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与[渔歌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志和与《渔歌子》

作者:兰铁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3期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作者张志和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烟波钓徒自然纯美淡怀逸致斜风细雨《渔歌子》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蔚。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鱼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通,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作者寄情于景,以“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翁形象自见其恬淡、洒脱的胸襟,不惟风景如画,而且韵致悠长,极为优美。

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外,还融合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文人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尽管这境界不能代表渔父的心境,但作为诗人艺术加工的形象,作为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来说,这首词正如胡震亨称道王维所说的:“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在那一个长夜难明的社会,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可以说是别有襟怀的。当然,因为词人和世俗相忤,只落得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陶醉其中,就也不免回避现实。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不足之处,不能饰盖作品的出于自然的淳美的光彩,到如今,作品依然给读者带来词人的淡怀逸致的美感。

词人的淡怀逸致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逸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苏东坡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又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志和与《渔歌子》

作者:兰铁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3期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作者张志和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烟波钓徒自然纯美淡怀逸致斜风细雨《渔歌子》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蔚。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鱼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通,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作者寄情于景,以“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翁形象自见其恬淡、洒脱的胸襟,不惟风景如画,而且韵致悠长,极为优美。

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外,还融合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文人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尽管这境界不能代表渔父的心境,但作为诗人艺术加工的形象,作为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来说,这首词正如胡震亨称道王维所说的:“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在那一个长夜难明的社会,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可以说是别有襟怀的。当然,因为词人和世俗相忤,只落得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陶醉其中,就也不免回避现实。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不足之处,不能饰盖作品的出于自然的淳美的光彩,到如今,作品依然给读者带来词人的淡怀逸致的美感。

词人的淡怀逸致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逸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苏东坡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又是


相关内容

  • 教案:古诗渔歌子
  • 课题 教学目标 A类 学 生 B类 学 生 C类 学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介 教学过程 (一) 预学生疑 古诗 渔歌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1.学会诗中的 3 个生字,朗读<渔歌子> . 2.理解诗句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 ...

  •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 [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

  • 渔歌子教案
  • 一.导入: 二.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词二首>的<渔歌子>. 放幻灯(一) 点名读第一段 问: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名? (忆江南.如梦令.蝶恋花„„) 词牌名与词内容一般是没有关联的,但有些却是有关联的,例如我们今天学习的<渔歌子>,你能说说<渔歌子>的 ...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渔歌子教案
  • <渔歌子>教学设计 第七小学 吴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 ...

  • [渔歌子]教学设计
  • <渔歌子>教学设计 汶上县次丘镇徐村小学 赵瑞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

  • 23.古诗词渔歌子
  • 主备人: 课题 导 学 预 案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讲人: 课 时 授课 时间 总编 课时 第三课时 <渔歌子> 综合解决课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理解全词意思.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并描述这首词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教育部参赛:渔歌子教案
  • 教育部参赛作品 <渔歌子>教案 湖北省远安县实验小学 刘红玲 教学目标: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 ...

  • 转: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幸福就是让生活里不只有追求,更忠于内心. 01 "龟龄,这个名字着实不大合适, 这样吧,我以太子名义,钦赐御名赠你, 以后,你就叫志和,字子同吧." 张龟龄是浙江金华的一个"神童", 他早已经习惯了每天四书五经的生活. 他很聪明,三岁读书,六岁能文, 八岁便可 ...

  • 生本课堂实录(渔歌子)
  •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鼓励会默写. 2.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 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能体会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运作&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