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知识

象征主义知识

象征主义简介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 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特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象征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 。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前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恶之花》象怪物似的出现在法国诗坛上,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波德莱尔成为文坛泰斗后,以他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也迅速形成。而且,由于他的重要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玛拉美的出现,这个新的流派在19世末;即1886—1891年左右达到昌盛时期。如果、再细看一下,前期象征主义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波德莱尔以前为萌芽期象征主义。这个时期里,有法国第一散文诗人贝尔特朗;散文家奈瓦尔、诗人洛特雷亚蒙和美国著名诗人和作家爱伦·坡。他俩的诗和诗歌理论都曾对波德莱尔以及后来的一大批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发生过作用,但还算不上真正的‟象征主义诗歌。第二个阶段是波德莱尔时期。波德莱尔不但是象征主义的鼻祖;也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我们把他这一个阶段称为先驱期象征主义。第三个阶段是继波德莱尔之后出朝的3个重要诗人:兰波、魏尔伦、玛拉美时期。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正统的前期象征主义时期。由于他们3个人的努力,象征主义到19世纪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法国的拉弗格、歇尼埃和上面提到的莫雷亚斯等诗人都先后加入到象征主义行列。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诗歌,形成了一种要淹没已基本解体的浪漫主义的声势和与还在流行的帕尔纳斯派相对抗的格局。19世纪90年代后,象征主义诗歌又开始向西欧、北美各国传播,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知音。„那些人又成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期象征主义的中坚。但是,在„法国,高峰过后,前期象征主义随即开始衰落。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试图恢复他的先祖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兰波、魏尔伦、玛拉美分别于1891、1896、1898年过世,其他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不再遵循象征主义艺术标准。前期象征主义作为70个文学流派,到19世纪末实际上已经解体。但是,前期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其影响已在法国深深扎根。而且由于玛拉美等著名诗人的作用,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越过法国国界线,向西欧、北美扩展,到上世纪20年代,又兴起了后象征主义。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除瓦雷里外,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

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

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 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

这一时期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还包括美国的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其代表作《风琴》(1923)和《黑色的统治》也是象征主义的杰出诗作。

象征主义戏剧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象征主义首先兴起于诗歌。象征主义后来从诗歌扩展到了戏剧,马拉美没有完成的《海洛狄亚德》可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先驱。地道的象征主义戏剧则肇始于比利时诗人梅特林,他被认为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梅特林克的剧作,曾被称之为“沉默的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他们称自己的艺术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

象征主义经常采用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后来被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大量借用,甚至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戏剧所吸收,从而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象征主义绘画

自1885年起一种以象征主义为名,对理想主义倾向的逆反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发展起来,画家和作家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具有象征主义的代表画家主要是摩罗、夏凡纳和雷东。象征派画家们并未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流派,他们关心的只是诗意的表达、玄理的揭示。象征主义绘画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新内容的探索,不是以理智或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觉的内在力量和想象。

法国是19世纪绘画艺术的中心,在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摩罗、夏凡纳与雷东。

摩罗(GUSTAW MOREAN ,1826—1898) 出生于巴黎一个建筑师的家里。1846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他常到德拉克洛瓦的画室求教,与德拉克洛瓦的学生夏塞里奥成为朋友。受其影响,摩罗对古典派的技巧和浪漫派的热情兼收并蓄,既有古典派的传统造型能力,又善于运用华丽灿烂的色彩。1857年摩罗到意大利学习,临摹卡巴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60年代又致力于东方艺术研究,日本的浮士绘、印度和波斯的细密画都对摩罗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70年代,印象主义绘画兴起,摩罗坚定地站在反对印象主义的立场,指责印象主义者的艺术只不过是浅薄的、记录式的、毫无思想的艺术,摩罗主张艺术应当是思辨的、富于哲理的思想的体现。他的绘画中的色彩,光怪陆离,深沉而又闪烁,他主张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摩罗画的大多是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他把作品置身于神话与梦幻的世界中,用虚幻的主题构思和矫饰的形象,传达浓厚的、怪异的神秘主义情调。《莎乐美》、可以说是摩罗象征主义典范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绘画特色。莎乐美是圣经中的一个美女,因善舞赢得希律王的欢喜,国王答应地要什么都可以,莎乐美在母亲的教唆下向国王要约翰的人头,约翰因此被杀。这幅面表现的正是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情景,莎乐美满身琳琅环那,闪闪发光,舞者梦游般的样子,象征魔法的手镯、黑豹、绚丽宫殿上恶神的形象,这一切使画面呈现一种神秘的气氛。《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图一) 是摩罗1864年作品,这篇作品来自希腊神话,在通往忒拜城的路边山崖上有一个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个通过这里的入必须回答她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下午三只脚。猜不中即遭杀害,俄狄浦斯正确回答出谜底人。斯芬克斯因此跳崖而死。故事讲述的是智慧与邪恶的较量和对俄狄浦斯勇敢精神的赞美。但摩罗在画中着意强调了斯芬克斯娇美的面容与可怖的兽身之间的对比,并转化为另一种喻意:女人就像斯芬克斯一样诱人,但却狡诈而残忍。摩罗的画带有象征性的神秘意味,故被称作象征派。摩罗说:“我既不相信我能摸到的也不相信我能看到的东西,我只相信我看不到的和摸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这种观念也典型地反映了象征派的艺术特点。

夏凡纳(PUVIIS DE CHAVANNES ,1824一l 898) 善于制作装饰壁画,大多以象征性手法表现神话和宗教内容。善用引喻或暗示手法表达某一思想情绪。他曾从师于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作品色彩明快平稳富于装饰性,著名壁画作品有《东方的大门》、《圣女纳维日埃》、《圣林》等等。夏凡纳的油画《信鸽》、《希望》也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信鸽》描绘的是一女子,一手捧鸽,一手指向天空,左上方是一只凶残的老鹰,女性是拟人化的巴黎、和平,鹰则象征恶势力和侵略者。《希望》这幅油画以白衣少女及手持小花、荒野小草,象征生命的顽强及未来的美好。夏凡纳的作品都存在着一个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但这些现实的视觉真实性却又脱离了其原有的真实环境而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也是夏凡纳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启发之一。对夏凡纳来说,对某个瞬间的如实描写是无法反映他的思想的,他关心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整个象征主义的共同认识。夏凡纳也绘制了一些比较现实的风俗画,《贫穷的渔夫》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画中以凄凉的色调表现了站在破烂船上低头望着水面的渔夫,渔夫双手交在胸前,像是在祈祷,亦或是在感叹生活的不平,远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从他们的衣着上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清苦。没有喧器、没有声响,空气似乎凝结了一样,画面上的静寂增加了神秘的气氛。

法国的另一位象征派画家是有“梦幻王子”之称的雷东 (ODILON REDON ,1840一1916) 。雷东是象征派画家、石版和铜版画家。雷东的作品有两个部分,其早期是黑白画,包括版画和素描。版画创作描绘鬼怪幽灵,表现幻想甚至死亡的主题。1895年后雷东开始油画创作,但更多的是粉笔画的创作。雷东与植物学家阿曼·克拉奥德有着深厚的友谊,雷东的作品经常出现植物的梦幻。他画得最多的是瓶花静物, 如《描着武士的花瓶》(图二) 。也常常在其中加入一些富有抽象感的奇异的形,花卉如梦幻中的物体,展示了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迷一般的意境。在《花中的奥费利亚》(图三) 中我们看到在一个抽象的背景中奇妙地涌现出一丛鲜花,它们既有植物的特征,又似乎并不生存在真实的世界中,象征性的人头更给画面带来了神秘色彩。雷东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梦幻世界中的物体并置在一起,让观者更多自由地去体会作品的暗示性。 象征主义绘画在欧洲各国均有表现。瑞士的画家勃克林、霍德拉,意大利画家塞冈提尼,比利时的画家思索尔等等,都是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画家。

象征主义建筑

象征主义建筑是指,某些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建筑师们常把建筑设计看作是个人的一次精彩表演,他们强调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喜欢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象征某种精神。这种倾向到五六十年代很是活跃。

如;1920年的爱因斯坦天文台;1950年的柯布西耶设计的郎香教堂。等

象征主义知识

象征主义简介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 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特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象征主义名词解释

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 。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前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恶之花》象怪物似的出现在法国诗坛上,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波德莱尔成为文坛泰斗后,以他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也迅速形成。而且,由于他的重要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玛拉美的出现,这个新的流派在19世末;即1886—1891年左右达到昌盛时期。如果、再细看一下,前期象征主义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波德莱尔以前为萌芽期象征主义。这个时期里,有法国第一散文诗人贝尔特朗;散文家奈瓦尔、诗人洛特雷亚蒙和美国著名诗人和作家爱伦·坡。他俩的诗和诗歌理论都曾对波德莱尔以及后来的一大批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发生过作用,但还算不上真正的‟象征主义诗歌。第二个阶段是波德莱尔时期。波德莱尔不但是象征主义的鼻祖;也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我们把他这一个阶段称为先驱期象征主义。第三个阶段是继波德莱尔之后出朝的3个重要诗人:兰波、魏尔伦、玛拉美时期。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正统的前期象征主义时期。由于他们3个人的努力,象征主义到19世纪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法国的拉弗格、歇尼埃和上面提到的莫雷亚斯等诗人都先后加入到象征主义行列。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诗歌,形成了一种要淹没已基本解体的浪漫主义的声势和与还在流行的帕尔纳斯派相对抗的格局。19世纪90年代后,象征主义诗歌又开始向西欧、北美各国传播,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知音。„那些人又成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期象征主义的中坚。但是,在„法国,高峰过后,前期象征主义随即开始衰落。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试图恢复他的先祖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兰波、魏尔伦、玛拉美分别于1891、1896、1898年过世,其他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不再遵循象征主义艺术标准。前期象征主义作为70个文学流派,到19世纪末实际上已经解体。但是,前期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其影响已在法国深深扎根。而且由于玛拉美等著名诗人的作用,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越过法国国界线,向西欧、北美扩展,到上世纪20年代,又兴起了后象征主义。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除瓦雷里外,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

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

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 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

这一时期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还包括美国的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其代表作《风琴》(1923)和《黑色的统治》也是象征主义的杰出诗作。

象征主义戏剧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象征主义首先兴起于诗歌。象征主义后来从诗歌扩展到了戏剧,马拉美没有完成的《海洛狄亚德》可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先驱。地道的象征主义戏剧则肇始于比利时诗人梅特林,他被认为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梅特林克的剧作,曾被称之为“沉默的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他们称自己的艺术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

象征主义经常采用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后来被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大量借用,甚至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戏剧所吸收,从而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象征主义绘画

自1885年起一种以象征主义为名,对理想主义倾向的逆反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发展起来,画家和作家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具有象征主义的代表画家主要是摩罗、夏凡纳和雷东。象征派画家们并未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流派,他们关心的只是诗意的表达、玄理的揭示。象征主义绘画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新内容的探索,不是以理智或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觉的内在力量和想象。

法国是19世纪绘画艺术的中心,在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摩罗、夏凡纳与雷东。

摩罗(GUSTAW MOREAN ,1826—1898) 出生于巴黎一个建筑师的家里。1846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他常到德拉克洛瓦的画室求教,与德拉克洛瓦的学生夏塞里奥成为朋友。受其影响,摩罗对古典派的技巧和浪漫派的热情兼收并蓄,既有古典派的传统造型能力,又善于运用华丽灿烂的色彩。1857年摩罗到意大利学习,临摹卡巴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60年代又致力于东方艺术研究,日本的浮士绘、印度和波斯的细密画都对摩罗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70年代,印象主义绘画兴起,摩罗坚定地站在反对印象主义的立场,指责印象主义者的艺术只不过是浅薄的、记录式的、毫无思想的艺术,摩罗主张艺术应当是思辨的、富于哲理的思想的体现。他的绘画中的色彩,光怪陆离,深沉而又闪烁,他主张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摩罗画的大多是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他把作品置身于神话与梦幻的世界中,用虚幻的主题构思和矫饰的形象,传达浓厚的、怪异的神秘主义情调。《莎乐美》、可以说是摩罗象征主义典范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绘画特色。莎乐美是圣经中的一个美女,因善舞赢得希律王的欢喜,国王答应地要什么都可以,莎乐美在母亲的教唆下向国王要约翰的人头,约翰因此被杀。这幅面表现的正是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情景,莎乐美满身琳琅环那,闪闪发光,舞者梦游般的样子,象征魔法的手镯、黑豹、绚丽宫殿上恶神的形象,这一切使画面呈现一种神秘的气氛。《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图一) 是摩罗1864年作品,这篇作品来自希腊神话,在通往忒拜城的路边山崖上有一个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个通过这里的入必须回答她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下午三只脚。猜不中即遭杀害,俄狄浦斯正确回答出谜底人。斯芬克斯因此跳崖而死。故事讲述的是智慧与邪恶的较量和对俄狄浦斯勇敢精神的赞美。但摩罗在画中着意强调了斯芬克斯娇美的面容与可怖的兽身之间的对比,并转化为另一种喻意:女人就像斯芬克斯一样诱人,但却狡诈而残忍。摩罗的画带有象征性的神秘意味,故被称作象征派。摩罗说:“我既不相信我能摸到的也不相信我能看到的东西,我只相信我看不到的和摸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这种观念也典型地反映了象征派的艺术特点。

夏凡纳(PUVIIS DE CHAVANNES ,1824一l 898) 善于制作装饰壁画,大多以象征性手法表现神话和宗教内容。善用引喻或暗示手法表达某一思想情绪。他曾从师于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作品色彩明快平稳富于装饰性,著名壁画作品有《东方的大门》、《圣女纳维日埃》、《圣林》等等。夏凡纳的油画《信鸽》、《希望》也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信鸽》描绘的是一女子,一手捧鸽,一手指向天空,左上方是一只凶残的老鹰,女性是拟人化的巴黎、和平,鹰则象征恶势力和侵略者。《希望》这幅油画以白衣少女及手持小花、荒野小草,象征生命的顽强及未来的美好。夏凡纳的作品都存在着一个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但这些现实的视觉真实性却又脱离了其原有的真实环境而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也是夏凡纳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启发之一。对夏凡纳来说,对某个瞬间的如实描写是无法反映他的思想的,他关心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整个象征主义的共同认识。夏凡纳也绘制了一些比较现实的风俗画,《贫穷的渔夫》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画中以凄凉的色调表现了站在破烂船上低头望着水面的渔夫,渔夫双手交在胸前,像是在祈祷,亦或是在感叹生活的不平,远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从他们的衣着上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清苦。没有喧器、没有声响,空气似乎凝结了一样,画面上的静寂增加了神秘的气氛。

法国的另一位象征派画家是有“梦幻王子”之称的雷东 (ODILON REDON ,1840一1916) 。雷东是象征派画家、石版和铜版画家。雷东的作品有两个部分,其早期是黑白画,包括版画和素描。版画创作描绘鬼怪幽灵,表现幻想甚至死亡的主题。1895年后雷东开始油画创作,但更多的是粉笔画的创作。雷东与植物学家阿曼·克拉奥德有着深厚的友谊,雷东的作品经常出现植物的梦幻。他画得最多的是瓶花静物, 如《描着武士的花瓶》(图二) 。也常常在其中加入一些富有抽象感的奇异的形,花卉如梦幻中的物体,展示了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迷一般的意境。在《花中的奥费利亚》(图三) 中我们看到在一个抽象的背景中奇妙地涌现出一丛鲜花,它们既有植物的特征,又似乎并不生存在真实的世界中,象征性的人头更给画面带来了神秘色彩。雷东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梦幻世界中的物体并置在一起,让观者更多自由地去体会作品的暗示性。 象征主义绘画在欧洲各国均有表现。瑞士的画家勃克林、霍德拉,意大利画家塞冈提尼,比利时的画家思索尔等等,都是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画家。

象征主义建筑

象征主义建筑是指,某些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建筑师们常把建筑设计看作是个人的一次精彩表演,他们强调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喜欢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象征某种精神。这种倾向到五六十年代很是活跃。

如;1920年的爱因斯坦天文台;1950年的柯布西耶设计的郎香教堂。等


相关内容

  •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鼎盛期
  •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鼎盛期 □ 冉利强 内容摘要:19世纪90年代是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鼎盛期,此时的规模.艺术理论.画家的艺术活动和象征主义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的显著出现,以及国内外交流等各个侧面都表明了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黄金时代的到来.研究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鼎盛期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 ...

  •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田园诗画
  • 第30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7月 Vol.30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8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田园诗画 刘宝贵 (辽宁工业大学 外语系,辽宁 锦州 121001) 摘 要: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 ...

  • 团员入团考试试卷
  •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 的助手和后备军. . . 写有"中国 共青团"五字的绶带. 11.中国第一个青年团早期组织 社 会主义青年团是于1920年8月诞生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是在 的. 上确定的. 3.19 ...

  • 外国文学专题1
  • <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专题,中央电大必修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四次平时形成性考核,占30分(见沧州电大在线).期末开卷考试,占70分. 绪论 第一编现实主义文学 包括二章: 第一章 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二章 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编现代主义文学 ...

  • 刘拥华:布迪厄的"终生问题"
  • 10 多年前,亚历山大曾用充满惊诧的语气说过,除哲学方面为数极少的几位新自由主义评论家以外,在法语世界中,几乎不存在任何对作为社会理论家的布迪厄的批判性评论,甚至,布迪厄的著作几乎从未得到过讨论.这一状况并没有打消亚历山大本人对布迪厄的批评,反而在激发着他强烈的批判意识.然而,亚历山大试图以还原论与 ...

  •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全
  •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贡献给大家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著有<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 ...

  • "万里长城建造时":卡夫卡的中国神话
  • 2002年第6期 (总第154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台科学版)JOURNALOFXIAMENUNIVEF,srrY(Arts&SocialNo6200口Sciences)GeneralNo.154 "万里长城建造时":卡夫卡的中国神话 周宁 (厦『-J大学中文系,福建厦 ...

  • 外国文学期中试卷
  • 外国文学期中试卷 小组成员:王慧敏,汤玥,王瑶,周旋 一.填空题. 1.斯丹尔达的__________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王瑶 1340110011) 2.法国现代小说之父______.(王瑶 1340110011 周旋 1340110012) 3.萨克雷的作品__________的书名出自 ...

  • 外国文学史]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复习笔记8
  • 中华汉语学习网www.100hanyu.net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 <外国文学史>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复习笔记 1.欧美文学三个渊源: (1)发源于希腊而后又在罗马得到光大的古典文明,特质在于它的世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 (2)发源于希伯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