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文言文阅读技巧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乐亦在其中矣”,“矣”语气助词,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闲哉,回也”中“也”表判断,可不译。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河中石兽》中“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状语后置)。”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果得(石兽)于数里外”(省略宾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
找到了石兽。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文言文练习
(一)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 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画线句子。
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
欲以去热也 去:
..
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
我非不知此
...
2.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曾子杀彘
选自《礼记》
【选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女:同汝。顾反:反通返,顾与返同义。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开玩笑。
⑥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
( ) )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 ④妻止之曰( ) ⑤听父母之教 ( ) ⑥今子欺之( )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四)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王冕“已而复如初”中的“如初”指什么?你从王冕的身上学到什么?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技巧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乐亦在其中矣”,“矣”语气助词,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闲哉,回也”中“也”表判断,可不译。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河中石兽》中“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状语后置)。”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果得(石兽)于数里外”(省略宾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
找到了石兽。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文言文练习
(一)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 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画线句子。
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席上食菱
欲以去热也 去:
..
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
我非不知此
...
2. 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曾子杀彘
选自《礼记》
【选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适市回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女:同汝。顾反:反通返,顾与返同义。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开玩笑。
⑥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
( ) )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 ④妻止之曰( ) ⑤听父母之教 ( ) ⑥今子欺之( )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四)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王冕“已而复如初”中的“如初”指什么?你从王冕的身上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