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剧_闯关东_的叙事学特征及其文化吟咏功能

文本阐释

论电视剧《闯关东》的叙事学特征

及其文化吟咏功能

杨状振

从清朝咸丰十年(1860)首开关禁至民国期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山东人为主体的“闯关东”现象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壮举,不但在当时就已经是被中国北方民众所广泛接受的社会习俗,而且在上溯和下延的三百多年时间中,“闯关东”现象也逐渐演变成为整个华夏子孙国族变迁和文化融合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即以这一历史史实为创作背景,把千百万个生命和家庭在复杂动荡年代中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探求过程,进行了大胆地“仪式性凝缩化(ritualcondensation)”!。借助二元对立的叙事形态和人物设置,《闯关东》不仅在善良与邪恶、诚信与奸狡、宽容与狭隘、抗争与屈从、自然与文化的架构模式中,成功地塑造了神话叙事学意义上的父性英雄形象朱开山,而且还进一步通过这一叙事形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当下的观众提供了进行国族、家乡及混居世界文化认同和精神归依的参考框架,充分、完满地体现了电视媒介所具有的“文化吟咏(bardicfunction)”功能和现实指涉意义。

一、《闯关东》的叙事形态

美国文艺理论家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在分析人类的艺术思维活动时认为,人类在自己的思考、认知行为中存在着一种隐喻式和神话式的逻辑建构活动,一切艺术创造,都无不浸淫在它的色彩和规约之中,文学和艺术的功能与意义就体现在这个建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历史、小说、诗歌,还是影视剧

64

文艺评论

作品,其实都是在以恰切的叙事技巧,追慕和契合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最高审美理想范式(即叙事学理论意义上的“神话原型”)活动的体现。《闯关东》截取自清末1904年日俄战争爆九・一八事变”发生这段动荡的发到1931年“

年代作为叙事背景,在极富传奇色彩的时空浓缩和情节提炼中,通过对朱开山一家人闯荡关东坎坷经历的追踪和记录,不仅成功塑造了平民英雄朱开山的形象,同时也在历史和传奇的双重规约中,在52集的叙事篇幅里完成了一个由天灾人祸史实移向个人奋斗心路历程的民族寓言建构。

在隐喻/神话式叙事形态的左右下,《闯关东》将家族史与社会史巧妙融合和对接,以小人物反映大事件、以家庭活动反映历史变迁、以普通百姓成就时代英雄,借助对主人公勇敢、智慧、坚韧、果决、礼让、爱国等优秀品质的礼赞与颂扬,最终完成了其对家国叙事意图的意义架构和现实指涉。在全剧的叙事进程中,这种叙事形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闯关东”精神的生动再现和朱开山人物形象的荧屏塑造,它们成为《闯关东》全剧追慕民族文化最高审美理想范式叙事进程中抽象价值和具体形象的典型代表。朱开山及其家人在社会和个人处境都迭遭困难挫折和艰苦险遇的情况下,所依然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及坚执固守的道德底线与人格良知,不仅是朱家一家人与人生命运、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影像表现,同时也是整个闯关东人群体精神世界的缩影和象征。在朱开山的身上,凝结着编导和观

20083

众对国族与家乡文化的认同,也承担着整部电场景,也默契应和了不畏艰难险阻革新求进的视剧叙事内容的最终导向和文化符码功能,他时代潮流。在这样的叙事背景下,主人公朱开是个人神话情结的代表,也是民族文化价值体山的身份转换及阶级属性的更迭被淡化和掩系的隐喻。

盖,一切叙事进程和故事架构都臣服于英雄主罗兰・巴特(R・Barthes)曾在其《神话学》和题和神话概念的表达与建树。从这个意义上《符号学的要素》中详细阐述过这种叙事形态讲,《闯关东》一剧就如许多专家所评论的一下人物符码的三个“所指”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重新确认和宣扬了一种完成人物形象“自足完满”指涉意义的阶段,即价值、一种精神,一种以民族优秀文化和价值人物形象只构成对个人事件和生命流程的再标准为内容核心的“闯关东”精神:与艰苦磨难现,如照片代表实物一样形成封闭的意义表达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的进取精神;与人生命系统。第二个层次则提升至文化层面,人物形运抗争、无畏于任何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为象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用来指涉自身,而是扩改变贫穷落后与自身品性和社会环境抗争、无展延伸到与社会评价标准相关的群体认定和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自力更生精神;扶危济价值象征意义上来(如汽车在当代社会中常象困、无私相助、和睦共处、和谐友爱的团结精征着朝气、自由与财富等)。在第三个层次上,神,以及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世态,积极自觉叙事进程则进一步将人物形象在第二层次所地恭敬俭让、礼义诚信、宽恕仁厚的人生准则产生的文化意义范畴融合凝聚成为全面性、文和道德坚守。《闯关东》也恰是以这样的叙事形化性的领悟和一种现实性的世界观。在这个层态和价值隐喻,深深打动契合了广大受众和主次上,人物形象不仅成为文化体系和道德价值流意识在一个特殊情境下的接受心理:年关与的象征,更演变成为指涉现实世界,提供现时祝福、打工与梦想、祈祷与向往、拼搏与成功、行动参考的意义框架和价值符码,人物形象在革新与坚持、求进与团结、教化与娱乐、匡正与第二层次上所承担的意象符码的能指迷思和引导。外出民工的闯荡经历、改革进程的步履所指意义,在此都融合转化为对现实行动力量维艰、社会道德标准的颓堕、理想追求的欹斜的最终确认。!

与人生价值导向的更迭,一系列的社会现实与《闯关东》中朱开山形象的创造,不但在叙问题存在都在传奇性的电视文本中完成了自事意义上完成了对闯关东群体道德价值体系己的意义指涉。《闯关东》在对国族文化传统道和精神世界的提炼与象征,并且也由“其人其德标准与精神价值的确认与重拾中,也完成了事→闯关东群体”的话语表达链延伸到了“国自己隐喻/神话式的叙事形态建构,以自己的族文化”的层面,从而完成了从个别形象到群磅礴大气吼出了“为了希望我们永不放弃”的体形象,再从群体形象到国族文化形象的双重进取长歌。

转喻功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出发,《闯关东》一剧将二、《闯关东》的叙事结构

“闯关东”精神的宏大所指最终投射到了当下《闯关东》融合了历史剧和家庭伦理剧的社会和广大观众的现实生活场域中来。恰如罗多种结构模式,扭转了以往电视剧在处理重大兰・巴特所分析的那样,神话或隐喻只是一种题材时宏大叙事的偏颇,将切入的视角缩小还说话的形式和产生及传播意义的系统,它的内归到原始质朴的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追踪和记容会随着时间段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可是神录上来。全剧以顺时叙述作为主要的叙事方话的过程却是永恒和普遍的存在。"朱开山及法,以朱家闯荡关东的经历和鲜儿的命运遭际其家人抛离故乡谋生求存的闯荡经历,不仅呼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辅线索,结构起涵盖了关东应扣合着千百万民工外出闯天下的当下生活

乡野、关东农村、关东市井和关东工业等时代

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文本阐释

65

文本阐释

图景的四个主要叙事段落:关东相聚、老海嫁女、商帮争斗和矿产风波,形成了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糖葫芦”式的叙事格局。全剧以此为基,对四个大的叙事段落分别做了放射性展开,将走荒、淘金、学戏、伐木、放排、农耕、采矿、经商、赶垛、绑架、落草、劫法场、土匪火并、官兵剿匪,以及法庭抗辩、街巷阻击、血溅庭院等故事情节,分别穿插于各个主要的叙事段落之间,利用平行、闪回等镜头调度技巧,在主辅线索的交叉和联结下,形成了以朱开山一家为叙事主干的双线索“核心———卫星式”讲述模式。

闯与这种叙事结构和讲述模式相适应,《关东》的戏剧冲突设置大量吸收了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口头说唱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将由日常生活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人物性格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等融会贯通到各个叙事段落之中。在每一个大的叙事段落中,分别设立一个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在此段落叙事下的所有次级叙事情节均围绕着这一主要的矛盾冲突而展开。如在第一个大的叙事段落内,无论是走荒、淘金、卖身和学戏,都紧紧围绕着主要的段落戏剧冲突———朱家一家人的“聚”和“散”而展开;而在第二个大的叙事段落中,放排、伐木、落草与绑架等次级情节也都由朱韩两家的婚事风波所引起而延伸,朱开山的退忍、逊让、责子与韩老海的霸道、进逼、爱女心切等冲突构成了推动该叙事段落内全部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样地,在第三和第四两个大的叙事段落中,所有的次级叙事情节也都基本围绕着热河、山东两股商帮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朱家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冲突、较量、搏杀而架构展开。在这些不同的叙事段落之间,次级情节的安排和出现,在服务于段落中心叙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观众制造着剧情发展的高潮和看点,而四个大的叙事段落,又都紧紧围拢着以朱家为中心的主线叙事展开,并在其中细密穿插进辅线叙事中鲜儿闯荡关东的所遭所遇,在主辅两条线索的交叉

66

文艺评论

分合中,将主线叙事的平稳、流畅、自然和辅线叙事的惊险、刺激、传奇结合共构在一起,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对整部剧情发展节奏和叙事张弛度的有效控制,既收得拢又荡得开。

在辅线鲜儿的叙事进程中,《闯关东》进一步吸收了民间文学说唱艺术的叙事技巧和情节设置模式,大量采用了突发、巧合等偶然事件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建构戏剧冲突的推动力量。从走荒路上传文患病鲜儿卖身、到投身戏班遭遇失身,再到林场巧遇传武、放水排与传武失散、妓院巧遇震三江、二龙山落草,以及再到后来的劫法场、被捕、抗敌等情节,都是以极富民间文学口头说唱艺术特点的传奇模式架构和展开的。其实,从叙事学层面上来说,电视文本本来就是“在口头和文学两个相冲突的表现形式交互作用之下产生的结果”!,这倒恰恰应合了电视叙事的表现特性。突发事件和偶然性的巧遇在这里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高潮的不断出现,同时也以自己的意外、惊险和刺激性构成并体现了《闯关东》的“闯”字特色;包括土匪、官兵、土豪、乡霸、士绅、矿工、垛夫、流氓、荒民、妓女、瘾君子、留学生等各色社会人物,都在“闯”的经历中以传奇性和写实性兼具的特征被囊括于其中。

在人物序列的设置上,《闯关东》也深受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小说叙事艺术的影响,往往将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劣、自然与文化等二元对立的抽象概括投射到具体的叙事过程和人物设置上来,以善恶分明、是非昭彰的道德理念作为判定的价值依据,将所有出场的人物在某一个自足的叙事段落内分为对立的两个序列,并用不乏民间文学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叙事因果报应色彩的表述进程,结构起难以弥合的鸿沟和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韩老海、潘五爷、森田、石川、张善人、刘掌柜、天外天等为代表的反方角色,和以朱开山、朱传武、朱传杰、文他娘、秀儿、鲜儿、震三江、姚厅长等为代表的正面角色自不必说,就是暂时有过不确定立场和模糊身份认同的一郎、传文、红姐、老独臂等人,也都在矛盾解决的关键时刻明确地选

20083

择了自己的队列归属,有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身份不断地强化着观众对自己及对自己民最终完成了对自己身份序列的重新认定。在这族文化、生活习俗的感受、认知、赞同和归依。"些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对抗中,朱开山的和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所呈现出的民间文学说睦团结、隐忍退让、乐善好施、救人危难、光明唱艺术的叙事特点,围绕朱家、鲜儿游历过程磊落、义正词严,与韩老海的得寸进尺、挟私报结构线索的叙事框架,以及在叙事进程中所展怨、个人义气,潘五爷的狭隘霸道、赌气斗忿、示出的社会习惯、民俗风情、地貌景观,和彰显蝇营狗苟及森田的笑里藏刀、贪婪残酷、奸狡出的浓烈的国族意识与文化认知等,都成为电欺诈等形成了叙事中相互对立的两极。朱开山视媒体文化“吟咏功能”的典型体现。

的英雄身份也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作为《闯关东》全剧表现对象的“闯关东”式下,得以在“英雄出现(生逢乱世或危难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不具有官方组织色刻)———英雄验证(面对种种困难的考验和挑彩的民间移民活动,这不仅在当时就增加了移战)———英雄建功(化解矛盾或克敌制胜)———民拓荒者的艰辛,同时也在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英雄崇拜(价值标杆与神话情结)”的叙事逻辑上为后世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诚如《闯关中最终确立。

东》的编剧所言,“2000万人前赴后继闯关东三、《闯关东》的文化吟咏功能

的史实竟然只是一部老百姓的口头文学。”在重走关东路的采访过程中,编创人员行程

法国人类学家利维-施特劳斯(Lévi-

7000公里,走遍了辽吉黑鲁四省的图书馆和

Strauss)曾经认为,书本文化的兴起,使得我们

档案馆,却只能查到很少的文字资料,绝大部失去了与他人(如说书人、耆老、牧师等)直接分的创作素材都是来自闯关东老人的口耳相接触以继往的口头传统,变成完全由印刷媒介传和往事追忆。在这里,无论是《闯关东》的编所取代。但是电视文化的兴起却打破了这一传创者,还是电视荧屏前的观众,都已经无法去统的概念界定,使得我们得以在流动的镜像世真正触摸到那段虽然并不遥远却已经逝去的界中拥有“转喻式的人际接触”(metonymic

历史。但电视却为我们提供了“转喻式的人际contactwithothers)。所有被利维-施特劳斯所

接触”功能,如聆听中世纪“吟游诗人”的吟唱叹惜的对象与内容,已失去的说书人、耆老、牧和家族耆老讲述自己亲历的族史一般,《闯关师等的角色与功能,都在电视媒体里以改造加东》利用自己的影像特性在电视荧屏上将正在工后的口头文化形式一一现身,回复了往日他远逝的历史浓缩复现。随着剧情的渐次展开,们在文化中的地位。恰如电视学者约翰・费斯主人公穿梭行走于关东大地的白山黑水和齐克所说,电视就犹如中世纪的“

吟游诗人鲁文化的厚重绵延之中,展示着一个普通闯关(bard)”一般,将人们的生活作息与历史文化东人家的苦难经历,也披露着众多闯关东人的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承担起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1.明示文化成员对现实环境的共识。2.鼓励暗在对“闯关东”史实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拓示个别成员对文化中强势价值系统的支持。3.展中,《闯关东》的主辅线叙事涵盖了清末日俄歌颂传布个别成员在外地(其他世界)的丰功战争、民初两次直奉大战以及东北易帜、“九一伟绩。4.肯定该文化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遍适用八事变”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展现了性。5.揭示文化自我意义与新环境之间的失谐那个时代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关东之处。6.说服众人相信其文化能保证个人身份地区的民俗风情与地貌景观。作为全剧的灵魂及认同。7.借以上种种管道传输文化成员的归人物,朱开山率领全家一闯山海关、二闯淘金属感”!等各项不同的文化“吟咏功能”。在“吟沟、三闯开餐馆、四闯办煤矿,在跌宕起伏的命游诗人”的角色上,电视以说书人和耆老、牧师

运演变中,“把家仇到国恨细细演绎,将农业文

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文本阐释

67

文本阐释

明到商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一一跨过”。在这些高度凝缩化的表现段落中,他们一家的游历过程和打拼经历承担起了对一个时代的“观察”与“吟咏”功能,描绘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淘金、伐木、采矿、放排、走垛,山场、水场、金场、矿场、农场、山寨、军营,学戏、经商、练兵、剿匪、绑架、劫法场、街道巷战等,这些极富时代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地点与场景,都在全剧中随着叙事段落的逐步展开梯次性呈现出来。朱家一家人所经历的社会身份和职业演变,也几乎囊括了闯关东人群体谋生的所有可能,从伐木工、放排人、淘金者、军人、商人、农民,到教员、学徒、民间艺人、餐馆老板、家庭妇女等概莫能外。以鲜儿和朱家成员为延伸,《闯关东》剧中角色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界定还扩展到,包括了土匪、妓女、把头、乞丐、格格、官员、留学生、侵略者、民族资本家(如剧中的黄老先生)等在内的庞大序列,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信息的载体,这些人物的出现和其身份的设定,就如同鲜儿“闯关东”路上与传文走失,一路结合山东吕剧学唱二人转一样,成为流动的民俗和活动的景观。

《闯关东》还大量采用了外景拍摄,在镜头的牵引下,不但将地域风情作为了构造剧情的

有机载体,也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剧作的吟咏功能:绵延十几里的关东大田、生相杂陈的道里长街、深邃辽阔的北方天野、神秘莫测的雪原密林、千帆竞发的海上走荒、浊浪险滩的激流放排、雪深齐腰的马帮货运、皮靴皮帽皮袄和在雪原上行走的爬犁等,无不延伸着人们的视线和感触神经。皑皑的雪山、茸茸的树挂、飞扬的雪花、散落的村屯、热闹的集镇、民国风格的朱家庭院和巨型圆顶的索菲亚教堂,关东大地上的风物景观和民俗风情,在这里不再是抽象浅淡的文字记录和浮泛的概念表达,而是演变成了真真切切意境各异的生活画卷。作为一种仪式性的民族史回望和文化巡礼,《闯关东》利用最先进的电视拍摄科技,却去模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种最古老、最简单的文化“吟咏”功能。正如莎拉・孔兹洛夫在《叙事理论与电视》一文中所说,“我在此也要指游吟’意味,因为尽管电视出,电视的确具有‘

有先进的科技,它却常模仿最古老、最简单的叙事方式。”文化及技术都快速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变的”传统的呼唤依然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深思。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远流出版公ReadingTelevision》#$%&"J.Fiske&J.Hartley《司1993年版,第66、31、120、65、92页。

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雷・韦勒克、

2005年版,第194页。

"载RobertC.Allen:ChannelsofDiscourse:Televisionand!

ContemporaryCriticism,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79页。

1984年版,第209页。

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约翰・菲斯克《

68

文艺评论20083

文本阐释

论电视剧《闯关东》的叙事学特征

及其文化吟咏功能

杨状振

从清朝咸丰十年(1860)首开关禁至民国期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山东人为主体的“闯关东”现象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壮举,不但在当时就已经是被中国北方民众所广泛接受的社会习俗,而且在上溯和下延的三百多年时间中,“闯关东”现象也逐渐演变成为整个华夏子孙国族变迁和文化融合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即以这一历史史实为创作背景,把千百万个生命和家庭在复杂动荡年代中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探求过程,进行了大胆地“仪式性凝缩化(ritualcondensation)”!。借助二元对立的叙事形态和人物设置,《闯关东》不仅在善良与邪恶、诚信与奸狡、宽容与狭隘、抗争与屈从、自然与文化的架构模式中,成功地塑造了神话叙事学意义上的父性英雄形象朱开山,而且还进一步通过这一叙事形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当下的观众提供了进行国族、家乡及混居世界文化认同和精神归依的参考框架,充分、完满地体现了电视媒介所具有的“文化吟咏(bardicfunction)”功能和现实指涉意义。

一、《闯关东》的叙事形态

美国文艺理论家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在分析人类的艺术思维活动时认为,人类在自己的思考、认知行为中存在着一种隐喻式和神话式的逻辑建构活动,一切艺术创造,都无不浸淫在它的色彩和规约之中,文学和艺术的功能与意义就体现在这个建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历史、小说、诗歌,还是影视剧

64

文艺评论

作品,其实都是在以恰切的叙事技巧,追慕和契合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最高审美理想范式(即叙事学理论意义上的“神话原型”)活动的体现。《闯关东》截取自清末1904年日俄战争爆九・一八事变”发生这段动荡的发到1931年“

年代作为叙事背景,在极富传奇色彩的时空浓缩和情节提炼中,通过对朱开山一家人闯荡关东坎坷经历的追踪和记录,不仅成功塑造了平民英雄朱开山的形象,同时也在历史和传奇的双重规约中,在52集的叙事篇幅里完成了一个由天灾人祸史实移向个人奋斗心路历程的民族寓言建构。

在隐喻/神话式叙事形态的左右下,《闯关东》将家族史与社会史巧妙融合和对接,以小人物反映大事件、以家庭活动反映历史变迁、以普通百姓成就时代英雄,借助对主人公勇敢、智慧、坚韧、果决、礼让、爱国等优秀品质的礼赞与颂扬,最终完成了其对家国叙事意图的意义架构和现实指涉。在全剧的叙事进程中,这种叙事形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闯关东”精神的生动再现和朱开山人物形象的荧屏塑造,它们成为《闯关东》全剧追慕民族文化最高审美理想范式叙事进程中抽象价值和具体形象的典型代表。朱开山及其家人在社会和个人处境都迭遭困难挫折和艰苦险遇的情况下,所依然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及坚执固守的道德底线与人格良知,不仅是朱家一家人与人生命运、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影像表现,同时也是整个闯关东人群体精神世界的缩影和象征。在朱开山的身上,凝结着编导和观

20083

众对国族与家乡文化的认同,也承担着整部电场景,也默契应和了不畏艰难险阻革新求进的视剧叙事内容的最终导向和文化符码功能,他时代潮流。在这样的叙事背景下,主人公朱开是个人神话情结的代表,也是民族文化价值体山的身份转换及阶级属性的更迭被淡化和掩系的隐喻。

盖,一切叙事进程和故事架构都臣服于英雄主罗兰・巴特(R・Barthes)曾在其《神话学》和题和神话概念的表达与建树。从这个意义上《符号学的要素》中详细阐述过这种叙事形态讲,《闯关东》一剧就如许多专家所评论的一下人物符码的三个“所指”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重新确认和宣扬了一种完成人物形象“自足完满”指涉意义的阶段,即价值、一种精神,一种以民族优秀文化和价值人物形象只构成对个人事件和生命流程的再标准为内容核心的“闯关东”精神:与艰苦磨难现,如照片代表实物一样形成封闭的意义表达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的进取精神;与人生命系统。第二个层次则提升至文化层面,人物形运抗争、无畏于任何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为象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用来指涉自身,而是扩改变贫穷落后与自身品性和社会环境抗争、无展延伸到与社会评价标准相关的群体认定和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自力更生精神;扶危济价值象征意义上来(如汽车在当代社会中常象困、无私相助、和睦共处、和谐友爱的团结精征着朝气、自由与财富等)。在第三个层次上,神,以及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世态,积极自觉叙事进程则进一步将人物形象在第二层次所地恭敬俭让、礼义诚信、宽恕仁厚的人生准则产生的文化意义范畴融合凝聚成为全面性、文和道德坚守。《闯关东》也恰是以这样的叙事形化性的领悟和一种现实性的世界观。在这个层态和价值隐喻,深深打动契合了广大受众和主次上,人物形象不仅成为文化体系和道德价值流意识在一个特殊情境下的接受心理:年关与的象征,更演变成为指涉现实世界,提供现时祝福、打工与梦想、祈祷与向往、拼搏与成功、行动参考的意义框架和价值符码,人物形象在革新与坚持、求进与团结、教化与娱乐、匡正与第二层次上所承担的意象符码的能指迷思和引导。外出民工的闯荡经历、改革进程的步履所指意义,在此都融合转化为对现实行动力量维艰、社会道德标准的颓堕、理想追求的欹斜的最终确认。!

与人生价值导向的更迭,一系列的社会现实与《闯关东》中朱开山形象的创造,不但在叙问题存在都在传奇性的电视文本中完成了自事意义上完成了对闯关东群体道德价值体系己的意义指涉。《闯关东》在对国族文化传统道和精神世界的提炼与象征,并且也由“其人其德标准与精神价值的确认与重拾中,也完成了事→闯关东群体”的话语表达链延伸到了“国自己隐喻/神话式的叙事形态建构,以自己的族文化”的层面,从而完成了从个别形象到群磅礴大气吼出了“为了希望我们永不放弃”的体形象,再从群体形象到国族文化形象的双重进取长歌。

转喻功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出发,《闯关东》一剧将二、《闯关东》的叙事结构

“闯关东”精神的宏大所指最终投射到了当下《闯关东》融合了历史剧和家庭伦理剧的社会和广大观众的现实生活场域中来。恰如罗多种结构模式,扭转了以往电视剧在处理重大兰・巴特所分析的那样,神话或隐喻只是一种题材时宏大叙事的偏颇,将切入的视角缩小还说话的形式和产生及传播意义的系统,它的内归到原始质朴的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追踪和记容会随着时间段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可是神录上来。全剧以顺时叙述作为主要的叙事方话的过程却是永恒和普遍的存在。"朱开山及法,以朱家闯荡关东的经历和鲜儿的命运遭际其家人抛离故乡谋生求存的闯荡经历,不仅呼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辅线索,结构起涵盖了关东应扣合着千百万民工外出闯天下的当下生活

乡野、关东农村、关东市井和关东工业等时代

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文本阐释

65

文本阐释

图景的四个主要叙事段落:关东相聚、老海嫁女、商帮争斗和矿产风波,形成了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糖葫芦”式的叙事格局。全剧以此为基,对四个大的叙事段落分别做了放射性展开,将走荒、淘金、学戏、伐木、放排、农耕、采矿、经商、赶垛、绑架、落草、劫法场、土匪火并、官兵剿匪,以及法庭抗辩、街巷阻击、血溅庭院等故事情节,分别穿插于各个主要的叙事段落之间,利用平行、闪回等镜头调度技巧,在主辅线索的交叉和联结下,形成了以朱开山一家为叙事主干的双线索“核心———卫星式”讲述模式。

闯与这种叙事结构和讲述模式相适应,《关东》的戏剧冲突设置大量吸收了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口头说唱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将由日常生活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由人物性格所造成的矛盾冲突等融会贯通到各个叙事段落之中。在每一个大的叙事段落中,分别设立一个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在此段落叙事下的所有次级叙事情节均围绕着这一主要的矛盾冲突而展开。如在第一个大的叙事段落内,无论是走荒、淘金、卖身和学戏,都紧紧围绕着主要的段落戏剧冲突———朱家一家人的“聚”和“散”而展开;而在第二个大的叙事段落中,放排、伐木、落草与绑架等次级情节也都由朱韩两家的婚事风波所引起而延伸,朱开山的退忍、逊让、责子与韩老海的霸道、进逼、爱女心切等冲突构成了推动该叙事段落内全部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样地,在第三和第四两个大的叙事段落中,所有的次级叙事情节也都基本围绕着热河、山东两股商帮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朱家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冲突、较量、搏杀而架构展开。在这些不同的叙事段落之间,次级情节的安排和出现,在服务于段落中心叙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观众制造着剧情发展的高潮和看点,而四个大的叙事段落,又都紧紧围拢着以朱家为中心的主线叙事展开,并在其中细密穿插进辅线叙事中鲜儿闯荡关东的所遭所遇,在主辅两条线索的交叉

66

文艺评论

分合中,将主线叙事的平稳、流畅、自然和辅线叙事的惊险、刺激、传奇结合共构在一起,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对整部剧情发展节奏和叙事张弛度的有效控制,既收得拢又荡得开。

在辅线鲜儿的叙事进程中,《闯关东》进一步吸收了民间文学说唱艺术的叙事技巧和情节设置模式,大量采用了突发、巧合等偶然事件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建构戏剧冲突的推动力量。从走荒路上传文患病鲜儿卖身、到投身戏班遭遇失身,再到林场巧遇传武、放水排与传武失散、妓院巧遇震三江、二龙山落草,以及再到后来的劫法场、被捕、抗敌等情节,都是以极富民间文学口头说唱艺术特点的传奇模式架构和展开的。其实,从叙事学层面上来说,电视文本本来就是“在口头和文学两个相冲突的表现形式交互作用之下产生的结果”!,这倒恰恰应合了电视叙事的表现特性。突发事件和偶然性的巧遇在这里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高潮的不断出现,同时也以自己的意外、惊险和刺激性构成并体现了《闯关东》的“闯”字特色;包括土匪、官兵、土豪、乡霸、士绅、矿工、垛夫、流氓、荒民、妓女、瘾君子、留学生等各色社会人物,都在“闯”的经历中以传奇性和写实性兼具的特征被囊括于其中。

在人物序列的设置上,《闯关东》也深受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小说叙事艺术的影响,往往将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劣、自然与文化等二元对立的抽象概括投射到具体的叙事过程和人物设置上来,以善恶分明、是非昭彰的道德理念作为判定的价值依据,将所有出场的人物在某一个自足的叙事段落内分为对立的两个序列,并用不乏民间文学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叙事因果报应色彩的表述进程,结构起难以弥合的鸿沟和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韩老海、潘五爷、森田、石川、张善人、刘掌柜、天外天等为代表的反方角色,和以朱开山、朱传武、朱传杰、文他娘、秀儿、鲜儿、震三江、姚厅长等为代表的正面角色自不必说,就是暂时有过不确定立场和模糊身份认同的一郎、传文、红姐、老独臂等人,也都在矛盾解决的关键时刻明确地选

20083

择了自己的队列归属,有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身份不断地强化着观众对自己及对自己民最终完成了对自己身份序列的重新认定。在这族文化、生活习俗的感受、认知、赞同和归依。"些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对抗中,朱开山的和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所呈现出的民间文学说睦团结、隐忍退让、乐善好施、救人危难、光明唱艺术的叙事特点,围绕朱家、鲜儿游历过程磊落、义正词严,与韩老海的得寸进尺、挟私报结构线索的叙事框架,以及在叙事进程中所展怨、个人义气,潘五爷的狭隘霸道、赌气斗忿、示出的社会习惯、民俗风情、地貌景观,和彰显蝇营狗苟及森田的笑里藏刀、贪婪残酷、奸狡出的浓烈的国族意识与文化认知等,都成为电欺诈等形成了叙事中相互对立的两极。朱开山视媒体文化“吟咏功能”的典型体现。

的英雄身份也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作为《闯关东》全剧表现对象的“闯关东”式下,得以在“英雄出现(生逢乱世或危难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不具有官方组织色刻)———英雄验证(面对种种困难的考验和挑彩的民间移民活动,这不仅在当时就增加了移战)———英雄建功(化解矛盾或克敌制胜)———民拓荒者的艰辛,同时也在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英雄崇拜(价值标杆与神话情结)”的叙事逻辑上为后世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诚如《闯关中最终确立。

东》的编剧所言,“2000万人前赴后继闯关东三、《闯关东》的文化吟咏功能

的史实竟然只是一部老百姓的口头文学。”在重走关东路的采访过程中,编创人员行程

法国人类学家利维-施特劳斯(Lévi-

7000公里,走遍了辽吉黑鲁四省的图书馆和

Strauss)曾经认为,书本文化的兴起,使得我们

档案馆,却只能查到很少的文字资料,绝大部失去了与他人(如说书人、耆老、牧师等)直接分的创作素材都是来自闯关东老人的口耳相接触以继往的口头传统,变成完全由印刷媒介传和往事追忆。在这里,无论是《闯关东》的编所取代。但是电视文化的兴起却打破了这一传创者,还是电视荧屏前的观众,都已经无法去统的概念界定,使得我们得以在流动的镜像世真正触摸到那段虽然并不遥远却已经逝去的界中拥有“转喻式的人际接触”(metonymic

历史。但电视却为我们提供了“转喻式的人际contactwithothers)。所有被利维-施特劳斯所

接触”功能,如聆听中世纪“吟游诗人”的吟唱叹惜的对象与内容,已失去的说书人、耆老、牧和家族耆老讲述自己亲历的族史一般,《闯关师等的角色与功能,都在电视媒体里以改造加东》利用自己的影像特性在电视荧屏上将正在工后的口头文化形式一一现身,回复了往日他远逝的历史浓缩复现。随着剧情的渐次展开,们在文化中的地位。恰如电视学者约翰・费斯主人公穿梭行走于关东大地的白山黑水和齐克所说,电视就犹如中世纪的“

吟游诗人鲁文化的厚重绵延之中,展示着一个普通闯关(bard)”一般,将人们的生活作息与历史文化东人家的苦难经历,也披露着众多闯关东人的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承担起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1.明示文化成员对现实环境的共识。2.鼓励暗在对“闯关东”史实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拓示个别成员对文化中强势价值系统的支持。3.展中,《闯关东》的主辅线叙事涵盖了清末日俄歌颂传布个别成员在外地(其他世界)的丰功战争、民初两次直奉大战以及东北易帜、“九一伟绩。4.肯定该文化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遍适用八事变”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展现了性。5.揭示文化自我意义与新环境之间的失谐那个时代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关东之处。6.说服众人相信其文化能保证个人身份地区的民俗风情与地貌景观。作为全剧的灵魂及认同。7.借以上种种管道传输文化成员的归人物,朱开山率领全家一闯山海关、二闯淘金属感”!等各项不同的文化“吟咏功能”。在“吟沟、三闯开餐馆、四闯办煤矿,在跌宕起伏的命游诗人”的角色上,电视以说书人和耆老、牧师

运演变中,“把家仇到国恨细细演绎,将农业文

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

文本阐释

67

文本阐释

明到商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一一跨过”。在这些高度凝缩化的表现段落中,他们一家的游历过程和打拼经历承担起了对一个时代的“观察”与“吟咏”功能,描绘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时代画卷。淘金、伐木、采矿、放排、走垛,山场、水场、金场、矿场、农场、山寨、军营,学戏、经商、练兵、剿匪、绑架、劫法场、街道巷战等,这些极富时代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地点与场景,都在全剧中随着叙事段落的逐步展开梯次性呈现出来。朱家一家人所经历的社会身份和职业演变,也几乎囊括了闯关东人群体谋生的所有可能,从伐木工、放排人、淘金者、军人、商人、农民,到教员、学徒、民间艺人、餐馆老板、家庭妇女等概莫能外。以鲜儿和朱家成员为延伸,《闯关东》剧中角色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界定还扩展到,包括了土匪、妓女、把头、乞丐、格格、官员、留学生、侵略者、民族资本家(如剧中的黄老先生)等在内的庞大序列,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信息的载体,这些人物的出现和其身份的设定,就如同鲜儿“闯关东”路上与传文走失,一路结合山东吕剧学唱二人转一样,成为流动的民俗和活动的景观。

《闯关东》还大量采用了外景拍摄,在镜头的牵引下,不但将地域风情作为了构造剧情的

有机载体,也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剧作的吟咏功能:绵延十几里的关东大田、生相杂陈的道里长街、深邃辽阔的北方天野、神秘莫测的雪原密林、千帆竞发的海上走荒、浊浪险滩的激流放排、雪深齐腰的马帮货运、皮靴皮帽皮袄和在雪原上行走的爬犁等,无不延伸着人们的视线和感触神经。皑皑的雪山、茸茸的树挂、飞扬的雪花、散落的村屯、热闹的集镇、民国风格的朱家庭院和巨型圆顶的索菲亚教堂,关东大地上的风物景观和民俗风情,在这里不再是抽象浅淡的文字记录和浮泛的概念表达,而是演变成了真真切切意境各异的生活画卷。作为一种仪式性的民族史回望和文化巡礼,《闯关东》利用最先进的电视拍摄科技,却去模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种最古老、最简单的文化“吟咏”功能。正如莎拉・孔兹洛夫在《叙事理论与电视》一文中所说,“我在此也要指游吟’意味,因为尽管电视出,电视的确具有‘

有先进的科技,它却常模仿最古老、最简单的叙事方式。”文化及技术都快速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变的”传统的呼唤依然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深思。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远流出版公ReadingTelevision》#$%&"J.Fiske&J.Hartley《司1993年版,第66、31、120、65、92页。

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雷・韦勒克、

2005年版,第194页。

"载RobertC.Allen:ChannelsofDiscourse:Televisionand!

ContemporaryCriticism,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79页。

1984年版,第209页。

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约翰・菲斯克《

68

文艺评论20083


相关内容

  •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 张伟佳 (苏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 ...

  • 电视发展史
  • 电视发展史 一.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 ...

  • 一觞一咏总关情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
  • 第!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1234*150)6178 !!!!! 3',9! !&+*(+)9!$$%$%!!$%;8 一觞一咏总关情 !!!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 陆承刚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语言 号易安居士%是宋代一位杰出 ...

  • 中国电视剧50年
  •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83-02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之日起,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五十多个年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电视剧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电视剧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电视剧成为影响最大.覆 ...

  • 论关东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 2009年第1期 (总第55期) 理论观察No.1,2009SerialNo.55 TheoreticObservation 论关东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丛 坤1,丛小舟2 (1.,; 2.)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关东文化与中原 从而决定了关东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进而发挥着特. ...

  • 辉煌的十年中国电视剧2000
  • 辉煌的十年 中国电视剧2000-2010 无疑,讴歌时代,反映人民的心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和精神历程,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电视剧创作的主旋律.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旋律作品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占领荧屏,深入人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量 ...

  • 2015艺考题目
  •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考考题 初试: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 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改编成 ...

  • 消费时代的审美特征及其意义解读
  • □向怀林 消费时代的审美特征 及其意义解读 我 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斥着空前的物质文明,又泛滥着享乐主义的时代.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改写人类文明传统的同时,也颠覆了人类长期以来的审 低级属性,黑格尔对此曾有过精采论述:"在这种对外在世界起欲望的关系中,人是以感性的个别事物的身分去对待本身 ...

  • 近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分析
  • CHINA中国 TELEVISION电视 [理论探讨]栏目主持:大木 近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的 叙事结构分析 ■戴 清 家庭剧叙述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的日常生活故事,柴米油盐.儿女情长或生老病死,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乍一看,似乎是全无技巧的"生活流"叙述,然而,稍加品味,仔细审视,便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