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志和与《渔歌子》
作者:兰铁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3期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作者张志和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烟波钓徒自然纯美淡怀逸致斜风细雨《渔歌子》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蔚。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鱼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通,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作者寄情于景,以“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翁形象自见其恬淡、洒脱的胸襟,不惟风景如画,而且韵致悠长,极为优美。
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外,还融合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文人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尽管这境界不能代表渔父的心境,但作为诗人艺术加工的形象,作为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来说,这首词正如胡震亨称道王维所说的:“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在那一个长夜难明的社会,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可以说是别有襟怀的。当然,因为词人和世俗相忤,只落得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陶醉其中,就也不免回避现实。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不足之处,不能饰盖作品的出于自然的淳美的光彩,到如今,作品依然给读者带来词人的淡怀逸致的美感。
词人的淡怀逸致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逸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苏东坡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又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志和与《渔歌子》
作者:兰铁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3期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作者张志和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烟波钓徒自然纯美淡怀逸致斜风细雨《渔歌子》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蔚。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鱼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通,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作者寄情于景,以“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翁形象自见其恬淡、洒脱的胸襟,不惟风景如画,而且韵致悠长,极为优美。
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外,还融合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文人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尽管这境界不能代表渔父的心境,但作为诗人艺术加工的形象,作为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来说,这首词正如胡震亨称道王维所说的:“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在那一个长夜难明的社会,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可以说是别有襟怀的。当然,因为词人和世俗相忤,只落得从大自然中觅取心灵滋养,陶醉其中,就也不免回避现实。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不足之处,不能饰盖作品的出于自然的淳美的光彩,到如今,作品依然给读者带来词人的淡怀逸致的美感。
词人的淡怀逸致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逸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悠游自在的渔父。词人藉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尽管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一动一静,各有特点,然而它们却又可以相通和相补。苏东坡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说明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是词人,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