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

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提高,作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雕塑文化也应运而生。而作为雕塑的一个种类,装饰性雕塑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舒适、典雅、生动,具有活力,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本文根据装饰性雕塑特点,讨论了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为读者如何对雕塑装饰美进行审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装饰性雕塑 艺术形象 审美特征

一件有感染力的装饰雕塑不仅有深刻的内涵、生动的形象、优美的形式.把握了题材与表现方法上的和谐、型体与环境空间的统一,而且还应在形与神的深切把握上独具匠心。装饰雕塑矗立在公共环境之中,反映着当地人们对美感形态的欣赏能力和倾向,并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运用艺术的概括、夸张、抽象与变化等多样表现方法。在限定的空间与环境中,有序地组合、构造富于节奏与韵律美、形象与形体美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设计者的美学情趣与意味。如何对雕塑的装饰美进行审美,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装饰雕塑与美化环境的关系

装饰雕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美化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审美的变化,人们对于雕塑的欣赏更趋复杂化,慢慢淡化了雕塑的主题,更加追求空间环境的美感。装饰雕塑揭示自然形态的内在本质,在寻找它的灵魂生命,具有深层次的表现力。它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得以更深、更宽的联想,使其装饰雕塑的象征性更强、形式感更加突出。过去评价一件雕塑作品,人们往往用有没有单一的标准来评价雕塑的好坏,用单一的、局限的空间来衡量形体与空间、空间与人的关系。但装饰雕塑却改变了人们对于雕塑的单一评价,它把周边环境本事客观存在的实物与雕塑形象表现出来的内涵相结合,使其作品在延续性、空间性、时间性构成为一体,创造出形体空间中的多元空间,使空间与空间之间得以贯通、延续,使雕塑在环境美化中与环境空间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一)装饰雕塑同空间环境间存有主客体之分。装饰雕塑的设立赖以环境为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因此,环境为主题,装饰雕塑为客体,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营造着同一环境。二者相互感染,装饰雕塑被主体环境感染着,成了环境雕塑的所属部分。在相互感染的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相互融合。

(二)装饰雕塑具有协调性。雕塑的装饰美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使其达到整体美化的一致性。一个成功的雕塑可以弥补客观存在的环境的美感上的不足,依据环境特色添加主观和主题性的因素,最终以整体、协调、一致的效果去激活环境中的意境或情趣,从而增设原空间环境的美感因素,提高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

(三)装饰雕塑具有空间的溶合性。尽管一般雕塑作品也具有空间特性,但它是在雕塑形体原本固有的属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雕塑的装饰美讲究的环境与雕塑有机结合后而共筑的空间,它体现的就是最终结合而随之产生出的某种心理空间、雕塑空间和环境空间的有机联系。

二、把握雕塑的形式美

雕塑的形式美是带有客观性性、固定性、永恒性的特征,而人们的审美标准则不同,审美标准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差异而变化发展,形式美是绝对的,审美标准是相对的,形式美寓于审美标准之中,形式美体现在雕塑成品之中,而一件雕塑作品则由于审美标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一)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是否符合整体效果

组成整体景观环境的要素主要是绿植、雕塑、建筑、水体、路面、设施等,每一个要素根据景观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地位和内涵,以达到一种协调性的统一整体。公共雕塑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既要把握好形式上的美观,在装饰周围环境也要达到明确主题的效果。雕塑的装饰美必须有一个整体性的考虑,达到雕塑与整体景观的统一协调。

(二)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是否均衡

装饰雕塑的形式美的均衡包括了静态和动态的均衡。所谓静态的就是在景观环境中以构图、空间体量、色彩搭配、材质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动态的均衡强调时间和运动这两方面因素,在景观环境中的视点不是固定在某一点上的,而是在联系运动的过程中来完成的,光线、风、温度、天气甚至是人的心情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在对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成为影响环境内各组成部分的因素。而运动的均衡是情调环境以一个实践和空间轴为贯穿的平衡关系。

(三)装饰雕塑形式上是否具有韵律美

雕塑的装饰性的韵律美体现为基本的几种表现形式:具备连续性、重复性、并保持着稳定的距离和关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秩序的逐渐变化;起伏韵律,波形起伏的或不规则节奏感的;交错的,按一定规律穿插交织的有组织的变化。雕塑的装饰美不仅表现在与环境景观的整体统一性,自身的形式美上要追求韵律美,具有节奏感,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

三、把握雕塑的形与神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精髓。雕塑的装饰美追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也就是说艺术形象外观与内涵要达到统一。它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高度统一,也是装饰雕塑从构思到表现的迁想妙得。装饰雕塑的形是神的直观的外在表达,神是形的内在的本质;装饰雕塑的形是神的表述,神是形的实质;神通过形给予展现与再现,因此没有装饰雕塑的形就没有神的传导。而没有神的形就失去生动性,毫无感染力。只有装饰雕塑形似形真,才能有真实、确切的意趣与意味.形成表象与表现的基础;而塑形、造形的目的是为了传神,为了情真意切。只有传神才能将装饰雕塑的形象与形态惟妙惟肖。才能使雕塑形象充满活力,富于个性;才能使形态多姿多彩。因此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创造美的艺术造型,否则有如“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贵之目,大而不可畏”,仅有形而无神,使形象或造型整体毫无生气与光彩。

雕塑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雕塑是否形神结合。一是懂得感受与意会。要对客观物象给予反复的观察、体味、分析与研究,对其状态、气质、性格等外质要素和内质要素要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主观的感知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就要确定装饰雕塑这一审美主体的目标定位,即要确定表达的主题与立意。三是把握了主题与立意,就要运用设计意识的多维与对立思考模式,充分发挥主观的丰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侧而抓住物象主体的特点、特征、本质、气质等等、“以心造境”表达某种情趣、神韵或意境。四是“撷取精萃”。在塑造形象、形体、形态、形式的过程中,运用概括、夸张和提练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要摆脱纯自然形态,把生活中掘取的素材,即物象的自然形态升华,加工、体味其艺术实质,更集中、更深刻、更内在地表现形与神,使之更富感染力。五是“情真意切”。装饰雕塑的创作设计,从酝酿、构思到表现的每一环节,都有着感情因素的积极参与。只有当情与美高度统一才能形传其神,意境随之欲出,才能达到形神统一。综上所述,装饰雕塑之所以有精粗、文野之分;成功失败之别,除对题材的认定、主题的选立、构思的把握、形式的择定、技艺技巧的掌握不同之处;同时.也与塑造装饰雕塑造型的形神特点、特征不同.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为此一件成功的、能与环境空间和谐共融.并具有感染、震撼力的装饰雕塑作品.就一定是形神兼备并高度结合统一的。

四、领会设计者的情趣与意图

任何一件雕塑作品都饱含了设计者的心血,设计师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一件成功优秀的雕塑作品能折射出来设计者设计的灵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设计者只有饱含激情地把美表现给观者,其艺术造型情感的震撼力才大,其感染力才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常常运用渲染、烘托、对比、含蓄、寓意、夸张、节奏等艺术表现技巧来加强装饰雕塑形象的感情色彩,以达到“造理入神”之境。因此,观者在对雕塑审美时不仅要看作品是否与环境相呼应、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作品是否达到形神统一,还要把握设计者设计的情趣与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雕塑的精髓,抓住雕塑装饰美的灵魂所在。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享受追求也随之而不断扩大。单调的形式、缺少个性的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的扩张与新的美学要求。而雕塑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对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这门特定的空间艺术,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件雕塑作品。对其雕塑的装饰美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一件雕塑作品反映了时代特征,其文化主题特性与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对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除了要把握其文化特性,人文深度,还要在把握雕塑的内涵基础上有自身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王家武,王鹤.雕塑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丛书(第二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10).

[2]孙江宁.如何欣赏雕塑/艺术知识与欣赏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3]樊哲.巴黎的雕塑艺术——巴黎当代艺术与设计丛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8)

[4]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提高,作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雕塑文化也应运而生。而作为雕塑的一个种类,装饰性雕塑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舒适、典雅、生动,具有活力,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本文根据装饰性雕塑特点,讨论了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特征,为读者如何对雕塑装饰美进行审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装饰性雕塑 艺术形象 审美特征

一件有感染力的装饰雕塑不仅有深刻的内涵、生动的形象、优美的形式.把握了题材与表现方法上的和谐、型体与环境空间的统一,而且还应在形与神的深切把握上独具匠心。装饰雕塑矗立在公共环境之中,反映着当地人们对美感形态的欣赏能力和倾向,并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运用艺术的概括、夸张、抽象与变化等多样表现方法。在限定的空间与环境中,有序地组合、构造富于节奏与韵律美、形象与形体美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设计者的美学情趣与意味。如何对雕塑的装饰美进行审美,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装饰雕塑与美化环境的关系

装饰雕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美化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审美的变化,人们对于雕塑的欣赏更趋复杂化,慢慢淡化了雕塑的主题,更加追求空间环境的美感。装饰雕塑揭示自然形态的内在本质,在寻找它的灵魂生命,具有深层次的表现力。它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得以更深、更宽的联想,使其装饰雕塑的象征性更强、形式感更加突出。过去评价一件雕塑作品,人们往往用有没有单一的标准来评价雕塑的好坏,用单一的、局限的空间来衡量形体与空间、空间与人的关系。但装饰雕塑却改变了人们对于雕塑的单一评价,它把周边环境本事客观存在的实物与雕塑形象表现出来的内涵相结合,使其作品在延续性、空间性、时间性构成为一体,创造出形体空间中的多元空间,使空间与空间之间得以贯通、延续,使雕塑在环境美化中与环境空间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一)装饰雕塑同空间环境间存有主客体之分。装饰雕塑的设立赖以环境为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因此,环境为主题,装饰雕塑为客体,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营造着同一环境。二者相互感染,装饰雕塑被主体环境感染着,成了环境雕塑的所属部分。在相互感染的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相互融合。

(二)装饰雕塑具有协调性。雕塑的装饰美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使其达到整体美化的一致性。一个成功的雕塑可以弥补客观存在的环境的美感上的不足,依据环境特色添加主观和主题性的因素,最终以整体、协调、一致的效果去激活环境中的意境或情趣,从而增设原空间环境的美感因素,提高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

(三)装饰雕塑具有空间的溶合性。尽管一般雕塑作品也具有空间特性,但它是在雕塑形体原本固有的属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而雕塑的装饰美讲究的环境与雕塑有机结合后而共筑的空间,它体现的就是最终结合而随之产生出的某种心理空间、雕塑空间和环境空间的有机联系。

二、把握雕塑的形式美

雕塑的形式美是带有客观性性、固定性、永恒性的特征,而人们的审美标准则不同,审美标准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差异而变化发展,形式美是绝对的,审美标准是相对的,形式美寓于审美标准之中,形式美体现在雕塑成品之中,而一件雕塑作品则由于审美标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一)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是否符合整体效果

组成整体景观环境的要素主要是绿植、雕塑、建筑、水体、路面、设施等,每一个要素根据景观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地位和内涵,以达到一种协调性的统一整体。公共雕塑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既要把握好形式上的美观,在装饰周围环境也要达到明确主题的效果。雕塑的装饰美必须有一个整体性的考虑,达到雕塑与整体景观的统一协调。

(二)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是否均衡

装饰雕塑的形式美的均衡包括了静态和动态的均衡。所谓静态的就是在景观环境中以构图、空间体量、色彩搭配、材质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动态的均衡强调时间和运动这两方面因素,在景观环境中的视点不是固定在某一点上的,而是在联系运动的过程中来完成的,光线、风、温度、天气甚至是人的心情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在对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成为影响环境内各组成部分的因素。而运动的均衡是情调环境以一个实践和空间轴为贯穿的平衡关系。

(三)装饰雕塑形式上是否具有韵律美

雕塑的装饰性的韵律美体现为基本的几种表现形式:具备连续性、重复性、并保持着稳定的距离和关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秩序的逐渐变化;起伏韵律,波形起伏的或不规则节奏感的;交错的,按一定规律穿插交织的有组织的变化。雕塑的装饰美不仅表现在与环境景观的整体统一性,自身的形式美上要追求韵律美,具有节奏感,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

三、把握雕塑的形与神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精髓。雕塑的装饰美追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也就是说艺术形象外观与内涵要达到统一。它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高度统一,也是装饰雕塑从构思到表现的迁想妙得。装饰雕塑的形是神的直观的外在表达,神是形的内在的本质;装饰雕塑的形是神的表述,神是形的实质;神通过形给予展现与再现,因此没有装饰雕塑的形就没有神的传导。而没有神的形就失去生动性,毫无感染力。只有装饰雕塑形似形真,才能有真实、确切的意趣与意味.形成表象与表现的基础;而塑形、造形的目的是为了传神,为了情真意切。只有传神才能将装饰雕塑的形象与形态惟妙惟肖。才能使雕塑形象充满活力,富于个性;才能使形态多姿多彩。因此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创造美的艺术造型,否则有如“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贵之目,大而不可畏”,仅有形而无神,使形象或造型整体毫无生气与光彩。

雕塑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雕塑是否形神结合。一是懂得感受与意会。要对客观物象给予反复的观察、体味、分析与研究,对其状态、气质、性格等外质要素和内质要素要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主观的感知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就要确定装饰雕塑这一审美主体的目标定位,即要确定表达的主题与立意。三是把握了主题与立意,就要运用设计意识的多维与对立思考模式,充分发挥主观的丰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侧而抓住物象主体的特点、特征、本质、气质等等、“以心造境”表达某种情趣、神韵或意境。四是“撷取精萃”。在塑造形象、形体、形态、形式的过程中,运用概括、夸张和提练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要摆脱纯自然形态,把生活中掘取的素材,即物象的自然形态升华,加工、体味其艺术实质,更集中、更深刻、更内在地表现形与神,使之更富感染力。五是“情真意切”。装饰雕塑的创作设计,从酝酿、构思到表现的每一环节,都有着感情因素的积极参与。只有当情与美高度统一才能形传其神,意境随之欲出,才能达到形神统一。综上所述,装饰雕塑之所以有精粗、文野之分;成功失败之别,除对题材的认定、主题的选立、构思的把握、形式的择定、技艺技巧的掌握不同之处;同时.也与塑造装饰雕塑造型的形神特点、特征不同.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为此一件成功的、能与环境空间和谐共融.并具有感染、震撼力的装饰雕塑作品.就一定是形神兼备并高度结合统一的。

四、领会设计者的情趣与意图

任何一件雕塑作品都饱含了设计者的心血,设计师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一件成功优秀的雕塑作品能折射出来设计者设计的灵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设计者只有饱含激情地把美表现给观者,其艺术造型情感的震撼力才大,其感染力才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常常运用渲染、烘托、对比、含蓄、寓意、夸张、节奏等艺术表现技巧来加强装饰雕塑形象的感情色彩,以达到“造理入神”之境。因此,观者在对雕塑审美时不仅要看作品是否与环境相呼应、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作品是否达到形神统一,还要把握设计者设计的情趣与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雕塑的精髓,抓住雕塑装饰美的灵魂所在。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享受追求也随之而不断扩大。单调的形式、缺少个性的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的扩张与新的美学要求。而雕塑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对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这门特定的空间艺术,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件雕塑作品。对其雕塑的装饰美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一件雕塑作品反映了时代特征,其文化主题特性与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对雕塑的装饰美的审美除了要把握其文化特性,人文深度,还要在把握雕塑的内涵基础上有自身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王家武,王鹤.雕塑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丛书(第二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10).

[2]孙江宁.如何欣赏雕塑/艺术知识与欣赏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3]樊哲.巴黎的雕塑艺术——巴黎当代艺术与设计丛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8)

[4]蔺宝钢,陈雪华.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型与制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相关内容

  • 美术社会功能
  •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 目: 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姓 名: 李 治 平_ ____________ 班 级: 学 号: [1**********]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 李 臣 英______________ 课 题: 美术及其社会功能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 ...

  • 美育名词解释
  • 一. 戏剧美学中的三个派别及代表人物: 俄国学派,又叫体验派,再现派.写实派 代表人物俄罗斯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 德国学派,代表人物,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也可叫表现派.东方学派,也叫中国派,代表人物,梅兰芳. 二. 乡土艺术:是指土生土长的业余艺术 家以本地区的乡土风物为题材而创作的艺术,这些 ...

  • 美术的分类及其特征
  • 试论美术的分类及其特征 美术:它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木料和金属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所塑造的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艺术 ...

  • 长江流域傩面具艺术造型及其文化审美根源
  • 摘要:儒.释.道三家造像样式的影响决定了长江流域傩面具造像的基本样式:线条柔和,造型饱满圆润,注重写实,夸张有度,色彩对比强烈而又纯朴凝重,装饰性不强,个性不突出的程式化倾向:而经济文化的普及与发达则使得长江流域审美取向的普遍接受度很高,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决定了傩面具造像的程式化倾向. 关键词:道德: ...

  • 中国美术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答案1
  • 中国美术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答案 1.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 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休,相互依存. 2.从旧时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 ...

  • 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 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 ...

  • 初中年级美术重难点
  •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欣赏, 评述)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 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 ...

  • 园林艺术概论
  • 本册的名词解释 ●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 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 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

  •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 客观精神说 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