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牛郎织女做出来的蓝花布

不久前,有幸在南通——“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走了一遭,这一道旧时的美丽,自然不能错过。

记忆里,对蓝印花布最初的朦胧印象,竟是少时样板戏《沙家浜》里阿庆嫂那印花蓝布的小围裙,伴着京胡唱起那段著名的“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

再忆,便是江南那似乎随处可见的蓝白印花相间的飘飘裙摆,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水乡风情。

在“民族风”、“复古风”盛行的今天,传统的物料跟现代的剪裁相结合,不断碰撞出时尚的火花,设计既有朴实的原始味道,又兼具了现代美感。

蓝印花布工艺品中,能找到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

服装是民族文化活载体。中国传统的民族布料,在时尚创意的作用下,焕发了一缕新的生气,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淡雅和宁静。

“蓝靛见本色,古布含清华”便是如此。很少有这样一种蓝,不是天空,不是海洋,没有蓝色的忧郁却带着丝丝神秘。它越旧越美,越旧越有味道,或许,这正是蓝印花布的本真所在吧。

蓝印花布缘于天庭琼浆?

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蓝印花布的 “旧时光”,我在南通街访巷闻间,听到最动人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旧时,南通还是一片海滩。人们整日靠打渔为生,用麻绳结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有一天,天宫里王母娘娘正做寿,在瑶池里摆筵席,请来了八方神仙。王母娘娘心情大好,亲自带领一众仙女去花园采摘蟠桃。

无意中,王母娘娘向下界一瞧,正好瞥见通州(南通的古称),只见那里的人们竟无衣可穿,都身披麻片遮体御寒。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传旨,派鹊神回宫取来三粒棉籽,又特命牛郎织女带上棉籽下凡,传授当地百姓耕织,限期一年,教会通州百姓植棉织布。

鹊神奉命回宫衔了三粒棉种,正待飞回花园向王母娘娘复旨,不料路经瑶池,突然嗅见一股酒香扑鼻,不觉垂涎欲滴,嘴一张,一粒棉种不慎掉入玉盏,沾上了几滴琥珀色的琼浆。鹊神慌乱间连忙衔了起来,趁无人看见,到花园将棉种交给牛郎,也未做交待。织女和牛郎高高兴兴地下凡了。

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纹理,就是蓝印花布艺术的灵魂

暑往寒来,不觉一年过去,各路神仙重聚,又来为王母娘娘贺寿。牛郎织女也如期归来,完旨交差,献上棉纱若干,棉布数匹。

王母娘娘眼尖,见其中有棉纱不是白色而呈黄色,顿感诧异,便细问何故。织女如实禀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种花色微黄,不知何因。”鹊神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便和盘托出棉种掉入酒杯,以致沾上琼浆的原委。

王母听后哈哈大笑,不料无心之失却成全如此“大美”,竟论功行赏起来,赐予牛郎仙酒三盏,织女仙桃三个,鹊神也没有怪罪,只是罚它每年七夕带着天下的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可以相会。

趁着席间推杯换盏、酒兴正浓,王母娘娘还要各路神仙做法,让通州人民能够穿上花布衣裳。

于是,观音摘下柳叶,龙王取下缠在脚上的海草,各路神仙纷纷拿出仙物齐向下界掷去。

一瞬间,通州田野上长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种蓝色植物,自此,南通各地便用它染起了蓝印花布。

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

传说固然美丽,但真正徜徉于美术大师吴元新始建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才是对全感官的一次“唤醒”,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文化”、“老手艺”,好像老洋片儿似的一张张呈现眼前,你不得不为这布匹中承载的文化艺术而肃然起敬。

所谓“衣被天下”,我们赖以生存、用以裹身的朴素蓝布中,竟然也会有那么多不为旁人知的深刻文化。

蓝白两色的世界——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艺品和实用品。宋元时称“药斑布”,明清时称“浇花布”。非常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纺之为纱,织之为布”。

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上面的各类图案艺术性很强,很适合做成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日用装饰品。

南通民间的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变化,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

近年来,蓝印花布渗透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平凡生活中,如各类蓝印花布时装、复古门帘、艺术壁挂、台布、鞋帽、箱包等。

在吴元新大师的创新下,蓝印花布焕发了新的光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它制作的那一件件民族“艺术品”,足以走向世界任何舞台,去展示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蓝印花布的“守护者”吴元新

如果你有机会到南通,一定要带几块蓝印花布回家,送家人,赠挚友。不光要把“美”送出去,也要把“故事“送出去,给他们讲讲这个奇幻的仙境传说,做一个有心的文化传播者,让自己,也让别人,在心中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

不久前,有幸在南通——“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走了一遭,这一道旧时的美丽,自然不能错过。

记忆里,对蓝印花布最初的朦胧印象,竟是少时样板戏《沙家浜》里阿庆嫂那印花蓝布的小围裙,伴着京胡唱起那段著名的“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

再忆,便是江南那似乎随处可见的蓝白印花相间的飘飘裙摆,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水乡风情。

在“民族风”、“复古风”盛行的今天,传统的物料跟现代的剪裁相结合,不断碰撞出时尚的火花,设计既有朴实的原始味道,又兼具了现代美感。

蓝印花布工艺品中,能找到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

服装是民族文化活载体。中国传统的民族布料,在时尚创意的作用下,焕发了一缕新的生气,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淡雅和宁静。

“蓝靛见本色,古布含清华”便是如此。很少有这样一种蓝,不是天空,不是海洋,没有蓝色的忧郁却带着丝丝神秘。它越旧越美,越旧越有味道,或许,这正是蓝印花布的本真所在吧。

蓝印花布缘于天庭琼浆?

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蓝印花布的 “旧时光”,我在南通街访巷闻间,听到最动人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旧时,南通还是一片海滩。人们整日靠打渔为生,用麻绳结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有一天,天宫里王母娘娘正做寿,在瑶池里摆筵席,请来了八方神仙。王母娘娘心情大好,亲自带领一众仙女去花园采摘蟠桃。

无意中,王母娘娘向下界一瞧,正好瞥见通州(南通的古称),只见那里的人们竟无衣可穿,都身披麻片遮体御寒。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传旨,派鹊神回宫取来三粒棉籽,又特命牛郎织女带上棉籽下凡,传授当地百姓耕织,限期一年,教会通州百姓植棉织布。

鹊神奉命回宫衔了三粒棉种,正待飞回花园向王母娘娘复旨,不料路经瑶池,突然嗅见一股酒香扑鼻,不觉垂涎欲滴,嘴一张,一粒棉种不慎掉入玉盏,沾上了几滴琥珀色的琼浆。鹊神慌乱间连忙衔了起来,趁无人看见,到花园将棉种交给牛郎,也未做交待。织女和牛郎高高兴兴地下凡了。

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纹理,就是蓝印花布艺术的灵魂

暑往寒来,不觉一年过去,各路神仙重聚,又来为王母娘娘贺寿。牛郎织女也如期归来,完旨交差,献上棉纱若干,棉布数匹。

王母娘娘眼尖,见其中有棉纱不是白色而呈黄色,顿感诧异,便细问何故。织女如实禀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种花色微黄,不知何因。”鹊神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便和盘托出棉种掉入酒杯,以致沾上琼浆的原委。

王母听后哈哈大笑,不料无心之失却成全如此“大美”,竟论功行赏起来,赐予牛郎仙酒三盏,织女仙桃三个,鹊神也没有怪罪,只是罚它每年七夕带着天下的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可以相会。

趁着席间推杯换盏、酒兴正浓,王母娘娘还要各路神仙做法,让通州人民能够穿上花布衣裳。

于是,观音摘下柳叶,龙王取下缠在脚上的海草,各路神仙纷纷拿出仙物齐向下界掷去。

一瞬间,通州田野上长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种蓝色植物,自此,南通各地便用它染起了蓝印花布。

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

传说固然美丽,但真正徜徉于美术大师吴元新始建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才是对全感官的一次“唤醒”,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文化”、“老手艺”,好像老洋片儿似的一张张呈现眼前,你不得不为这布匹中承载的文化艺术而肃然起敬。

所谓“衣被天下”,我们赖以生存、用以裹身的朴素蓝布中,竟然也会有那么多不为旁人知的深刻文化。

蓝白两色的世界——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艺品和实用品。宋元时称“药斑布”,明清时称“浇花布”。非常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纺之为纱,织之为布”。

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上面的各类图案艺术性很强,很适合做成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日用装饰品。

南通民间的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变化,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

近年来,蓝印花布渗透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平凡生活中,如各类蓝印花布时装、复古门帘、艺术壁挂、台布、鞋帽、箱包等。

在吴元新大师的创新下,蓝印花布焕发了新的光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它制作的那一件件民族“艺术品”,足以走向世界任何舞台,去展示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蓝印花布的“守护者”吴元新

如果你有机会到南通,一定要带几块蓝印花布回家,送家人,赠挚友。不光要把“美”送出去,也要把“故事“送出去,给他们讲讲这个奇幻的仙境传说,做一个有心的文化传播者,让自己,也让别人,在心中留守那一抹美丽“中国蓝”。


相关内容

  •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 ...

  • 记忆中的"母亲文化"
  • 摘 要:记忆中的"母亲文化"博大而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关联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从小看到母亲织土布.做衣服.剪纸.刺绣,以及母亲讲述的故事,联系到母亲群体的文化,由每一位母亲的个体创造,从而形成整体的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那年复一年的贫穷日子里,母亲用 ...

  • 看不见的手
  •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2.理解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3.了解市场调节手段的缺陷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4.了解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市场经济规律的运用: 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

  • 2015.1.23上午虞大明牛郎织女课堂实录以及讲座稿
  • 牛郎织女 (课堂教学实录)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名 一.导课 1.今天我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学习讲故事.研究过讲故事的请举手,讲过故事的请举手,听过故事的请举手. 2.你觉得怎样才能讲好故事 有角色感,不同角色的强调不同, 表现出喜怒哀乐 表情很重要 讲故事要自然.流利 大家对讲故事是有研究的. ...

  •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新编)
  •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 ...

  • 蓝印花布2012年第7期
  • 在洪水一样泛滥的菜花丛里,在云朵一样飘浮的芦花丛中,总梦见一个民间艺人挑着细篾箩筐从颤颤悠悠的板桥上走过,走进乡愁弥漫的村落,然后轻轻吆喝一声:扎青--染蓝!一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现在不用吆喝,那片蓝印花土布浸透江南的阳光和雨露,像一面蓝色的旗帜,正在越来越多的古镇老街上升 ...

  • 现代社会视野下的[牛郎织女]传说的教育意义
  • 现代社会视野下的<牛郎织女>传说的教育意义 <牛郎织女>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老友皆知的优美民间传说故事.由该故事滋生.延续的七夕民俗文化现象,也是自汉代以来华夏子孙都了解.熟悉.和直接参与的文化现象.其现象的核心-----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与汉文化接近的 ...

  • 烟标上的四大民间传说
  • ①上世纪五十年代,地方国营新湘烟厂出品的"鹊桥"烟标.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富锦卷烟厂出品的"仙草"烟标. ③上世纪80年代,贵州黄平卷烟厂出品的"梁祝"烟标. 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福昌烟公司出品的"孟姜女"烟标 ...

  • 四大民间传说
  • 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