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杨光焱 学号:5601114030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41班,南昌,330031
摘要: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bjects, 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食品商业化种植以来,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9年保持快速和稳定增长。同时,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应该商业化、是否应该标识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引言
通过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育种方法,如常规的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的诱变育种,还有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这些育种方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福音,养活了泱泱大国的十三亿多子孙,解决了中国人面临的粮食危机。目前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食品已悄然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大家对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可能已经不再陌生,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诞生,标志着生物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这些问题至今还在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辩论。
1,转基因食品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正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人类定向改造生物的产物,是生物科技尖端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使人类拥有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的改造生物、创造生物的能力。其安全性是可靠的,应该大力推广。
反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虽然是生物科技进步的象征,但并不标志着人类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地球上的生命,其安全性只是理论上的,
但实践中却有很多问题,已有多方多例报道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悲剧,其安全性值得质疑,不应大力推广。
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忧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一是对生态环境是否构成潜在威胁。
对于人体,基因的某种转移也许会产生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引起意想不到的中毒或过敏反应。例如,一些科学家发现,转基因食品可令肝脏发大;英国科学家普斯陶伊实验,连续喂食老鼠基因改良土豆,发现部分老鼠的肾、脾、大脑等器官收缩或发育不正常,免疫系统变弱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生物遗传信息的人为操作进行转移,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进行改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这种可以打破生物种属间的自然隔离屏障进行人为转移,新的遗传工程体正源源不断问世。这一新的发展势态,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可能带来人体其他键康和对生态环境引发不利影响。基于这种目的,在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应地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性管理,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非常紧迫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总原则是,既要有利于促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又积极致力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为此农业部自1994年6月至10月邀请了数十位著名教授、专家意见,终于完成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起草任务。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通过,于1996年7月以部长令签发,11月8日正式公布施行,截止1998年5月共受理了基因工程安全评价申请书86份,经安全性评审后,审批公布。从而使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农业系统和非农业系统的有关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实施安全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贯彻执行,对于国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进入国际市场加强了信誉感。专家号召建立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估中心和相关技术体系,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性。
结论
转基因技术作为高新的技术产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优化产业结构,以缓解21世纪的人口、粮、能源危机,为农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鉴于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要采取理性的态度,科学的对待,以求得稳步发展。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将它的风险置之度外,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提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对转基因
食品的有害性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全面否转基因食品,应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和风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1.杨笑天,胡杰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探讨》 中国之网 1997
2.林璐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 中国之网 2015
3.毛新志,张利平 《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标准探究》 2010
4.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 2004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杨光焱 学号:5601114030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41班,南昌,330031
摘要: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bjects, 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食品商业化种植以来,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9年保持快速和稳定增长。同时,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应该商业化、是否应该标识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引言
通过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育种方法,如常规的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的诱变育种,还有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这些育种方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福音,养活了泱泱大国的十三亿多子孙,解决了中国人面临的粮食危机。目前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食品已悄然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大家对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可能已经不再陌生,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诞生,标志着生物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这些问题至今还在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辩论。
1,转基因食品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正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人类定向改造生物的产物,是生物科技尖端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使人类拥有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的改造生物、创造生物的能力。其安全性是可靠的,应该大力推广。
反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虽然是生物科技进步的象征,但并不标志着人类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地球上的生命,其安全性只是理论上的,
但实践中却有很多问题,已有多方多例报道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悲剧,其安全性值得质疑,不应大力推广。
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人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忧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一是对生态环境是否构成潜在威胁。
对于人体,基因的某种转移也许会产生新的毒素和过敏原,引起意想不到的中毒或过敏反应。例如,一些科学家发现,转基因食品可令肝脏发大;英国科学家普斯陶伊实验,连续喂食老鼠基因改良土豆,发现部分老鼠的肾、脾、大脑等器官收缩或发育不正常,免疫系统变弱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中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生物遗传信息的人为操作进行转移,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进行改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这种可以打破生物种属间的自然隔离屏障进行人为转移,新的遗传工程体正源源不断问世。这一新的发展势态,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可能带来人体其他键康和对生态环境引发不利影响。基于这种目的,在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应地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性管理,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非常紧迫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总原则是,既要有利于促进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又积极致力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为此农业部自1994年6月至10月邀请了数十位著名教授、专家意见,终于完成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起草任务。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通过,于1996年7月以部长令签发,11月8日正式公布施行,截止1998年5月共受理了基因工程安全评价申请书86份,经安全性评审后,审批公布。从而使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农业系统和非农业系统的有关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实施安全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贯彻执行,对于国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进入国际市场加强了信誉感。专家号召建立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估中心和相关技术体系,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性。
结论
转基因技术作为高新的技术产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优化产业结构,以缓解21世纪的人口、粮、能源危机,为农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鉴于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要采取理性的态度,科学的对待,以求得稳步发展。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将它的风险置之度外,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提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对转基因
食品的有害性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全面否转基因食品,应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和风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1.杨笑天,胡杰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探讨》 中国之网 1997
2.林璐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 中国之网 2015
3.毛新志,张利平 《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标准探究》 2010
4.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