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得金

  法国是个出版大国,更是一个文学大国,每年都要出版6000多种图书。为鼓励作者的创作和拉动图书的销售,法国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文学奖。据《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一书的作者贝尔特兰・拉伯统计,法国共有大大小小文学奖2]00多种。不过,在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只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法国2010年的各类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各有得主。      龚古尔文学奖      创立于1903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被称为是法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最具权威性,影响也最大。法国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和他的新作《地图与领土》荣获2010年龚古尔文学奖。该书由法国弗拉玛里翁出版社出版。   米歇尔・韦勒贝克1956年2月出生于法国海外省留尼旺,父母离异后,被寄养在巴黎祖父母家。中学毕业后,考入法国国立农学院。韦勒贝克从小喜欢文学,在农学院上学时就创办了一份文学杂志,并经常在该杂志上发表诗歌,同时还拍摄过一部电影。1978年考入国立高等路易・卢米耶学院,攻读摄影专业,1981年因家庭原因退学,没有拿到毕业文凭。之后,韦勒贝克失业,并与妻子分手,婚变给他打击很大,他患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从1983年起,韦勒贝克先后在法国UNILOG公司、农业部和国民议会工作,并经常出入不同的诗歌俱乐部。他从22岁开始文学创作,起初他的创作道路并不顺利。他写作的转折点是结识了《巴黎新刊》主编米歇尔・布尔托,1985年《巴黎新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歌。1988年,韦勒贝克出版第一本诗集,1992年出版第二本诗集,该诗集获得了“特里斯唐・查拉文学奖”。诗集的获奖使韦勒贝克名声大振。1994年他发表第一部小说《斗争领域的延伸》,虽然只销售了3万多册,但1999年被搬上法国银幕,2002年又在丹麦被改编成电视剧。2002年韦勒贝克到爱尔兰生活,现定居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至今,韦勒贝克已经发表5部小说、5本散文集、8本诗集,导演了4部电影,与他人合作编写了两部电影剧本。小说《基本粒子》和《一个岛的可能性》是他的代表作。《基本粒子》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基本粒子》里,米歇尔・韦勒贝克结合社会时弊,通过对克隆人、旅行团、色情业以及暴力的描写,讨论一些颇具争议的主题,如孤独、脱离世界、职业生活的荒谬或性的悲哀,形象地再现了当今社会。《一个岛的可能性》获得2005年“联盟文学奖”,共销售30万册,并于2008年被搬上银幕。   米歇尔・韦勒贝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法国作家,支持和反对他的人同样多,他代表着法国另类作家,对社会问题十分悲观,为未来忧心忡忡。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时代问题的批判使他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因此,他常被誉为“当代加缪”。有趣的是,法国第一夫人还是他的“粉丝”,布吕尼甚至直接以韦勒贝克的诗歌作为歌词演唱。   《地图和领土》主要通过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即小说主人公、父亲、警察局长和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故事,描述了艺术家杰德・马丁在法国巴黎的成长历程。小说一开头,主人公杰德・马丁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与父亲――一位执着而又著名的设计师度过的数个平安夜。接着,杰德・马丁讲述了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故事,这是他职业生涯开始时,为法国著名旅游地图《米其林道路指南》进行摄影采风时认识的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风采使他的摄影作品在世界上获得了成功。之后,杰德・马丁又讲述了他怎样帮助警察局长雅塞林侦破一桩刑事案件,恐怖的场面让人永远牢记这支警察队伍。杰德・马丁以讲故事的方式,创作了无数的艺术佳品……经过不懈的努力,杰德・马丁最终成为法国著名艺术家,年老后他变得十分慈祥,最后只能低声说话。小说透过艺术、金钱、爱情、亲情、死亡、工作、旅游天堂法国,揭示了当今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旨在表彰优秀法语小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创立于1918年。2010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竞争非常激烈,法国作家埃里克・费伊和他的小说《长崎》摘得了该奖的桂冠。《长崎》在第三轮投票时才以9票对6票获胜。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评审委员会一位委员说,是《长崎》的“原创性”征服了各位委员。获悉《长崎》得奖后,费伊表示“非常惊喜”,并称“对我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将会给我带来继续走下去的勇气”。《长崎》由法国斯多克出版社出版。   埃里克・费伊1963年12月出生于法国利摩日市。大学毕业后,曾任路透社记者。1991年发表处女作:散文《伊斯梅耶・卡达莱》。1992年在法国《羽蛇》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寂寞的将军》,三年后将其扩展为长篇小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埃里克・费伊是个多产的作家,至今已经发表11部小说、5部散文集、5部短篇小说集。1999年发表的小说《海上雨中游》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朗索瓦・加利玛尔文学奖”。2008年发表的小说《没有痕迹的男人》获得“弗朗索瓦・比耶杜文学奖”。埃里克・费伊的作品笔调荒诞、神奇。   小说《长崎》的创作灵感源于日本《长崎晨报》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50多岁的日本单身男性惊奇地发现自己厨房里的食品经常丢失,于是他在厨房里安装了监视器,发现他不在家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经常溜进他家。   小说主人公志村莘独自一人居住在长崎市城南一座十分安静的房屋里,房子面对长崎造船厂。志村莘是一个普通人,每天早上去市气象台上班,中午一个人就餐,下班后早早就回到他那十分安静的住所。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放在厨房储柜里的食品少了许多。为解开这个谜,他在家里安装了监视器,并与办公室里的电脑连接起来。一天,志村莘发现一位陌生人间入他的房屋。这是什么?是幻影?是幽灵?是情人?还是复仇者?为弄清真相,志村莘最终报了警。负责调查的警察发现,一位比志村莘年龄大的女性经常乘主人上班的时候闯进来……闯入者也是一位单身人士,她闯进来不为什么,就是想在那房子里待着,从来不做对不起主人的事……闯入者最后在给房屋主人的信中提供了她已经遗弃房产的地址。      勒诺多文学奖      法国勒诺多文学奖评审委员会2010年11月在巴黎宣布,2010年勒诺多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女作家维尔日妮・德庞特和她的小说《婴儿启示录》。该书由法国格拉塞出版社出版。   维尔日妮・德庞特1969年6月13日出生在法国南锡市,中学毕业后,当过保姆、按摩院服务员、印刷厂排字工、书店售货员。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开始时异常困难。她的处女作《强暴我》遭多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后,最终于1994年出版发行。这部花费了她全部精力的惊世骇俗的小 说和同名电影使她一夜成名。1996年她又发表了第二部小说《聪明的狗》。1998年发表的《漂亮的东西》一举获得“花神文学奖”和“圣・瓦朗坦文学奖”。至今,维尔日妮・德庞特已经发表8部小说、1本连环画和1本散文集,翻译出版了3部小说,同时还为他人的两部小说作序。她的小说《漂亮的东西》和《有其父必有其女》已经分别于2001年和2007年改编成电影。目前,维尔日妮・德庞特除从事文学创作外,还“变身”当上了编剧和导演,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再创作,现正忙着将其小说《贝贝・布隆迪》搬上银幕。德庞特被法国文坛誉为最具颠覆性的女作家,像韦勒贝克被称为“坏小子”一样,她被戏称为“坏丫头”。   《婴儿启示录》是德庞特历时4年写就的一部具有惊悚色彩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青春亮丽、难以相处的富家少女瓦伦丁・加尔唐在私人侦探事务所侦探员的眼皮底下,在巴黎地铁站失踪了。小说主人公露西・托勒多是一位30来岁的落魄女性,受一家私人侦探事务所之托,负责监视瓦伦丁・加尔唐的行动。加尔唐祖母委托的私人侦探事务所是一家既没有信誉又没有能力的事务所。怎样才能找到瓦伦丁・加尔唐呢?加尔唐可能去寻找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母亲?然而她从来没有见过她的母亲。露西・托勒多便决定与另一家名为“耶纳”的私人侦探事务所合伙寻找瓦伦丁・加尔唐。于是,调查小组从法国巴黎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在调查组前往巴塞罗那的路上,作者向读者逐一展开故事,介绍属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富人、老师、会计,对新自由伊斯兰教充满信心的教徒,贫穷的左右翼分子,同性恋者,等等。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向读者揭示法国社会不同阶层有着极不相同的关注和利益取向……最终在一所儿童教养所里失踪的瓦伦丁・加尔唐被找到了。      费米娜文学奖      2010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拉佩尔凭借他的新作《生命短暂,欲望无限》摘得旨在奖励最富想象力作品的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的桂冠。此次费米娜文学奖的评审竞争非常激烈,《生命短暂,欲望无限》在第六轮投票中以7比6一票的优势险胜克洛德・阿诺的小说《你对兄弟做了些什么?》。   帕特里克・拉佩尔1949年6月出生在巴黎,就读于巴黎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现代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巴黎地区多所中学任教,后来到巴黎著名的维克多・雨果中学执教。拉佩尔可谓大器晚成,直到1984年才发表他的处女作《易怒的人》,1987年发表第二部小说《有所作为的迟钝》。至今,拉佩尔已经发表7部小说,其中2004年发表的《兄妹恋》获得法国“互联网图书奖”。   《生命短暂,欲望无限》讲述了一个有些悲情,又有些滑稽的三角恋爱故事。四十来岁的路易・布莱里奥生活在巴黎,与妻子勉强维持着婚姻关系。男子米尔菲居住在伦敦,在他们中间有一个漂亮、多情、不安分的年轻女子诺拉,她穿梭于米尔菲和布莱里奥之间,以其独特的方式爱着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两个男人则都盼望诺拉能来到他们的身边,哪怕是暂时的到来。一天早上,诺拉最终离开布莱里奥,来到米尔菲身边。读者在诺拉与两个男人的穿梭中,一会儿为布莱里奥着想,一会儿从米尔菲角度看问题,但很少想到诺拉。作品折射出男人的情感、男人的恋爱观和男人对爱情的期望。      美第西文学奖      法国女作家迈利斯・德・克朗加尔凭借其新作《一座桥的诞生》在评审首轮投票中捧得2010年美第西文学奖。该书由法国垂直出版社出版。   迈利斯・德・克朗加尔1967年6月出生在法国南部滨海城市土伦市,其祖父和父亲都是船长,她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渡过童年,中学毕业后回巴黎上大学,攻读历史、哲学和人种学。大学毕业后,先在巴龙・佩尔什出版社任编辑,后到加利玛尔一旅游指南出版社和加利玛尔一青年出版社工作。1997年赴美国进修,1998年回巴黎后创办了一家专门出版青少年图书的出版社,并经常为文学杂志撰稿,2000年克朗加尔发表处女作《我在零乱的天空下行走》,2003年又发表新作《旅行家的生活》。2008年脱离出版社全心投入文学创作。至今,克朗加尔已经出版了7部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克朗加尔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在法国文坛赢得了很好的声誉,2008年的作品《肯尼迪峭壁》曾在当年获得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等法国多项文学奖的提名。《一座桥的诞生》除获得2010年美第西文学奖外,还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和花神文学奖等法国多项文学奖的提名。   小说《一座桥的诞生》,讲述在虚构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卡市建造一座联结市区和森林高速公路吊桥的故事。桥梁设计者、行政当局、环保主义者以及当地居民围绕是否要建设该桥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同时,通过讲述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城市参加桥梁建设工作的十多名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男女,细腻地描绘了每个人物的过去、来美国的动机、追求的目标,呈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联盟文学奖      瑞士作家让一米歇尔・奥利维耶凭借他的力作《黑人的爱情》摘得2010年联盟文学奖。该奖竞争激烈,直到第四轮评审时,奥利维耶才以6比5一票的优势获胜。该书由法国法罗瓦尔出版社出版。   让-米歇尔・奥利维耶1952年出生于瑞士尼翁,在日内瓦长大,从小爱好足球,经过当专业足球运动员还是继续学习的痛苦犹豫后,最后决定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从事法语和英语教学。不久,奥利维耶撰写了《洛特雷阿蒙回忆录》。该研究性的写作是奥利维耶文学生涯的开始,接着他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之后,奥利维耶出版了有关摄影、音乐和现代艺术的图书。1987年奥利维耶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灰色人》,1990年发表《被淹没的回忆》。至今,奥利维耶已经发表近20部小说、诗歌、短篇小说。   除从事文学创作外,奥利维耶还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了3份文学杂志,并经常为《日内瓦论坛报》和《瑞士报》等报刊撰写文艺评论,2006年担任瑞士一家出版社《瑞士口袋书丛书》的主编。   《黑人的爱情》描写了一个非洲小孩儿穆萨・亚当的故事。亚当出生在贫穷的非洲,11岁那年被其父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卖给了美国一对好莱坞电影演员夫妇,这对美国演员年青、富有、著名。到了美国之后,亚当发现这对美国夫妇十分残忍,而且实际上并不富有。同时小小的亚当也经常犯点小过错。为了惩罚亚当,这对美国夫妇将亚当送到既是演员又是咖啡具推销商的乔治・克洛纳家里。历尽千辛万苦后,一天亚当终于逃离了克洛纳的家,来到一家亚洲花园。亚当在亚洲花园里认识了一位瑞士女银行家,她将亚当带到日内瓦。亚当在日内瓦遇到一位男子,并通过他的介绍去伺候一位孤单的老妇人……

  法国是个出版大国,更是一个文学大国,每年都要出版6000多种图书。为鼓励作者的创作和拉动图书的销售,法国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文学奖。据《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一书的作者贝尔特兰・拉伯统计,法国共有大大小小文学奖2]00多种。不过,在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只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法国2010年的各类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各有得主。      龚古尔文学奖      创立于1903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被称为是法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最具权威性,影响也最大。法国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和他的新作《地图与领土》荣获2010年龚古尔文学奖。该书由法国弗拉玛里翁出版社出版。   米歇尔・韦勒贝克1956年2月出生于法国海外省留尼旺,父母离异后,被寄养在巴黎祖父母家。中学毕业后,考入法国国立农学院。韦勒贝克从小喜欢文学,在农学院上学时就创办了一份文学杂志,并经常在该杂志上发表诗歌,同时还拍摄过一部电影。1978年考入国立高等路易・卢米耶学院,攻读摄影专业,1981年因家庭原因退学,没有拿到毕业文凭。之后,韦勒贝克失业,并与妻子分手,婚变给他打击很大,他患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从1983年起,韦勒贝克先后在法国UNILOG公司、农业部和国民议会工作,并经常出入不同的诗歌俱乐部。他从22岁开始文学创作,起初他的创作道路并不顺利。他写作的转折点是结识了《巴黎新刊》主编米歇尔・布尔托,1985年《巴黎新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歌。1988年,韦勒贝克出版第一本诗集,1992年出版第二本诗集,该诗集获得了“特里斯唐・查拉文学奖”。诗集的获奖使韦勒贝克名声大振。1994年他发表第一部小说《斗争领域的延伸》,虽然只销售了3万多册,但1999年被搬上法国银幕,2002年又在丹麦被改编成电视剧。2002年韦勒贝克到爱尔兰生活,现定居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至今,韦勒贝克已经发表5部小说、5本散文集、8本诗集,导演了4部电影,与他人合作编写了两部电影剧本。小说《基本粒子》和《一个岛的可能性》是他的代表作。《基本粒子》已经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基本粒子》里,米歇尔・韦勒贝克结合社会时弊,通过对克隆人、旅行团、色情业以及暴力的描写,讨论一些颇具争议的主题,如孤独、脱离世界、职业生活的荒谬或性的悲哀,形象地再现了当今社会。《一个岛的可能性》获得2005年“联盟文学奖”,共销售30万册,并于2008年被搬上银幕。   米歇尔・韦勒贝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法国作家,支持和反对他的人同样多,他代表着法国另类作家,对社会问题十分悲观,为未来忧心忡忡。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时代问题的批判使他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因此,他常被誉为“当代加缪”。有趣的是,法国第一夫人还是他的“粉丝”,布吕尼甚至直接以韦勒贝克的诗歌作为歌词演唱。   《地图和领土》主要通过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即小说主人公、父亲、警察局长和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故事,描述了艺术家杰德・马丁在法国巴黎的成长历程。小说一开头,主人公杰德・马丁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与父亲――一位执着而又著名的设计师度过的数个平安夜。接着,杰德・马丁讲述了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故事,这是他职业生涯开始时,为法国著名旅游地图《米其林道路指南》进行摄影采风时认识的俄罗斯姑娘。奥尔加的风采使他的摄影作品在世界上获得了成功。之后,杰德・马丁又讲述了他怎样帮助警察局长雅塞林侦破一桩刑事案件,恐怖的场面让人永远牢记这支警察队伍。杰德・马丁以讲故事的方式,创作了无数的艺术佳品……经过不懈的努力,杰德・马丁最终成为法国著名艺术家,年老后他变得十分慈祥,最后只能低声说话。小说透过艺术、金钱、爱情、亲情、死亡、工作、旅游天堂法国,揭示了当今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旨在表彰优秀法语小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创立于1918年。2010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竞争非常激烈,法国作家埃里克・费伊和他的小说《长崎》摘得了该奖的桂冠。《长崎》在第三轮投票时才以9票对6票获胜。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评审委员会一位委员说,是《长崎》的“原创性”征服了各位委员。获悉《长崎》得奖后,费伊表示“非常惊喜”,并称“对我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将会给我带来继续走下去的勇气”。《长崎》由法国斯多克出版社出版。   埃里克・费伊1963年12月出生于法国利摩日市。大学毕业后,曾任路透社记者。1991年发表处女作:散文《伊斯梅耶・卡达莱》。1992年在法国《羽蛇》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寂寞的将军》,三年后将其扩展为长篇小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埃里克・费伊是个多产的作家,至今已经发表11部小说、5部散文集、5部短篇小说集。1999年发表的小说《海上雨中游》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弗朗索瓦・加利玛尔文学奖”。2008年发表的小说《没有痕迹的男人》获得“弗朗索瓦・比耶杜文学奖”。埃里克・费伊的作品笔调荒诞、神奇。   小说《长崎》的创作灵感源于日本《长崎晨报》的一则社会新闻:一位50多岁的日本单身男性惊奇地发现自己厨房里的食品经常丢失,于是他在厨房里安装了监视器,发现他不在家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经常溜进他家。   小说主人公志村莘独自一人居住在长崎市城南一座十分安静的房屋里,房子面对长崎造船厂。志村莘是一个普通人,每天早上去市气象台上班,中午一个人就餐,下班后早早就回到他那十分安静的住所。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放在厨房储柜里的食品少了许多。为解开这个谜,他在家里安装了监视器,并与办公室里的电脑连接起来。一天,志村莘发现一位陌生人间入他的房屋。这是什么?是幻影?是幽灵?是情人?还是复仇者?为弄清真相,志村莘最终报了警。负责调查的警察发现,一位比志村莘年龄大的女性经常乘主人上班的时候闯进来……闯入者也是一位单身人士,她闯进来不为什么,就是想在那房子里待着,从来不做对不起主人的事……闯入者最后在给房屋主人的信中提供了她已经遗弃房产的地址。      勒诺多文学奖      法国勒诺多文学奖评审委员会2010年11月在巴黎宣布,2010年勒诺多文学奖的得主是法国女作家维尔日妮・德庞特和她的小说《婴儿启示录》。该书由法国格拉塞出版社出版。   维尔日妮・德庞特1969年6月13日出生在法国南锡市,中学毕业后,当过保姆、按摩院服务员、印刷厂排字工、书店售货员。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开始时异常困难。她的处女作《强暴我》遭多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后,最终于1994年出版发行。这部花费了她全部精力的惊世骇俗的小 说和同名电影使她一夜成名。1996年她又发表了第二部小说《聪明的狗》。1998年发表的《漂亮的东西》一举获得“花神文学奖”和“圣・瓦朗坦文学奖”。至今,维尔日妮・德庞特已经发表8部小说、1本连环画和1本散文集,翻译出版了3部小说,同时还为他人的两部小说作序。她的小说《漂亮的东西》和《有其父必有其女》已经分别于2001年和2007年改编成电影。目前,维尔日妮・德庞特除从事文学创作外,还“变身”当上了编剧和导演,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再创作,现正忙着将其小说《贝贝・布隆迪》搬上银幕。德庞特被法国文坛誉为最具颠覆性的女作家,像韦勒贝克被称为“坏小子”一样,她被戏称为“坏丫头”。   《婴儿启示录》是德庞特历时4年写就的一部具有惊悚色彩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青春亮丽、难以相处的富家少女瓦伦丁・加尔唐在私人侦探事务所侦探员的眼皮底下,在巴黎地铁站失踪了。小说主人公露西・托勒多是一位30来岁的落魄女性,受一家私人侦探事务所之托,负责监视瓦伦丁・加尔唐的行动。加尔唐祖母委托的私人侦探事务所是一家既没有信誉又没有能力的事务所。怎样才能找到瓦伦丁・加尔唐呢?加尔唐可能去寻找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母亲?然而她从来没有见过她的母亲。露西・托勒多便决定与另一家名为“耶纳”的私人侦探事务所合伙寻找瓦伦丁・加尔唐。于是,调查小组从法国巴黎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在调查组前往巴塞罗那的路上,作者向读者逐一展开故事,介绍属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富人、老师、会计,对新自由伊斯兰教充满信心的教徒,贫穷的左右翼分子,同性恋者,等等。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向读者揭示法国社会不同阶层有着极不相同的关注和利益取向……最终在一所儿童教养所里失踪的瓦伦丁・加尔唐被找到了。      费米娜文学奖      2010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拉佩尔凭借他的新作《生命短暂,欲望无限》摘得旨在奖励最富想象力作品的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的桂冠。此次费米娜文学奖的评审竞争非常激烈,《生命短暂,欲望无限》在第六轮投票中以7比6一票的优势险胜克洛德・阿诺的小说《你对兄弟做了些什么?》。   帕特里克・拉佩尔1949年6月出生在巴黎,就读于巴黎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现代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巴黎地区多所中学任教,后来到巴黎著名的维克多・雨果中学执教。拉佩尔可谓大器晚成,直到1984年才发表他的处女作《易怒的人》,1987年发表第二部小说《有所作为的迟钝》。至今,拉佩尔已经发表7部小说,其中2004年发表的《兄妹恋》获得法国“互联网图书奖”。   《生命短暂,欲望无限》讲述了一个有些悲情,又有些滑稽的三角恋爱故事。四十来岁的路易・布莱里奥生活在巴黎,与妻子勉强维持着婚姻关系。男子米尔菲居住在伦敦,在他们中间有一个漂亮、多情、不安分的年轻女子诺拉,她穿梭于米尔菲和布莱里奥之间,以其独特的方式爱着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两个男人则都盼望诺拉能来到他们的身边,哪怕是暂时的到来。一天早上,诺拉最终离开布莱里奥,来到米尔菲身边。读者在诺拉与两个男人的穿梭中,一会儿为布莱里奥着想,一会儿从米尔菲角度看问题,但很少想到诺拉。作品折射出男人的情感、男人的恋爱观和男人对爱情的期望。      美第西文学奖      法国女作家迈利斯・德・克朗加尔凭借其新作《一座桥的诞生》在评审首轮投票中捧得2010年美第西文学奖。该书由法国垂直出版社出版。   迈利斯・德・克朗加尔1967年6月出生在法国南部滨海城市土伦市,其祖父和父亲都是船长,她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渡过童年,中学毕业后回巴黎上大学,攻读历史、哲学和人种学。大学毕业后,先在巴龙・佩尔什出版社任编辑,后到加利玛尔一旅游指南出版社和加利玛尔一青年出版社工作。1997年赴美国进修,1998年回巴黎后创办了一家专门出版青少年图书的出版社,并经常为文学杂志撰稿,2000年克朗加尔发表处女作《我在零乱的天空下行走》,2003年又发表新作《旅行家的生活》。2008年脱离出版社全心投入文学创作。至今,克朗加尔已经出版了7部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克朗加尔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在法国文坛赢得了很好的声誉,2008年的作品《肯尼迪峭壁》曾在当年获得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等法国多项文学奖的提名。《一座桥的诞生》除获得2010年美第西文学奖外,还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和花神文学奖等法国多项文学奖的提名。   小说《一座桥的诞生》,讲述在虚构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卡市建造一座联结市区和森林高速公路吊桥的故事。桥梁设计者、行政当局、环保主义者以及当地居民围绕是否要建设该桥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同时,通过讲述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城市参加桥梁建设工作的十多名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男女,细腻地描绘了每个人物的过去、来美国的动机、追求的目标,呈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联盟文学奖      瑞士作家让一米歇尔・奥利维耶凭借他的力作《黑人的爱情》摘得2010年联盟文学奖。该奖竞争激烈,直到第四轮评审时,奥利维耶才以6比5一票的优势获胜。该书由法国法罗瓦尔出版社出版。   让-米歇尔・奥利维耶1952年出生于瑞士尼翁,在日内瓦长大,从小爱好足球,经过当专业足球运动员还是继续学习的痛苦犹豫后,最后决定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从事法语和英语教学。不久,奥利维耶撰写了《洛特雷阿蒙回忆录》。该研究性的写作是奥利维耶文学生涯的开始,接着他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之后,奥利维耶出版了有关摄影、音乐和现代艺术的图书。1987年奥利维耶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灰色人》,1990年发表《被淹没的回忆》。至今,奥利维耶已经发表近20部小说、诗歌、短篇小说。   除从事文学创作外,奥利维耶还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了3份文学杂志,并经常为《日内瓦论坛报》和《瑞士报》等报刊撰写文艺评论,2006年担任瑞士一家出版社《瑞士口袋书丛书》的主编。   《黑人的爱情》描写了一个非洲小孩儿穆萨・亚当的故事。亚当出生在贫穷的非洲,11岁那年被其父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卖给了美国一对好莱坞电影演员夫妇,这对美国演员年青、富有、著名。到了美国之后,亚当发现这对美国夫妇十分残忍,而且实际上并不富有。同时小小的亚当也经常犯点小过错。为了惩罚亚当,这对美国夫妇将亚当送到既是演员又是咖啡具推销商的乔治・克洛纳家里。历尽千辛万苦后,一天亚当终于逃离了克洛纳的家,来到一家亚洲花园。亚当在亚洲花园里认识了一位瑞士女银行家,她将亚当带到日内瓦。亚当在日内瓦遇到一位男子,并通过他的介绍去伺候一位孤单的老妇人……


相关内容

  •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生版
  •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僇人 : 恒惴栗 : 施施而行: 斫榛莽: 焚茅茷: 箕踞而遨: 衽 ...

  •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点 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 ...

  • 柳宗元一生简介
  • 高中國文上課補充講義 柳宗元之始得西山宴遊記 2007/11/20 斑級 座號 姓名 頁碼1  作者: 壹.柳宗元一生簡介 一.英雄出少年 1.十七歲以舉人獻太常博士權德輿,文名震動京師,唐德宗貞元年間,他才( )歲,便登進士第. 2.順宗時,曾與( )及韋執誼共謀政治革新: (1)取消( )-- ...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 能力拓展延伸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 ...

  •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
  •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 起,起而归:以为凡 ...

  • 19.始得西山宴游记
  • 省淳中集体备课稿纸 教学课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学目标: 学科 语文 执笔 刘卓洲 审核 高一(1)分部备课组 总第 课时 1.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积累文言词汇:学会 ...

  •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 主要作连词用, 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 .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 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 可译作"就""接着", ...

  • [十五从军征]赏析
  •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 ...

  • 初中文言文实词
  •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编:10个文言虚词 作者: 加入日期:09-04-30 10个文言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 张兴红教学设计[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回民学校张兴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