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 “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文体。

9.三言两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编著的,包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描绘了一幅幅市民生活的风情画,在日常题材和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三言是白话小说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二拍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 梅村体:得名于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题材上以故国抒情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圆圆曲》是代表性作品。

1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是桐城人,故被称为“通称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方苞将自己的散文提出“义法”,主张文辞要“雅洁”。刘大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将义理、考证、文章合一;还提出文之精、文之粗。桐城派的散文理论体系严密,影响很大,流派庞大。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 “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文体。

9.三言两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明代凌濛初编著的,包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描绘了一幅幅市民生活的风情画,在日常题材和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三言是白话小说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二拍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 梅村体:得名于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是他在继承元、白歌行体诗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的一种叙事诗体。题材上以故国抒情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圆圆曲》是代表性作品。

1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是桐城人,故被称为“通称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方苞将自己的散文提出“义法”,主张文辞要“雅洁”。刘大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将义理、考证、文章合一;还提出文之精、文之粗。桐城派的散文理论体系严密,影响很大,流派庞大。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 元明戏曲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一.填空(每空 1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元代剧作家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2剑记>.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g ...

  • 明清文学史
  •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一.解释:1."童心说" 2.公安派 3.竟陵派 4.复社 5.几社 二.填空 1.晚明文学家 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要求文学创作应真实地表现作者的 内心情感. 2.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是 . . ,他们提出的最著名的文学主张 是 . 3.竟 ...

  •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院校
  • 一,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02.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03.唐宋文学研究04.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 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201英语(含法律硕士)631文学综合838文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 0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2.袁行霈 ...

  • 2012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是 芍陂 的开凿与修建.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 桓谭 和 王蕃 .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 ...

  • 才女之累赘:李清照的重塑与再造
  • 作者:艾朗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01期 李清照的<词论>,大家虽很熟悉,我们仍不妨重读一遍,同时再看看两位古代学者对其的反应.因为我们讨论李清照做人作文,可从这篇<词论>看出不少特征.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 ...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 高二历史组 学习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问题一: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问题二:明朝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与著作? 问题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名字.各自思想主张. ...

  • 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发展的五大阶段
  • 作者:仪平策 理论学刊 2007年11期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7)06-0108-06 中国文艺美学思想资源丰博深厚,源远流长,在世界美学史上独树一帜.通观中国美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其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主导的乃至核心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理论版) 胡锦珠 / 整理 (按:本博客为语文基础知识的提纲,请同学们针对提纲条目逐一学习,或者查阅有关的基础知识手册书籍.) [第一编]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 第一部分 字音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

  • 开题之文献综述
  • 以明商业文化视"三言二拍"商人形象 --开题之文献综述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的佼佼者,其中有大量为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 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