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下半年各大电商平台入驻条件盘点

品牌是运营出来的

世界上没有“想”出来、“思考”出来的品牌,品牌都是运营出来的。

读过《叶茂中策划》的同学应该清楚,总共有两册书,上册叫“想”,下册叫“做”。很多营销人、策划人或有志于此的人,都从下册开始读,因为上册内容有点不够实战,大家还是喜欢读案例,从那些故事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但其实,上册“想”的内容是整部书的思想精华。

说这个的意思是,我们很幸福地走过了“想”的过程,现在进入实质性的“做”的阶段。我想跟大家说,品牌不是想出来的,你想的东西和客户眼里的东西很可能不一样。品牌,是靠一点一点的运营营造出来的。

落地是关键:营销解决不了品牌问题

说说我们看到的现象、听到的故事吧。

从2009年开始,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淘宝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 无数曾经在淘宝做得很好的三皇冠、四皇冠卖家,迅速地成批死亡。从数据上看,这批卖家分布在很多行业,数据变化之快让我们叹为观止。第一个月100万,第二个月就50万,第三个月只有30万……这就意味着经营非正常缩水,卖家们纷纷开始减员,然后找问题,找流量。我们发现很多收藏的皇冠店铺,再回去看时,店铺没了。这让我们意识到,洗牌开始有兆头了。

● 同时有很多店铺,尤其是C2C市场的网店,在迅速崛起,由于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特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以前卖家几年完成的任务,比如NALA家。

这期间我们听到了很多故事,许多大卖家开始寻找突破口,很长时间我们从卖家那里听到的消息都是:“在淘宝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瓶颈,必须做品牌才能有突破。”

所以很多卖家开始转向“做品牌”,从那段时间开始一直到现在,很多有营销经验的人才,被淘宝卖家挖走。

“我们刚刚请了一个营销总监”是曾经一段时间内卖家圈里很时髦的一句话,包括很多淘宝的员工都收到了卖家伸出来的橄榄枝。

看看这些请来的营销总监做了什么呢?改产品、做VI、搞包装,从形象上彻头彻尾改变的也不少。然后,开始买广告,拉流量。

就拿淘宝首页的轮播广告来说,第一轮和第五轮是售卖广告,我2009年年底之前负责资源管理部门时,这几个位置的广告点击平均可以到40万次/天,每天高达十余万元的广告位绝对要抢要走后门才能买到。但在广告点击后到店铺购买和后期的转化率上,效果天差地别,我见过好的购买转化率达到5%以上,并且一个月后中差评数没有上升的;也见过转化率只有万分之一,纯砸钱玩儿,然后大骂淘宝骗

人的;还有就是购买转化率超过1%,算不错了,但后来差评数暴涨的。

有句老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买广告就属于这种。

还有一种上不了台面的说法挺流行,就是营销负责拉客,运营负责接客。用这个形容现状确实比较合适,可是现实是,没有接客能力,拉来客人在门口排队么?

我想提醒很多开始“做品牌”的卖家朋友,营销只是一种思路,不是做法。

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说法,那就是营销是“想”,运营是“做”;营销是“思考”,运营是“落实”。而世界上没有“想”出来、“思考”出来的品牌,品牌都是运营出来的。

反对的声音来自很多方面。有人一定会说,我上面说的“营销”概念太狭隘。的确,从概念角度看确实如此,我想说的是,大量卖家就是按照这个狭义的概念来理解营销的。而我遇到的很多大卖家请的营销人,也正是把自己放在“狭义”的框框里做事,他们的想法没有办法影响具体的运营工作,导致的结果就是拉来人,接不住。

当然,我不是鼓吹“营销无用论”。

当广大店主开始尝试好好做,找到突破时,“营销”往往是最容易抓住的稻草。我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

● 营销往往被放在一个很狭隘的盒子里;

● 不要指望“营销”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 请来一个营销人,在开工以前,需要清楚其他部门是否准备好了。

我们说了光拉客不行,接客能力要好,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么接客这事儿谁负责?运营团队负责。那运营团队都做什么事儿呢?

运营团队到底运营什么

任何一个网站都会有一个团队叫“运营”,运营也常常是一个网站业务的核心。运营团队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让更多的人来网站,来网站做更多事,都是运营团队的工作范畴。

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网店的团队,或大或小,设立运营团队的比较少,这块工作很多都被当成“客服”、“设计”甚至“营销”来做。

组织结构的东西我们没兴趣纠缠,也不是我们的专长。其实,我们也不在乎是否叫“运营”,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如果要做,哪些事情应该放在一起考虑一起做。

既然品牌就是客户体验,那客户能体验到的东西,是不是都会对品牌产生影响呢?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话题,也会解决从哪儿下手,并界定运营工作的问题。

哪些工作会对品牌产生影响

我们前面讲,“品牌=客户体验”,那研究“什么东西会影响品牌”其实就是找到“什么东西会影响客户体验”。

对本书的广大读者,我们的卖家们来说,

我们可以通过最典型的客户选择和购买流程,理解网店的工作对客户体验、对品牌的影响。

右图就是很典型的网店客户购物步骤。我们一步一步看下去。

● 从买家看到我,到进我店里

我不知道有多少店家分析过自己店铺的流量来源。不少卖家问问题时我经常会问:网店的流量来源处在什么比例才是健康的?在诸多流量来源中,我最看重两种:搜索和推广。

搜索页面和类目页面(也叫list页面)不同,用户带着某种搜索目的,搜索结果通常出现比较同质化的情况,也就是搜索结果中出现大量同样的商品或者同类型的店铺。所以我们的店铺、我们的商品是不是能够脱颖而出,而且给人留下印象,这就是体验的第一步。

换句话说,一张不吸引人的照片,一个没说清楚的宝贝标题,一个没有策略的价格,不可能吸引用户点击,也就不可能给用户进一步的体验。

用户在看到我们的商品被列在搜索结果里时,体验就产生了。相当有说服力的数字是,同一页搜索结果里,点击率差异可以达到30倍以上。尽管客户还不知道你是谁,你是有品牌还是没品牌,体验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地方“吸引力”是很关键的问题。

● 从进到我店里,到买家逛、挑、比较

我们的卖家常常说,只要点进来了,就是他的事情了。可是事实是这样么?

网络上的体验和线下的不同正好体现在这儿。在线下店铺,客人是“真正”、“唯一”地进入一家店铺,这时店铺有很强的单独沟通的能力;而网络上不是,客户可能同时打开了很多店铺的同一款商品的页面。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单独沟通么?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相当关键,是否能创造独特的“体验”,留住客户,就在这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告诉客户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增强客户的信心,如何鼓励客户购买,这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这是宝贝描述,跟品牌和体验有什么关系。我们说一个故事吧,有关淘宝的宝贝描述页面。

最早的时候,淘宝的宝贝描述页面是独立的。2006年年底时推出了旺铺,一种可以自定义页面的店铺产品,使用旺铺,卖家可以编辑店铺的头、图形化的公告和促销区域、自定义页面,一切都很好,也能帮助卖家提升形象,这些形象,正是买家区分这家店和别家店的很好方法(一种初级的品牌感)。很多卖家开始使用这种产品,可是没多久大家就发现一个问题,商品页面和店铺页面是割裂的,商品页面里没有店铺页面里的头和左边的类目区,一切跟没装修时一样。卖家花心思装修

的店铺,主要流量是商品页面,买家在商品页面却很难有机会体验到那种品牌感。最后的结果是,很多卖家开始抱怨,说装修了旺铺之后,流量没有实质的增长。

后来,我们和产品设计部门沟通,把旺铺产品和商品页面“打通”,也就是在有旺铺的店铺,商品页面可以被加上店头和类目区。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因为在“进我店铺”之后创造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对提升卖家品牌和流量应该都有帮助。

由于产品方面的原因,这个改动直到2007年年底才被实现。可是刚开始时的效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出于方便卖家的考虑,产品设计了卖家可以选择在商品页面是否展开左边类目区的功能。我们发现很多卖家会把这个功能关闭。于是我们开始访问这些关闭的卖家,得知主要原因是装修需要重新修改。同时我们追踪了那些打开该功能的旺铺卖家,很惊喜的数据是,一个月后店铺流量平均上涨了超过20%。现在,不打开类目区的卖家几乎没有了,最新版的旺铺页面也干脆没有了这个选择。

这就是淘宝的真实例子,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在“进到我店里”之后,我们是否需要让客户看更多关于自己的东西,关于自己店铺的其他东西,需要看的话什么时候给客户看,给看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规划,都需要运营。

● 从买家逛、挑、比较,到下单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和线下店铺不同,我们不知道买家看了几个,看了什么,他们怎么想,旁边有没有人,等等。但是我们一样希望他们赶快下单,并且要采取行动。

促销似乎是个好方法。我们要通过一些手段告诉买家,你正在看的商品剩下的不多了,你看的这个这几天做特价,你在我们店买够了多少钱就可以如何,甚至告诉客户明天就会涨价。这些可能都会对买家的购买产生影响。

促销,对体验有影响么?有!能够组织很有效促销的卖家,给买家的感受最起码是“有组织有纪律”,还可能是“有头脑”。我知道有很多人会对很会玩花样的卖家有兴趣。一个有趣的促销,对品牌、对体验会很有帮助。

● 从下单,到收货、评价

有一次,我在淘宝商城买了一块运动手表,过几天快递给我一个纸质的快递袋,鼓鼓囊囊的,打开发现是用透明胶包裹的一大堆废报纸,再撕开,看到一块裸体的表在报纸里面。我的第一反应是失望,然后向主管这个类目的小二投诉,并告诉他们,这样的店家没有资格获得淘宝商城的任何推广。

还有一次,我从一家叫“长春大德”的二手镜头卖家那买了一个美能达70-210/f4的老镜头,我专门强调了

包装,卖家说放心,是专业包装。我将信将疑。收到之后我震惊了,一个镜头被镜头筒包裹,外面是海绵,然后是一层一层的纸壳,再外面是报纸和4层塑料袋,一个55mm口径的镜头被包装成直径40cm的大炮弹。打开之后,最外一层厚塑料袋里有一张纸,我刚开始以为会是通常收到的类似出库单、感谢信之类的东西。没想到上面写的是,卖家考虑从东北空运过来湿度和温差都比较大,所以用塑料包裹保温保湿,希望我最好注意不要在大湿度的地方打开,避免进潮。我感动极了,跟无数人推荐了这家店。

这只是包装的不同而已,但是体验完全不同。二手镜头店的品牌在我心里会远高于那家商城店。

说这事儿只是想说明,要改善和提高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需要做很多,绝对不仅仅是包装一件事儿!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么想这件事。

● 从收货、评价,到再来购买

在成都一个卖家沟通培训会上,我说分享这件事至关重要。直接有人站出来说,他们是做耐用消费品的,回头客很少,所以不用很关注这个。我笑说,那你是不在乎你的买家跟别人说,你们家特不靠谱是么?

找到老客户,并且让老客户爽,在伺候新客户的同时不伤害老客户,都是很深的学问。

我们要记住的是,客户对我们的体验,不光是我们直接带给他们的,也有别人“间接”传播的。

而所有这些,都不能忽视。

有没有发现,所有的过程做得好坏,都会对客户体验产生影响。所以,如果想注重体验,如果想树立品牌,这些都要做到位。

这些都是那些“营销人”不大会做的事,或者说狭义的营销不包括的事。而所有这些,都是运营的范畴。

所有这些过程,我们能够跟客户产生关系的点,都叫“接触点”,这又是一个营销概念。所以我一直认为,营销和运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对症下药,在每个接触点精耕细作

我们现在知道了:

● 每一个消费者和我们的店铺、我们的品牌发生关系的点,都叫“接触点”;

● 每一个接触点的消费者体验都很重要;

● 在接触点需要做的大多数工作,都属于运营范畴。

那么,每个接触点都要做得很好很细致吗?

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店铺的目标是“更多人来”、“更多人买”、“买更多”、“回来再买”的话,我们再回头想想前面图中的每一个步骤,是不是都要努力做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半小时前我在淘宝挑选一部手机,型号我心里有数,于是我想找一个卖家。我很清楚,对手机这种标准化产品,商品之间没有区别

,而且就算出了问题我也不会去找卖家,所以对我来说“感觉靠谱”就行了。于是搜索,排在前面的点进去,我发现,深圳的很多卖家的价格一致,连宝贝描述都一样,甚至里面有一句“茫茫淘海,×××有幸被您光顾,这是一种缘分……”都是一样的,只有店名换了一下。想想,这句话如果第一次看到,还有点觉得温暖,可是要是每次都来这么一段,就觉得特别假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找了一家描述不是“抄”的店家。

我想,去掉“重复开店”的情况,很多卖家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进到店铺之后看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借鉴了一些写得不错的描述,然后形成了一些所谓的“模板”,大家都用模板来改。我认为,“用模板改”是这世上最不用动脑子和最没脑子的事儿了。

因为卖家们只看到自己的店,没有想过很多购物的消费者,同时打开了很多同类的商品,这个时侯,自己说清楚不是唯一要做的事儿,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再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有一段时间,淘宝做了有关中评、差评原因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吃惊的是,30%以上的差评,原因和送货慢、送货人态度差有关。也难怪很多卖家非常委屈,一个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环节,导致了消费者对自己的体验变成“差”。后来很多卖家开始在包装上下工夫,在包装里面的小细节上下工夫,更找顺丰这样更靠谱的物流来发货,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改变体验的“短板”。我们发现,真正这样做的店铺,效果还都不错。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在所有环节上都需要努力,就像那个很老很管用的“水桶理论”说的一样,消费者只会记住在你做得最差的那个接触点上的体验。

接下来我们要说本章最重要的部分:怎么找到问题。

看病讲究“对症下药”,那么知道症状在哪里就很重要了。

在一些卖家培训会上,包括淘宝大学、网商大会,我在课上都会问,做过店铺流量分析的请举手,很多人会举手;问到怎么做流量分析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

“下载一个量子统计之类的程序放在店铺里,然后经常去看看每天来了多少人,点了几页,买了多少,再看看今天和昨天、前天相比有什么差别。”

如果大多数人是这样做的话,那挺遗憾的。

就说看病吧,我们去医院做体验,经常会要求抽血,然后拿到一个单子,上面列出来了很多指标,说这个高了那个低了,这么多指标一般人都看不懂。反正我拿到单子只做两件事,一件是看有没有箭头,一件是拿去找医生。

其实这就是最基础的诊断办法,通过血液中的指标,可

以知道哪里有问题,比如白血球超标,就说明有炎症。

同样的办法,完全可以用在网店运营上,事实上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一样有很多指标,注意其中“分析和运营意义”部分。

我相信有心的卖家读完这些,回去给自己开一个单子,了解一下自己的指标,然后通过淘数据之类的数据平台,了解平均水平,这样就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当然,大部分这样做的人往往做不全,做了也看不全。

在我看来,所有的数据指标关键不在查,不在做和看,也不在分析,而是在坚持。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因为数据而做了改变,看到变化才是有意义的。

在这里没有办法给出某个品类、某个品牌、某家店的参考数据,我们能给的就是一种方法,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持续关注,才是我们倡导的东西。

我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流量没那么重要。这句话一说,一定会受到很多挑战。因为卖家一定会说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流量,哪里来的购买?太对了。因为我们一直陷入一个有意思的公式中,这也是所有的网络营销课程都会介绍的公式,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用到:

销售量=流量×转化率

此公式的意思是,要提高销售量,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流量,让更多人来;二是提高转化率,也就是让来的人当中有更多人能下单。非常简单的公式,也非常容易理解。

但是,很让我郁闷的就是,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就是“转化率”有很大提升是一件挺难的事儿,因为店铺装修、宝贝描述、图片等都已经定型了,用户来了之后产生购买的几率会比较稳定,或者有的人干脆说,“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几个百分点的程度上变化。

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可是,回过头去想整件事时,我们发现上面的公式有一个漏洞。因为转化率会因为流量来源的不同,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在百度投广告,来了1万个用户,产生购买20个人,转化率是0.2%;而一个老客户跟朋友推荐你的店铺,跟10个人说了,别人因为是朋友推荐的,产生很强的信任感,马上来到你的店铺,然后其中有8个人购买了,转化率是80%。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公式应该做一些改变:

销售量=Σ(流量t×转化量t)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对所有的流量来源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的渠道做不同的事儿。而销售量,是所有渠道产生销售的总和。

所以如果做分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对店铺流量来源做一个分析。这个用“量子统计”这样最普通的分析工具就能做到。我们需要知道,来到店铺的流量中,来源是什么,流量是什么

,转化率分别是什么,然后对每个地方确定不同的运营策略,逐步提升。这样的方法,比笼统地计算流量目标要现实一些。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本书的内容实质是一种方法论,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些科学的做法。我们没有办法告诉大家每家店铺怎么做就能突飞猛进,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长久发展。

也就是说,运营是一条修炼内功的路。

量-率-度,运营的不二法则

终于回到运营本身上来了。

有一年,淘宝网去校园招聘,我去讲运营的部分。在天津大学时,台下有同学就提问,让我解释“什么叫运营”。我脑海中显现了很多东西,包括上面讲的所有内容,最后我用一个同事在校招演练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运营就是运作和经营。

好宽泛的概念。后面的事情好像很多,而且没讲通过什么方法。

我们看看网店运营要做的事情:

● 基础工作,包括商品拍摄—网店装修—页面文案撰写及内容安排;

● 销售;

● 促销活动;

● 客户满意度提升,老客户关系营销。

那这些人都做些什么事儿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不少培训会讲的,我听过的说法叫“量-率-度”。

简单地说,就是——

● 量:客户数。通过不同的手段增加客户数量,就是“更多人来”;

● 率:转化率。让来的人中有更多人买,就是“更多人买”;

● 度:满意度。让客户更满意,进而使更多人来买,就是“更多人爽”。

所以我们说,运营就做这些事情。

品牌是运营出来的

世界上没有“想”出来、“思考”出来的品牌,品牌都是运营出来的。

读过《叶茂中策划》的同学应该清楚,总共有两册书,上册叫“想”,下册叫“做”。很多营销人、策划人或有志于此的人,都从下册开始读,因为上册内容有点不够实战,大家还是喜欢读案例,从那些故事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但其实,上册“想”的内容是整部书的思想精华。

说这个的意思是,我们很幸福地走过了“想”的过程,现在进入实质性的“做”的阶段。我想跟大家说,品牌不是想出来的,你想的东西和客户眼里的东西很可能不一样。品牌,是靠一点一点的运营营造出来的。

落地是关键:营销解决不了品牌问题

说说我们看到的现象、听到的故事吧。

从2009年开始,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淘宝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 无数曾经在淘宝做得很好的三皇冠、四皇冠卖家,迅速地成批死亡。从数据上看,这批卖家分布在很多行业,数据变化之快让我们叹为观止。第一个月100万,第二个月就50万,第三个月只有30万……这就意味着经营非正常缩水,卖家们纷纷开始减员,然后找问题,找流量。我们发现很多收藏的皇冠店铺,再回去看时,店铺没了。这让我们意识到,洗牌开始有兆头了。

● 同时有很多店铺,尤其是C2C市场的网店,在迅速崛起,由于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特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以前卖家几年完成的任务,比如NALA家。

这期间我们听到了很多故事,许多大卖家开始寻找突破口,很长时间我们从卖家那里听到的消息都是:“在淘宝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瓶颈,必须做品牌才能有突破。”

所以很多卖家开始转向“做品牌”,从那段时间开始一直到现在,很多有营销经验的人才,被淘宝卖家挖走。

“我们刚刚请了一个营销总监”是曾经一段时间内卖家圈里很时髦的一句话,包括很多淘宝的员工都收到了卖家伸出来的橄榄枝。

看看这些请来的营销总监做了什么呢?改产品、做VI、搞包装,从形象上彻头彻尾改变的也不少。然后,开始买广告,拉流量。

就拿淘宝首页的轮播广告来说,第一轮和第五轮是售卖广告,我2009年年底之前负责资源管理部门时,这几个位置的广告点击平均可以到40万次/天,每天高达十余万元的广告位绝对要抢要走后门才能买到。但在广告点击后到店铺购买和后期的转化率上,效果天差地别,我见过好的购买转化率达到5%以上,并且一个月后中差评数没有上升的;也见过转化率只有万分之一,纯砸钱玩儿,然后大骂淘宝骗

人的;还有就是购买转化率超过1%,算不错了,但后来差评数暴涨的。

有句老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买广告就属于这种。

还有一种上不了台面的说法挺流行,就是营销负责拉客,运营负责接客。用这个形容现状确实比较合适,可是现实是,没有接客能力,拉来客人在门口排队么?

我想提醒很多开始“做品牌”的卖家朋友,营销只是一种思路,不是做法。

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说法,那就是营销是“想”,运营是“做”;营销是“思考”,运营是“落实”。而世界上没有“想”出来、“思考”出来的品牌,品牌都是运营出来的。

反对的声音来自很多方面。有人一定会说,我上面说的“营销”概念太狭隘。的确,从概念角度看确实如此,我想说的是,大量卖家就是按照这个狭义的概念来理解营销的。而我遇到的很多大卖家请的营销人,也正是把自己放在“狭义”的框框里做事,他们的想法没有办法影响具体的运营工作,导致的结果就是拉来人,接不住。

当然,我不是鼓吹“营销无用论”。

当广大店主开始尝试好好做,找到突破时,“营销”往往是最容易抓住的稻草。我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

● 营销往往被放在一个很狭隘的盒子里;

● 不要指望“营销”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 请来一个营销人,在开工以前,需要清楚其他部门是否准备好了。

我们说了光拉客不行,接客能力要好,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么接客这事儿谁负责?运营团队负责。那运营团队都做什么事儿呢?

运营团队到底运营什么

任何一个网站都会有一个团队叫“运营”,运营也常常是一个网站业务的核心。运营团队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让更多的人来网站,来网站做更多事,都是运营团队的工作范畴。

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网店的团队,或大或小,设立运营团队的比较少,这块工作很多都被当成“客服”、“设计”甚至“营销”来做。

组织结构的东西我们没兴趣纠缠,也不是我们的专长。其实,我们也不在乎是否叫“运营”,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如果要做,哪些事情应该放在一起考虑一起做。

既然品牌就是客户体验,那客户能体验到的东西,是不是都会对品牌产生影响呢?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个话题,也会解决从哪儿下手,并界定运营工作的问题。

哪些工作会对品牌产生影响

我们前面讲,“品牌=客户体验”,那研究“什么东西会影响品牌”其实就是找到“什么东西会影响客户体验”。

对本书的广大读者,我们的卖家们来说,

我们可以通过最典型的客户选择和购买流程,理解网店的工作对客户体验、对品牌的影响。

右图就是很典型的网店客户购物步骤。我们一步一步看下去。

● 从买家看到我,到进我店里

我不知道有多少店家分析过自己店铺的流量来源。不少卖家问问题时我经常会问:网店的流量来源处在什么比例才是健康的?在诸多流量来源中,我最看重两种:搜索和推广。

搜索页面和类目页面(也叫list页面)不同,用户带着某种搜索目的,搜索结果通常出现比较同质化的情况,也就是搜索结果中出现大量同样的商品或者同类型的店铺。所以我们的店铺、我们的商品是不是能够脱颖而出,而且给人留下印象,这就是体验的第一步。

换句话说,一张不吸引人的照片,一个没说清楚的宝贝标题,一个没有策略的价格,不可能吸引用户点击,也就不可能给用户进一步的体验。

用户在看到我们的商品被列在搜索结果里时,体验就产生了。相当有说服力的数字是,同一页搜索结果里,点击率差异可以达到30倍以上。尽管客户还不知道你是谁,你是有品牌还是没品牌,体验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地方“吸引力”是很关键的问题。

● 从进到我店里,到买家逛、挑、比较

我们的卖家常常说,只要点进来了,就是他的事情了。可是事实是这样么?

网络上的体验和线下的不同正好体现在这儿。在线下店铺,客人是“真正”、“唯一”地进入一家店铺,这时店铺有很强的单独沟通的能力;而网络上不是,客户可能同时打开了很多店铺的同一款商品的页面。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单独沟通么?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相当关键,是否能创造独特的“体验”,留住客户,就在这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告诉客户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增强客户的信心,如何鼓励客户购买,这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这是宝贝描述,跟品牌和体验有什么关系。我们说一个故事吧,有关淘宝的宝贝描述页面。

最早的时候,淘宝的宝贝描述页面是独立的。2006年年底时推出了旺铺,一种可以自定义页面的店铺产品,使用旺铺,卖家可以编辑店铺的头、图形化的公告和促销区域、自定义页面,一切都很好,也能帮助卖家提升形象,这些形象,正是买家区分这家店和别家店的很好方法(一种初级的品牌感)。很多卖家开始使用这种产品,可是没多久大家就发现一个问题,商品页面和店铺页面是割裂的,商品页面里没有店铺页面里的头和左边的类目区,一切跟没装修时一样。卖家花心思装修

的店铺,主要流量是商品页面,买家在商品页面却很难有机会体验到那种品牌感。最后的结果是,很多卖家开始抱怨,说装修了旺铺之后,流量没有实质的增长。

后来,我们和产品设计部门沟通,把旺铺产品和商品页面“打通”,也就是在有旺铺的店铺,商品页面可以被加上店头和类目区。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因为在“进我店铺”之后创造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对提升卖家品牌和流量应该都有帮助。

由于产品方面的原因,这个改动直到2007年年底才被实现。可是刚开始时的效果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出于方便卖家的考虑,产品设计了卖家可以选择在商品页面是否展开左边类目区的功能。我们发现很多卖家会把这个功能关闭。于是我们开始访问这些关闭的卖家,得知主要原因是装修需要重新修改。同时我们追踪了那些打开该功能的旺铺卖家,很惊喜的数据是,一个月后店铺流量平均上涨了超过20%。现在,不打开类目区的卖家几乎没有了,最新版的旺铺页面也干脆没有了这个选择。

这就是淘宝的真实例子,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在“进到我店里”之后,我们是否需要让客户看更多关于自己的东西,关于自己店铺的其他东西,需要看的话什么时候给客户看,给看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规划,都需要运营。

● 从买家逛、挑、比较,到下单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和线下店铺不同,我们不知道买家看了几个,看了什么,他们怎么想,旁边有没有人,等等。但是我们一样希望他们赶快下单,并且要采取行动。

促销似乎是个好方法。我们要通过一些手段告诉买家,你正在看的商品剩下的不多了,你看的这个这几天做特价,你在我们店买够了多少钱就可以如何,甚至告诉客户明天就会涨价。这些可能都会对买家的购买产生影响。

促销,对体验有影响么?有!能够组织很有效促销的卖家,给买家的感受最起码是“有组织有纪律”,还可能是“有头脑”。我知道有很多人会对很会玩花样的卖家有兴趣。一个有趣的促销,对品牌、对体验会很有帮助。

● 从下单,到收货、评价

有一次,我在淘宝商城买了一块运动手表,过几天快递给我一个纸质的快递袋,鼓鼓囊囊的,打开发现是用透明胶包裹的一大堆废报纸,再撕开,看到一块裸体的表在报纸里面。我的第一反应是失望,然后向主管这个类目的小二投诉,并告诉他们,这样的店家没有资格获得淘宝商城的任何推广。

还有一次,我从一家叫“长春大德”的二手镜头卖家那买了一个美能达70-210/f4的老镜头,我专门强调了

包装,卖家说放心,是专业包装。我将信将疑。收到之后我震惊了,一个镜头被镜头筒包裹,外面是海绵,然后是一层一层的纸壳,再外面是报纸和4层塑料袋,一个55mm口径的镜头被包装成直径40cm的大炮弹。打开之后,最外一层厚塑料袋里有一张纸,我刚开始以为会是通常收到的类似出库单、感谢信之类的东西。没想到上面写的是,卖家考虑从东北空运过来湿度和温差都比较大,所以用塑料包裹保温保湿,希望我最好注意不要在大湿度的地方打开,避免进潮。我感动极了,跟无数人推荐了这家店。

这只是包装的不同而已,但是体验完全不同。二手镜头店的品牌在我心里会远高于那家商城店。

说这事儿只是想说明,要改善和提高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需要做很多,绝对不仅仅是包装一件事儿!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么想这件事。

● 从收货、评价,到再来购买

在成都一个卖家沟通培训会上,我说分享这件事至关重要。直接有人站出来说,他们是做耐用消费品的,回头客很少,所以不用很关注这个。我笑说,那你是不在乎你的买家跟别人说,你们家特不靠谱是么?

找到老客户,并且让老客户爽,在伺候新客户的同时不伤害老客户,都是很深的学问。

我们要记住的是,客户对我们的体验,不光是我们直接带给他们的,也有别人“间接”传播的。

而所有这些,都不能忽视。

有没有发现,所有的过程做得好坏,都会对客户体验产生影响。所以,如果想注重体验,如果想树立品牌,这些都要做到位。

这些都是那些“营销人”不大会做的事,或者说狭义的营销不包括的事。而所有这些,都是运营的范畴。

所有这些过程,我们能够跟客户产生关系的点,都叫“接触点”,这又是一个营销概念。所以我一直认为,营销和运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对症下药,在每个接触点精耕细作

我们现在知道了:

● 每一个消费者和我们的店铺、我们的品牌发生关系的点,都叫“接触点”;

● 每一个接触点的消费者体验都很重要;

● 在接触点需要做的大多数工作,都属于运营范畴。

那么,每个接触点都要做得很好很细致吗?

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店铺的目标是“更多人来”、“更多人买”、“买更多”、“回来再买”的话,我们再回头想想前面图中的每一个步骤,是不是都要努力做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半小时前我在淘宝挑选一部手机,型号我心里有数,于是我想找一个卖家。我很清楚,对手机这种标准化产品,商品之间没有区别

,而且就算出了问题我也不会去找卖家,所以对我来说“感觉靠谱”就行了。于是搜索,排在前面的点进去,我发现,深圳的很多卖家的价格一致,连宝贝描述都一样,甚至里面有一句“茫茫淘海,×××有幸被您光顾,这是一种缘分……”都是一样的,只有店名换了一下。想想,这句话如果第一次看到,还有点觉得温暖,可是要是每次都来这么一段,就觉得特别假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找了一家描述不是“抄”的店家。

我想,去掉“重复开店”的情况,很多卖家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进到店铺之后看到的东西。所以,他们借鉴了一些写得不错的描述,然后形成了一些所谓的“模板”,大家都用模板来改。我认为,“用模板改”是这世上最不用动脑子和最没脑子的事儿了。

因为卖家们只看到自己的店,没有想过很多购物的消费者,同时打开了很多同类的商品,这个时侯,自己说清楚不是唯一要做的事儿,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再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有一段时间,淘宝做了有关中评、差评原因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吃惊的是,30%以上的差评,原因和送货慢、送货人态度差有关。也难怪很多卖家非常委屈,一个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环节,导致了消费者对自己的体验变成“差”。后来很多卖家开始在包装上下工夫,在包装里面的小细节上下工夫,更找顺丰这样更靠谱的物流来发货,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改变体验的“短板”。我们发现,真正这样做的店铺,效果还都不错。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在所有环节上都需要努力,就像那个很老很管用的“水桶理论”说的一样,消费者只会记住在你做得最差的那个接触点上的体验。

接下来我们要说本章最重要的部分:怎么找到问题。

看病讲究“对症下药”,那么知道症状在哪里就很重要了。

在一些卖家培训会上,包括淘宝大学、网商大会,我在课上都会问,做过店铺流量分析的请举手,很多人会举手;问到怎么做流量分析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

“下载一个量子统计之类的程序放在店铺里,然后经常去看看每天来了多少人,点了几页,买了多少,再看看今天和昨天、前天相比有什么差别。”

如果大多数人是这样做的话,那挺遗憾的。

就说看病吧,我们去医院做体验,经常会要求抽血,然后拿到一个单子,上面列出来了很多指标,说这个高了那个低了,这么多指标一般人都看不懂。反正我拿到单子只做两件事,一件是看有没有箭头,一件是拿去找医生。

其实这就是最基础的诊断办法,通过血液中的指标,可

以知道哪里有问题,比如白血球超标,就说明有炎症。

同样的办法,完全可以用在网店运营上,事实上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一样有很多指标,注意其中“分析和运营意义”部分。

我相信有心的卖家读完这些,回去给自己开一个单子,了解一下自己的指标,然后通过淘数据之类的数据平台,了解平均水平,这样就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当然,大部分这样做的人往往做不全,做了也看不全。

在我看来,所有的数据指标关键不在查,不在做和看,也不在分析,而是在坚持。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因为数据而做了改变,看到变化才是有意义的。

在这里没有办法给出某个品类、某个品牌、某家店的参考数据,我们能给的就是一种方法,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持续关注,才是我们倡导的东西。

我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流量没那么重要。这句话一说,一定会受到很多挑战。因为卖家一定会说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流量,哪里来的购买?太对了。因为我们一直陷入一个有意思的公式中,这也是所有的网络营销课程都会介绍的公式,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用到:

销售量=流量×转化率

此公式的意思是,要提高销售量,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流量,让更多人来;二是提高转化率,也就是让来的人当中有更多人能下单。非常简单的公式,也非常容易理解。

但是,很让我郁闷的就是,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就是“转化率”有很大提升是一件挺难的事儿,因为店铺装修、宝贝描述、图片等都已经定型了,用户来了之后产生购买的几率会比较稳定,或者有的人干脆说,“转化率”只能维持在几个百分点的程度上变化。

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可是,回过头去想整件事时,我们发现上面的公式有一个漏洞。因为转化率会因为流量来源的不同,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在百度投广告,来了1万个用户,产生购买20个人,转化率是0.2%;而一个老客户跟朋友推荐你的店铺,跟10个人说了,别人因为是朋友推荐的,产生很强的信任感,马上来到你的店铺,然后其中有8个人购买了,转化率是80%。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公式应该做一些改变:

销售量=Σ(流量t×转化量t)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对所有的流量来源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的渠道做不同的事儿。而销售量,是所有渠道产生销售的总和。

所以如果做分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对店铺流量来源做一个分析。这个用“量子统计”这样最普通的分析工具就能做到。我们需要知道,来到店铺的流量中,来源是什么,流量是什么

,转化率分别是什么,然后对每个地方确定不同的运营策略,逐步提升。这样的方法,比笼统地计算流量目标要现实一些。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本书的内容实质是一种方法论,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些科学的做法。我们没有办法告诉大家每家店铺怎么做就能突飞猛进,我们能告诉大家的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长久发展。

也就是说,运营是一条修炼内功的路。

量-率-度,运营的不二法则

终于回到运营本身上来了。

有一年,淘宝网去校园招聘,我去讲运营的部分。在天津大学时,台下有同学就提问,让我解释“什么叫运营”。我脑海中显现了很多东西,包括上面讲的所有内容,最后我用一个同事在校招演练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运营就是运作和经营。

好宽泛的概念。后面的事情好像很多,而且没讲通过什么方法。

我们看看网店运营要做的事情:

● 基础工作,包括商品拍摄—网店装修—页面文案撰写及内容安排;

● 销售;

● 促销活动;

● 客户满意度提升,老客户关系营销。

那这些人都做些什么事儿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不少培训会讲的,我听过的说法叫“量-率-度”。

简单地说,就是——

● 量:客户数。通过不同的手段增加客户数量,就是“更多人来”;

● 率:转化率。让来的人中有更多人买,就是“更多人买”;

● 度:满意度。让客户更满意,进而使更多人来买,就是“更多人爽”。

所以我们说,运营就做这些事情。


相关内容

  • 论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 摘要:目前,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市场运行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明确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积极面对市场挑战必备的条件.传统零售业只有做好品质服务定位.转变顾客维护理念.利用有效的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零售业:网店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 ...

  • 2015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 一.中国医药电商发展环境 1. 经济环境:医药流通行业持续增长,呈缓中趋稳态势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药流通行业2014年销售总额达到15021亿,较2013年的13036亿增长15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为8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中国医药流通行业 ...

  • 5.中国各电商平台入驻费用及要求
  • 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有几年了,盘点一下目前国内主流平台入驻费用及相关资质. 1.淘宝 入驻费用保证金1000元(个别类目不同比如食品等), 其它相关费用一堆,包括软件费用,基本的折扣.上架.推荐.橱窗软件等一个月10元,旺铺一个月50元,店铺模板一般30到200月一个月,高级一点的数据分析软件50元到1 ...

  • 农村电商培训方案
  • 互联网+农业 随着"互联网+"概念席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也正在成为新的风口.在现实需求和国家政策推动下,作为互联网+农业的重要应用,农业电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各路行业巨头也已经瞄准了农业电商这块潜在规模超万亿的大蛋糕. 4月2日,国务院下发 ...

  •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实证研究
  •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是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贸易带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国际市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对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中小企业选择跨境电商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 ...

  • 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现状研究
  • 摘要 阐述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思路与对策,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300-0 ...

  • 2014年中国B2B行业十大关键词盘点
  • 2014年年底,托比网以票选的方式评选出B2B行业十大关键词.与2013年相比,在线交易.线上线下.大数据.传统企业电商化.互联网金融依然是年度关键词,而产业互联网.供应链整合.移动化则作为新词上榜. 下面,托比网试图通过关键词点评一览2014年B2B行业动向. 一.线上线下 谈B2B线上线下自然离 ...

  • 本土跨境电商人才紧缺 8000元底薪加提成招不到中层_新闻中心_东莞阳光网
  • 上半年,东莞的邮政国际小包比去年同期增一倍.广州日报记者卢政摄 东莞下桥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国际小包处理场地.广州日报记者卢政摄 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组织的培训. 跨境电子商务培训. 跨境电商发展迅猛 相关部门远赴黑龙江从大三开始培养人才 随着东莞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

  • 2015-2020年中国快消品市场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快消品市场现 状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