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

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

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

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

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

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

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技巧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

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

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

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

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

——乐景

2、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

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

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

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景。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

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

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

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

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

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

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

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

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

《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

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

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

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

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

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

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

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

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

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

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

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

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 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

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

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

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

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

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

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

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

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

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

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

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

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

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

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

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

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

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细节描写

6色彩的渲染

7观察角度的变化

8白描

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10、诗中有画

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

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

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

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

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

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

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

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寻陆鸿

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

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

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

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

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

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

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

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

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

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

而下。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

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

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

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

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

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

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

制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

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

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⑦抑扬。《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

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

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⑧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

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

“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

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四、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

是描写技法之一。

(1)渲染的对象。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

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4)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

染等。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3)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4)铺垫的种类。

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

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

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

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33)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

垫。如:江南可采莲作者: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

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

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

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

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

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

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

脉络。

(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

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

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

(3)照应的种类。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

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

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画

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

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

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

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

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

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

想的豁达。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

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练习一 品味意象 体会感情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有争论。有人认

为它通篇比兴,有所寄托;有人认为此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

简要说出理由。

答案:这首诗借景写意,有所寄托。前两句写诗人独爱幽草,与以鸣声诱人的黄鹂作比,

喻仕途世态,寓意明显。第三四句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

忧伤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王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王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解析: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

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

有景、有情)。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案: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

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

霜”重复。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2、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拂”

入手,分析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

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无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

请作具体分析。

)是中秋。可以从诗句中的“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和人及活动可以作出

判断。(2)不一样。《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和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

而《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故意问“不知秋

思落誰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而动人。)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 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诗人的视野是 ,而诗的意境则是 。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然统一的艺术境界,给

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答案:(1)落日黄昏。见到了天涯、碧山、暮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2)视野是由

远而近,意境是由近到远。(3)强烈的凝重和压抑。)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请概括一二两句的内容:

案:(1)一二句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

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都全部丧身“胡尘”。(

2) 赏析三四句的精妙处是:

答案:“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士深表同情。但“犹

是”句荡开了一笔,另辟新境,写出了在家中的年轻妻子的梦中情怀。战场上的枯骨仍

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如此写来,造成了强烈的艺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①?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早晚回:即何时回。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用简要语言分析本诗用什么样的方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用映衬的手法描写了戍边将士顶风雪冒严寒,千里行军的壮阔场面,表达出一

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想感

情.

2),试从色彩,动静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展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是静的,将士们行军的队伍是动的,漫山遍野的雪是静

的,一行行队伍中的红旗是动的,构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山上一片雪是白的,行军队伍中

的点点红旗是红的,远看去,在白色的底质上有红点在蠕动,展现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

图案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写出对诗中三.四句的理解.

答案:(1).乱入为混入的意思,由于前两句的描写,这里的采连姑娘已与荷塘荷叶融为一

体,使人难以分辨了,只见一片荷叶,不见人影,这是视觉的差错造成.因此,只有听到采连

人的歌声时,才知道她们来了.

(2).这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很有特色,试着将这一突出的写作特点揭示出来.

答案:.诗人意欲描写采连姑娘的美丽动人,但始终不让她们直接在这幅采连图的活动的

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与采连的场景,优美的环境自然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诗的意境清

新活泼,妙趣横生.)

紫荆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即用桃花和李花的朴素美和花期短,来反衬出紫薇花的

鲜艳美丽及其花期之长的优点。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俏丽,独占秋光,引人注目,鲜艳突出。)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良辰易逝、盛时难再的伤感采用了烘

托手法,诗的开头以空蒙迷幻的境界,从侧面烘托了海棠花的高洁和美丽

(2)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采用拟人手法,诗人将海棠比拟成人会因夜深而睡去,便欣然用红烛照花,想象

丰富,耐人寻味。)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田野,月明荞麦花如

(答案: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乡村之夜的特征。两个叠词运用贴切,写出了韵味,朴实无华的语句中蕴涵着无限的情致,给人一种清新活泼,恬淡朴实的感觉。)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春 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小溪阴阴鹅鸭戏水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答: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 _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答: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 (1)斜阳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___半日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答:_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2、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

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

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

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

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

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

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技巧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

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

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1、以乐写乐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

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

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

——乐景

2、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

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

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

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景。比如:《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

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

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

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

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

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3、以乐写哀:“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

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4、以哀写乐: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

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

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

《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

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

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

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

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

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

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

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

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

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

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

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

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垂 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

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

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

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

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

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

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

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

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

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

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

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

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

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

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

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

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

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细节描写

6色彩的渲染

7观察角度的变化

8白描

9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10、诗中有画

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

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

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

的象征手法。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

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

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

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

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寻陆鸿

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

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

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操作数•

咏梅》);等等。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

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

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

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

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又如李贺的《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诗人的眼中茫茫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岛成了微不足道的尘烟九点,浩淼无边的东海成了杯中之

物,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3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

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

而下。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

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

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

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

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

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

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

制服。

4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

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臣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影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际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

相》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⑦抑扬。《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

妇“不知愁”,后写“毁”——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

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⑧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

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

“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

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四、结构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

是描写技法之一。

(1)渲染的对象。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3)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

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4)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

染等。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3)铺垫的原则。要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4)铺垫的种类。

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

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

2)从铺垫手法来分,又有伏笔铺垫、悬念铺垫、衬托铺垫(又叫垫衬)、铺陈铺垫(用铺陈事物

的方法,渲染气氛,制造声势)之别。宝玉挨打(33)是伏笔铺垫,《红楼梦曲》就是一种悬念铺

垫。如:江南可采莲作者: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

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

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

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

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

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

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

脉络。

(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

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

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

(3)照应的种类。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

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

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画

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

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

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

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

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

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

想的豁达。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

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练习一 品味意象 体会感情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有争论。有人认

为它通篇比兴,有所寄托;有人认为此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

简要说出理由。

答案:这首诗借景写意,有所寄托。前两句写诗人独爱幽草,与以鸣声诱人的黄鹂作比,

喻仕途世态,寓意明显。第三四句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

忧伤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王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简析王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解析: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

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

有景、有情)。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案: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

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

霜”重复。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2、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拂”

入手,分析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

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无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

请作具体分析。

)是中秋。可以从诗句中的“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和人及活动可以作出

判断。(2)不一样。《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和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

而《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故意问“不知秋

思落誰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而动人。)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 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诗人的视野是 ,而诗的意境则是 。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然统一的艺术境界,给

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答案:(1)落日黄昏。见到了天涯、碧山、暮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2)视野是由

远而近,意境是由近到远。(3)强烈的凝重和压抑。)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请概括一二两句的内容:

案:(1)一二句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

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都全部丧身“胡尘”。(

2) 赏析三四句的精妙处是:

答案:“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士深表同情。但“犹

是”句荡开了一笔,另辟新境,写出了在家中的年轻妻子的梦中情怀。战场上的枯骨仍

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如此写来,造成了强烈的艺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①?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早晚回:即何时回。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用简要语言分析本诗用什么样的方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用映衬的手法描写了戍边将士顶风雪冒严寒,千里行军的壮阔场面,表达出一

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想感

情.

2),试从色彩,动静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展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是静的,将士们行军的队伍是动的,漫山遍野的雪是静

的,一行行队伍中的红旗是动的,构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山上一片雪是白的,行军队伍中

的点点红旗是红的,远看去,在白色的底质上有红点在蠕动,展现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

图案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写出对诗中三.四句的理解.

答案:(1).乱入为混入的意思,由于前两句的描写,这里的采连姑娘已与荷塘荷叶融为一

体,使人难以分辨了,只见一片荷叶,不见人影,这是视觉的差错造成.因此,只有听到采连

人的歌声时,才知道她们来了.

(2).这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很有特色,试着将这一突出的写作特点揭示出来.

答案:.诗人意欲描写采连姑娘的美丽动人,但始终不让她们直接在这幅采连图的活动的

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与采连的场景,优美的环境自然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诗的意境清

新活泼,妙趣横生.)

紫荆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即用桃花和李花的朴素美和花期短,来反衬出紫薇花的

鲜艳美丽及其花期之长的优点。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俏丽,独占秋光,引人注目,鲜艳突出。)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良辰易逝、盛时难再的伤感采用了烘

托手法,诗的开头以空蒙迷幻的境界,从侧面烘托了海棠花的高洁和美丽

(2)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采用拟人手法,诗人将海棠比拟成人会因夜深而睡去,便欣然用红烛照花,想象

丰富,耐人寻味。)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田野,月明荞麦花如

(答案: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乡村之夜的特征。两个叠词运用贴切,写出了韵味,朴实无华的语句中蕴涵着无限的情致,给人一种清新活泼,恬淡朴实的感觉。)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春 日

(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小溪阴阴鹅鸭戏水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答: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 _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答: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 (1)斜阳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___半日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答:_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2、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相关内容

  •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正是对这一考点的体现.诗歌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鉴赏古代诗 ...

  •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
  •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诗歌鉴赏 [专题综述]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从选材上讲,不单是唐诗,历代诗词佳作均可入题:从形式上说,单一诗作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本专题涵盖的考点讲述如下: 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鉴赏评价 E) 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 ...

  • 诗歌鉴赏技巧[1]
  • 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

  • 古代诗歌常见的20种表达方式
  • 1 赋.比.兴    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  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芝兰的美 ...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 载入中...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qu ...

  •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和阅读题
  •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和阅读题 2007-07-28 16:20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讲过,即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从而设身处地的揣摩诗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对诗歌的理解 ...

  • 外国文学史
  • 东方文学 1. 远古东方文学特征:0.1民间文学色彩.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最早最完整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在印度出现了两部史诗<摩柯婆逻多>和<罗摩衍那>.0.2宗教色彩.如希伯来文学的代表作<旧约>.0.3体裁丰富,多种源头. 2. 在埃及文学中最古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