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与计算题,测量

简答题库及参考答案

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测量控制网布设时,应按从高等级向低等级的方法布设,先布设一等网,二等网为在一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等网为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四等网为在三等网的基础上加密。

先控制后碎部——测量地物或地貌特征点三维坐标称为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应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量,因此碎部测量之前,应先布设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测量出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2、比例尺精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

答:比例尺精度等于0.1M(mm),M为比例尺的分母值,用于确定测图时距离的测量精度。

例如,取M=500,比例尺精度为50mm=5cm,测绘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要求测距误差应小于5cm。 3、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轴线?

圆水准器轴——LL,竖轴——VV,管水准器轴——LL,视准轴——CC。 4、用公式RAByAB

计算出的象限角RAB,如何将其换算为坐标方位角AB? xAB

xAB>0,y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一象限,AB=RAB;

x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三象限,AB=RAB+180°; xAB>0,yAB

5、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6、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7、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计算方位角闭合差f,f

推算导线边的方位角,计算导线边的坐标增量x,y,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 计算全长相对闭合差K

fx2fy2

D

,式中

D为导线各边长之和,如果

K

计算改正后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推算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8、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9、视差是如何产生的?消除视差的步骤?

物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10、路线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将路线设计中心线测设到实地,测设中线交点JD、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转点上的转角、

测设曲线等。

11、简要说明布设测量控制网应遵循的原则。

测量规范规定,测量控制网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网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网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网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一等网的精度最高,图根网的精度最低。控制网的等级越高,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网的等级越低,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不同?

水平角是测站与地面任意两点连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竖直角是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仰角的取值范围为0~90°,俯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3、相位测距原理?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正弦波,通过测量正弦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相位移来解算距离。 14、脉冲测距原理?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一定频率的尖脉冲,通过测量发射的尖脉冲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16、等高线有何特征?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mD。

【解】DdM23.2×2000=464m,mDMmd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独立丈量了两条直角边a,b,其中误差均为m,试推导由a,b边计算所得斜边c的中误差mc的公式?

a2b2,全微分得

11121

dc(ab2)22ada(a2b2)22bdb

22 abdadbcc

a22b22a2b2222

mm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mc2m2m 2

ccc

6、已知AB89°12′01″,xB3065.347m,yB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DB1123.704m,D12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斜边c的计算公式为c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B1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xB1123.704×cos236°41′49″=-67.922m,yB1123.704×sin236°41′49″=-103.389m。

x1298.506×cos155°35′33″=-89.702m,y1298.506×sin155°35′33″=40.705m。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x13065.347-67.922=2997.425my12135.265-103.389=2031.876m

x22997.425-89.702=2907.723my22031.876+40.705=2072.581m

8

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L。

(水平

10、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取位到1″。

11、在测站A,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D100lcos(90L)100×0.586×(cos(90-93°28′))2=58.386m

2

hDtan(90L)iv58.386×tan(-3°28′)+1.45-2.56=-4.647m

12

13、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33.012m,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要求在下列表格中计算。

计算题13

计算题14

15、为了求得E点的高程,分别从已知水准点A,B,C出发进行水准测量,计算得到E点的高程值及各段的

路线长列于下表中,试求

⑴ 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取位至mm);78.321m ⑵ 单位权中误差;

⑶ E

【解】E单位权中误差——m0

[PVV]

±3.6mm n1

[PVV]

E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3.9mm

W

[P]n1

16、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31=305°12′27.5″,32=72°34′17.6″ 34=191°14′12.7″,35=126°46′53.78″

17、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139.428m,m=±0.012m,ml=±0.005m,Kl=0.005/139.428=1/27885。

18、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1,D=167.38/15000=0.011m。 D15000

19、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

【解】

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TRtan(2)=68.709m,LR

J2TL2.33m

180

=135.088m,

ER(sec

1)7.768m 2

主点里程

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NInt(

L3

0.5)=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6N3=111° 6

路线长列于下表中,试求

⑴ 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取位至mm);78.321m ⑵ 单位权中误差;

⑶ E

【解】E单位权中误差——m0

[PVV]

±3.6mm n1

[PVV]

E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3.9mm

W

[P]n1

16、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31=305°12′27.5″,32=72°34′17.6″ 34=191°14′12.7″,35=126°46′53.78″

17、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139.428m,m=±0.012m,ml=±0.005m,Kl=0.005/139.428=1/27885。

18、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1,D=167.38/15000=0.011m。 D15000

19、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

【解】

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TRtan(2)=68.709m,LR

J2TL2.33m

180

=135.088m,

ER(sec

1)7.768m 2

主点里程

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NInt(

L3

0.5)=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6N3=111° 6

在统一3°带的带号——nInt(

L

3n=114° 0.5)=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

3

21、

23

24、沿路线前进方向分别测得JD1的左角为1L=136°46′18″,JD2的右角为2R=215°24′36″,试计算JD1与JD2的转角,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解】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JD1的转角为=180-136°46′18″=43°13′42″,为左转角。

JD2的转角为=180-215°24′36″=-35°24′36″,为左转角。

25

26

27、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8+912.01,测得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元素及主点里程。

【解】切线长T=68.709,圆曲线长L=135.088,外距E=7.768m,切曲差J=2.330m。 桩号ZZY=K8+843.301,ZQZ=K8+910.845,ZYZ=K8+978.389。

28、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已知测站点高程H0=65.349m,仪器高i=1.457m,竖盘指标差

x=-6′,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0L。(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

计算过程)

b34.567m,30、测得某矩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12.345m,其中误差分别为ma±3mm,mb±4mm,两者误差独立,试计算该矩形的面积S及其中误差mS。

【解】面积——Sab=12.345×34.567=426.7296m2;

全微分——Sbaab

误差传播定律——mSbmaamb34.5670.00312.3450.004

2

2

2

2

2

2

2

2

±0.115m2

简答题库及参考答案

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测量控制网布设时,应按从高等级向低等级的方法布设,先布设一等网,二等网为在一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等网为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四等网为在三等网的基础上加密。

先控制后碎部——测量地物或地貌特征点三维坐标称为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应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量,因此碎部测量之前,应先布设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测量出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2、比例尺精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

答:比例尺精度等于0.1M(mm),M为比例尺的分母值,用于确定测图时距离的测量精度。

例如,取M=500,比例尺精度为50mm=5cm,测绘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要求测距误差应小于5cm。 3、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轴线?

圆水准器轴——LL,竖轴——VV,管水准器轴——LL,视准轴——CC。 4、用公式RAByAB

计算出的象限角RAB,如何将其换算为坐标方位角AB? xAB

xAB>0,y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一象限,AB=RAB;

xAB0时,RAB0,A→B方向位于第三象限,AB=RAB+180°; xAB>0,yAB

5、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6、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7、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计算方位角闭合差f,f

推算导线边的方位角,计算导线边的坐标增量x,y,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 计算全长相对闭合差K

fx2fy2

D

,式中

D为导线各边长之和,如果

K

计算改正后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推算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8、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9、视差是如何产生的?消除视差的步骤?

物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10、路线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将路线设计中心线测设到实地,测设中线交点JD、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转点上的转角、

测设曲线等。

11、简要说明布设测量控制网应遵循的原则。

测量规范规定,测量控制网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网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网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网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一等网的精度最高,图根网的精度最低。控制网的等级越高,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网的等级越低,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不同?

水平角是测站与地面任意两点连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竖直角是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仰角的取值范围为0~90°,俯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3、相位测距原理?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正弦波,通过测量正弦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相位移来解算距离。 14、脉冲测距原理?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一定频率的尖脉冲,通过测量发射的尖脉冲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16、等高线有何特征?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Hi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md±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mD。

【解】DdM23.2×2000=464m,mDMmd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B1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独立丈量了两条直角边a,b,其中误差均为m,试推导由a,b边计算所得斜边c的中误差mc的公式?

a2b2,全微分得

11121

dc(ab2)22ada(a2b2)22bdb

22 abdadbcc

a22b22a2b2222

mm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mc2m2m 2

ccc

6、已知AB89°12′01″,xB3065.347m,yB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DB1123.704m,D12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斜边c的计算公式为c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B1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xB1123.704×cos236°41′49″=-67.922m,yB1123.704×sin236°41′49″=-103.389m。

x1298.506×cos155°35′33″=-89.702m,y1298.506×sin155°35′33″=40.705m。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x13065.347-67.922=2997.425my12135.265-103.389=2031.876m

x22997.425-89.702=2907.723my22031.876+40.705=2072.581m

8

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L。

(水平

10、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取位到1″。

11、在测站A,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D100lcos(90L)100×0.586×(cos(90-93°28′))2=58.386m

2

hDtan(90L)iv58.386×tan(-3°28′)+1.45-2.56=-4.647m

12

13、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33.012m,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要求在下列表格中计算。

计算题13

计算题14

15、为了求得E点的高程,分别从已知水准点A,B,C出发进行水准测量,计算得到E点的高程值及各段的

路线长列于下表中,试求

⑴ 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取位至mm);78.321m ⑵ 单位权中误差;

⑶ E

【解】E单位权中误差——m0

[PVV]

±3.6mm n1

[PVV]

E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3.9mm

W

[P]n1

16、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31=305°12′27.5″,32=72°34′17.6″ 34=191°14′12.7″,35=126°46′53.78″

17、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139.428m,m=±0.012m,ml=±0.005m,Kl=0.005/139.428=1/27885。

18、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1,D=167.38/15000=0.011m。 D15000

19、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

【解】

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TRtan(2)=68.709m,LR

J2TL2.33m

180

=135.088m,

ER(sec

1)7.768m 2

主点里程

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NInt(

L3

0.5)=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6N3=111° 6

路线长列于下表中,试求

⑴ 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取位至mm);78.321m ⑵ 单位权中误差;

⑶ E

【解】E单位权中误差——m0

[PVV]

±3.6mm n1

[PVV]

E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m±3.9mm

W

[P]n1

16、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31=305°12′27.5″,32=72°34′17.6″ 34=191°14′12.7″,35=126°46′53.78″

17、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丈量了5次,各次丈量的长度分别为:139.413、139.435、139.420、139.428m、139.444。试求:

(1) 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2) 观测值的中误差; (3)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解】=139.428m,m=±0.012m,ml=±0.005m,Kl=0.005/139.428=1/27885。

18、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1,D=167.38/15000=0.011m。 D15000

19、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

【解】

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TRtan(2)=68.709m,LR

J2TL2.33m

180

=135.088m,

ER(sec

1)7.768m 2

主点里程

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NInt(

L3

0.5)=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6N3=111° 6

在统一3°带的带号——nInt(

L

3n=114° 0.5)=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

3

21、

23

24、沿路线前进方向分别测得JD1的左角为1L=136°46′18″,JD2的右角为2R=215°24′36″,试计算JD1与JD2的转角,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解】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JD1的转角为=180-136°46′18″=43°13′42″,为左转角。

JD2的转角为=180-215°24′36″=-35°24′36″,为左转角。

25

26

27、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8+912.01,测得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元素及主点里程。

【解】切线长T=68.709,圆曲线长L=135.088,外距E=7.768m,切曲差J=2.330m。 桩号ZZY=K8+843.301,ZQZ=K8+910.845,ZYZ=K8+978.389。

28、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已知测站点高程H0=65.349m,仪器高i=1.457m,竖盘指标差

x=-6′,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900L。(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

计算过程)

b34.567m,30、测得某矩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12.345m,其中误差分别为ma±3mm,mb±4mm,两者误差独立,试计算该矩形的面积S及其中误差mS。

【解】面积——Sab=12.345×34.567=426.7296m2;

全微分——Sbaab

误差传播定律——mSbmaamb34.5670.00312.3450.004

2

2

2

2

2

2

2

2

±0.115m2


相关内容

  • 5_测量学考试简答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五简答题库及参考答案 [注]:第10题不作要求.考试时请自备函数型科学计算器,不得使用编程型科学计算器. 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测量控制网布设时,应按从高等级向低等级的方法布设,先布设一等网,二等网为在一等网的基础上加密,三等网为在二等网的基础上加密,四等网为在三等网的基础 ...

  • 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试题(初中组)案例
  • 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竞赛试题(初中组)案例 目 录 [实验题目]: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题目]: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7 [实验题目]:研究黑盒子中电阻的连接方式... 12 [实验题目]:磁电式直流电表的改装... 17 [实验题目]: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2 [实验题目 ...

  • 土木工程测量复习资料
  •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地区内测绘工作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照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

  • 自考建筑结构试验历年简答题汇总
  • 简答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36.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超声波传播速度间的定量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有:骨料的品种:粒径的大小:水泥的品种:用水量和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测试时时间的温度和含水率. 37.判断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良好的恢复力特性指标有哪些? 1.强度:2. ...

  •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测量试题
  •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238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 ...

  • [建筑工程测量]习题与答案
  •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题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 . 和 测量. 2.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 . 和 . 3.钢尺丈量距离须做尺长改正,这是由于钢尺的 与钢尺的 不相等而引起的距离改正.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变长时,丈量距离的结果要比实际距离 . 4.水准 ...

  •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一.选择题 1) A.碰撞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 2)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 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 ...

  • [工程测量]考试简答题汇总
  •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提供.处理和表达地表上下及其周围空间建筑和非建筑工程几何物理信息和图形信息,以及研究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FIG:国际测量师联合会. IAG: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ATR:自动目标识别 控制网的基准:是通过平差求解未知点坐标时所给出的已知数据,以便对网的位 ...

  • 2013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3
  • 2012年中考模拟试卷科学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写明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纸. (相对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