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萃华 | 涧水空山道 柴门老树村--盛茂烨的[涧水空山图]

扇画的出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是我国扇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人类的视角宽度大约是120度,而折扇中16和18档扇骨的扇面张开时,其角度正好与人的视角宽度相吻合;加上折扇上下两边流畅的弧线造型,以及波浪式的褶痕感,无论是形态还是样式,都能令人产生怡悦的审美感受。而这样的造型与样式也有利于画家进行构图,展示艺术空间。扇画由于具有典雅小巧和携带方便等特性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古色古香的韵味,能够让画家寄情于咫尺之境,使观者赏玩于方寸之间。其小巧的画面常常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流露出随意而恬适的笔墨情趣。明代盛茂烨所画的《涧水空山图》扇页(见下图)展露的正是这种隐逸而安的心境。

《涧水空山图》扇页为金笺设色,纵17.4厘米、横54.5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角自题:“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辛未清和,为蔚翁老先生,盛茂烨。”下钤“盛茂烨”白文方印。“辛未”为明崇祯四年(1631)。作品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初春景色。茅屋前的树木高大而姿态各异,树上新芽初发,地上草儿青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茅屋后的山石雄健浑厚。山石左侧有木桥建于溪水之上,一人正在过桥。茅屋右边是由山溪所汇成的湖泊,溪水缓流,水波不兴。一叶小舟泊于湖岸,舟上有一渔翁扶桨坐于舟尾,似打鱼归来。忽闻对岸有人呼唤,渔翁侧目而望,见行于桥上之人正趋步而来,躬身与其说话,想是询问渔事,或是寻访道友。整幅作品展现出“溪边小景入图画,青烟绿树渔翁家”(元岑安卿《题晴川图》)的清幽恬适的境界。

古代隐士崇尚“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模式。他们远离尘嚣,徜徉于山水之间,与山水风物为友,过着避尘出世的隐居生活。这些隐士大多是对时局不满,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涧水空山图》中的“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正是这种隐逸生活的反映。由于明代中晚期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纷纷辞官归隐山林,或弃儒从佛(或道)。此作中的渔翁也许就是题识中的“蔚翁老先生”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画家将这种隐逸生活绘于扇中,恰好符合当时文人玩赏的乐趣。

以小见大是扇画的特征之一。画家在咫尺的空间里尽情挥毫,借助对景致的描绘来表达喜好和志向。此幅《涧水空山图》也不例外。画家很好地利用了扇画上宽下窄的结构特点,以呈放射状的布局方式对画面景物进行精心安排,采用“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法,取“柴门老树村”中的主景部分加以细化,着重刻画“老树村”中的茅屋、树木、溪流、渔翁、渔舟、木桥、行人、山石等,勾画出世外桃源般清幽静谧的景致。在画法上,盛茂烨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吴门画派倡导文人画,而《涧水空山图》就是具有文人画特征的写意山水画。画面中的树木、山石、茅屋、人物等都可见沈周、文徵明的笔意,同时又汲取了“元四家”的画法。画家对树木先勾后擦再染,注重树与树之间的穿插、掩映关系。树枝以鹿角皴为主;山石先皴后染,以披麻皴加解索皴为主;山凹处施加苔点,以显幽深之感。画面中的人物、桥梁、舟楫、茅屋先用细笔勾出,再施染色彩。整个画面墨气氤氲,设色清雅,带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

盛茂烨,号念庵,一作砚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南京博物院所藏盛茂烨《山水册》,以及其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所画《阁影松声图》扇页、明崇祯十年(1637)所画《秋高古树图》来看,其生活年代大约和蓝瑛同期。明代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写道:“(盛茂烨)写山水布景设色,颇具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笔先,饶有士气。”可见,盛茂烨山水、人物皆擅。

来源:《中国书画报》

扇画的出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是我国扇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人类的视角宽度大约是120度,而折扇中16和18档扇骨的扇面张开时,其角度正好与人的视角宽度相吻合;加上折扇上下两边流畅的弧线造型,以及波浪式的褶痕感,无论是形态还是样式,都能令人产生怡悦的审美感受。而这样的造型与样式也有利于画家进行构图,展示艺术空间。扇画由于具有典雅小巧和携带方便等特性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古色古香的韵味,能够让画家寄情于咫尺之境,使观者赏玩于方寸之间。其小巧的画面常常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流露出随意而恬适的笔墨情趣。明代盛茂烨所画的《涧水空山图》扇页(见下图)展露的正是这种隐逸而安的心境。

《涧水空山图》扇页为金笺设色,纵17.4厘米、横54.5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角自题:“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辛未清和,为蔚翁老先生,盛茂烨。”下钤“盛茂烨”白文方印。“辛未”为明崇祯四年(1631)。作品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初春景色。茅屋前的树木高大而姿态各异,树上新芽初发,地上草儿青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茅屋后的山石雄健浑厚。山石左侧有木桥建于溪水之上,一人正在过桥。茅屋右边是由山溪所汇成的湖泊,溪水缓流,水波不兴。一叶小舟泊于湖岸,舟上有一渔翁扶桨坐于舟尾,似打鱼归来。忽闻对岸有人呼唤,渔翁侧目而望,见行于桥上之人正趋步而来,躬身与其说话,想是询问渔事,或是寻访道友。整幅作品展现出“溪边小景入图画,青烟绿树渔翁家”(元岑安卿《题晴川图》)的清幽恬适的境界。

古代隐士崇尚“不食人间烟火”的行为模式。他们远离尘嚣,徜徉于山水之间,与山水风物为友,过着避尘出世的隐居生活。这些隐士大多是对时局不满,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涧水空山图》中的“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正是这种隐逸生活的反映。由于明代中晚期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纷纷辞官归隐山林,或弃儒从佛(或道)。此作中的渔翁也许就是题识中的“蔚翁老先生”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画家将这种隐逸生活绘于扇中,恰好符合当时文人玩赏的乐趣。

以小见大是扇画的特征之一。画家在咫尺的空间里尽情挥毫,借助对景致的描绘来表达喜好和志向。此幅《涧水空山图》也不例外。画家很好地利用了扇画上宽下窄的结构特点,以呈放射状的布局方式对画面景物进行精心安排,采用“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法,取“柴门老树村”中的主景部分加以细化,着重刻画“老树村”中的茅屋、树木、溪流、渔翁、渔舟、木桥、行人、山石等,勾画出世外桃源般清幽静谧的景致。在画法上,盛茂烨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吴门画派倡导文人画,而《涧水空山图》就是具有文人画特征的写意山水画。画面中的树木、山石、茅屋、人物等都可见沈周、文徵明的笔意,同时又汲取了“元四家”的画法。画家对树木先勾后擦再染,注重树与树之间的穿插、掩映关系。树枝以鹿角皴为主;山石先皴后染,以披麻皴加解索皴为主;山凹处施加苔点,以显幽深之感。画面中的人物、桥梁、舟楫、茅屋先用细笔勾出,再施染色彩。整个画面墨气氤氲,设色清雅,带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

盛茂烨,号念庵,一作砚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南京博物院所藏盛茂烨《山水册》,以及其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所画《阁影松声图》扇页、明崇祯十年(1637)所画《秋高古树图》来看,其生活年代大约和蓝瑛同期。明代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写道:“(盛茂烨)写山水布景设色,颇具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笔先,饶有士气。”可见,盛茂烨山水、人物皆擅。

来源:《中国书画报》


相关内容

  • 杜甫诗集(第二卷)
  • 杜甫诗集之二(七绝,106首) 杜甫诗集之二(七绝,106首)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树 濯锦江边未满园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 ...

  • 上海中考背诵篇目(古诗词曲部分)
  • 背诵篇目 古诗词曲部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献鱼情. <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 ...

  • 2012年小升初语文古诗词知识复习题
  • 2012年小升初语文古诗词知识复习题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集锦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集锦 玛瑙河小学 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所见 ...

  • 2014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集锦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 ...

  • 古诗词分类
  • 古诗词分类大全 一.古诗词之传统节令 春节: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

  • 经典古诗词
  • 经典古诗词 -四季风景 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为我们留下了颗颗美丽的珍珠,让我们在回忆中捡拾那一粒粒璀璨,从心底感动.热爱. 春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 ...

  • 儿童古诗词
  • 儿童古诗词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早发白帝城> ...

  • 小学阶段所有古诗70余首
  •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2.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3.江南 汉乐府歌歌辞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4.鸟鸣涧 [唐] 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