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布战争的性质

丁建弘/周南京

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二年,在非洲大陆南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投入硝烟战火中的一方是英国人,另一方是布尔人。为什么两个白人集团会在非洲大陆上打起来?今天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而这场战争对南非广大黑人究竟起了什么影响,他们对战争的态度,特别是他们的历史作用等,则几乎被史学界忽略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

 

英国参加这场战争的殖民帝国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其御用学者百般为之辩解①,也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

一八○六年,英国从荷兰手里夺取了南非开普殖民地。从那一天起,英国殖民者就大肆征服和杀戮黑人,掠夺黑人的土地,在南非干尽了罪恶的勾当。南非土地上世代居住着黑人,当地非洲人把这块土地称为阿扎尼亚。当西方殖民者侵入南非之时,许多班图部落已经相继迁居今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罗得西亚广大地区,这支黑人被西方殖民者诬蔑为“卡弗尔人”。英国攫得开普殖民地以后,继续向北向东扩展,从一八一一年到一八七九年进行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卡弗尔战争”,其间断断续续打了八仗,这是一部充满着血与火的侵略史。一八四三年英国殖民者从布尔殖民者手中抢夺了纳塔尔;一八六八年英国确立了对巴苏陀兰(今莱索托)的“保护权”;一八七九年英国侵略者两万人分四路进攻祖鲁兰,把祖鲁人肢解为十三个小酋长国,不断挑起他们之间的部落战争;一八八五年英国占领贝专纳兰。尤其是一八八八年,英国殖民头子罗得斯以欺骗手段(用一条汽船、一千支步枪、一百万发子弹和每月津贴一百英镑为代价),吞并了马达贝列人和马绍纳人的一大块土地(今罗得西亚和赞比亚之一部)②,面积比英国本土大四倍。一八九三年,英国干脆把马达贝列兰划作殖民地。血雨腥风笼罩着南非大地,而殖民者的贪婪永无止境。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英国殖民者是南非人民的死敌。只有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才能准确判定英国在南非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英国人挑起英布战争,其根本目的无非是争夺对殖民地的统治权,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一八九三年后,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大体联成一片,只有南非北部的奥兰治和东北部的德兰士瓦两地被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霸占着。要独霸南非,就得从布尔人口中夺食。英布战争就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非洲的第一次战争。

具体分析起来,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末迫不及待地要挑起英布战争,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争夺对奥兰治的钻石矿和德兰士瓦的金矿的

垄断权。一八六七年,在瓦尔河畔发现钻石,一八八六年,又在德兰士瓦的白水岭发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大批“钻石狂”和“黄金狂”蜂涌而来。矿区的约翰内斯堡一八八六年连一条街都没有,九十年代末已变成拥有166,000人的非洲大城。一八八五年英国在南非的投资为34,000,000英镑,十九世纪末增至200,000,000英镑③。英国垄断资本在南非掠取了惊人的利润。罗得斯和其他一小撮英国垄断资本家在一八八七年联合建立的“矿业公会”,一八八八年就获得红利365,570英镑,而到一八九八年,红利已达4,717,035英镑④。

但是,罗得斯等英国垄断资本家并不满足。他们要排除其他西方资本(主要是荷、德资本)的竞争;更主要的是要排除布尔白人政权的限制和竞争。而布尔殖民者看到罗得斯之流获此巨利,垂涎欲滴,分外眼红。他们以国家垄断的形式限制英国人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取得政治权利,在经济上则要求分沾更多的利润。一八九○年,罗得斯当了开普殖民地总理,使殖民强盗——垄断资本家——政府三位结成一体。双方争夺垄断权的斗争日益尖锐,不得不诉诸武力。所以列宁把罗得斯叫做“百万富翁、金融大王、英布战争的罪魁。”⑤

第二,争夺战略要地。南非控制着欧洲通往亚洲的航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统治集团历来把确保南非作为重要国策。一八八八年约瑟夫?张伯伦刚出任英国殖民大臣,就鼓吹在南非推行一种“大胆的帝国政策”⑥——把南非统一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当一八九一年英国侵占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后,在非洲南部妨碍英国实现其野心的障碍,只剩下布尔人统治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了。布尔人不仅死死抱住他们的这两块掳获物不放,还要不断扩大他们在南非的势力,这就为英国人所绝对不能容忍。

第三,争夺南非霸权。英国在南非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布尔人和德国人。一八七七年,英国曾占领和吞并德兰士瓦,但在一八八○至一八八一年,布尔殖民者在马祖巴山击败英军,重新建立起对德兰士瓦的统治。一八八一年双方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一八八四年再签订《伦敦协定》,德兰士瓦恢复南非共和国名称,但不得向东、西方面扩大边界;未经英国同意,不得同奥兰治自由邦以外的任何国家签订条约。布尔殖民者力图摆脱这种束缚。一八九五年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扬言要寻求德国帮助。英布矛盾未获解决,反而日见尖锐。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在非洲的扩张,使争夺南非霸权的斗争进一步复杂化和激烈化。一八八四年德国占领西南非后,

德国资本猛烈渗入布尔人统治的共和国。一八八六——一八九六年,德国对德兰士瓦的商品输出从每年三十万英镑增加到一千二百万英镑,狂热的殖民组织“泛德同盟”鼓吹建立“新的南非大德意志”,包括从大西洋直到印度洋的布尔人统治的地区和德国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一八九三——九四年,德国和荷兰资本承担修筑德兰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亚到葡属莫桑比克的洛伦索马贵斯(今马普托)的铁路,这是布尔人为打破英国从南、北、西三面对自己包围的战略步骤。为此,英国同德、布之间争夺迪拉果阿湾——这是修建这条铁路的关键地区——的斗争白热化。

一八九五年的“詹姆森袭击”,是英布战争的前奏。英国政府让罗得斯秘密派遣罗得西亚“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姆森率武装警察袭击德兰士瓦,推翻布尔白人政权。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暗中积极支持这次袭击⑦。英国殖民部指令强调:詹姆森计划告成,就挂英国国旗⑧。“袭击”原定在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发动,但是这一密谋被德国驻南非的领事探悉,转告布尔政府。当詹姆森率领八百多名警察携带机枪大炮从马弗京刚刚越境,就被二千多名布尔“民团”包围缴械,密谋失败。而德皇威廉二世借机挑衅性地向克鲁格发电报,祝贺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反对外来的侵略中保卫了国家的独立。”⑨

老谋深算的英国殖民者在一八九八年初向德国建议,由英德共同瓜分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殖民地,而以德国政府停止支持布尔人为交换条件。一八九九年三月,罗得斯亲赴柏林会晤德皇,把中东许诺给德国。英国答应分赃,德国也无力对南非进行干涉,因而英德在南非的争夺这时出现暂时的“缓和”。英国人抓住这个时机,向布尔人百般挑衅。十一月,英布战争爆发。

考察英国在战争前数十年间在南非追求的目的和它所推行的政策、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英布战争中,英国人进行的是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布尔人说,他们作战是为了上帝、正义、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有些史学家也把布尔人的作战看成是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⑩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首先必须指出,布尔人同英国人一样,是征服、杀戮南非黑人、掠夺黑人土地财产的殖民强盗。

所谓布尔人,主要是最早到南非殖民的荷兰人的后裔。他们象对付野兽一般,任意杀戮住在开普的桑人(布须曼人),疯狂地扩张领土,无数次地血腥征讨黑人部落。十八世纪中叶后,他们在从班图人手里抢来的土地上建立一系列小共和国,建立起奴隶制农牧场经济。

布尔

一词,荷兰语中为“农夫”之意。但是,南非的布尔人实际上是农牧场主,一开始就依靠奴隶劳动为生。据估计,一七七一年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为1,756人,拥有奴隶1,781人;一七七八年,拥有奴隶11,107人;一七九五年奴隶人数增至17,000人,主要是西非和东非黑人,少数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马来奴隶(11)。奴隶们充当牧羊人、放牛人、农场工人、家庭奴仆等,是南非的主要劳动力。一八○七年以后英国禁止进口奴隶,布尔人又把科伊科伊人和当地班图人作为奴隶来源(12)。布尔人组成武器精良的“民团”,专门镇压黑人反抗和掠夺黑人部落的牛羊。一八一八年“民团”从恩德兰贝(马达贝列)部落掠夺了23,000头牛;一八三五年一个月就掠夺了科萨人的14,000头牛(13)。

由于英国殖民者不断扩张,英布在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一八三八年英国出于工业资本的需要,宣布释放开普奴隶,使布尔人蒙受损失,引起布尔人的不满。他们在一八三六至一八五四年间,大规模地向北迁徙,越过奥兰治河,进入班图人地区。布尔人从开普带走尽量多的奴隶,一路上又野蛮地屠杀祖鲁人和巴苏陀人,或把他们驱逐到沙漠地带,抢劫他们的牲畜,强占他们的土地,并强迫剩留的黑人充当奴隶。一八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布尔人头目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率领“民团”袭击祖鲁酋长丁干的军队,屠杀了三千名祖鲁人,血染河水,史称“血河战役”(14)。后来布尔人竟把十二月十六日定为“伟大的民族节日”,每年大肆庆祝(15),正暴露布尔殖民者是南非黑人不共戴天的仇敌。一八五四年布尔“民团”袭击索托部落,把他们困在山洞中达二十五天之久,九百名黑人在洞外被打死,约二千人在洞内死于饥渴。有一次,布尔人经过九个月战争征服巴培利部落后,把八千名黑人变为“学徒”(奴隶)(16)。一八三八年布尔殖民者夺取了纳塔尔,但五年以后又被英国人抢走。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布尔人建立的许多小共和国逐渐合并为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英国人“承认”它们是独立邦。

奥兰治和德兰士瓦这两个布尔共和国,是强加在阿扎尼亚人民头上的殖民主义政权。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依然是奴隶制农牧场经济。布尔人用侵夺黑人的土地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农牧场,恩戈尼、索托等部落估计有80%以上土地被占。(17)农牧场一般占地三千莫尔根(18),也有占到九千莫尔根的,个别布尔人头目拥有十至四十个农牧场(19),甚至拥有连成一片的二百个农牧场(20)。布尔农牧场主对黑奴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布尔白人政权禁止黑人拥有

武器、子弹或马匹;没有白种主人或官方签署的通行证,非洲人不得自由行动;黑人分成农必须居住在特定的“保留地”,向布尔当局交纳沉重的捐税(牛)和服徭役(21)。两个共和国中实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显然,布尔人同英国人矛盾和冲突的实际原因,乃是两个白人殖民集团争夺对南非的统治权和掠夺权,布尔人并不具有任何的正义性。

其次,我们看到,布尔人并不是南非新兴的民族,也没有同南非黑人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布尔资产阶级是南非的一个怪胎。

从一六五二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南非开始,到十九世纪末,布尔人已经在南非掠夺了两个半世纪之久。他们自称是“白种非洲人(阿非利加入)”。他们的血统是混杂的:十八世纪末,他们具有约50%的荷兰血统,27%的德国血统,17%的法国血统。(22)布尔人的人口,据估计,一八七○年时,德兰士瓦约为三万人,奥兰治约为一万三千人,总算起来,不会超过四万五千人,(另外,开普殖民地有白人近二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布尔人)。(23)而这两个国家中受奴役的黑人数,大约为布尔人数的四至五倍,即二十万左右。占1/5的白人占有全部土地的85%,而占4/5的黑人只占不到15%的“保留地”。

布尔人一惯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把他们自己同南非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完全隔绝开来。他们使用的所谓“南非语”,或者叫做阿非利加语、开普荷兰语,基本上来自十七世纪的荷兰语,渗杂一些德语、法语、科伊语和马来语的个别词汇和变音。“南非语”同当地黑人语言(班图语、科伊语)完全不同。布尔人和广大黑人之间实际上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布尔人住在城镇或农牧场住宅区,黑人(除仆役外)只能住在保留地上,相互之间完全隔绝。

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文化,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只有压迫和被压迫、征服和反抗,这就是布尔人同阿扎尼亚人民之间的全部关系。这种关系直到英布战争爆发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南非的布尔人,不同于十八世纪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北美土生白人,也不同于十九世纪初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南美土生白人。布尔人在南非没有融成为一个新民族,他们和英国殖民者一样,是一伙殖民主义强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布尔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突然潮水般地涌入南非时,在“钻石狂”和“黄金狂”的强烈刺激下急剧形成的怪胎。这个怪胎怪就怪在:它是在土地投机的高潮中从一部分奴隶制大农牧场经济急剧转变而成;它从一开始就同布尔官僚集团紧密结合;同荷、德垄断资本勾结

,十分仇视黑人的民族运动。布尔资产阶级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这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只有推翻布尔殖民者的统治,阿扎尼亚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第三,在十九世纪末,布尔殖民者统治的国家同样具有侵略和扩张的本性,它与英国帝国主义的争夺十分激烈。

在钻石矿和金矿发现以前,布尔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以奴隶制农牧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主要靠犹太商人收购布尔人的土特产品(羊毛、皮革、牲畜、象牙等),供应他们火药和少量工业品,缺乏资本,(24)谈不上什么工业。因此,有人称这个时期的布尔国家“几乎完全是一个游牧国家”、“一个原始社会”(25)。钻石矿和金矿发现以后,布尔人统治的国家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西方资本大量涌入,破坏了布尔人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老式农牧场经济,强烈地刺激畸形的布尔资产阶级的形成。一部分大农牧场主高价变卖土地(26),转向土地投机买卖,投资于矿业和垄断性企业,或经营商业。在克鲁格周围,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布尔官僚集团(27),有些布尔官僚拥有少量垄断企业和金矿股票,有的直接参加投机生意。布尔大农牧场主和资本家把“民团”头目克鲁格看成是自己的政治代表,连续四次选举他为共和国总统,他们自己则把持着所谓“国民参议会”。总统和“国民参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全部权力。

热衷于争夺南非霸权的布尔殖民政府,竭力利用国家垄断政策(法令)与英国竞争。同时,国家垄断政策也是布尔大农牧场主和资本家分沾国际垄断资本巨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起初,为了吸引西方资本投资采矿业,布尔政权对采矿业征收不重的直接税,但是后来布尔政权对采矿业逐渐课以重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德兰士瓦政府对采矿业征收5%的利润税(28)。 这是布尔人利用国家权力同英国垄断资本争夺的一个实例。

从一八八一年开始,德兰士瓦就实行特许权政策,即把发展各种工业的批准权控制在政府手中。这种特许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权。布尔政权垄断国有地,它把从黑人那里抢来的土地用极其昂贵的价格“特许”给外国公司。这种高昂的“人为价格”使英国和西方的垄断资本家无法容忍。这一项“特许权”的收入,成为布尔政权的重要收入(29)。

布尔政府实行炸药垄断政策,迫使需要大量炸药的矿业巨头(主要是英国垄断资本)以高出进口价格近200%的高价购买所需炸药,为此每年要多付六十万英镑(30)。这是布尔殖民政权与英国资本争夺的又一个重要实例。

最典型的垄断和竞争是铁

路的建造。布尔政权把从海港通到德兰士瓦境内的铁路建造特许权主要给了荷兰铁路公司(以德国资本为后盾),排挤英国资本。德兰士瓦政府保证修建铁路的资本家获利6%。剩余利润(扣除流动开支、 股票和社债资本利息以后)的85%归国家。此外,国家还从铁路的一万四千份股票中掌握五千六百零六股。布尔政权知道,垄断了铁路,就等于左右了矿区。一八九二年,开普港到约翰内斯堡铁路建成;一八九四年荷兰铁路公司修成了连接金矿区和迪拉果阿湾的铁路线;一八九五年,纳塔尔线通车。德兰士瓦政府控制了各线在其境内的运费率,克鲁格对英国开普殖民地征收高额关税。布尔政权同英国资本竞争十分激烈。

小小的布尔殖民国家,同样具有侵略和扩张的本性。它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中也渴望扩大其统治地盘。一八九六年,德兰士瓦政权鼓吹“建立从林波波河到开普敦”的“布尔非洲”计划,力图排挤英国势力,确立布尔人对南非所有民族和部落的统治(31)。

考察布尔白人政权在英布战争前数十年间在非洲的目的和它所推行的政策,应该承认:英布战争中布尔人进行的是一次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绝对不是什么“民族自卫战争”。

最后应该指出,当我们说布尔殖民政权的残酷统治和侵略扩张的时候,我们始终把以克鲁格为头目的殖民统治集团,同贫穷的布尔劳动人民(主要是农业工人和矿工等)严格加以区别,尽管后者对南非黑人也抱有种族主义偏见。

整个十九世纪,南非大陆充满英国殖民者和布尔殖民者之间的利害冲突。但是在这两大白人殖民集团的矛盾和冲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更为基本的矛盾,这就是白人殖民者同非洲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英布冲突发展为英布火并,不过是为了争夺对南非的垄断权;而白人殖民者同非洲黑人之间的斗争,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民族斗争。

我们把一八六五年到一八九九年英布战争爆发前这三十五年中在南非土地上所发生的主要战争和武装冲突作一个统计:

........

我们看到,除去一八八一年的英布冲突和一八九五年的“詹姆森袭击”以外,统统是非洲部落反对英布殖民者的。对照起来,一八八一年和一八九五年英布之间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英布殖民者有一个共同点,即把非洲人视为“野蛮人”、“纸级人”。英国驻南非最高专员米尔纳:“白人和黑人的政治平等是不可能的”,“白人必须统治,他们比黑人高出无数”(32)。德兰士瓦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不论在教会或国家里,有色人同白色居民之间不准许有任何平等”(33)。一八九

五年,詹姆森在同布尔人争夺德兰士瓦中失利,使得在南非北部的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大为削弱。马达贝列人及其邻居马绍纳人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举行武装。他们在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他们的口号是:“杀尽殖民者!”表明非洲人民已

经越来越看清他们同整个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根本对立。一些部落的领袖和贵族也纷纷参加并领导了这次。就在这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布尔白人政权干什么呢?他们全力支持英国殖民者采取一切手段扑灭这场燎原的烈火;不仅如此,布尔政权命令“民团”对德兰士瓦境内的非洲人部落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对东北部低地准备武装的黑人部落进行血腥的征讨。在非洲人民面前,英布殖民者之间以往的交恶和矛盾都被抛在一旁,他们一起残酷地镇压。

英布战争是白人殖民者之间的大火并。战争爆发前夕,英布双方剑拔弩张,整个南非上空战云密布,黑人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准备伺机而动。英布殖民者相互默契:交战双方一律不准非洲人参加战争,如果发现手持武器的非洲人,立即。在战争中,他们一方面时时处处宣扬“这是一场白人的战争”,黑人毋须介入;另一方面,都想方设法控制黑人,甚至唆使黑人部落袭击自己的敌手。在这方面,英国表现得尤为虚伪和狡猾。(34)

非洲大陆上进行长达三年之久的英布战争,给广大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布尔人把大批黑人抓走当驮夫、信差,服劳役,有的被抓到阵地前沿去挖战壕,修筑工事。一些因战争而破产的布尔农牧场主,为了补偿损失,加紧对黑人敲骨吸髓。英国人一方面打出“为一切人不分肤色和信仰争取平等权利”的伪善口号,甚至许诺战争结束后给予黑人与白人平等的权利(战争结束后英国矢口否认曾经给予上述许诺,使黑人感到他们被“无耻地出卖了”(35)),一方面抢走非洲人的粮食,夺走他们的牲畜,侵占他们的土地。一九○○年九月,英军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地就设立了八十个集中营,其中拘禁的黑人达四万三千人。十二月起,英国人又在南非推行所谓“焦土政策”,英军头子克其纳下令,把铁路沿线的居民一律赶走;什么地方的铁路遭到布尔人破坏,沿线十公里以内的村庄一律烧毁。事实上,十公里以外的村庄也遭到毁坏。结果造成十多万非洲人无家可归或死亡。

英布战争把英国人和布尔人的帝国主义凶恶面目最明显地暴露在阿扎尼亚人民的面前。战争最深刻、最迅速地教育了非洲人民,使他们日益觉醒。团结反帝成为阿扎尼亚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呼声。

阿扎尼亚人民反对英布战争

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始,黑人矿工不为白人殖民者劳动,大量离开金矿区和钻石矿区。据统计, 一八九九年离开矿区的工人有119,000人,其中107,000是非洲黑人。一九○二年,奥兰治自由邦全境只有六千人在田野上耕种。离开的黑人哪里去了,没有确凿的记载,但可以肯定除一部分在战争中死去外,大部分“逃离”了,“逃离”本身就沉重地打击了英布殖民者。

阿扎尼亚人民最主要的反帝斗争形式是武装。战争开始时,布尔人为了切断英属罗得西亚和开普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急切需要占领贝专纳兰。但当布尔军队越过德兰士瓦西部边界,企图强占巴卡特拉部落的领土时,遭到巴卡特拉部落人民的顽强抵抗,致使布尔军队受到严重挫折,未能达到侵占巴卡特拉部落领土的目的。一八九九年十月十三日,布尔军队围攻马弗京的英国军队,同时乘机袭击马弗京的巴洛弄部落,激起巴洛弄部落人民的强烈愤怒。六千巴洛弄人民在酋长维塞尔斯、勒科科等领导下奋起战斗,给布尔殖民军以沉重打击。他们坚持斗争达七个月之久。在一九○○年五月十三日的战斗中,巴洛弄部落战士击毙布尔殖民军六十人,俘虏一百零八人,迫使布尔军队不得不放弃对巴洛弄部落的围困,狼狈逃走。有一天黎明,一支祖鲁人队伍突然袭击布尔殖民者,当场击毙七十个布尔殖民者中的五十六个。巴卡特拉、巴洛弄和祖鲁部落人民的英勇斗争,鼓舞了阿扎尼亚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意志,各地的黑人反抗斗争迅速开展起来。在瓦特堡,非洲人的反抗运动开始了;巴苏陀兰、德兰士瓦、贝迪和茨瓦纳的非洲人部落经常伏击布尔殖民军。

英布战争时期阿扎尼亚人民反对英布殖民者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布的殖民统治,有助于制止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到一九○二年,这场战争使英布殖民者两败俱伤,(36)战争无法再打下去了。英国政府担心英布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会危及白人在南非的殖民统治,同时想腾出手来对付它在世界其它地方遇到的麻烦,因此宁可对布尔人作妥协,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布尔人方面到一九○二年已经精疲力尽。布尔将领在一九○○年时曾“发誓”要以“游击战”把反英战争进行到底。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到处遭到阿扎尼亚人民的伏击和游击,不得不经常把相当大的兵力调来镇压地方部落。一九○二年五月十五日,布尔各地“游击队”六十名代表齐集韦雷尼京,布尔军队头目博塔将军向到场代表说,南非土著居民不断袭击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博塔建议:为了共同镇压祖鲁人,必须停止对英战争,要不惜任何代价“谋求和

平”。德兰士瓦“国民参议会”发布的告全体布尔人书中,也把布尔人被迫向英国屈服的原因归结为祖鲁人威胁着白人的统治。于是一九○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深夜,英布在比勒陀利亚正式签订《韦雷尼京和约》,结束了英布战争。《韦雷尼京和约》除规定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归英国统治外,有两条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宪法制订以前,“对土著居民的选举权不予考虑”;一是英国同意向布尔人提供“战争赔偿费”三百万英镑,帮助布尔农牧场主“恢复家园”。前者是要剥夺阿扎尼亚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后者则表明英布殖民者力图勾结起来,共同镇压阿扎尼亚人民。

英布战争的阴云过去了。这场强盗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后果。英布殖民者从火并走向妥协、勾结,进而融为一体。一九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正式合并成为“南非联邦”。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变本加厉地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几乎剥夺了黑人的一切政治权利。阿扎尼亚人民在自己的祖国成为贱民和囚徒。英布战争的历史说明:不彻底推翻白人种族主义统治,阿扎尼亚人民就不能赢得真正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阿扎尼亚人民共同反帝的斗争烈火,正是从英布战争时期燃起的。英布战争结束以来的全部历史表明,阿扎尼亚人民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冲破了部落反抗的界线,逐渐汇合成一股澎湃的反帝潮流,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激流中奔腾向前。

注释:

①当时英国首相索尔斯伯利说,在英布战争中英国没有自私自利的目的,“我们不寻求金矿,我们不寻求领土”,参阅卡纳:《南非:从大迁徙到联邦》,伦敦一九○九年版,第一九五至一九六页;海德勒姆认为,在英布战争中英国代表“近代和进步的文明”、“代议自治原则”与“保护土著”,反对布尔人的“落后和压迫的文明”与“专制主义的少数统治原则”,参阅海德勒姆编《米尔纳文件》南非部分,伦敦一九三三年版,第二卷,第一至二页;当时英国驻南非最高专员米尔纳宣称,英布战争是“近代工业国”反对“中世纪种族寡头统治”,参阅《米尔纳文件》,伦敦一九三一年版,第一卷,第二三四至二三五页。

②洛克哈特:《谢西尔?罗得斯——南部非洲巨头》,纽约一九六三年版,第一三九页。

③约翰?赫兹:《不列颠在非洲的历史,从十五世纪到现在》,伦敦一九六九年版,第一九三页。

④卡伊?劳思:《种族隔离的起源》,见《非洲历史与历史概述》,柏林一九六○年版,第一○五页。

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

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九九页。

⑥马雷:《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牛津一九六二年版,第六八页。

⑦《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七三至七六页。

⑧加文:《约瑟夫?张伯伦传》,伦敦一九三四年版,第三卷,第七五页。

⑨《一八七一至一九一四年欧洲各国政府的大政方略》,柏林一九二四年版,第十一卷,第三一至三二页。

⑩布尔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称为“独立战争”、“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参阅伯特森:《最后的迁徙:布尔人和阿非利加民族研究》,伦敦一九五七年版,第三七页;有的史学家把它同美国革命相提并论,参阅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南非共和国简史,附一章专论奥兰治自由邦》,伦敦一九○○年版,第一九八页。英布战争前后,西方世界舆论大都亲布反英,把布尔殖民者描绘成“和平的和无害的人民”、“受尽欺凌者”和“人类羔羊”,参阅尼姆:《种族隔离的历史;南非肤色战争的故事》,伦敦一九六二年版,第一九○页;《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二四七页;又第二卷,第二九页。我国史学界也有人认为英布战争中布尔人进行的是“民族自卫战争”。

(11)《大英百科全书》,一九七三年版,第二○卷,第九六六页。

(12)爱德华?鲁:《漫长的时间;南非黑人争取自由斗争史》,马迪森一九六肆年版,第二七至二八页。

(1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二四二页。

(14)弗列达?特鲁普:《南非历史概述》,伦敦一九七二年版,第一一五至一一六页。

(15)伯特森:《最后的迁徙》,第三八至四一,九八页。

(16)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一四二至一四四,二四○页。

(17)《牛津南非史》第二卷,第六一,一○六至一○七页。

(18)莫尔根为南非土地面积单位,一莫尔根等于12.8684市亩。

(19)阿?沃尔克:《南部非洲史》,伦敦一九六肆年版,第二三一页。

(20)德?基维特:《南非史;社会与经济》,牛津出版社一九五○年版,第七二页。

(21)《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三○至四三一页。

(22)霍夫梅耶:《南非》,伦敦一九三二年版,第三七页。

(2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二五页。

(24)一八三六——一八六二年只有在人口较多的村落里设立了三十一个小地方银行。见伯特森:《最后的迁徒》,第一六肆页。

(25)沃尔克:《南部非洲史》,第二六○至二六三页。

(26)金矿发现以前,白水岭地区一块农牧场的地价约为350—750英镑,金矿山发现以后,一块农牧场值70,000英镑。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二六一页。

(27)德兰士瓦共和国官

员的薪金,一八八六年为51,831英镑,一八九九年猛增到1,216,394英镑,可见官员人数激增。《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二九一页。

(28)《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二二八页。

(29)《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二六六页。

(30)卡纳:《南非;从大迁徒到联邦》,第一四九页。

(31)以上三段的数字和引语见《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三二至三四页,第三一八页。

(32)《米尔纳文件》第二卷,第三一四页。

(3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三○至四三一页。

(34)《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四六肆至四六五,五○五,五四六页;第二卷,第三一页。

(35)伯恩森:《非洲爱国者;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史》,伦敦一九六三年版,第十八至十九页。

(36)英国投入这场厮杀的兵力共约450,000人,布尔方面参战总人数约60,000人(一说87,000人)。在战争中英军伤亡97,477人,其中战死7,792人,病死13,350人。英国共耗军费223,000,000英镑。布尔人战死6,000人,死于集中营者除外。关于英布伤亡人数,各书统计不一。参阅罗森塔尔:《南部非洲百科全书》,伦敦一九六一年版,第四九二至四九三页。

丁建弘/周南京

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二年,在非洲大陆南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投入硝烟战火中的一方是英国人,另一方是布尔人。为什么两个白人集团会在非洲大陆上打起来?今天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而这场战争对南非广大黑人究竟起了什么影响,他们对战争的态度,特别是他们的历史作用等,则几乎被史学界忽略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

 

英国参加这场战争的殖民帝国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其御用学者百般为之辩解①,也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

一八○六年,英国从荷兰手里夺取了南非开普殖民地。从那一天起,英国殖民者就大肆征服和杀戮黑人,掠夺黑人的土地,在南非干尽了罪恶的勾当。南非土地上世代居住着黑人,当地非洲人把这块土地称为阿扎尼亚。当西方殖民者侵入南非之时,许多班图部落已经相继迁居今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罗得西亚广大地区,这支黑人被西方殖民者诬蔑为“卡弗尔人”。英国攫得开普殖民地以后,继续向北向东扩展,从一八一一年到一八七九年进行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卡弗尔战争”,其间断断续续打了八仗,这是一部充满着血与火的侵略史。一八四三年英国殖民者从布尔殖民者手中抢夺了纳塔尔;一八六八年英国确立了对巴苏陀兰(今莱索托)的“保护权”;一八七九年英国侵略者两万人分四路进攻祖鲁兰,把祖鲁人肢解为十三个小酋长国,不断挑起他们之间的部落战争;一八八五年英国占领贝专纳兰。尤其是一八八八年,英国殖民头子罗得斯以欺骗手段(用一条汽船、一千支步枪、一百万发子弹和每月津贴一百英镑为代价),吞并了马达贝列人和马绍纳人的一大块土地(今罗得西亚和赞比亚之一部)②,面积比英国本土大四倍。一八九三年,英国干脆把马达贝列兰划作殖民地。血雨腥风笼罩着南非大地,而殖民者的贪婪永无止境。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英国殖民者是南非人民的死敌。只有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才能准确判定英国在南非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英国人挑起英布战争,其根本目的无非是争夺对殖民地的统治权,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一八九三年后,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大体联成一片,只有南非北部的奥兰治和东北部的德兰士瓦两地被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布尔人霸占着。要独霸南非,就得从布尔人口中夺食。英布战争就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非洲的第一次战争。

具体分析起来,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末迫不及待地要挑起英布战争,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争夺对奥兰治的钻石矿和德兰士瓦的金矿的

垄断权。一八六七年,在瓦尔河畔发现钻石,一八八六年,又在德兰士瓦的白水岭发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大批“钻石狂”和“黄金狂”蜂涌而来。矿区的约翰内斯堡一八八六年连一条街都没有,九十年代末已变成拥有166,000人的非洲大城。一八八五年英国在南非的投资为34,000,000英镑,十九世纪末增至200,000,000英镑③。英国垄断资本在南非掠取了惊人的利润。罗得斯和其他一小撮英国垄断资本家在一八八七年联合建立的“矿业公会”,一八八八年就获得红利365,570英镑,而到一八九八年,红利已达4,717,035英镑④。

但是,罗得斯等英国垄断资本家并不满足。他们要排除其他西方资本(主要是荷、德资本)的竞争;更主要的是要排除布尔白人政权的限制和竞争。而布尔殖民者看到罗得斯之流获此巨利,垂涎欲滴,分外眼红。他们以国家垄断的形式限制英国人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取得政治权利,在经济上则要求分沾更多的利润。一八九○年,罗得斯当了开普殖民地总理,使殖民强盗——垄断资本家——政府三位结成一体。双方争夺垄断权的斗争日益尖锐,不得不诉诸武力。所以列宁把罗得斯叫做“百万富翁、金融大王、英布战争的罪魁。”⑤

第二,争夺战略要地。南非控制着欧洲通往亚洲的航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统治集团历来把确保南非作为重要国策。一八八八年约瑟夫?张伯伦刚出任英国殖民大臣,就鼓吹在南非推行一种“大胆的帝国政策”⑥——把南非统一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当一八九一年英国侵占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后,在非洲南部妨碍英国实现其野心的障碍,只剩下布尔人统治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了。布尔人不仅死死抱住他们的这两块掳获物不放,还要不断扩大他们在南非的势力,这就为英国人所绝对不能容忍。

第三,争夺南非霸权。英国在南非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布尔人和德国人。一八七七年,英国曾占领和吞并德兰士瓦,但在一八八○至一八八一年,布尔殖民者在马祖巴山击败英军,重新建立起对德兰士瓦的统治。一八八一年双方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一八八四年再签订《伦敦协定》,德兰士瓦恢复南非共和国名称,但不得向东、西方面扩大边界;未经英国同意,不得同奥兰治自由邦以外的任何国家签订条约。布尔殖民者力图摆脱这种束缚。一八九五年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扬言要寻求德国帮助。英布矛盾未获解决,反而日见尖锐。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在非洲的扩张,使争夺南非霸权的斗争进一步复杂化和激烈化。一八八四年德国占领西南非后,

德国资本猛烈渗入布尔人统治的共和国。一八八六——一八九六年,德国对德兰士瓦的商品输出从每年三十万英镑增加到一千二百万英镑,狂热的殖民组织“泛德同盟”鼓吹建立“新的南非大德意志”,包括从大西洋直到印度洋的布尔人统治的地区和德国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一八九三——九四年,德国和荷兰资本承担修筑德兰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亚到葡属莫桑比克的洛伦索马贵斯(今马普托)的铁路,这是布尔人为打破英国从南、北、西三面对自己包围的战略步骤。为此,英国同德、布之间争夺迪拉果阿湾——这是修建这条铁路的关键地区——的斗争白热化。

一八九五年的“詹姆森袭击”,是英布战争的前奏。英国政府让罗得斯秘密派遣罗得西亚“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姆森率武装警察袭击德兰士瓦,推翻布尔白人政权。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暗中积极支持这次袭击⑦。英国殖民部指令强调:詹姆森计划告成,就挂英国国旗⑧。“袭击”原定在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发动,但是这一密谋被德国驻南非的领事探悉,转告布尔政府。当詹姆森率领八百多名警察携带机枪大炮从马弗京刚刚越境,就被二千多名布尔“民团”包围缴械,密谋失败。而德皇威廉二世借机挑衅性地向克鲁格发电报,祝贺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反对外来的侵略中保卫了国家的独立。”⑨

老谋深算的英国殖民者在一八九八年初向德国建议,由英德共同瓜分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殖民地,而以德国政府停止支持布尔人为交换条件。一八九九年三月,罗得斯亲赴柏林会晤德皇,把中东许诺给德国。英国答应分赃,德国也无力对南非进行干涉,因而英德在南非的争夺这时出现暂时的“缓和”。英国人抓住这个时机,向布尔人百般挑衅。十一月,英布战争爆发。

考察英国在战争前数十年间在南非追求的目的和它所推行的政策、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英布战争中,英国人进行的是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布尔人说,他们作战是为了上帝、正义、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有些史学家也把布尔人的作战看成是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⑩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首先必须指出,布尔人同英国人一样,是征服、杀戮南非黑人、掠夺黑人土地财产的殖民强盗。

所谓布尔人,主要是最早到南非殖民的荷兰人的后裔。他们象对付野兽一般,任意杀戮住在开普的桑人(布须曼人),疯狂地扩张领土,无数次地血腥征讨黑人部落。十八世纪中叶后,他们在从班图人手里抢来的土地上建立一系列小共和国,建立起奴隶制农牧场经济。

布尔

一词,荷兰语中为“农夫”之意。但是,南非的布尔人实际上是农牧场主,一开始就依靠奴隶劳动为生。据估计,一七七一年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为1,756人,拥有奴隶1,781人;一七七八年,拥有奴隶11,107人;一七九五年奴隶人数增至17,000人,主要是西非和东非黑人,少数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马来奴隶(11)。奴隶们充当牧羊人、放牛人、农场工人、家庭奴仆等,是南非的主要劳动力。一八○七年以后英国禁止进口奴隶,布尔人又把科伊科伊人和当地班图人作为奴隶来源(12)。布尔人组成武器精良的“民团”,专门镇压黑人反抗和掠夺黑人部落的牛羊。一八一八年“民团”从恩德兰贝(马达贝列)部落掠夺了23,000头牛;一八三五年一个月就掠夺了科萨人的14,000头牛(13)。

由于英国殖民者不断扩张,英布在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一八三八年英国出于工业资本的需要,宣布释放开普奴隶,使布尔人蒙受损失,引起布尔人的不满。他们在一八三六至一八五四年间,大规模地向北迁徙,越过奥兰治河,进入班图人地区。布尔人从开普带走尽量多的奴隶,一路上又野蛮地屠杀祖鲁人和巴苏陀人,或把他们驱逐到沙漠地带,抢劫他们的牲畜,强占他们的土地,并强迫剩留的黑人充当奴隶。一八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布尔人头目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率领“民团”袭击祖鲁酋长丁干的军队,屠杀了三千名祖鲁人,血染河水,史称“血河战役”(14)。后来布尔人竟把十二月十六日定为“伟大的民族节日”,每年大肆庆祝(15),正暴露布尔殖民者是南非黑人不共戴天的仇敌。一八五四年布尔“民团”袭击索托部落,把他们困在山洞中达二十五天之久,九百名黑人在洞外被打死,约二千人在洞内死于饥渴。有一次,布尔人经过九个月战争征服巴培利部落后,把八千名黑人变为“学徒”(奴隶)(16)。一八三八年布尔殖民者夺取了纳塔尔,但五年以后又被英国人抢走。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布尔人建立的许多小共和国逐渐合并为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英国人“承认”它们是独立邦。

奥兰治和德兰士瓦这两个布尔共和国,是强加在阿扎尼亚人民头上的殖民主义政权。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依然是奴隶制农牧场经济。布尔人用侵夺黑人的土地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农牧场,恩戈尼、索托等部落估计有80%以上土地被占。(17)农牧场一般占地三千莫尔根(18),也有占到九千莫尔根的,个别布尔人头目拥有十至四十个农牧场(19),甚至拥有连成一片的二百个农牧场(20)。布尔农牧场主对黑奴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布尔白人政权禁止黑人拥有

武器、子弹或马匹;没有白种主人或官方签署的通行证,非洲人不得自由行动;黑人分成农必须居住在特定的“保留地”,向布尔当局交纳沉重的捐税(牛)和服徭役(21)。两个共和国中实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显然,布尔人同英国人矛盾和冲突的实际原因,乃是两个白人殖民集团争夺对南非的统治权和掠夺权,布尔人并不具有任何的正义性。

其次,我们看到,布尔人并不是南非新兴的民族,也没有同南非黑人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布尔资产阶级是南非的一个怪胎。

从一六五二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南非开始,到十九世纪末,布尔人已经在南非掠夺了两个半世纪之久。他们自称是“白种非洲人(阿非利加入)”。他们的血统是混杂的:十八世纪末,他们具有约50%的荷兰血统,27%的德国血统,17%的法国血统。(22)布尔人的人口,据估计,一八七○年时,德兰士瓦约为三万人,奥兰治约为一万三千人,总算起来,不会超过四万五千人,(另外,开普殖民地有白人近二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布尔人)。(23)而这两个国家中受奴役的黑人数,大约为布尔人数的四至五倍,即二十万左右。占1/5的白人占有全部土地的85%,而占4/5的黑人只占不到15%的“保留地”。

布尔人一惯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把他们自己同南非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完全隔绝开来。他们使用的所谓“南非语”,或者叫做阿非利加语、开普荷兰语,基本上来自十七世纪的荷兰语,渗杂一些德语、法语、科伊语和马来语的个别词汇和变音。“南非语”同当地黑人语言(班图语、科伊语)完全不同。布尔人和广大黑人之间实际上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布尔人住在城镇或农牧场住宅区,黑人(除仆役外)只能住在保留地上,相互之间完全隔绝。

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文化,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只有压迫和被压迫、征服和反抗,这就是布尔人同阿扎尼亚人民之间的全部关系。这种关系直到英布战争爆发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南非的布尔人,不同于十八世纪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北美土生白人,也不同于十九世纪初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南美土生白人。布尔人在南非没有融成为一个新民族,他们和英国殖民者一样,是一伙殖民主义强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布尔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突然潮水般地涌入南非时,在“钻石狂”和“黄金狂”的强烈刺激下急剧形成的怪胎。这个怪胎怪就怪在:它是在土地投机的高潮中从一部分奴隶制大农牧场经济急剧转变而成;它从一开始就同布尔官僚集团紧密结合;同荷、德垄断资本勾结

,十分仇视黑人的民族运动。布尔资产阶级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这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只有推翻布尔殖民者的统治,阿扎尼亚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第三,在十九世纪末,布尔殖民者统治的国家同样具有侵略和扩张的本性,它与英国帝国主义的争夺十分激烈。

在钻石矿和金矿发现以前,布尔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以奴隶制农牧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主要靠犹太商人收购布尔人的土特产品(羊毛、皮革、牲畜、象牙等),供应他们火药和少量工业品,缺乏资本,(24)谈不上什么工业。因此,有人称这个时期的布尔国家“几乎完全是一个游牧国家”、“一个原始社会”(25)。钻石矿和金矿发现以后,布尔人统治的国家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西方资本大量涌入,破坏了布尔人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老式农牧场经济,强烈地刺激畸形的布尔资产阶级的形成。一部分大农牧场主高价变卖土地(26),转向土地投机买卖,投资于矿业和垄断性企业,或经营商业。在克鲁格周围,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布尔官僚集团(27),有些布尔官僚拥有少量垄断企业和金矿股票,有的直接参加投机生意。布尔大农牧场主和资本家把“民团”头目克鲁格看成是自己的政治代表,连续四次选举他为共和国总统,他们自己则把持着所谓“国民参议会”。总统和“国民参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全部权力。

热衷于争夺南非霸权的布尔殖民政府,竭力利用国家垄断政策(法令)与英国竞争。同时,国家垄断政策也是布尔大农牧场主和资本家分沾国际垄断资本巨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起初,为了吸引西方资本投资采矿业,布尔政权对采矿业征收不重的直接税,但是后来布尔政权对采矿业逐渐课以重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德兰士瓦政府对采矿业征收5%的利润税(28)。 这是布尔人利用国家权力同英国垄断资本争夺的一个实例。

从一八八一年开始,德兰士瓦就实行特许权政策,即把发展各种工业的批准权控制在政府手中。这种特许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权。布尔政权垄断国有地,它把从黑人那里抢来的土地用极其昂贵的价格“特许”给外国公司。这种高昂的“人为价格”使英国和西方的垄断资本家无法容忍。这一项“特许权”的收入,成为布尔政权的重要收入(29)。

布尔政府实行炸药垄断政策,迫使需要大量炸药的矿业巨头(主要是英国垄断资本)以高出进口价格近200%的高价购买所需炸药,为此每年要多付六十万英镑(30)。这是布尔殖民政权与英国资本争夺的又一个重要实例。

最典型的垄断和竞争是铁

路的建造。布尔政权把从海港通到德兰士瓦境内的铁路建造特许权主要给了荷兰铁路公司(以德国资本为后盾),排挤英国资本。德兰士瓦政府保证修建铁路的资本家获利6%。剩余利润(扣除流动开支、 股票和社债资本利息以后)的85%归国家。此外,国家还从铁路的一万四千份股票中掌握五千六百零六股。布尔政权知道,垄断了铁路,就等于左右了矿区。一八九二年,开普港到约翰内斯堡铁路建成;一八九四年荷兰铁路公司修成了连接金矿区和迪拉果阿湾的铁路线;一八九五年,纳塔尔线通车。德兰士瓦政府控制了各线在其境内的运费率,克鲁格对英国开普殖民地征收高额关税。布尔政权同英国资本竞争十分激烈。

小小的布尔殖民国家,同样具有侵略和扩张的本性。它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中也渴望扩大其统治地盘。一八九六年,德兰士瓦政权鼓吹“建立从林波波河到开普敦”的“布尔非洲”计划,力图排挤英国势力,确立布尔人对南非所有民族和部落的统治(31)。

考察布尔白人政权在英布战争前数十年间在非洲的目的和它所推行的政策,应该承认:英布战争中布尔人进行的是一次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绝对不是什么“民族自卫战争”。

最后应该指出,当我们说布尔殖民政权的残酷统治和侵略扩张的时候,我们始终把以克鲁格为头目的殖民统治集团,同贫穷的布尔劳动人民(主要是农业工人和矿工等)严格加以区别,尽管后者对南非黑人也抱有种族主义偏见。

整个十九世纪,南非大陆充满英国殖民者和布尔殖民者之间的利害冲突。但是在这两大白人殖民集团的矛盾和冲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更为基本的矛盾,这就是白人殖民者同非洲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英布冲突发展为英布火并,不过是为了争夺对南非的垄断权;而白人殖民者同非洲黑人之间的斗争,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民族斗争。

我们把一八六五年到一八九九年英布战争爆发前这三十五年中在南非土地上所发生的主要战争和武装冲突作一个统计:

........

我们看到,除去一八八一年的英布冲突和一八九五年的“詹姆森袭击”以外,统统是非洲部落反对英布殖民者的。对照起来,一八八一年和一八九五年英布之间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英布殖民者有一个共同点,即把非洲人视为“野蛮人”、“纸级人”。英国驻南非最高专员米尔纳:“白人和黑人的政治平等是不可能的”,“白人必须统治,他们比黑人高出无数”(32)。德兰士瓦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不论在教会或国家里,有色人同白色居民之间不准许有任何平等”(33)。一八九

五年,詹姆森在同布尔人争夺德兰士瓦中失利,使得在南非北部的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大为削弱。马达贝列人及其邻居马绍纳人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举行武装。他们在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他们的口号是:“杀尽殖民者!”表明非洲人民已

经越来越看清他们同整个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根本对立。一些部落的领袖和贵族也纷纷参加并领导了这次。就在这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布尔白人政权干什么呢?他们全力支持英国殖民者采取一切手段扑灭这场燎原的烈火;不仅如此,布尔政权命令“民团”对德兰士瓦境内的非洲人部落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对东北部低地准备武装的黑人部落进行血腥的征讨。在非洲人民面前,英布殖民者之间以往的交恶和矛盾都被抛在一旁,他们一起残酷地镇压。

英布战争是白人殖民者之间的大火并。战争爆发前夕,英布双方剑拔弩张,整个南非上空战云密布,黑人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准备伺机而动。英布殖民者相互默契:交战双方一律不准非洲人参加战争,如果发现手持武器的非洲人,立即。在战争中,他们一方面时时处处宣扬“这是一场白人的战争”,黑人毋须介入;另一方面,都想方设法控制黑人,甚至唆使黑人部落袭击自己的敌手。在这方面,英国表现得尤为虚伪和狡猾。(34)

非洲大陆上进行长达三年之久的英布战争,给广大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布尔人把大批黑人抓走当驮夫、信差,服劳役,有的被抓到阵地前沿去挖战壕,修筑工事。一些因战争而破产的布尔农牧场主,为了补偿损失,加紧对黑人敲骨吸髓。英国人一方面打出“为一切人不分肤色和信仰争取平等权利”的伪善口号,甚至许诺战争结束后给予黑人与白人平等的权利(战争结束后英国矢口否认曾经给予上述许诺,使黑人感到他们被“无耻地出卖了”(35)),一方面抢走非洲人的粮食,夺走他们的牲畜,侵占他们的土地。一九○○年九月,英军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地就设立了八十个集中营,其中拘禁的黑人达四万三千人。十二月起,英国人又在南非推行所谓“焦土政策”,英军头子克其纳下令,把铁路沿线的居民一律赶走;什么地方的铁路遭到布尔人破坏,沿线十公里以内的村庄一律烧毁。事实上,十公里以外的村庄也遭到毁坏。结果造成十多万非洲人无家可归或死亡。

英布战争把英国人和布尔人的帝国主义凶恶面目最明显地暴露在阿扎尼亚人民的面前。战争最深刻、最迅速地教育了非洲人民,使他们日益觉醒。团结反帝成为阿扎尼亚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呼声。

阿扎尼亚人民反对英布战争

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始,黑人矿工不为白人殖民者劳动,大量离开金矿区和钻石矿区。据统计, 一八九九年离开矿区的工人有119,000人,其中107,000是非洲黑人。一九○二年,奥兰治自由邦全境只有六千人在田野上耕种。离开的黑人哪里去了,没有确凿的记载,但可以肯定除一部分在战争中死去外,大部分“逃离”了,“逃离”本身就沉重地打击了英布殖民者。

阿扎尼亚人民最主要的反帝斗争形式是武装。战争开始时,布尔人为了切断英属罗得西亚和开普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急切需要占领贝专纳兰。但当布尔军队越过德兰士瓦西部边界,企图强占巴卡特拉部落的领土时,遭到巴卡特拉部落人民的顽强抵抗,致使布尔军队受到严重挫折,未能达到侵占巴卡特拉部落领土的目的。一八九九年十月十三日,布尔军队围攻马弗京的英国军队,同时乘机袭击马弗京的巴洛弄部落,激起巴洛弄部落人民的强烈愤怒。六千巴洛弄人民在酋长维塞尔斯、勒科科等领导下奋起战斗,给布尔殖民军以沉重打击。他们坚持斗争达七个月之久。在一九○○年五月十三日的战斗中,巴洛弄部落战士击毙布尔殖民军六十人,俘虏一百零八人,迫使布尔军队不得不放弃对巴洛弄部落的围困,狼狈逃走。有一天黎明,一支祖鲁人队伍突然袭击布尔殖民者,当场击毙七十个布尔殖民者中的五十六个。巴卡特拉、巴洛弄和祖鲁部落人民的英勇斗争,鼓舞了阿扎尼亚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意志,各地的黑人反抗斗争迅速开展起来。在瓦特堡,非洲人的反抗运动开始了;巴苏陀兰、德兰士瓦、贝迪和茨瓦纳的非洲人部落经常伏击布尔殖民军。

英布战争时期阿扎尼亚人民反对英布殖民者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布的殖民统治,有助于制止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到一九○二年,这场战争使英布殖民者两败俱伤,(36)战争无法再打下去了。英国政府担心英布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会危及白人在南非的殖民统治,同时想腾出手来对付它在世界其它地方遇到的麻烦,因此宁可对布尔人作妥协,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布尔人方面到一九○二年已经精疲力尽。布尔将领在一九○○年时曾“发誓”要以“游击战”把反英战争进行到底。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到处遭到阿扎尼亚人民的伏击和游击,不得不经常把相当大的兵力调来镇压地方部落。一九○二年五月十五日,布尔各地“游击队”六十名代表齐集韦雷尼京,布尔军队头目博塔将军向到场代表说,南非土著居民不断袭击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博塔建议:为了共同镇压祖鲁人,必须停止对英战争,要不惜任何代价“谋求和

平”。德兰士瓦“国民参议会”发布的告全体布尔人书中,也把布尔人被迫向英国屈服的原因归结为祖鲁人威胁着白人的统治。于是一九○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深夜,英布在比勒陀利亚正式签订《韦雷尼京和约》,结束了英布战争。《韦雷尼京和约》除规定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归英国统治外,有两条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宪法制订以前,“对土著居民的选举权不予考虑”;一是英国同意向布尔人提供“战争赔偿费”三百万英镑,帮助布尔农牧场主“恢复家园”。前者是要剥夺阿扎尼亚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后者则表明英布殖民者力图勾结起来,共同镇压阿扎尼亚人民。

英布战争的阴云过去了。这场强盗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后果。英布殖民者从火并走向妥协、勾结,进而融为一体。一九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正式合并成为“南非联邦”。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变本加厉地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几乎剥夺了黑人的一切政治权利。阿扎尼亚人民在自己的祖国成为贱民和囚徒。英布战争的历史说明:不彻底推翻白人种族主义统治,阿扎尼亚人民就不能赢得真正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阿扎尼亚人民共同反帝的斗争烈火,正是从英布战争时期燃起的。英布战争结束以来的全部历史表明,阿扎尼亚人民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冲破了部落反抗的界线,逐渐汇合成一股澎湃的反帝潮流,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激流中奔腾向前。

注释:

①当时英国首相索尔斯伯利说,在英布战争中英国没有自私自利的目的,“我们不寻求金矿,我们不寻求领土”,参阅卡纳:《南非:从大迁徙到联邦》,伦敦一九○九年版,第一九五至一九六页;海德勒姆认为,在英布战争中英国代表“近代和进步的文明”、“代议自治原则”与“保护土著”,反对布尔人的“落后和压迫的文明”与“专制主义的少数统治原则”,参阅海德勒姆编《米尔纳文件》南非部分,伦敦一九三三年版,第二卷,第一至二页;当时英国驻南非最高专员米尔纳宣称,英布战争是“近代工业国”反对“中世纪种族寡头统治”,参阅《米尔纳文件》,伦敦一九三一年版,第一卷,第二三四至二三五页。

②洛克哈特:《谢西尔?罗得斯——南部非洲巨头》,纽约一九六三年版,第一三九页。

③约翰?赫兹:《不列颠在非洲的历史,从十五世纪到现在》,伦敦一九六九年版,第一九三页。

④卡伊?劳思:《种族隔离的起源》,见《非洲历史与历史概述》,柏林一九六○年版,第一○五页。

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

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九九页。

⑥马雷:《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牛津一九六二年版,第六八页。

⑦《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七三至七六页。

⑧加文:《约瑟夫?张伯伦传》,伦敦一九三四年版,第三卷,第七五页。

⑨《一八七一至一九一四年欧洲各国政府的大政方略》,柏林一九二四年版,第十一卷,第三一至三二页。

⑩布尔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称为“独立战争”、“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参阅伯特森:《最后的迁徙:布尔人和阿非利加民族研究》,伦敦一九五七年版,第三七页;有的史学家把它同美国革命相提并论,参阅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南非共和国简史,附一章专论奥兰治自由邦》,伦敦一九○○年版,第一九八页。英布战争前后,西方世界舆论大都亲布反英,把布尔殖民者描绘成“和平的和无害的人民”、“受尽欺凌者”和“人类羔羊”,参阅尼姆:《种族隔离的历史;南非肤色战争的故事》,伦敦一九六二年版,第一九○页;《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二四七页;又第二卷,第二九页。我国史学界也有人认为英布战争中布尔人进行的是“民族自卫战争”。

(11)《大英百科全书》,一九七三年版,第二○卷,第九六六页。

(12)爱德华?鲁:《漫长的时间;南非黑人争取自由斗争史》,马迪森一九六肆年版,第二七至二八页。

(1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二四二页。

(14)弗列达?特鲁普:《南非历史概述》,伦敦一九七二年版,第一一五至一一六页。

(15)伯特森:《最后的迁徙》,第三八至四一,九八页。

(16)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一四二至一四四,二四○页。

(17)《牛津南非史》第二卷,第六一,一○六至一○七页。

(18)莫尔根为南非土地面积单位,一莫尔根等于12.8684市亩。

(19)阿?沃尔克:《南部非洲史》,伦敦一九六肆年版,第二三一页。

(20)德?基维特:《南非史;社会与经济》,牛津出版社一九五○年版,第七二页。

(21)《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三○至四三一页。

(22)霍夫梅耶:《南非》,伦敦一九三二年版,第三七页。

(2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二五页。

(24)一八三六——一八六二年只有在人口较多的村落里设立了三十一个小地方银行。见伯特森:《最后的迁徒》,第一六肆页。

(25)沃尔克:《南部非洲史》,第二六○至二六三页。

(26)金矿发现以前,白水岭地区一块农牧场的地价约为350—750英镑,金矿山发现以后,一块农牧场值70,000英镑。费希尔:《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二六一页。

(27)德兰士瓦共和国官

员的薪金,一八八六年为51,831英镑,一八九九年猛增到1,216,394英镑,可见官员人数激增。《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二九一页。

(28)《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二二八页。

(29)《德兰士瓦与布尔人》,第二六六页。

(30)卡纳:《南非;从大迁徒到联邦》,第一四九页。

(31)以上三段的数字和引语见《克鲁格共和国的垮台》第三二至三四页,第三一八页。

(32)《米尔纳文件》第二卷,第三一四页。

(33)《牛津南非史》第一卷,第四三○至四三一页。

(34)《米尔纳文件》第一卷,第四六肆至四六五,五○五,五四六页;第二卷,第三一页。

(35)伯恩森:《非洲爱国者;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史》,伦敦一九六三年版,第十八至十九页。

(36)英国投入这场厮杀的兵力共约450,000人,布尔方面参战总人数约60,000人(一说87,000人)。在战争中英军伤亡97,477人,其中战死7,792人,病死13,350人。英国共耗军费223,000,000英镑。布尔人战死6,000人,死于集中营者除外。关于英布伤亡人数,各书统计不一。参阅罗森塔尔:《南部非洲百科全书》,伦敦一九六一年版,第四九二至四九三页。


相关内容

  • 1怎样判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事件
  • 资产阶级革命 1怎样判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事件? 革命的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的时间:1640议会召开 领导人:克伦威尔 文献的名称:<权利法案>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2怎样判断美国独立战争? 革命的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 ...

  • 小议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 小议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仙桃市彭场镇彭场高级中学 熊红荣 内容摘要:拿破仑与欧洲反法同盟进行了多次战争.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侵略性和争霸性.它虽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关键词:拿破仑战争 性质 ...

  • 解放军报:现代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辨析
  • 张文杰 · 2015-06-02 · 来源:解放军报 0 收藏(0) 评论(0) 字体: 大 / 中 / 小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取决于政治目的.正义战争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历史进步的战争. 70年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 ...

  • 利比亚战争的性质
  •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1**********]33 姓名:路远 已选上 上课班次:周六上午 利比亚战争的性质 要谈利比亚战争的性质,我们必须要先搞清楚利比亚战争的原因.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可能与政治无关.而此次利比亚战争也是如此,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以及国际政治是本次战争的主 ...

  • 初中历史性质实质类
  • 初中历史性质实质类 1.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

  • 对1926年北伐战争性质的再认识_左世元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6) ・21・ 对1926年北伐战争性质的再认识 左世元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促成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过去一直都同意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但是, 从这场 ...

  •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学习目标 :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导入新课 (讲述)上个学期,我们学习的历史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次战争波及了很大的范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

  • 川教版九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 (一)世界古代史 第四学习主题 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东征 1. 希波战争:,, 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抗敌,希腊与波斯的战争爆发,史称"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2. ...

  • 军转备考资料: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军转备考资料: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