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读《声律启蒙》,读到一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好不容易解释完“皤”是“白色”,却被儿子一句话给问懵了“眉绿”是指“绿色的眉毛”吗?
绿毛的是乌龟,怎么会是眉毛!
中文系出身的我,自然要趁机卖弄一下:“这里的绿是黑色的意思,眉绿不是说眉毛绿,是说眉毛黑。”
儿子一脸懵逼地看着我,他的小脑袋似乎不能理解,绿为什么是黑色。
本着要延伸阅读的原则,我自然要趁机给他普及一下古代的颜色……然后,我发现自己也是一脸懵逼。
认真去说和古代颜色有关的事情,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姜、橙、橘、桔、杏、藕、茶,葱这些食物竟然全是颜色……一个红色,也能演化出绯、绛、丹、赫、彤、檀等等匪夷所思的词。
“鬓皤对眉绿”里的一个简单的“绿”字,深究下去竟然全是问题。
古诗文中的“眉绿”和“眉翠”应该是差不多的意思。宋玉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邻之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这里的“眉如翠羽”,有些注释说是“眉色如翡翠之羽”,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要知道在这两句之前,宋玉说东邻之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显然是一个素颜美人,不化妆而生就一副翡翠般的眉毛,想想是有些吓人。
所以,这里的“翠”应该是黑色的意思,再往深处想,很可能是黑的发亮的意思。
同样的例子,《红楼梦》里写宝钗有一段“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若是“翠”当绿色来看,宝姐姐天生一对绿眉毛,这比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里的妆容还恐怖啊。
不仅“翠”有黑色的意思,在古文中,“绿”这个字也常用来表示黑色。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宫女早晨梳头用了“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里的“绿云“比喻乌黑的头发,如果当成现在的绿色来解读,那就比绿色的眉毛更恐怖了。
用“绿“来形容黑发的还有许多,比如,李白《古风十九首》:“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柏”,《游泰山》“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可以说这种用法在唐诗中俯拾皆是。
“绿眉“指黑眉的自然也有,苏轼在悼念妻子的《南歌子》中写道:“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这里说因为苦闷眉结难舒,自然也是天然的黑色眉毛。
同样,在他的另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里的“翠眉”可是男人的眉毛,没有化妆,自然也是指黑色。
搞明白了翠和绿都有黑的意思,《声律启蒙》中“鬓皤对眉绿”就好理解了,“眉绿”就是“眉毛乌黑”,有典故,也符合常识。
But,难道这就结束了吗?
刚刚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但是,从美容学(有这个学科吗?)的角度去思考,到底有没有绿色的眉毛?
还是先来看看古代的美人们是如何折腾眉毛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眉色如望远山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眉共春山争秀
春山眉黛低
此外还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读完更是一头雾水,这是眉毛?这TMD是一部中国国家地理啊!
作为一个对化妆窍不通的文科男,要搞明白古代的那些美人们是如何折腾自己眉毛的,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同学中不乏既懂古典诗词,又精通各类美妆的同学,在一番请教之后,总算把这事理顺了。
在先秦两汉时期,美人们画眉用的材料是石黛,也就是石墨。石黛的颜色浓黑纯粹,画出来的眉妆就黑得很自然,《离骚》中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这个时候的眉妆自然是以黑为主。
但是,纯天然的石黛毕竟产量有限,渐渐地又发明了用苏方木加菘蓝、马蓝等蓝草植物制作人工石黛,这种人工石黛的颜色就不是纯黑的了,而是近似黑又发绿的颜色,根据浓淡程度不同,或许真有绿色的眉毛。
(古人的画眉工具)
到了隋唐时期,一种从波斯进口的螺子黛渐渐取代了人工石黛,螺子黛中添加了某种由贝壳提取的天然紫色染料,因此画出来的眉妆青黑含紫,纯粹又妖娆。
提到了螺子黛,就不得不说一下扬州的美女吴绛仙。
相传,隋炀帝乘船下扬州时,让许多妙龄女子在岸上拉纤,吴绛仙就是一个,因为她眉毛画得好看,被隋炀帝看上了,选入宫中。皇帝赐给她“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
这么看来,会化妆自古就是一条上升的捷径。
再说一说这个“铜黛”。直接上百度词条吧,铜黛,即铜绿,古代作为画眉的颜料。没错,原料就是铜器表面绿色的铜锈。
铜黛颜色翠绿,画出来的眉毛堪称“青翠欲滴”,就像开元年间进士万楚的诗句“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绿色的眉毛,红色的裙子……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除了铜黛以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画眉材料是青黛,青黛的主要成分是靛蓝,根据浓淡的不同,画出来的眉毛也是在黑色的基础上偏蓝或偏绿,用比较古典的词汇形容就是“苍”——苍色的眉毛,很有遐想的空间。
看吧,真的有绿色的眉毛,而且并不少见。
这么夸张的色彩,当然不能直接涂的,在操作手法上,要以晕染的形式呈现,文艺点得说法是要“沁”,晏几道的词:“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绿色的眉妆最好配上细小修长的眉形,“小眉幽恨,浅绿低横”,自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幽怨模样。
说了这么多,《声律启蒙》中的“鬓皤对眉绿”究竟是什么颜色,现在就有了答案:
如果是没有化妆的,那么就是黑色的(这不是废话嘛)
如果是化了妆的眉毛,那就有可能是黑的,也有可能是绿的,也有可能是紫的、灰的、暗黄的、淡青的、红的……以及各种想像不到的颜色。
文艺点的解释就是,女人的眉妆和女人的心思一样,永远是让人琢磨不透的。
教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读《声律启蒙》,读到一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好不容易解释完“皤”是“白色”,却被儿子一句话给问懵了“眉绿”是指“绿色的眉毛”吗?
绿毛的是乌龟,怎么会是眉毛!
中文系出身的我,自然要趁机卖弄一下:“这里的绿是黑色的意思,眉绿不是说眉毛绿,是说眉毛黑。”
儿子一脸懵逼地看着我,他的小脑袋似乎不能理解,绿为什么是黑色。
本着要延伸阅读的原则,我自然要趁机给他普及一下古代的颜色……然后,我发现自己也是一脸懵逼。
认真去说和古代颜色有关的事情,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姜、橙、橘、桔、杏、藕、茶,葱这些食物竟然全是颜色……一个红色,也能演化出绯、绛、丹、赫、彤、檀等等匪夷所思的词。
“鬓皤对眉绿”里的一个简单的“绿”字,深究下去竟然全是问题。
古诗文中的“眉绿”和“眉翠”应该是差不多的意思。宋玉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邻之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这里的“眉如翠羽”,有些注释说是“眉色如翡翠之羽”,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要知道在这两句之前,宋玉说东邻之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显然是一个素颜美人,不化妆而生就一副翡翠般的眉毛,想想是有些吓人。
所以,这里的“翠”应该是黑色的意思,再往深处想,很可能是黑的发亮的意思。
同样的例子,《红楼梦》里写宝钗有一段“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若是“翠”当绿色来看,宝姐姐天生一对绿眉毛,这比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里的妆容还恐怖啊。
不仅“翠”有黑色的意思,在古文中,“绿”这个字也常用来表示黑色。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宫女早晨梳头用了“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里的“绿云“比喻乌黑的头发,如果当成现在的绿色来解读,那就比绿色的眉毛更恐怖了。
用“绿“来形容黑发的还有许多,比如,李白《古风十九首》:“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柏”,《游泰山》“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可以说这种用法在唐诗中俯拾皆是。
“绿眉“指黑眉的自然也有,苏轼在悼念妻子的《南歌子》中写道:“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这里说因为苦闷眉结难舒,自然也是天然的黑色眉毛。
同样,在他的另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里的“翠眉”可是男人的眉毛,没有化妆,自然也是指黑色。
搞明白了翠和绿都有黑的意思,《声律启蒙》中“鬓皤对眉绿”就好理解了,“眉绿”就是“眉毛乌黑”,有典故,也符合常识。
But,难道这就结束了吗?
刚刚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但是,从美容学(有这个学科吗?)的角度去思考,到底有没有绿色的眉毛?
还是先来看看古代的美人们是如何折腾眉毛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眉色如望远山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眉共春山争秀
春山眉黛低
此外还有“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读完更是一头雾水,这是眉毛?这TMD是一部中国国家地理啊!
作为一个对化妆窍不通的文科男,要搞明白古代的那些美人们是如何折腾自己眉毛的,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同学中不乏既懂古典诗词,又精通各类美妆的同学,在一番请教之后,总算把这事理顺了。
在先秦两汉时期,美人们画眉用的材料是石黛,也就是石墨。石黛的颜色浓黑纯粹,画出来的眉妆就黑得很自然,《离骚》中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这个时候的眉妆自然是以黑为主。
但是,纯天然的石黛毕竟产量有限,渐渐地又发明了用苏方木加菘蓝、马蓝等蓝草植物制作人工石黛,这种人工石黛的颜色就不是纯黑的了,而是近似黑又发绿的颜色,根据浓淡程度不同,或许真有绿色的眉毛。
(古人的画眉工具)
到了隋唐时期,一种从波斯进口的螺子黛渐渐取代了人工石黛,螺子黛中添加了某种由贝壳提取的天然紫色染料,因此画出来的眉妆青黑含紫,纯粹又妖娆。
提到了螺子黛,就不得不说一下扬州的美女吴绛仙。
相传,隋炀帝乘船下扬州时,让许多妙龄女子在岸上拉纤,吴绛仙就是一个,因为她眉毛画得好看,被隋炀帝看上了,选入宫中。皇帝赐给她“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
这么看来,会化妆自古就是一条上升的捷径。
再说一说这个“铜黛”。直接上百度词条吧,铜黛,即铜绿,古代作为画眉的颜料。没错,原料就是铜器表面绿色的铜锈。
铜黛颜色翠绿,画出来的眉毛堪称“青翠欲滴”,就像开元年间进士万楚的诗句“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绿色的眉毛,红色的裙子……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除了铜黛以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画眉材料是青黛,青黛的主要成分是靛蓝,根据浓淡的不同,画出来的眉毛也是在黑色的基础上偏蓝或偏绿,用比较古典的词汇形容就是“苍”——苍色的眉毛,很有遐想的空间。
看吧,真的有绿色的眉毛,而且并不少见。
这么夸张的色彩,当然不能直接涂的,在操作手法上,要以晕染的形式呈现,文艺点得说法是要“沁”,晏几道的词:“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绿色的眉妆最好配上细小修长的眉形,“小眉幽恨,浅绿低横”,自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幽怨模样。
说了这么多,《声律启蒙》中的“鬓皤对眉绿”究竟是什么颜色,现在就有了答案:
如果是没有化妆的,那么就是黑色的(这不是废话嘛)
如果是化了妆的眉毛,那就有可能是黑的,也有可能是绿的,也有可能是紫的、灰的、暗黄的、淡青的、红的……以及各种想像不到的颜色。
文艺点的解释就是,女人的眉妆和女人的心思一样,永远是让人琢磨不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