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及追及问题

△s=s0+s车-s人=25+18-36=7m

练习:A、B两质点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A、B相距最远的距离是______m,______s末B追上A,B追上A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m/s。

解:9m;6s;12m/s

例2、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3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m/s2。问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分析:乙此追上甲车可能有两种不同情况:甲车停止前被追及和甲车停止后被追及。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应根据解答结果,由实际情况判断。

解答:设经时间t追上。依题意: v甲t-at2/2+L=v乙t 15t-t 2/2+32=9t

t=16s t=-4s(舍去) 甲车刹车的时间 t′=v0/a=15s

显然,甲车停止后乙再追上甲。 甲车刹车的位移

s甲=v02/2a=152/2=112.5m 乙车的总位移

s乙=s甲+32=144.5m

t=s乙/v乙=144.5/9=16.06s

二.避碰问题

两物体恰能“避碰”的条件是:两物体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为0。

例、(《金版教程》P65 例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99〃全国)

解析:相遇时,若后车与前车速度相等,则不会出相危险。 后车匀速运动的位移 s1=v0t=50/3 m 后车的加速度 a=f/m=μg=4m/s2 后车匀减速的位移 s2=v02/2a=138.9m 汽车间距 s=s1+s2=155.6m

三.求解追击问题的常用方法

(《金版教程》P62)

1、通过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到隐含条件,从而顺利列方程求解,例如:

⑴、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即将靠近时,追赶者速度等于被追赶者速度(即当追赶者速度大于被追赶者速度时,能追上;当追赶者速度小于被追赶者速度时,追不上)

⑵、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上前两者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数学方法,根据物理现象,列方程求解。 3.在追击问题中还常常用到求“面积”的方法,它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效果。

例1、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m/s的速度,a2=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解法一:

两车同时同向出发,开始一段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将使两车距离拉开,由于甲车作匀减速运动,乙车作加速运动,总有某一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随着甲车进一步减速,乙车进一步加速,动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使两车距离变小,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运动位移相同。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两车速度为v

对甲车: v=v1+a1t1 对乙车: v=v2+a2t1

两式联立得 t1=(v1-v2)/(a1-a2)=4s

此时两车相距 △s=s1-s2=(v1t1+a1t12/2)- (v2t1+a2t12/2)=24m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均为s,运动时间为t.则: v1t+a1t2/2=v2t2+a2t2/2

得 t=8s 或t=0(出发时刻,舍去。) 解法二:

甲车位移 s1= v1t+a1t2/2 乙车位移 s2= v2t2+a2t2/2 某一时刻两车相距为△s

△s=s1-s2= (v1t+a1t2/2)-(v2t2+a2t2/2) =12t-3t2/2

当t=-b/2a时,即t=4s时,两车相距最远 △s=12×4-3×42/2=24m 当两车相遇时,△s=0,即12t-3t2/2=0

∴ t=8s 或t=0(舍去) 例2、《金版教程》P62 例8

例3、(《金版教程》P52 例6)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法一、利用二次函数极值法求解 设经过时间t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S,由如图1可得

ΔS = S自 - S汽 =

v自t - at2 =6t -t2

2

132

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可知: 当t= -b2a

=

63

(s)= 2(s

)时两

32

车之间的距离有极大值,且ΔSma x =6×2 -×22 =6(m)

解法二、利用分析法求解

自行车在追击汽车的前一阶段过程中,由于汽车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以后,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便开始缩小,很显然,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有 v汽 =at = v自 ∴ t =

v自a

=

63

(s)=2(s)

12

∵ΔSma x = S自 - S汽

∴ΔSma x = v自t -

at2 =6×2 -×22 =6(m)

2

3

解法三、利用图象求解

在同一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图线,如图2所示,其中Ⅰ表示自行车的速度图线,Ⅱ表示汽车的速度图线,自行车的位移S自等于图线Ⅰ与时间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而汽车的位移S汽 则等于图线Ⅱ与时间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两车之间的距离则等于图中矩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差,不难看出,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即: ΔSma x =6t0 -

12

t0×6 (1)

因为汽车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tgθ=

6t0

=a

6

∴ t0 ==(s)=2(s) (2)

a

3

6

由上面(1)、(2)两式可得ΔSma x =6 (m) 解法四、利用相对运动求解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则从开始运动到两车相距最远这段过程中,汽车相对此参照物的各个物理量的分别为:v相初 = 6m/s,a相 = -3 m/s2, v相末 = 0 。

由公式 2a相S相 = v相末2- v相初2 得 S相 =

v相末

2

v相初

2

2a相

=

06

2

2(3)

=6(m)

练习:1、在一条公路上并排停着A、B两车,A车先启动,加速度a1=20m/s2,B车晚3s启动,加速度a2=30m/s2,以A启动为计时起点,问:在A、B相遇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这个距离是多少?

解一、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a1t=a2(t-3) 得 t=9s

∴ △s=a1t2/2-a2(t-3)2/2=270m

解二、 △s=a1t2/2-a2(t-3)2/2=-5t2+90t-135=-5(t2-18t+27) 二次项系数为负,有极大值。 △s=-5(t-9)2+270 当t=9s时,△s有极大值 △s=270m 解三、用图象法求。 作出v—t图如图。由图可知,在t=9s

△s即为图中斜三角形的面积。

△s=3×180/2=270m

2、A

、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B车在前,车速v2=10m/s,A车在后,车速72km/h,当A、B相距100m时,A

车用恒定的加速度a减速。求a为何值时,A车与B车相遇时不相撞。

解一:作物理情景示意图如图所示。

对A: s1=v1t-at2/2 ① v2=v1-at ② 对B: s2=v2t ③ 且 s1-s2=100m

由①、③得 100=20t-at2/2-10t=10t-at2/2 ④ 由②、④得 t=20s a=0.5m/s2

解二、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s1=(v1+v2)t/2=15t s2=v2t=10t

s1-s2=15t-10t=100

∴ t=20s

由v2=v1-at得 a=0.5m/s2

解三、作出v—t图,如图。

图中三角形面积表示A车车速由20m/s到10m/s时,A比B多之的位移,即s1-s2=100m。

100=10×t/2 ∴ t=20s |a|=tgθ=1/2=0.5m/s2

解四、以B车为参照物,用相对运动求解。 A相对于B车的初速度为10m/s,A以a减速,行驶100m后“停下”,跟B相遇而不相撞。

vt2=v02-2as

0=102-2a100 a=0.5m/s2 v2=v1-at

得 t=20s

教学后记:

△s=s0+s车-s人=25+18-36=7m

练习:A、B两质点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A、B相距最远的距离是______m,______s末B追上A,B追上A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m/s。

解:9m;6s;12m/s

例2、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3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m/s2。问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分析:乙此追上甲车可能有两种不同情况:甲车停止前被追及和甲车停止后被追及。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应根据解答结果,由实际情况判断。

解答:设经时间t追上。依题意: v甲t-at2/2+L=v乙t 15t-t 2/2+32=9t

t=16s t=-4s(舍去) 甲车刹车的时间 t′=v0/a=15s

显然,甲车停止后乙再追上甲。 甲车刹车的位移

s甲=v02/2a=152/2=112.5m 乙车的总位移

s乙=s甲+32=144.5m

t=s乙/v乙=144.5/9=16.06s

二.避碰问题

两物体恰能“避碰”的条件是:两物体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为0。

例、(《金版教程》P65 例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99〃全国)

解析:相遇时,若后车与前车速度相等,则不会出相危险。 后车匀速运动的位移 s1=v0t=50/3 m 后车的加速度 a=f/m=μg=4m/s2 后车匀减速的位移 s2=v02/2a=138.9m 汽车间距 s=s1+s2=155.6m

三.求解追击问题的常用方法

(《金版教程》P62)

1、通过运动过程的分析,找到隐含条件,从而顺利列方程求解,例如:

⑴、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即将靠近时,追赶者速度等于被追赶者速度(即当追赶者速度大于被追赶者速度时,能追上;当追赶者速度小于被追赶者速度时,追不上)

⑵、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上前两者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数学方法,根据物理现象,列方程求解。 3.在追击问题中还常常用到求“面积”的方法,它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效果。

例1、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m/s的速度,a2=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解法一:

两车同时同向出发,开始一段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将使两车距离拉开,由于甲车作匀减速运动,乙车作加速运动,总有某一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随着甲车进一步减速,乙车进一步加速,动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使两车距离变小,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运动位移相同。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两车速度为v

对甲车: v=v1+a1t1 对乙车: v=v2+a2t1

两式联立得 t1=(v1-v2)/(a1-a2)=4s

此时两车相距 △s=s1-s2=(v1t1+a1t12/2)- (v2t1+a2t12/2)=24m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均为s,运动时间为t.则: v1t+a1t2/2=v2t2+a2t2/2

得 t=8s 或t=0(出发时刻,舍去。) 解法二:

甲车位移 s1= v1t+a1t2/2 乙车位移 s2= v2t2+a2t2/2 某一时刻两车相距为△s

△s=s1-s2= (v1t+a1t2/2)-(v2t2+a2t2/2) =12t-3t2/2

当t=-b/2a时,即t=4s时,两车相距最远 △s=12×4-3×42/2=24m 当两车相遇时,△s=0,即12t-3t2/2=0

∴ t=8s 或t=0(舍去) 例2、《金版教程》P62 例8

例3、(《金版教程》P52 例6)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法一、利用二次函数极值法求解 设经过时间t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S,由如图1可得

ΔS = S自 - S汽 =

v自t - at2 =6t -t2

2

132

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可知: 当t= -b2a

=

63

(s)= 2(s

)时两

32

车之间的距离有极大值,且ΔSma x =6×2 -×22 =6(m)

解法二、利用分析法求解

自行车在追击汽车的前一阶段过程中,由于汽车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以后,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便开始缩小,很显然,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有 v汽 =at = v自 ∴ t =

v自a

=

63

(s)=2(s)

12

∵ΔSma x = S自 - S汽

∴ΔSma x = v自t -

at2 =6×2 -×22 =6(m)

2

3

解法三、利用图象求解

在同一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图线,如图2所示,其中Ⅰ表示自行车的速度图线,Ⅱ表示汽车的速度图线,自行车的位移S自等于图线Ⅰ与时间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而汽车的位移S汽 则等于图线Ⅱ与时间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两车之间的距离则等于图中矩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差,不难看出,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即: ΔSma x =6t0 -

12

t0×6 (1)

因为汽车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tgθ=

6t0

=a

6

∴ t0 ==(s)=2(s) (2)

a

3

6

由上面(1)、(2)两式可得ΔSma x =6 (m) 解法四、利用相对运动求解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则从开始运动到两车相距最远这段过程中,汽车相对此参照物的各个物理量的分别为:v相初 = 6m/s,a相 = -3 m/s2, v相末 = 0 。

由公式 2a相S相 = v相末2- v相初2 得 S相 =

v相末

2

v相初

2

2a相

=

06

2

2(3)

=6(m)

练习:1、在一条公路上并排停着A、B两车,A车先启动,加速度a1=20m/s2,B车晚3s启动,加速度a2=30m/s2,以A启动为计时起点,问:在A、B相遇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这个距离是多少?

解一、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a1t=a2(t-3) 得 t=9s

∴ △s=a1t2/2-a2(t-3)2/2=270m

解二、 △s=a1t2/2-a2(t-3)2/2=-5t2+90t-135=-5(t2-18t+27) 二次项系数为负,有极大值。 △s=-5(t-9)2+270 当t=9s时,△s有极大值 △s=270m 解三、用图象法求。 作出v—t图如图。由图可知,在t=9s

△s即为图中斜三角形的面积。

△s=3×180/2=270m

2、A

、B两车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B车在前,车速v2=10m/s,A车在后,车速72km/h,当A、B相距100m时,A

车用恒定的加速度a减速。求a为何值时,A车与B车相遇时不相撞。

解一:作物理情景示意图如图所示。

对A: s1=v1t-at2/2 ① v2=v1-at ② 对B: s2=v2t ③ 且 s1-s2=100m

由①、③得 100=20t-at2/2-10t=10t-at2/2 ④ 由②、④得 t=20s a=0.5m/s2

解二、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s1=(v1+v2)t/2=15t s2=v2t=10t

s1-s2=15t-10t=100

∴ t=20s

由v2=v1-at得 a=0.5m/s2

解三、作出v—t图,如图。

图中三角形面积表示A车车速由20m/s到10m/s时,A比B多之的位移,即s1-s2=100m。

100=10×t/2 ∴ t=20s |a|=tgθ=1/2=0.5m/s2

解四、以B车为参照物,用相对运动求解。 A相对于B车的初速度为10m/s,A以a减速,行驶100m后“停下”,跟B相遇而不相撞。

vt2=v02-2as

0=102-2a100 a=0.5m/s2 v2=v1-at

得 t=20s

教学后记:


相关内容

  • 相遇问题教案
  •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相遇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 ...

  • 二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 二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一.直线二次相遇 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画示意图如下: 如图,第一次相遇 ...

  •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集合
  • 第一讲 多人(或多次) 相遇与追及问题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专题一.[多人相遇与追击]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 ...

  • 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_题库教师版
  • 3-1-3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画图解行程题 2. 能够利用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3. 能够利用比例解多人相遇和追及问题 知识精讲 板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 ...

  • 相遇问题(向)
  •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探究内容] <开心数学>春季版,四年级第一册第四讲"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纵横: (1)在相遇问题中,如果按照运动物体的路线来分,可分为在不封闭路线上运动和在封闭线上运动两大类. (2)在相遇问题中,如果 ...

  • "相遇问题"教学案例
  • "相遇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 三 ...

  •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
  • 第十八讲 相遇问题 [知识概述] 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路程 ÷ 相遇时间 = 速度和 速度和 × 相 ...

  •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的教学
  • 浅谈小学数学中相遇问题的教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 ...

  • 行程问题-相遇
  • 行程问题-相遇 一 知识点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 . .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行驶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相遇问题 (2)相离问题 (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1)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2 ...

  • 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 布布zco_63281 [新手] 小学数学 相遇问题 5分标签:卡车 小学数学 在途 摩托车 城市距离 回答:2   浏览:2623   提问时间:2006-12-11 15:24 1.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在离A城5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又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