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HANG UNIVERSITY
微观经济学期中测试论文
(2010—2011年)
题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
地沟油论文
摘要:当下,地沟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着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制。
一)地沟油之现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地沟油的现状:据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透露:目前我国全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到300万吨,国人每吃10吨饭就有一顿可能碰到地沟油。 地沟油的定义: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是家庭或饭店、宾馆等洗刷餐具过程中随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种油脂、食品残渣(包括米饭、面条、各种菜叶、辣椒、花椒等)以及木筷等形成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这些物质经过生物发酵,形成一种褐色、粘稠、具有恶臭的粥状体。据专家介绍,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隔油池垃圾也是一种资源,但是对这种结构复杂的体系,世界各国目前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相反,目前,一些不法商贩却将隔油池垃圾简单加工成食
用油,再流通到市场上直接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多数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农夫模样的人骑着一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街头慢慢前行,一路淋漓不尽的泔水和一股股不断散发出的馊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1小时以前或许还堆积在的某个餐馆里。这位农夫每天晚饭后都会骑车赶到这里,然后将泔水集中运走。在这些餐馆厨房里,掀开废水井盖,就会看到里面漂浮着一些粘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和饭渣混合物。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地沟油”。而这位农夫来此的目的就是收集这些废弃油脂。他用大勺一点点地把地沟油掏出来,再混入装泔水的黑铁桶里运走。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仅北京市就大概有宾馆、饭店和食堂近5万家,每天产生的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的地沟油中,有50%会被私人捞走。每到晚饭时间,大部分的餐馆饭店门前就会停着这样的泔水车。这些泔水会被运到郊区某处民居,泔水和地沟油被混在一个大锅里,锅底下是熊熊燃烧的火苗,农夫用大勺将飘浮在上面的油脂一点点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他们提炼出来的油会有人专门来收购,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转手卖出去。据知情人介绍,仅在北京地区,像这种“炼油”的农户有上千家。
“地沟油”从收集、加工,到市场销售,形成了令人震惊的“一条龙”产业链。我们不禁要问,在“产业链”形成壮大的过程中,有多少宾馆、饭店,为了蝇头小利,不按规定把餐厨废油交给环卫部门,而是卖给“地下渠道”;有多少人钻了散装油标识管理的空子将其混入市场,打
了管理的“擦边球”;又有多少人为了翻倍的利润,明知“地沟油”对人体有危害,还想着法子掺和着用让顾客吃不出来;又有多少人知晓全过程,了解其危害而视而不见,见而不惊,惊而不报。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据一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二)那么我们如何鉴别是不是地沟油呢? 鉴别:“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
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另外,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三)地沟油的化学危害
地沟油从主要化学成分上讲与普通食用油并无大的区别。但是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根据医学研究称是砒霜的100倍。其中地沟油主要的对人体危害的物质一般有:1、金属重金属离子,容易引起中毒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中毒,尤其是
慢性中毒,危害尤重。2、容易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高致癌物质,毒性巨大,且不易被发现。3、化学脱色剂及化学除臭剂,这是地沟油制造者为了使地沟油看起来和食用油一样,所做的后期处理。一般化学脱色剂和化学除臭剂都是强氧化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容易致癌。但是由于地沟油为恶意制造,仿冒度极高,不经生物化学检验很难作出直接辨别,目前只能依靠司法机关从源头上查起,单纯流入市面的地沟油很难鉴别。地沟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
四)分析与解决办法
那么让我们站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是什么让我们的 地沟油如此猖獗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让我们人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企业家的良知,道德哪去了?国家的监管部门在何方?为什么这些关系到公民安全,社会稳定的问题,却往往发现不了那个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府。反而要由媒体去披露、报道,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之下才做出缓慢的应对。我觉得是可观的利益和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而我们公民的思想道德没有跟上的缘故。我的选修课中有一个是《道德情操论》,作者是亚当-斯密,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写了一本很著名的《国富论》。他在《道德情操论》中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大部分公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这中间尤其要提升企业家的道德情操。利益驱使商人们进行活动,而这些活动
只为利益而来,自然会有很多不法行为的存在。
那么,让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实地沟油事件,暴露出了两个漏洞,一个是体制的漏洞,一个是人心的漏洞。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我认为制度最重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永远是有贪欲和惰性,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不可能奢望所有商家、企业家都是圣人,靠个人良知约束是不可能持久而有效的。所以我们必须依靠更可靠和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地沟油事件再次给政府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政府需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完善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改变这种无所为的状态,积极主动出击,不要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行动起来,让违法犯罪、赚着昧着良心的钱的商贩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增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允许政府犯错,但是不允许一错再错,食品安全关乎到公民的生命健康,必须从严惩处,也必须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法制。保证市场经济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当商贩把“唯利是图成为当成一种习惯”时,不能不说这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莫大讽刺。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是非不分,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的信仰,这必然导致社会出现道德危机。政府需要做得是让人明辨是非,避免成为金钱奴隶,重塑社会大众的共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地沟油,以及像地沟油一样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地沟油呢?
事实上地沟油是可以转变成生物柴油的的。那么,垃圾油是如何变为生物柴油的呢?据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丁以铀介绍,
垃圾油加入反应罐以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脂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废用动物油脂生产柴油硫酸值偏高的关键问题,这技术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 这方面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则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了垃圾车的燃料。
最后综述: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坚决打击地沟油生产,确保群众饭桌安全,应该善于釜底抽薪,让大量的“地沟油”真正成为物美价廉的“生物柴油”原材料,尽快投资和加大生物柴油生产厂家的规模,才能让大量的“地沟油”找到真正“娘家”而不是人们的饭桌。当然,遏止违法的利益冲动,就很有必要依法规定“地沟油”的流向,并给予“地沟油”的“掏金者”一定的利益和利润。这也是一个取缔餐桌“地沟油”的关键。
而且,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可以根治地沟油,以及如同地沟油一样危害公民的产品的生产,销售。
NANCHANG UNIVERSITY
微观经济学期中测试论文
(2010—2011年)
题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
地沟油论文
摘要:当下,地沟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着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制。
一)地沟油之现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国地沟油的现状:据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透露:目前我国全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到300万吨,国人每吃10吨饭就有一顿可能碰到地沟油。 地沟油的定义: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是家庭或饭店、宾馆等洗刷餐具过程中随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种油脂、食品残渣(包括米饭、面条、各种菜叶、辣椒、花椒等)以及木筷等形成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这些物质经过生物发酵,形成一种褐色、粘稠、具有恶臭的粥状体。据专家介绍,如果经过特殊的处理,隔油池垃圾也是一种资源,但是对这种结构复杂的体系,世界各国目前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相反,目前,一些不法商贩却将隔油池垃圾简单加工成食
用油,再流通到市场上直接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多数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农夫模样的人骑着一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街头慢慢前行,一路淋漓不尽的泔水和一股股不断散发出的馊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1小时以前或许还堆积在的某个餐馆里。这位农夫每天晚饭后都会骑车赶到这里,然后将泔水集中运走。在这些餐馆厨房里,掀开废水井盖,就会看到里面漂浮着一些粘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和饭渣混合物。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地沟油”。而这位农夫来此的目的就是收集这些废弃油脂。他用大勺一点点地把地沟油掏出来,再混入装泔水的黑铁桶里运走。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仅北京市就大概有宾馆、饭店和食堂近5万家,每天产生的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的地沟油中,有50%会被私人捞走。每到晚饭时间,大部分的餐馆饭店门前就会停着这样的泔水车。这些泔水会被运到郊区某处民居,泔水和地沟油被混在一个大锅里,锅底下是熊熊燃烧的火苗,农夫用大勺将飘浮在上面的油脂一点点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他们提炼出来的油会有人专门来收购,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转手卖出去。据知情人介绍,仅在北京地区,像这种“炼油”的农户有上千家。
“地沟油”从收集、加工,到市场销售,形成了令人震惊的“一条龙”产业链。我们不禁要问,在“产业链”形成壮大的过程中,有多少宾馆、饭店,为了蝇头小利,不按规定把餐厨废油交给环卫部门,而是卖给“地下渠道”;有多少人钻了散装油标识管理的空子将其混入市场,打
了管理的“擦边球”;又有多少人为了翻倍的利润,明知“地沟油”对人体有危害,还想着法子掺和着用让顾客吃不出来;又有多少人知晓全过程,了解其危害而视而不见,见而不惊,惊而不报。然而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却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据一位一辈子都在“搞油”的科学家估计,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二)那么我们如何鉴别是不是地沟油呢? 鉴别:“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
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另外,利用金属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油的电导率即可判断油中金属离子量。多次实验表明,潲水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确识别出潲水油。
三)地沟油的化学危害
地沟油从主要化学成分上讲与普通食用油并无大的区别。但是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根据医学研究称是砒霜的100倍。其中地沟油主要的对人体危害的物质一般有:1、金属重金属离子,容易引起中毒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中毒,尤其是
慢性中毒,危害尤重。2、容易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高致癌物质,毒性巨大,且不易被发现。3、化学脱色剂及化学除臭剂,这是地沟油制造者为了使地沟油看起来和食用油一样,所做的后期处理。一般化学脱色剂和化学除臭剂都是强氧化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容易致癌。但是由于地沟油为恶意制造,仿冒度极高,不经生物化学检验很难作出直接辨别,目前只能依靠司法机关从源头上查起,单纯流入市面的地沟油很难鉴别。地沟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
四)分析与解决办法
那么让我们站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是什么让我们的 地沟油如此猖獗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让我们人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企业家的良知,道德哪去了?国家的监管部门在何方?为什么这些关系到公民安全,社会稳定的问题,却往往发现不了那个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府。反而要由媒体去披露、报道,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之下才做出缓慢的应对。我觉得是可观的利益和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而我们公民的思想道德没有跟上的缘故。我的选修课中有一个是《道德情操论》,作者是亚当-斯密,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写了一本很著名的《国富论》。他在《道德情操论》中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大部分公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这中间尤其要提升企业家的道德情操。利益驱使商人们进行活动,而这些活动
只为利益而来,自然会有很多不法行为的存在。
那么,让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实地沟油事件,暴露出了两个漏洞,一个是体制的漏洞,一个是人心的漏洞。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我认为制度最重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永远是有贪欲和惰性,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不可能奢望所有商家、企业家都是圣人,靠个人良知约束是不可能持久而有效的。所以我们必须依靠更可靠和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地沟油事件再次给政府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政府需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完善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改变这种无所为的状态,积极主动出击,不要让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行动起来,让违法犯罪、赚着昧着良心的钱的商贩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增强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允许政府犯错,但是不允许一错再错,食品安全关乎到公民的生命健康,必须从严惩处,也必须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法制。保证市场经济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当商贩把“唯利是图成为当成一种习惯”时,不能不说这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莫大讽刺。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是非不分,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的信仰,这必然导致社会出现道德危机。政府需要做得是让人明辨是非,避免成为金钱奴隶,重塑社会大众的共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地沟油,以及像地沟油一样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地沟油呢?
事实上地沟油是可以转变成生物柴油的的。那么,垃圾油是如何变为生物柴油的呢?据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丁以铀介绍,
垃圾油加入反应罐以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脂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另外,通过一种金属盐处理剂,解决了利废用动物油脂生产柴油硫酸值偏高的关键问题,这技术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 这方面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地沟油现在都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了日本政府。而日本政府则将这些地沟油提炼后用作了垃圾车的燃料。
最后综述: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坚决打击地沟油生产,确保群众饭桌安全,应该善于釜底抽薪,让大量的“地沟油”真正成为物美价廉的“生物柴油”原材料,尽快投资和加大生物柴油生产厂家的规模,才能让大量的“地沟油”找到真正“娘家”而不是人们的饭桌。当然,遏止违法的利益冲动,就很有必要依法规定“地沟油”的流向,并给予“地沟油”的“掏金者”一定的利益和利润。这也是一个取缔餐桌“地沟油”的关键。
而且,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公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可以根治地沟油,以及如同地沟油一样危害公民的产品的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