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题(最新)

高考对联题

一、对联要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

4.句式一致,节奏相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至道无情空是非。如果从每个字来看,

5.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 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二、对联对法

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例: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

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题型预测

1、话题式。题型有点类似话题作文,它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语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拟写一幅对联,例如: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该校拟一开学对联。

参考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例如,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参考答案:奉献——蜡烛滴泪泪含笑,粉笔扬雪雪沁香。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恒心——绳锯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能穿。)

2、配对式。题型一般有多个句子,要求选出两个句子组成一幅对联。做此类题目时,我们除了用到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等知识外,还必须根据“仄起平

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

•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 全国卷)

• 第一题

•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题

•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分析:第一题第一联,上联(出联)“扫千年旧习”,有些考生顺笔写出“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自我感觉良好,粗略看两个联对的还可以,但以符合要求优中选优看就发现问题。“扫”动词,可以对“树”“做”,“旧习”名词偏正短语,对“新风”“新人”都可以,只是“千年”为数量词,对名词“时代”不慎恰当。故答案拟为“树一代新风”。“一代”对“千年”词性相对极了。

第一题第二联的上联(出联)为“祖国江山好”,有学生提笔写成“国家气象新”“山河风光美”。在这里不要说“祖国”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应对名词性偏正短语,只是强调这些学生的答案犯了“重”字的大忌,(重“国”“山”)。“祖国江山好”的“江山”为并列短语,名词,“好”是形容词,对句基本上应以词性相对的“名名+形用词”格式,故答案拟为“大地气象新”。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如有些学生的“大地风光美”也不能不说较好。此外还应注意,第一联“扫千年旧习”整体为动宾结构, 第二联“祖国江山好”整体为主谓结构。

第二题上联(出联)为长联,可以把上联分为两部分“冬去春来”和“千条杨柳迎风风绿”,结构形式为“名动+名动”和“数量+名名+动+名+形”,有学生写出“月落日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联和拟的参考答案(全国卷)“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差不多(词性上动词和形容词可对),只是学生联前后重一“日”字,一般说应避免同句重字(有个别对联重字有特别意,另当别论)。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解析: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

例如: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

3、 改写式。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沙场点兵

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4、情景式。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如: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参考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四、备考指津

1、拟写对联是一种新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应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2、拟写对联考查是句子仿写,并不神秘。可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

3、拟写对联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4、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当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六、解题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

如2004年全国卷(江西、河南、河北等地)上联“扫千年旧习”,一从结构看,是动宾短语;二从词性看,“扫”是动词,“千”是数词,“年”是名词,“旧”是形容词,“习”是名词;三从意义看,是表达在新春到来时的愿望;四从平仄看,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相对”,“千”为平声,“旧”为仄声。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对句了。

2.善于联想。

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正对。如20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上联“春晖盈大地”,由“春晖”可以联想到“瑞气”,由“盈”可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因此其下联可拟为“瑞气满乾坤”。

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反对。如“扫千年旧习”,由“扫”联想到“树”“迎”,由“旧习”联想到“新风”“新景”,下联可拟为“树一代新风”或“迎万载新景”;再如上联“铺张浪费可耻”,由“浪费”联想到“节约”,由“可耻”联想到“光荣”,下联可拟为“勤俭节约光荣”。

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上联“一代园丁乐”,由“园丁”联想到“桃李”,下联可拟为“九州桃李荣”;再如福建卷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由“做人”可以联想到“治学”,下联可拟为“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3.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 成语典故。

七、课堂演练

1987年全国卷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A)

2004年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 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正气满乾坤 瑞雪满乾坤 ②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04年浙江卷

24.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2)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才识贯中西 智慧集东西

04年广西卷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04年福建卷23.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参考答案: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答案:“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等。(评分标准:既要注意形式的基本一致,也要注重语意的整体吻合,其中有一条不符合不给分。)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鲜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与呀简明。(在10-20字之间)(2004年全国卷乙23题)

角色变换型

献血者的角度:我憧憬文明,我追求奉献,我由衷献血。

用血者的角度:生活花朵的绽放,源自你鲜血的浇灌。

社会的角度: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明理晓谕型

让你的血液得到更新,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数学公式型

爱心+勇气=光荣的献血者。

诙谐幽默型:献血,给他人带去新生,让自己“减肥”、“健身”。

借鸡下蛋型: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

修辞技巧型

比喻型:让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续写他人生命的篇章。

疑问型:大地离开了河流将变成荒漠,生命离开了血液呢?

对偶式:真情汇聚动南西北,热血奉献春夏秋冬。

比拟式:让我们用鲜血疏通爱的长河。

排比式:我献血,我光荣;我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

类比式:划燃火柴点亮黑夜的灯,献出热血点染生命之火。

双关式:美丽的生命,从你卷起袖子开始。

韵律式: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

【试题2】(2005年福建卷)19.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解析:对联是2004年备受欢迎的题目。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旬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参考答案】19.(4分)

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示例:振兴中华

高考对联题

一、对联要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

4.句式一致,节奏相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至道无情空是非。如果从每个字来看,

5.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 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二、对联对法

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例: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

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题型预测

1、话题式。题型有点类似话题作文,它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语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拟写一幅对联,例如: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该校拟一开学对联。

参考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例如,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参考答案:奉献——蜡烛滴泪泪含笑,粉笔扬雪雪沁香。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恒心——绳锯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能穿。)

2、配对式。题型一般有多个句子,要求选出两个句子组成一幅对联。做此类题目时,我们除了用到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等知识外,还必须根据“仄起平

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

•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 全国卷)

• 第一题

•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题

•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分析:第一题第一联,上联(出联)“扫千年旧习”,有些考生顺笔写出“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自我感觉良好,粗略看两个联对的还可以,但以符合要求优中选优看就发现问题。“扫”动词,可以对“树”“做”,“旧习”名词偏正短语,对“新风”“新人”都可以,只是“千年”为数量词,对名词“时代”不慎恰当。故答案拟为“树一代新风”。“一代”对“千年”词性相对极了。

第一题第二联的上联(出联)为“祖国江山好”,有学生提笔写成“国家气象新”“山河风光美”。在这里不要说“祖国”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应对名词性偏正短语,只是强调这些学生的答案犯了“重”字的大忌,(重“国”“山”)。“祖国江山好”的“江山”为并列短语,名词,“好”是形容词,对句基本上应以词性相对的“名名+形用词”格式,故答案拟为“大地气象新”。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如有些学生的“大地风光美”也不能不说较好。此外还应注意,第一联“扫千年旧习”整体为动宾结构, 第二联“祖国江山好”整体为主谓结构。

第二题上联(出联)为长联,可以把上联分为两部分“冬去春来”和“千条杨柳迎风风绿”,结构形式为“名动+名动”和“数量+名名+动+名+形”,有学生写出“月落日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联和拟的参考答案(全国卷)“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差不多(词性上动词和形容词可对),只是学生联前后重一“日”字,一般说应避免同句重字(有个别对联重字有特别意,另当别论)。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解析: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

例如: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

3、 改写式。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沙场点兵

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4、情景式。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如: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参考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四、备考指津

1、拟写对联是一种新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应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2、拟写对联考查是句子仿写,并不神秘。可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

3、拟写对联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4、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当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六、解题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

如2004年全国卷(江西、河南、河北等地)上联“扫千年旧习”,一从结构看,是动宾短语;二从词性看,“扫”是动词,“千”是数词,“年”是名词,“旧”是形容词,“习”是名词;三从意义看,是表达在新春到来时的愿望;四从平仄看,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相对”,“千”为平声,“旧”为仄声。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对句了。

2.善于联想。

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正对。如20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上联“春晖盈大地”,由“春晖”可以联想到“瑞气”,由“盈”可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因此其下联可拟为“瑞气满乾坤”。

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反对。如“扫千年旧习”,由“扫”联想到“树”“迎”,由“旧习”联想到“新风”“新景”,下联可拟为“树一代新风”或“迎万载新景”;再如上联“铺张浪费可耻”,由“浪费”联想到“节约”,由“可耻”联想到“光荣”,下联可拟为“勤俭节约光荣”。

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上联“一代园丁乐”,由“园丁”联想到“桃李”,下联可拟为“九州桃李荣”;再如福建卷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由“做人”可以联想到“治学”,下联可拟为“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3.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 成语典故。

七、课堂演练

1987年全国卷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A)

2004年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 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正气满乾坤 瑞雪满乾坤 ②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04年浙江卷

24.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2)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才识贯中西 智慧集东西

04年广西卷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祖国日日新 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04年福建卷23.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参考答案: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答案:“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等。(评分标准:既要注意形式的基本一致,也要注重语意的整体吻合,其中有一条不符合不给分。)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鲜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与呀简明。(在10-20字之间)(2004年全国卷乙23题)

角色变换型

献血者的角度:我憧憬文明,我追求奉献,我由衷献血。

用血者的角度:生活花朵的绽放,源自你鲜血的浇灌。

社会的角度: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明理晓谕型

让你的血液得到更新,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数学公式型

爱心+勇气=光荣的献血者。

诙谐幽默型:献血,给他人带去新生,让自己“减肥”、“健身”。

借鸡下蛋型: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

修辞技巧型

比喻型:让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续写他人生命的篇章。

疑问型:大地离开了河流将变成荒漠,生命离开了血液呢?

对偶式:真情汇聚动南西北,热血奉献春夏秋冬。

比拟式:让我们用鲜血疏通爱的长河。

排比式:我献血,我光荣;我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

类比式:划燃火柴点亮黑夜的灯,献出热血点染生命之火。

双关式:美丽的生命,从你卷起袖子开始。

韵律式: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

【试题2】(2005年福建卷)19.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解析:对联是2004年备受欢迎的题目。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旬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参考答案】19.(4分)

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示例:振兴中华


相关内容

  • 教育名言12条:教育应该面向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未来
  • [题外话]2015年12月5日上午骑行九仙山,车友陈同行往返,相约山下的还有同行张及其同事.中午有事返回,52公里.下午骑行岳父母家,老婆坐公交去,比她早到3分钟.6日早骑行返回,老婆在中午和岳母有妻侄开车送回,往返骑行33公里:晚饭后和老婆徒步西操场,6公里.>>最新资讯>> ...

  • 高考对联题还会怎么考
  • 高考对联题还会怎么考 (225200)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4年高考语文新出现了一种题型,这就是对联题.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了对联. 对联知识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讲解,但是对联艺术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更重要的是,对联题 ...

  • 2014北京高考科目的调整重点
  • 2014北京高考科目的调整重点 语文 作文"一分为二"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明年北京高考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并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在命题原则上和工作目标上,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调整考试形式与 ...

  • 高考对联题精讲精练
  • 高考对联题精讲精练 高考对联题精讲精练黄科锋 高考对联题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额(横批).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平仄相异,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 ...

  • 长沙考点对联为考生加油打气
  • 长沙考点对联为考生加油打气自 2004 年开始,长沙市连续七年独家推出了高考对联秀,成为 长沙高考享誉全国的品牌活动之一, 高考对联不仅激励着每一位走入 考场的高考考生.还见证各考点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考生 的人文关怀. 按照统一布置,今年长沙市城区 11 个高考考点,有 10 个考点在 校 ...

  • 学校高(中)考宣传对联集锦
  • 学校高(中)考宣传对联集锦 长郡考点 上联: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下联: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构思创意:全联融入百年长郡"朴实沉毅"校训,鼓励考生沉着自信. 雅礼考点 上联:立品读书当胜日 下联:成长创业趁华年 构思创意:全联引经据典,劝勉考生生逢祖国盛世,自己也 ...

  • 顾名思义以对成联
  • 顾名思义 以对成联 作者:方维进 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3年第04期 [真题回顾]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2012四川卷)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考点解说] 对联这一艺术形式,同学们并 ...

  • 说说高考语文题目中的对联
  • ()说说高考语文题目中的对联 说说高考语文题目中的 对 联 2004年高考语文有一个新看点,那就是对对子,十五份试题中有七份命制了对联题. [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浙江卷]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学问藏今古 [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 ...

  • 高考升学宴对联集锦
  • 高考升学宴对联集锦 上联:春色常昭志士 下联:才华乐奉勤人 上联:智慧源于勤奋 下联:天才出自平凡 上联:十年修得金榜名 下联:百年化出人上人 上联:长江后浪推前浪 下联:盛世前贤让后贤 上联:长江后浪推前浪 下联:世上今人胜古人 上联:持身勿使丹心污 下联:立志但同鹏羽齐 上联:苦经学海不知苦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