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电子教案

§2-3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通过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平衡方程的应用。

3、应用力的平移原理建立平衡方程

教学安排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力的平移原理

2、力偶性质

☉力偶无矩心 ☉力偶无合力 ☉等效力偶可以互换

二、导入新课

平衡方程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通过对力的分析,建立起 来的力的数学解析表达式,是工程实际中对受力情况的一种定 量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

(一)、面受力时的解析表示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F 在x 、y 轴上的投影:

力F 在x 、y 轴分力大小:

投影正负规定如下:若此力沿坐标轴的分力的指向与坐标轴一致,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为正值;反之,则投影为负值.

注意:

力的分力是矢量,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

讨论:

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

(二)

、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F

F 3

一般力系平移后得到一个汇交力系和力偶系。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和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同时为零。

平衡方程:

∑F x =0∑F y =0∑M o =0

例题分析:教材例2-5、例2-6

(三)、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况

1、平面平行力作用的平衡平衡方程

∑F y =0∑M O =0

例题分析: 塔式起重机的机身总重G =220kN , 重心在塔中点,最大起重量, 尺寸如图所示。

求(1)当平衡重时,轨道的反力;

(2)满载时保持机身平衡的最小平衡重;

(3)空载时保持机身平衡的最大平衡重。

解:

(1)由平衡力系平衡方程求反力

∑M B (P ) =0 Q (6+2) -N A ∙4+G ∙2-P (12-2) =0

N A =45kN

∑P y =0 N A +N B -G -P -Q =0

N B =255kN

N A =0 (2)满载时,

∑M B (P ) =0

Q min (6+2) +G ⋅2-P (12-2) =0Q min =7. 5kN

N =0 (3)空载时,B

∑M A (P ) =0Q max (6-2) -G ⋅2=0Q max =110kN 7. 5kN

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称为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若力偶系平衡,则合力偶矩必为零。

平衡方程

M =∑m =0

例题分析:钻孔时钻头给工件施加一个压力和一个力偶,其力偶矩,若夹紧工件的两个螺栓间的距离,求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力。 解: ∑m =0

N A l +m 1=0

N A =-m A =250N l

N B =N A =250N

课内练习:练习册(先练习后总结)

四、小结

⏹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及平衡方程的应用

五、 作业

练习册

六、课后反思

§2-3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通过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平衡方程的应用。

3、应用力的平移原理建立平衡方程

教学安排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力的平移原理

2、力偶性质

☉力偶无矩心 ☉力偶无合力 ☉等效力偶可以互换

二、导入新课

平衡方程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通过对力的分析,建立起 来的力的数学解析表达式,是工程实际中对受力情况的一种定 量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

(一)、面受力时的解析表示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F 在x 、y 轴上的投影:

力F 在x 、y 轴分力大小:

投影正负规定如下:若此力沿坐标轴的分力的指向与坐标轴一致,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为正值;反之,则投影为负值.

注意:

力的分力是矢量,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

讨论:

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

(二)

、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F

F 3

一般力系平移后得到一个汇交力系和力偶系。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和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同时为零。

平衡方程:

∑F x =0∑F y =0∑M o =0

例题分析:教材例2-5、例2-6

(三)、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况

1、平面平行力作用的平衡平衡方程

∑F y =0∑M O =0

例题分析: 塔式起重机的机身总重G =220kN , 重心在塔中点,最大起重量, 尺寸如图所示。

求(1)当平衡重时,轨道的反力;

(2)满载时保持机身平衡的最小平衡重;

(3)空载时保持机身平衡的最大平衡重。

解:

(1)由平衡力系平衡方程求反力

∑M B (P ) =0 Q (6+2) -N A ∙4+G ∙2-P (12-2) =0

N A =45kN

∑P y =0 N A +N B -G -P -Q =0

N B =255kN

N A =0 (2)满载时,

∑M B (P ) =0

Q min (6+2) +G ⋅2-P (12-2) =0Q min =7. 5kN

N =0 (3)空载时,B

∑M A (P ) =0Q max (6-2) -G ⋅2=0Q max =110kN 7. 5kN

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称为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若力偶系平衡,则合力偶矩必为零。

平衡方程

M =∑m =0

例题分析:钻孔时钻头给工件施加一个压力和一个力偶,其力偶矩,若夹紧工件的两个螺栓间的距离,求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力。 解: ∑m =0

N A l +m 1=0

N A =-m A =250N l

N B =N A =250N

课内练习:练习册(先练习后总结)

四、小结

⏹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及平衡方程的应用

五、 作业

练习册

六、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材料力学教案模板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Ⅱ 授课教师:陈辉 授课对象:11机制1.2.3.4.5班 授课学期:2012-2013第二学期 总学时:64 学期学时:64 使用教材:材料力学(刘鸿文高教第五版) 制定时间:2013-2 第 1 次课教案 一.讲授内容 1.材料力学的任务 ...

  •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
  •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1.出示实物天平.(实物天平比较小,用屏幕上的天平来模拟实验.)2.两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西瓜,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 ...

  • 建筑力学教案(完整版)
  • <建筑力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刚体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熟悉:平面杆系结构的类型,建筑力学的任务,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3.了解:薄壁结构.实体结构的概念,载荷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教学难点:刚体. ...

  •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二)
  • 七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二) 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 ...

  •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物理考试大纲
  • 物理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育萃教师招考与你一路相随) 云南省招聘中学物理特岗教师考试,是由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央编办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中西部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而举行的招聘考试.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生应具备一定 ...

  • 高中数学说课课件及说课稿
  • 说明:因博客不能提供上传.下载PPT课件功能, 因此欢迎朋友们到我的站点阅读下载!(点击进入) 高中数学说课课件 说课:正弦定理 说课: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说课: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说课:圆的标准方程 说课:函数的单调性 说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说课:椭圆的标准方程2 ...

  •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下: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教案
  •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下面各题.30+( )=50 ( )2= ...

  • 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教案(教师专用)
  • 解方程(一)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方程100x250中x的值. (1).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2).利用加法算式的性质 (3).利用天平的基本性质 2.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 3.了解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4.会判断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 2.能找出方程10 ...

  •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第3章
  • 第3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基本要求 .................................................................................. 17 3.2 本章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