法的样板;

④顺应民意,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推动了法律的进程。它将罪名、刑罚及其适用规则全部公开,使民众不仅知道何为违法犯罪,还知道如何定罪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创立了新的成文法的立法模式。

⑤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将改革的成果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⑥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中华法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文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诞生不仅给当时的社会民生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最深远的《法经》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可见,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成文法的诞生可谓是水到渠成,不仅巩固了王权,也顺应了民意,春秋战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不仅在当时具有显著的效用,同时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向全社会公布,被称为第一次铸刑鼎,又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②公元前530年,郑国大夫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竹刑”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用,成为正式法律。③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在鼎之上,公之于众,这被称为第二次铸刑鼎。

在春秋战国之际争鸣的百家中儒、法、道三家明确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 儒家主张“为国以礼”,重“礼治”而尚先王。公布成文法从先王那里找不到理论根据,故子产“作刑书”也好,晋国“铸刑鼎” 也好,均是不符合先王之道的非礼行为。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令滋张,盗贼多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是反对公布成文法的的。

在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里,道家思想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互相抗衡,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儒、法两家,其法制思想被封建社会统治者兼收并蓄。儒、法的合流对汉以后的封建法制产生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儒家的礼治、德治和法家的法治,成为统治者相互补充的两种基本的统治手段。

新兴地主阶级法家人物一方面主张“修旧法”,废止体现旧贵族意志的秘密法,另一方面又强调制定顺乎时代和民心人情的新法律。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创造能够和旧贵族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总之,新兴地主阶级力图通过改革,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在成文法的公布活动及其论争过程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势力日渐壮大并走向成熟。

在关于公布成文法的论争中,法家的理论趋于完备,法治的观念逐渐普及并深入人心,最终使得法家在政治上取得胜利,封建法制取代奴隶制法制已不可逆转。这是中国法律制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随着成文法运动在各国的有效推行,不但在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开创法治替代礼治的新局面,而且对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促进封建主义政权的最终建立和巩固,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成文法公布和实行的意义:

①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对旧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信条,结束了法律的秘密状态,使法律制度逐步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走向公开化,开创了古代法制建设的新纪元,是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打破了建立在宗法之上的政治分封制,是对西周礼制的突破,建立了以成文法为基础的法制。

③它将政事、民事、贡赋等内容以“刑书”的形式合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刑”、

“誓”、“令”刑事单项立法的体制,成为后世立法的样板;

④顺应民意,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推动了法律的进程。它将罪名、刑罚及其适用规则全部公开,使民众不仅知道何为违法犯罪,还知道如何定罪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创立了新的成文法的立法模式。

⑤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将改革的成果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⑥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中华法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文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诞生不仅给当时的社会民生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最深远的《法经》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可见,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成文法的诞生可谓是水到渠成,不仅巩固了王权,也顺应了民意,春秋战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不仅在当时具有显著的效用,同时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 法律样式的概念及其解释意义
  • 法律样式的概念及其解释意义 论文摘要:文化意义上的法律样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相对静态和绝对动态中社会生活和法律文化在深层结构和表层映象上所形成的法制体系宏观运作和法律实践凝结成的宏观程序.在同一时域下的不同空域,而在不同时域的同一空域,判例法.成文法和混合法则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中国法律样式的过渡和变迁 ...

  •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 名词解释 1.刑名从商 : 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 2.九刑: 西周时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质剂: 是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长者为质,用来买卖大件物品,短者为剂,用来买卖小件物品. 4.田里不弼: 指诸候和臣 ...

  • 国外教育法体制)
  • 当前国外教育法制的发展趋势.成功经验及其借鉴 日期:2009-05-31来源: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点击: 181次 一.当前国外教育法制建设的发展态势 依法治教是一个国家对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管理的标志.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国更加关注教育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把其视为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的最重 ...

  • 题目--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
  • 中国法制史 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国家开放大学编制 说明 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采用书面和闭卷方式,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成成绩达到60及以上分数者可获得该课 ...

  • 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小抄整理版
  • 单选题 1."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B.杀 )". 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则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吕侯 ). 3.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B.鼎上 ). 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 ...

  • 历史教材分析
  • 历史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罗马人的法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三节,本专题是中国政治完结后西方政治的开头,前两节讲述希腊雅典政治,罗马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为本专题做了一个很好的收尾.将单元导读中的民主与法制完美诠释,配合一二两节完成本专题想要传授的政治文明. 古代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

  • 外国法制史论述
  •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课本19页----29页 1.楔形文字法 古代两河流域及其毗连地区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 往往又被称为楔 形文字法系 在很长时期被许多国家采用.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 这些法典 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的共同特征 其中 代表其发展最高水平的是 其他 还有等. 2.楔形文字 ...

  • 法制日报刊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宿迟院长署名文章: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 热烈庆祝建党96周年! 7月1日,法制日报刊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宿迟院长署名文章<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司法进程当中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探索. ↓来一起阅读全文涨姿势!↓ 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 宿迟) 2015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知识 ...

  • 罗马人的法律(新教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 罗马人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