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史记.汉景帝

读书笔记.史记.汉景帝

By ystutechan

汉景帝能当皇帝,按照历史所记载,全凭运气。汉文帝本来还有三个儿子,都比汉景帝大,但不知怎么的都死了,只有传位给汉景帝了。这是否是天意不好说,宫廷里的斗争一向很激烈,那三个儿子被汉景帝的娘「窦皇后」给弄死的也说不准。

虽然在位16年,司马迁给汉景帝篇幅很少,或许是没有出什么大的功绩吧,不仅没有出什么功绩,还逼得七个诸侯国造反,虽然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是由晁错 提 出来的,但是做决定的是汉景帝,后来觉得干不过诸侯们,就想杀了晁错来安抚,但是不管用,还是不得不动用周亚夫率军队进行镇压,这也说明所有的暴动只有靠 枪杆子才能镇压,靠谈判没有用,因为人家摆明是要夺权来着。

这个事的失误首先在于汉景帝错误估计了形式,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晁错的死并不可惜,其实削弱诸侯的势力完全可以逐步进行,是他太急于求成,结果激怒了诸侯。 看看后面主父偃的谋略就知道了,他向汉武帝提出的策略是允许诸侯国分封自己的后代为诸侯,这 样就把各个诸侯的权利给分散了,势力也就间接被削弱了。

看来,司马光都评价说

不过,他还是有些功绩,比如废除一些徭役,几次三番给农民爵位,甚至抗击匈奴,不妥协。至少 保住了刘家的江山。汉景帝顶天算个守成的皇帝。他的性格有软弱和无奈的部分,比如匈奴几次入侵,这都说明他没有决心彻底打败他们,只是兵来将挡的拖延权宜 之计,按说当时经过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应该还算可以了。

当然,他也可能有其他顾虑和实际困难,比如诸侯国有很大的兵力,要他们 派兵,他们不

听或者只派出赢弱老兵应付了事,完全没有战斗力; 再者如果把自己的中央军都派去打匈奴,诸侯起来造反怎么办?诸侯们也担心,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派出去,中央军来消灭自己怎么办?这里面有一个皇帝和诸侯的博弈过程,这就是内斗,这时一旦有了外患国家就麻烦了。

蒋介石后面讲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有道理的,先内部团结, 才能枪口一致对外。

那汉朝这个时候显然内斗很厉害,互相提防,对匈奴也是毫无办法。所以,汉武帝一上台,就先把诸侯搞定,然后全力对付匈奴,最终将其彻底打垮。

古代的人真的靠天吃饭,那个时候天气不给力,收成不好,人民连饭都吃不上!朝廷甚至下令全国要节省粮食,必须要维持到下一个收获季节,还把驻京的官员赶回自己的封国去以节省粮食,今天的我们是没法想像的。

都说史学家很客观,但我觉得未必,史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主观性,就有偏见。

读书笔记.史记.汉景帝

By ystutechan

汉景帝能当皇帝,按照历史所记载,全凭运气。汉文帝本来还有三个儿子,都比汉景帝大,但不知怎么的都死了,只有传位给汉景帝了。这是否是天意不好说,宫廷里的斗争一向很激烈,那三个儿子被汉景帝的娘「窦皇后」给弄死的也说不准。

虽然在位16年,司马迁给汉景帝篇幅很少,或许是没有出什么大的功绩吧,不仅没有出什么功绩,还逼得七个诸侯国造反,虽然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是由晁错 提 出来的,但是做决定的是汉景帝,后来觉得干不过诸侯们,就想杀了晁错来安抚,但是不管用,还是不得不动用周亚夫率军队进行镇压,这也说明所有的暴动只有靠 枪杆子才能镇压,靠谈判没有用,因为人家摆明是要夺权来着。

这个事的失误首先在于汉景帝错误估计了形式,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晁错的死并不可惜,其实削弱诸侯的势力完全可以逐步进行,是他太急于求成,结果激怒了诸侯。 看看后面主父偃的谋略就知道了,他向汉武帝提出的策略是允许诸侯国分封自己的后代为诸侯,这 样就把各个诸侯的权利给分散了,势力也就间接被削弱了。

看来,司马光都评价说

不过,他还是有些功绩,比如废除一些徭役,几次三番给农民爵位,甚至抗击匈奴,不妥协。至少 保住了刘家的江山。汉景帝顶天算个守成的皇帝。他的性格有软弱和无奈的部分,比如匈奴几次入侵,这都说明他没有决心彻底打败他们,只是兵来将挡的拖延权宜 之计,按说当时经过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应该还算可以了。

当然,他也可能有其他顾虑和实际困难,比如诸侯国有很大的兵力,要他们 派兵,他们不

听或者只派出赢弱老兵应付了事,完全没有战斗力; 再者如果把自己的中央军都派去打匈奴,诸侯起来造反怎么办?诸侯们也担心,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派出去,中央军来消灭自己怎么办?这里面有一个皇帝和诸侯的博弈过程,这就是内斗,这时一旦有了外患国家就麻烦了。

蒋介石后面讲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有道理的,先内部团结, 才能枪口一致对外。

那汉朝这个时候显然内斗很厉害,互相提防,对匈奴也是毫无办法。所以,汉武帝一上台,就先把诸侯搞定,然后全力对付匈奴,最终将其彻底打垮。

古代的人真的靠天吃饭,那个时候天气不给力,收成不好,人民连饭都吃不上!朝廷甚至下令全国要节省粮食,必须要维持到下一个收获季节,还把驻京的官员赶回自己的封国去以节省粮食,今天的我们是没法想像的。

都说史学家很客观,但我觉得未必,史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主观性,就有偏见。


相关内容

  • 论语正义读书笔记
  • 一.本书点校说明 <论语>成书情况:<汉书·艺文志>认为是孔子"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仲弓.子游.子夏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曾参.有若.闵子骞的弟子所撰. 汉初<论语>流传的本子: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汉书·艺文志> ...

  • 滑稽列传司马迁赞美了哪些人
  • 滑稽列传司马迁赞美了哪些人 滑稽列传司马迁 滑稽列传是司马迁的史学著作<史记>中的一篇,主要是记录滑稽人物的列传,这一滑稽与当下的滑稽搞笑意思并不相同,主要是言辞流畅.思维敏捷.没有阻碍的意思.滑稽列传司马迁都是描写的哪些人物呢? 司马迁画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

  • _独尊儒术_的背后
  • "贿选总统",战后"接收大员",当代"千万县令".告无门的草根阶层. "五毒书记",不一而足.腐败问题,既有人性的贪婪,也有社会的缺 听听来自底层口耳相传的民谣吧":三千索,陷,但其终极根源在制度本身.任何社会 ...

  • 2016高考文化常识题目汇编
  •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 ",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因系双阙孤植,"中间阙然为道",故称"阙".文中代指朝廷. B."季",古 ...

  •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
  • 高三年级 <史记>(选读)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吏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 ...

  • 中国史学史
  • 中 国 史 学 史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目的及对象 (一)研究目的:通过历代史家和史著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史学的源流演变进程,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 (二)研究对象:①史官与修史机构②史家及其史学理论 ③史籍与史体演变. 二.中国史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史学 1.古代史学的萌芽创 ...

  • 汉初社会流动个案研究--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为中心的考察
  • 第30卷第15期 2015年8月 JournalofWeinanNormalUniversity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Vol.30 No.15 Sep2015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汉初社会流动个案研究 ---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为中心的考察 吕 方 (陕西理工学院两汉 ...

  • 二十四史百科
  • 二十四史百科.txt 嘉业堂<二十四史>书箱 [编辑本段]二十四史概述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 ...

  • 司马相如的优缺点
  • 司马相如的优缺点 关于第一个爱读书和第二个会舞剑的优点我们来看史记.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由此看出司马相如少年时比较勤奋.然后在读书的时候看到有蔺相如这号人物,非常羡慕,于是乎改名为司马相如[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得知司马相如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