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之于人就好像树根于树,是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予数目养分,供其生长。而在此生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的阻碍,这篇文章旨在谈谈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影响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足以证明人才的培养是一件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而幼儿期则是一生中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敏感,好学,模仿能力强,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只有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幼儿今后活动的正常进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能否继续繁荣富强的希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的需要。   我认为目前我国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学校,家庭,传媒。   一、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育事业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的构成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应有之义。但是,在学期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没有明确提出道德教育这一概念,也没有专门论述道德教育的领域和目标,只是在“社会”这一部分中才见到一些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学校把幼儿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了幼儿德育的长期性,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教幼儿道德道理的时候都是通过讲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通过说教完成,而实际上,幼儿只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所以我认为,在强调“以德治国”和大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今天,幼儿教育对道德品质教育的忽视现状必须加以改变,对幼儿道德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加强对幼儿道德发展特点和教育方略的研究,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师,幼儿具有向师性特征,老师的说话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在影响着幼儿,幼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相对又较长,所以不免会模仿老师。因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向幼儿显露出人性的真善美,引导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孩童的第一任老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体,在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做好榜样,就拿我的邻居为例,因为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十分恶劣,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同样十分恶劣,甚至不准许爷爷奶奶吃饭,说是浪费粮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正由于父母行为的不注意,父母道德的缺失导致了孩子没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传媒的影响   在网络,电视盛行的今天,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幼儿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传媒对他们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电视,广告,影视,还有新闻。许多人认为幼儿还小,根本看不懂听不懂,其实不然,许多时候,孩子能够理解影视片中的行为,甚至会模仿学习里面的台词,动作。因为:幼儿道德的发展有赖于认识的发展,而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比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这些动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若这些事正面的报道,或是健康的影视作品,宣传的正道思想也就罢了,若有什么不好的给幼儿看去,甚至学习,这回事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幼儿接触到的传媒信息,多做一些公益广告,从众多节目中筛选出主流文化思想给他们观看,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的道德品质素养。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现代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必须结合学校,家庭,传媒的特点,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互相统一一致,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幼儿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一关键时期,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 幼儿品德教育专栏 2004 (11)   [2]阮慧琳.《试论幼儿道德教育方略》(J) 黄石理工学院报 2007 (12)   [3]姚丽娜.《浅谈影响幼儿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J) 课外阅读 2011(6)   [4]金蓉玉.《幼儿到的教育关键在于养成—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 (J) 西部法制报 2010(1)   作者简介:   梁丽姬 ,出生年月:1982年4月,籍贯:云南省丘北县,工作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幼儿园,职称:小教一级,学历:中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之于人就好像树根于树,是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予数目养分,供其生长。而在此生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的阻碍,这篇文章旨在谈谈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影响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足以证明人才的培养是一件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而幼儿期则是一生中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敏感,好学,模仿能力强,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只有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幼儿今后活动的正常进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能否继续繁荣富强的希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的需要。   我认为目前我国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学校,家庭,传媒。   一、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育事业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的构成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应有之义。但是,在学期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没有明确提出道德教育这一概念,也没有专门论述道德教育的领域和目标,只是在“社会”这一部分中才见到一些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学校把幼儿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了幼儿德育的长期性,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教幼儿道德道理的时候都是通过讲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通过说教完成,而实际上,幼儿只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做到。所以我认为,在强调“以德治国”和大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今天,幼儿教育对道德品质教育的忽视现状必须加以改变,对幼儿道德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加强对幼儿道德发展特点和教育方略的研究,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师,幼儿具有向师性特征,老师的说话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在影响着幼儿,幼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相对又较长,所以不免会模仿老师。因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向幼儿显露出人性的真善美,引导幼儿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孩童的第一任老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体,在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做好榜样,就拿我的邻居为例,因为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十分恶劣,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同样十分恶劣,甚至不准许爷爷奶奶吃饭,说是浪费粮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正由于父母行为的不注意,父母道德的缺失导致了孩子没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传媒的影响   在网络,电视盛行的今天,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幼儿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传媒对他们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电视,广告,影视,还有新闻。许多人认为幼儿还小,根本看不懂听不懂,其实不然,许多时候,孩子能够理解影视片中的行为,甚至会模仿学习里面的台词,动作。因为:幼儿道德的发展有赖于认识的发展,而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比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这些动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若这些事正面的报道,或是健康的影视作品,宣传的正道思想也就罢了,若有什么不好的给幼儿看去,甚至学习,这回事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幼儿接触到的传媒信息,多做一些公益广告,从众多节目中筛选出主流文化思想给他们观看,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的道德品质素养。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现代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必须结合学校,家庭,传媒的特点,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互相统一一致,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幼儿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一关键时期,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培养好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 幼儿品德教育专栏 2004 (11)   [2]阮慧琳.《试论幼儿道德教育方略》(J) 黄石理工学院报 2007 (12)   [3]姚丽娜.《浅谈影响幼儿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J) 课外阅读 2011(6)   [4]金蓉玉.《幼儿到的教育关键在于养成—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 (J) 西部法制报 2010(1)   作者简介:   梁丽姬 ,出生年月:1982年4月,籍贯:云南省丘北县,工作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幼儿园,职称:小教一级,学历:中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相关内容

  • 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 试论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 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 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之于人就好像 树根于树, ...

  • 试析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会化(学前杂志文章)
  • 旦 试析幼儿故事与幼儿道德社 口覃丽 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1]换言之.幼儿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幼儿通过社会互动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能力,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以班图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大部分的道德行 ...

  • 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师素质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师素质 院 系: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学前教育(中英文) 指导教师:刘丽丹 作 者:刘振鹏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

  • 2017幼儿园小班德育计划3篇
  • 2017幼儿园小班德育计划3篇(一) 幼儿时期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品德如何,将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而幼儿阶段又以形成初步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重点.现将我班本期德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虽我班幼儿人数较少,但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均为 ...

  • 幼儿挫折产生的原因
  • 挫折在幼儿时期都有这么大的负影响作用,如果在幼儿时期都没找到解决问题好的办法,那么随着幼儿的成长,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幼儿时期,找到产生挫折的原因,掌握深入了解挫折心理的规律,找到战胜挫折的办法,不仅解决幼儿现在的问题,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品质,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需 ...

  • 探析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对幼儿及其教育的影响
  •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经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情感.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魅力都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对幼儿教育起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幼儿教育 幼教的职业道德内容是& ...

  • 发展心理学教案
  • 串讲的三个目标 1.系统化 2.重点化 3.临床化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6--12)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1.12---15.16)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3 ...

  • 幼儿的养成教育
  • 每个人都是从幼儿成长为大人的,那么幼儿阶段是人生最宝贵.最珍惜阶段.幼儿教育又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这样看来养成教育就是我们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而 ...

  • 学前儿童社会活动设计2
  • 学前儿童社会活动设计 1:.幼儿开始形成初步自我意识的年龄是多少? ①1岁以后,婴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最初的认识: ②2岁半到3岁间,婴儿开始逐渐使用"我"来取代自称名字,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大飞跃: ③到5岁左右,幼儿形成比较明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5.婴儿多大开始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