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

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

【前言】

战争没有唯一标准,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所以形而上学、一概而论必然是会产生问题的。因此,我认为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

【正文】

第一章 战争源于利益

要打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战争。打仗不是小流氓打架,光靠凶和狠就行。战争是复杂的,打赢一场战争更是困难。

这并不是胡说八道,你不相信的话,不妨假设你是将领,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首先,你得考虑后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多兵帮你卖命打仗,你总不能说让士兵空着肚子到战场上跟敌人拼杀,所以你要准备大量“粮草”,这都是要钱的,甚至是要命的。有了粮草不意味万事大吉,你还得花大量精力去保护这些粮草,万一让敌人一把火给烧了,那不是好玩的。有了粮草还得要兵器,总不能期望士兵用拳头就能打赢刀剑,甚至枪炮吧,好吧,又有你忙的了。如果你够幸运,撑过了前期准备这一关,更艰难的挑战等着你。你将与敌人直面战场,当然是你知道敌人在哪的前提下,因此,刺探敌军军情必不可少。接着你还要知道如何鼓舞士气、战阵变化、契机把握等,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如果你不熟读兵书没有打仗经验的话,还是提前准备逃跑吧。侥幸你胜了,别急,你还要打扫战场,救治伤员,补恤烈士家属,如果考虑充分的话,你还要保护环境(核战争和生化战争尤甚)。这些只是简单的,还有更复杂的,所以说,打仗,尤其是打胜仗,难。

打仗如此之难,那为什么还要打仗呢?闲来无事打仗排遣?还是看人家不顺眼,教训教训他?没有人喜欢战争:赢了,要死人;输了,要死更多的人。但是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利益,是的,利益。战争源于利益:有的人为了权利皇位与别人打仗,有的人为了掠夺土地资源入侵他国,有的人为了国家民族存亡抵抗。所以,注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取决于利益。

第二章 战争失败的利益

一提到失败,许多人就会联想到灰色、沮丧等字眼。但是,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失败也是有意义的,人们不是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战争失败也可以存在其反面意义——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取得了预期效果,那就值得。这不也是一种“利益”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淞沪会战最终以中方失败结束,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当时,虽然中国的兵力是日本的两倍,但是日本的武器装备、战斗素质、情报侦察和军队指挥体制远胜于我们,那么这次注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呢?打,应该打。虽然我们输了,但是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并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并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次战役的战略目的基本完成,.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值得打,应该打。

1

有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虽败犹荣。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公社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永远激励着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斗争。据统计,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意义重大,恩格斯评论道:“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呢?我想巴黎公社的成员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那首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国际歌》中已经做出了回答:“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些经验教训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失败不是失去一切,在失败的战争中往往会有其他的收获,这就是值得战士们英勇战斗的目标所在,也是注定会失败的战争也要打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殒身只为国

当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时,战争必须打,即使是注定失败的战争。不打,国家必亡,民族必灭;打而败,不做亡国之奴,殒身只为国,今日“我”倒下了,明日将会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

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是中国永远的耻辱。这场战争不关乎个人利益,关乎的是国家利益,关乎的是民族尊严:此战不能避。是的,不能躲避。一个人能放弃许多东西,决不能放弃的是尊严——个人尊严和民族尊严,没了尊严,还有什么。可惜这一战,李鸿章避而不战,妄想与日本议和(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怎么会议和?),导致该战的直接失败,令人悲愤。而民族英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日船同归于尽,为国捐躯,悲哉,壮哉。他,邓世昌,是中国人的脊梁。

此战应不应该打,我想用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牺牲前的一句话来回答“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是啊,国家民族的危急关头到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冲吧,战士们! 再如,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印度民族起义,如此多的印度人民为之牺牲了生命,这次失败的战争值得吗?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能回答这个问题是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只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大量反英斗争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在群众中埋下了革命种子,成为日后推动印度民族运动发展和走向胜利的强大的精神鼓舞源泉。在国际上,大起义延缓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亚洲的速度(起义中,英国被迫将原派往中国的侵略军半路改派向印度);它和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日本明治维新一起构成了亚洲革命风暴,显示了亚洲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 2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没有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能够完整地保存,人民只有拿起刀枪反抗,即使注定会失败,也不会后悔。

【结论】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用绝对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注定是失败,失败的不仅是战争,可能还有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失败的战争对我们有益或者是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中,打,狠狠的打;如果失败的战争对我们毫无意义,还打,除非脑袋坏掉了。

3

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

【前言】

战争没有唯一标准,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所以形而上学、一概而论必然是会产生问题的。因此,我认为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

【正文】

第一章 战争源于利益

要打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战争。打仗不是小流氓打架,光靠凶和狠就行。战争是复杂的,打赢一场战争更是困难。

这并不是胡说八道,你不相信的话,不妨假设你是将领,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首先,你得考虑后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多兵帮你卖命打仗,你总不能说让士兵空着肚子到战场上跟敌人拼杀,所以你要准备大量“粮草”,这都是要钱的,甚至是要命的。有了粮草不意味万事大吉,你还得花大量精力去保护这些粮草,万一让敌人一把火给烧了,那不是好玩的。有了粮草还得要兵器,总不能期望士兵用拳头就能打赢刀剑,甚至枪炮吧,好吧,又有你忙的了。如果你够幸运,撑过了前期准备这一关,更艰难的挑战等着你。你将与敌人直面战场,当然是你知道敌人在哪的前提下,因此,刺探敌军军情必不可少。接着你还要知道如何鼓舞士气、战阵变化、契机把握等,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如果你不熟读兵书没有打仗经验的话,还是提前准备逃跑吧。侥幸你胜了,别急,你还要打扫战场,救治伤员,补恤烈士家属,如果考虑充分的话,你还要保护环境(核战争和生化战争尤甚)。这些只是简单的,还有更复杂的,所以说,打仗,尤其是打胜仗,难。

打仗如此之难,那为什么还要打仗呢?闲来无事打仗排遣?还是看人家不顺眼,教训教训他?没有人喜欢战争:赢了,要死人;输了,要死更多的人。但是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利益,是的,利益。战争源于利益:有的人为了权利皇位与别人打仗,有的人为了掠夺土地资源入侵他国,有的人为了国家民族存亡抵抗。所以,注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取决于利益。

第二章 战争失败的利益

一提到失败,许多人就会联想到灰色、沮丧等字眼。但是,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失败也是有意义的,人们不是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战争失败也可以存在其反面意义——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取得了预期效果,那就值得。这不也是一种“利益”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淞沪会战最终以中方失败结束,中国不仅兵员损失巨大,还丢失了上海和苏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带的富饶土地,民众百姓流离失所,至于物资财产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当时,虽然中国的兵力是日本的两倍,但是日本的武器装备、战斗素质、情报侦察和军队指挥体制远胜于我们,那么这次注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呢?打,应该打。虽然我们输了,但是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迷梦,并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并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次战役的战略目的基本完成,.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值得打,应该打。

1

有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虽败犹荣。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公社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永远激励着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斗争。据统计,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意义重大,恩格斯评论道:“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呢?我想巴黎公社的成员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那首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国际歌》中已经做出了回答:“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些经验教训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失败不是失去一切,在失败的战争中往往会有其他的收获,这就是值得战士们英勇战斗的目标所在,也是注定会失败的战争也要打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 殒身只为国

当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时,战争必须打,即使是注定失败的战争。不打,国家必亡,民族必灭;打而败,不做亡国之奴,殒身只为国,今日“我”倒下了,明日将会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

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是中国永远的耻辱。这场战争不关乎个人利益,关乎的是国家利益,关乎的是民族尊严:此战不能避。是的,不能躲避。一个人能放弃许多东西,决不能放弃的是尊严——个人尊严和民族尊严,没了尊严,还有什么。可惜这一战,李鸿章避而不战,妄想与日本议和(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怎么会议和?),导致该战的直接失败,令人悲愤。而民族英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日船同归于尽,为国捐躯,悲哉,壮哉。他,邓世昌,是中国人的脊梁。

此战应不应该打,我想用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牺牲前的一句话来回答“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是啊,国家民族的危急关头到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冲吧,战士们! 再如,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印度民族起义,如此多的印度人民为之牺牲了生命,这次失败的战争值得吗?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能回答这个问题是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只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大起义提高了广大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印度的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传播到民间。大量反英斗争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在群众中埋下了革命种子,成为日后推动印度民族运动发展和走向胜利的强大的精神鼓舞源泉。在国际上,大起义延缓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亚洲的速度(起义中,英国被迫将原派往中国的侵略军半路改派向印度);它和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日本明治维新一起构成了亚洲革命风暴,显示了亚洲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 2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没有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能够完整地保存,人民只有拿起刀枪反抗,即使注定会失败,也不会后悔。

【结论】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注定会失败的战争应不应该打,用绝对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注定是失败,失败的不仅是战争,可能还有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失败的战争对我们有益或者是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中,打,狠狠的打;如果失败的战争对我们毫无意义,还打,除非脑袋坏掉了。

3


相关内容

  • 清朝兴亡的启示
  • 清朝兴亡的启示 --读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清朝部分 王朝的兴亡更迭是历史的规律,但清王朝的兴亡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在工业革命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清王朝的入侵,造成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仔细分析其中历史,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和启示. 清与元是中国历史上 ...

  • 日本:被失败滋养的国家 --蔡崇达博客
  • 日本:被失败滋养的国家 2012-03-02 23:43:41|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1945年,代表美国前往日本"暂时接管"这个战败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早已经做好"忍受日本人的仇恨.愤怒和咒骂"的准备,他和美国的政治家们为此想好了对策:" ...

  •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观后感
  •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班级:******** 学号:*********** 姓名: *** 人们常常在那些伟大的事件过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回首时,方觉其意义非凡. 在1840年之际,中国发生了对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来说无关遽变的事件,尽管后来人们知道,这一年发生的帝国与遥远的的以致不知其名的"小 ...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一.内容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使得名噪一时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应运而生.然而,其在战争中惊人的归于覆灭的速度,让人们痛心疾首.这也激起了人们探求这只伟大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兴趣. 二.关 ...

  • 对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分析与预判
  • (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关注) [原创]环球之音: 对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分析与预判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在内部发展上国家战略要有所调整与突破,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中会招致某些国际势力的觊觎与封锁,因而明明暗暗.真真假假的遏制手段必然逐渐登上台面,围绕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国际利益角逐必将越来 ...

  • [林肯]影评:录一段台词,林肯所有的动机都在其中
  • 影评知识 先录一点台词,这部电影林肯所有的动机都在其中: "我认为,宪法赋予了我战争的权力,但没有人了解这些权力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这些权力并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我认为我需要这些权力实际存在,来让我坚守维护宪法的誓言.也就是说我认为我有权力把叛军手中的黑奴解放出来,算是战争中没收财产的一部分 ...

  •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 日本误判了中国人的忍耐限度 <同舟共进>:最近看了刘统老师的一篇文章,他说侵略中国是日本当时的基本国策.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签了国共合作协议,日本为了不让中国有足够的时间增强实力,就迫不及待地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黄道炫: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虽然也关注,但不是我的研究重 ...

  •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内容摘要:作为一次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幻想绝对的理想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这种理想化的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再加上后期的天国"义士"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所以注定着失败. 关键词:太平 ...

  •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阳明
  • 理性看待历史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阳明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天朝的崩溃>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它的出版广受读者的欢迎,这是史学著作中少有的现象.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天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