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1. 锤击桩

1.1桩身质量差

1.1.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1.1.2.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3)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

1.1.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1.2桩身偏移过大

1.2.1. 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

1.2.2. 原因分析

(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

(2)控制桩产生位移。

(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

(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

1.2.3. 防治措施

(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可同设计沟通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1.3桩接头破坏

1.3.1. 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1.3.2. 原因分析

(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

(2)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

(3)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不紧。

1.3.3. 防治措施

(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1.4桩头打碎

1.4.1. 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1.4.2. 原因分析

(1)桩身质量差,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

(2)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

(3)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

(4)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

1.4.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2)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3)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形状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严禁“轻锤高击”。

(4)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 ;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5)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1.5断桩

1.5.1.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1.5.2.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2)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

(3)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

(4)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

(5)桩的细长比过大。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

1.5.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2)堆放、起吊、运输中,应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当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3)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 的桩,不得使用。

(5)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步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长细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6)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1.6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1.6.1. 现象: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

1.6.2. 原因分析

(1)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

(2)桩锤选择不当。

(3)沉桩顺序不当(错误),如采用四周往中间打,中间土被挤密后,导致沉桩困难。

(4)桩头破碎或桩身断裂,致使沉桩不能正常进行。

1.6.3. 防治措施

(1)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应补勘。

(2)正式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施工,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

(3)若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应会同设计处理。

2. 静压桩

2.1桩位偏移

2.1.1. 现象: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

2.1.2. 原因分析

(1)桩机定位不准,在桩机移动时,由于施工场地松软,致使原定桩位受到挤压而产生位移。

(2)地下障碍物未清除,使沉桩时产生位移。

(3)桩机不平,压桩力不垂直。

2.1.3.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

(2)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拔出(一般在桩入土3m 内是可以拨出的),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

(3)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

(4)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即可。

2.2沉桩深度不足

2.2.1. 现象: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

2.2.2. 原因分析

(1)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

(2)在沉桩时遇到下层土为粉砂层或硬夹层,沉桩时穿不透而达不到标高。

(3)在沉桩过程中,因故停压,停歇时间太长,土体固结,无法沉到规定标高。

(4)由于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压碎,而无法沉到设计标高。

(5)由于桩身倾斜,而用桩机强行校直,产生桩身断裂、错位而达不到设计标高。

2.2.3. 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大吨位桩机。

(2)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

(3)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后才能沉桩。

(4)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

(5)若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应会同设计处理。

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3.1成孔质量不合格

3.1.1. 现象:⑴坍孔:孔壁坍塌。⑵斜孔: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⑶弯孔: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定或导管困难。⑷缩孔: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⑸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⑹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3.1.2. 原因分析

(1)坍孔原因有:①孔口护筒埋置不当;②孔内静水压力不足;③护壁泥浆指标选用不当;④钻进过快或停留一处空钻时间过长;⑤清孔时间太长或成孔后未及时浇注;⑥施工过程中对孔壁扰动太大。

(2)造成斜孔、弯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①钻杆垂直度偏差大;②钻头结构偏心;③开孔时,进尺太快,孔形不直;④孔内障碍物或地层软硬不均,钻进时产生偏斜。

(3)造成缩孔的原因主要有:塑性土膨胀;钻头直径偏小。

(4)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超允许值的原因主要有:①孔内泥浆的比重、粘度不够,携带钻渣的能力差;②清孔方法不当,孔底有流沙或孔壁坍塌;③停歇时间太长。

3.1.3. 防治措施

(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成孔钻具(导向器。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②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

(2)选用合适型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3)正确埋置护筒:①预先探明浅层地下障碍物,清除后埋置护筒。②依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护筒埋置深度,一般粘性土≤1m ,砂土及松软填土≤1.5m ;保证下端口埋置在较密实土层,护筒外围用粘土封填压实;护筒上口高出地面100mm ;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100mm 且有一定刚度。③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如水位变化引起孔内外水压差变化大,可加高护筒,增大水压差调节能力。

(4)制备合格的泥浆:①重视对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②当在淤泥质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宜加大泥浆的比重(1.25~1.3) ,且钻进采用低转速慢进尺;③在处理弯孔、缩孔时,如果需提钻进行上下扫孔作业时,应先适当加大泥浆比重(通常是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

(5)选择恰当的钻进方法:①开孔时5m 以内,宜选用低转速慢进尺,每进尺5m 左右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②在淤泥质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应控制转速和进尺,且加大泥浆比重(或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③在有倾斜的软硬土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转速钻进;④在回填后重钻的弯孔部位钻进时,也宜用低转速慢进尺,必要时还要上下扫孔;⑤在粘土层等易缩孔土层中钻进时,应选择同设计直径一样大的钻头,且放慢进尺速度;⑥在透水性大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中钻进时要加大泥浆比重。

(6)加强测控,确保钻进深度和清孔质量。

3.2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质量差

3.2.1. 现象:(1)安装钢筋笼困难。(2)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3)下放导管困难。

3.2.2. 原因分析

(1)孔形呈现斜孔、弯孔、缩孔或孔内地下障碍物清理不彻底。

(2)钢筋笼制作偏差大;运输堆放时变形大;孔内分段钢筋笼对接不直;下孔速度过快使下端插到孔壁上。

(3)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导管挂碰钢筋笼或孔内混凝土上托钢筋笼。

3.2.3. 防治措施

(1)抓好从钢筋笼制作到孔内拼装焊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

(2)提高成孔质量,出现斜孔、弯孔时不要强行进行下钢筋笼和下导管作业。

(3)在不通长配筋的孔内浇混凝土时,当水下混凝土接近钢筋笼下口时,要适当加大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减小提升导管的幅度,以便钢筋笼顺利埋入混凝土之中。

(4)合理安排现场作业,减少成桩作业时间。

3.3成桩桩身质量不良

3.3.1. 现象:(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过大。(2)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或存在缩颈、断桩等缺陷。

3.3.2. 原因分析

(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标高误判:①孔底回淤量过大,桩顶浮浆层较厚,测量混凝土标高不准;②孔内局部扩孔,混凝土充盈量大,未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上升情况,灌注量不足。

(2)断桩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骨料粒径偏大,造成导管内混凝土拒落;②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太浅,或下口脱离了混凝土面层使部分桩顶浮浆混凝土保留在桩身上;③因排除现场施工故障,使混凝土灌注中断时间过长;④导管拼接质量差,管内漏气、漏水;⑤浇混凝土时发生坍孔。

3.3.3. 防治措施

(1)成桩保护桩长不少于50cm 。

(2)防止误判,准确导管定位。

(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护;导管拼接质量应通过0.6MPa 试压合格方可使用。

(4)灌注混凝土时要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4基坑支护工程

4.1止水失效

4.1.1. 现象:开挖后支护结构出现明显渗水现象。

4.1.2. 原因分析

(1)采用深搅桩等围护结构后土体止水处理时,提升速度快,搅拌不均匀,桩体搭接不严密,产生缝隙。

(2)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因设计不合理,挖土不规范等原因产生过大位移,引起土体开裂。

4.1.3. 防治措施

(1)严格审查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案。

(2)深搅桩施工时,应严格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搭接严密,尤其是水灰比和喷浆提升速度,均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3)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搭接处须严密,确保浇灌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中掺入防渗剂。

(4)如已发生渗漏则采取注浆补漏或采用高压旋喷桩补漏等有效措施。

(5)当出现位移较大及坑壁裂缝渗水的现象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4.2降水效果不好

4.2.1. 现象:土层含水量高,基坑开挖困难。

4.2.2. 原因分析

(1)降水井数量不足,井深不够。

(2)降水井施工时,洗井工作马虎或滤料含泥过多造成堵塞。

(3)抽吸水泵功率小。

(4)降水井和回灌井的距离小,两井相通,形成降水井仅抽吸回灌井点的水,而使基坑内的水无法下降。

4.2.3. 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洗井直到渗水通畅,严格控制滤料质量。

(2)井管滤头宜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3)在支护结构外约1.0m 挖排水沟,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

(4)选用与井径、渗透水量相匹配的潜水泵。

(5)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排水渗入坑内。

(4)施工前应对管井、抽水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试运转。

(7)为防止降水井和回灌井两井相通,两井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1. 锤击桩

1.1桩身质量差

1.1.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1.1.2.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3)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

1.1.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1.2桩身偏移过大

1.2.1. 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

1.2.2. 原因分析

(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

(2)控制桩产生位移。

(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

(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

1.2.3. 防治措施

(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可同设计沟通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1.3桩接头破坏

1.3.1. 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1.3.2. 原因分析

(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

(2)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

(3)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不紧。

1.3.3. 防治措施

(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1.4桩头打碎

1.4.1. 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1.4.2. 原因分析

(1)桩身质量差,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

(2)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

(3)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

(4)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

1.4.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2)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3)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形状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严禁“轻锤高击”。

(4)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 ;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5)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1.5断桩

1.5.1.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1.5.2.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2)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

(3)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

(4)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

(5)桩的细长比过大。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

1.5.3. 防治措施

(1)管桩进场时严格进行验收程序,对不合格桩进行退场处理。

(2)堆放、起吊、运输中,应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当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3)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 的桩,不得使用。

(5)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步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长细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6)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1.6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1.6.1. 现象: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

1.6.2. 原因分析

(1)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

(2)桩锤选择不当。

(3)沉桩顺序不当(错误),如采用四周往中间打,中间土被挤密后,导致沉桩困难。

(4)桩头破碎或桩身断裂,致使沉桩不能正常进行。

1.6.3. 防治措施

(1)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应补勘。

(2)正式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施工,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

(3)若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应会同设计处理。

2. 静压桩

2.1桩位偏移

2.1.1. 现象: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

2.1.2. 原因分析

(1)桩机定位不准,在桩机移动时,由于施工场地松软,致使原定桩位受到挤压而产生位移。

(2)地下障碍物未清除,使沉桩时产生位移。

(3)桩机不平,压桩力不垂直。

2.1.3.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

(2)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拔出(一般在桩入土3m 内是可以拨出的),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

(3)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

(4)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即可。

2.2沉桩深度不足

2.2.1. 现象: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

2.2.2. 原因分析

(1)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

(2)在沉桩时遇到下层土为粉砂层或硬夹层,沉桩时穿不透而达不到标高。

(3)在沉桩过程中,因故停压,停歇时间太长,土体固结,无法沉到规定标高。

(4)由于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压碎,而无法沉到设计标高。

(5)由于桩身倾斜,而用桩机强行校直,产生桩身断裂、错位而达不到设计标高。

2.2.3. 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大吨位桩机。

(2)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

(3)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后才能沉桩。

(4)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

(5)若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应会同设计处理。

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3.1成孔质量不合格

3.1.1. 现象:⑴坍孔:孔壁坍塌。⑵斜孔: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⑶弯孔: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定或导管困难。⑷缩孔: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⑸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⑹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3.1.2. 原因分析

(1)坍孔原因有:①孔口护筒埋置不当;②孔内静水压力不足;③护壁泥浆指标选用不当;④钻进过快或停留一处空钻时间过长;⑤清孔时间太长或成孔后未及时浇注;⑥施工过程中对孔壁扰动太大。

(2)造成斜孔、弯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①钻杆垂直度偏差大;②钻头结构偏心;③开孔时,进尺太快,孔形不直;④孔内障碍物或地层软硬不均,钻进时产生偏斜。

(3)造成缩孔的原因主要有:塑性土膨胀;钻头直径偏小。

(4)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超允许值的原因主要有:①孔内泥浆的比重、粘度不够,携带钻渣的能力差;②清孔方法不当,孔底有流沙或孔壁坍塌;③停歇时间太长。

3.1.3. 防治措施

(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成孔钻具(导向器。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②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

(2)选用合适型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3)正确埋置护筒:①预先探明浅层地下障碍物,清除后埋置护筒。②依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护筒埋置深度,一般粘性土≤1m ,砂土及松软填土≤1.5m ;保证下端口埋置在较密实土层,护筒外围用粘土封填压实;护筒上口高出地面100mm ;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100mm 且有一定刚度。③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如水位变化引起孔内外水压差变化大,可加高护筒,增大水压差调节能力。

(4)制备合格的泥浆:①重视对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②当在淤泥质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宜加大泥浆的比重(1.25~1.3) ,且钻进采用低转速慢进尺;③在处理弯孔、缩孔时,如果需提钻进行上下扫孔作业时,应先适当加大泥浆比重(通常是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

(5)选择恰当的钻进方法:①开孔时5m 以内,宜选用低转速慢进尺,每进尺5m 左右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②在淤泥质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应控制转速和进尺,且加大泥浆比重(或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③在有倾斜的软硬土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转速钻进;④在回填后重钻的弯孔部位钻进时,也宜用低转速慢进尺,必要时还要上下扫孔;⑤在粘土层等易缩孔土层中钻进时,应选择同设计直径一样大的钻头,且放慢进尺速度;⑥在透水性大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中钻进时要加大泥浆比重。

(6)加强测控,确保钻进深度和清孔质量。

3.2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质量差

3.2.1. 现象:(1)安装钢筋笼困难。(2)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3)下放导管困难。

3.2.2. 原因分析

(1)孔形呈现斜孔、弯孔、缩孔或孔内地下障碍物清理不彻底。

(2)钢筋笼制作偏差大;运输堆放时变形大;孔内分段钢筋笼对接不直;下孔速度过快使下端插到孔壁上。

(3)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导管挂碰钢筋笼或孔内混凝土上托钢筋笼。

3.2.3. 防治措施

(1)抓好从钢筋笼制作到孔内拼装焊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

(2)提高成孔质量,出现斜孔、弯孔时不要强行进行下钢筋笼和下导管作业。

(3)在不通长配筋的孔内浇混凝土时,当水下混凝土接近钢筋笼下口时,要适当加大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减小提升导管的幅度,以便钢筋笼顺利埋入混凝土之中。

(4)合理安排现场作业,减少成桩作业时间。

3.3成桩桩身质量不良

3.3.1. 现象:(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过大。(2)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或存在缩颈、断桩等缺陷。

3.3.2. 原因分析

(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标高误判:①孔底回淤量过大,桩顶浮浆层较厚,测量混凝土标高不准;②孔内局部扩孔,混凝土充盈量大,未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上升情况,灌注量不足。

(2)断桩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骨料粒径偏大,造成导管内混凝土拒落;②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太浅,或下口脱离了混凝土面层使部分桩顶浮浆混凝土保留在桩身上;③因排除现场施工故障,使混凝土灌注中断时间过长;④导管拼接质量差,管内漏气、漏水;⑤浇混凝土时发生坍孔。

3.3.3. 防治措施

(1)成桩保护桩长不少于50cm 。

(2)防止误判,准确导管定位。

(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护;导管拼接质量应通过0.6MPa 试压合格方可使用。

(4)灌注混凝土时要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4基坑支护工程

4.1止水失效

4.1.1. 现象:开挖后支护结构出现明显渗水现象。

4.1.2. 原因分析

(1)采用深搅桩等围护结构后土体止水处理时,提升速度快,搅拌不均匀,桩体搭接不严密,产生缝隙。

(2)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因设计不合理,挖土不规范等原因产生过大位移,引起土体开裂。

4.1.3. 防治措施

(1)严格审查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案。

(2)深搅桩施工时,应严格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搭接严密,尤其是水灰比和喷浆提升速度,均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3)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搭接处须严密,确保浇灌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中掺入防渗剂。

(4)如已发生渗漏则采取注浆补漏或采用高压旋喷桩补漏等有效措施。

(5)当出现位移较大及坑壁裂缝渗水的现象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4.2降水效果不好

4.2.1. 现象:土层含水量高,基坑开挖困难。

4.2.2. 原因分析

(1)降水井数量不足,井深不够。

(2)降水井施工时,洗井工作马虎或滤料含泥过多造成堵塞。

(3)抽吸水泵功率小。

(4)降水井和回灌井的距离小,两井相通,形成降水井仅抽吸回灌井点的水,而使基坑内的水无法下降。

4.2.3. 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洗井直到渗水通畅,严格控制滤料质量。

(2)井管滤头宜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3)在支护结构外约1.0m 挖排水沟,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

(4)选用与井径、渗透水量相匹配的潜水泵。

(5)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排水渗入坑内。

(4)施工前应对管井、抽水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试运转。

(7)为防止降水井和回灌井两井相通,两井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 。


相关内容

  • 20151201创建优质工程的计划措施
  • 质量保证体系框加图 公司项目部 项目经理 **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施 工 员 技术员 材料员 检测员 质量工程测量工程资 料 员 路 基 土 石 方 工 程 队 长 雨污水管道安装队长 水泥稳定层施工队长 沥 青 混 凝 土 工 程 队 长 路 基 护 坡 工 程 队 长 绿化工程施工队长 路 ...

  • 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 JZL3 中设国联乐平 20MW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中设国联乐平 20MW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监理项目部 2015 年 1 月 24 日 1 批准: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编制: 年 月 日 2 编制目的: 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 ...

  • 质量通病防治细则
  • 宁波马菲羊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 监 理 实 施 象山意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方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宁波诚建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八月 宁波诚建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质量缺陷.通病防治实施细则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要求也越来越短.由于不合理的工期要求,致使工程质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 ...

  •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各施工技术措施
  • 幸福城祈福里三组团一.二.七.八幢住宅楼及A.B库工程质量 通病防治方案各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提幸福城祈福里三组团一.二.七.八幢住宅楼及A.B库工程的质量,维护公众利益,根据<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及建设单位下达的住宅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程各分项工程质量 ...

  •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 AN C 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试行) 二OO 九年九月 目 录 前 言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4 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通病管理措施 4.1 建设单位 4.2 设计单位 4.3 施工单位 4.4监理单位 5 渗漏防治 5.1地下室工程 5.2 楼地面工程 5.3 屋面工 ...

  • 淮安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内容A4
  • 1.总 则 1.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工程. 1.3在住宅设计.施工.监理.图纸审查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导则. 2.基 本 规 定 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 ...

  • 江苏省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淮安市已实施的质量通病防治导则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以下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 二.编制依据: 1.>GB50300-2001 2.>GB50204-2002 3.>GB50203-2002 4 ...

  •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
  • 火电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与典型缺陷防治措施 认真执行原电力部建设协调司1995年颁布的<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认真编制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建设.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这些措施,并严格监督其实施.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工程质 ...

  • 地铁车站施工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2016.7.
  •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 .................................................... 1 1.2 编制原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