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特点:
1、命题范围: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侧重点是在考察必修1与必修2。
2、命题难度:试题或选自高考真题,或选自高考模拟题,与高考文综合历史试题的难度相适应,本次月考试题的特点是: 选择题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比的要求,非选择题突出理解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一些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5道政治史(必修1)、5道经济史(必修2)、2道思想文化史。非选择题两题共52分:第一道考察范围为政治史,四小问共26分;第二道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共三个问,每个问均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归纳与横向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二、 学生答卷情况:
1、选择题
错误率过半的试题有7道,据错题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主要错题有四道是涉及经济史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于经济史的基础掌握不牢固;第二,主要错题有四道是关键词涉及到时间,说明学生对于具体时间记不清楚而选错。
2、材料分析题
第一题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4小问“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二:一,不理解“世纪之交”所指的具体时间;二,关于1990—1999年欧洲所发生的具体史实不了解。
第二道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2小问和第3小问。第2小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是怎样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很多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出现问题,忽视了三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如“政治既影响经济又影响思想,反之亦是”,而片面地认为是单向的影响,如“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影响思想,
思想影响政治”,所以失分一般过半。第3小问“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很多学生所支持的观点与其阐述的理由不符,明明支持观点一却在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三、存在的问题
本次月考后,我面谈了每一位学生,了解了他们考试时的一些状况,并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此次月考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下: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二,审题不清;三,考试时间上对于三科的分配不合理;四,由于记错考试时间或做某一科时耗时太多,时间不够而影响到考试心态。 四、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精心备课,研究命题趋势,融入复习之中,课上围绕重点精讲精练,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平时要增加材料解析题,从阅读做起,从字,词句入手,抓关键词来审题和答题,用历史的语言,史论结合,简明扼要,规范答题,一个类型一个类型训练。
3、进行学法指导,上课紧跟老师不掉队,要动脑,课后及时复习求真会,要及时,争取变被动听老师讲课为积极主动思考,探究答案,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争取掌握知识同时形成能力。
4、每次补课的晚自习进行文综综合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考试时间分配方案。
以上是我对本次考试的几点认识,有不足之处,请领导,同志们批评帮助。
一、试卷特点:
1、命题范围: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侧重点是在考察必修1与必修2。
2、命题难度:试题或选自高考真题,或选自高考模拟题,与高考文综合历史试题的难度相适应,本次月考试题的特点是: 选择题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比的要求,非选择题突出理解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一些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选择题12道每题4分共48分:5道政治史(必修1)、5道经济史(必修2)、2道思想文化史。非选择题两题共52分:第一道考察范围为政治史,四小问共26分;第二道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共三个问,每个问均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归纳与横向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二、 学生答卷情况:
1、选择题
错误率过半的试题有7道,据错题分析错误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主要错题有四道是涉及经济史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于经济史的基础掌握不牢固;第二,主要错题有四道是关键词涉及到时间,说明学生对于具体时间记不清楚而选错。
2、材料分析题
第一题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4小问“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二:一,不理解“世纪之交”所指的具体时间;二,关于1990—1999年欧洲所发生的具体史实不了解。
第二道材料题失分最高的是第2小问和第3小问。第2小问“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是怎样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很多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出现问题,忽视了三者之间的双向影响,如“政治既影响经济又影响思想,反之亦是”,而片面地认为是单向的影响,如“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影响思想,
思想影响政治”,所以失分一般过半。第3小问“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很多学生所支持的观点与其阐述的理由不符,明明支持观点一却在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三、存在的问题
本次月考后,我面谈了每一位学生,了解了他们考试时的一些状况,并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此次月考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下: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二,审题不清;三,考试时间上对于三科的分配不合理;四,由于记错考试时间或做某一科时耗时太多,时间不够而影响到考试心态。 四、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精心备课,研究命题趋势,融入复习之中,课上围绕重点精讲精练,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平时要增加材料解析题,从阅读做起,从字,词句入手,抓关键词来审题和答题,用历史的语言,史论结合,简明扼要,规范答题,一个类型一个类型训练。
3、进行学法指导,上课紧跟老师不掉队,要动脑,课后及时复习求真会,要及时,争取变被动听老师讲课为积极主动思考,探究答案,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争取掌握知识同时形成能力。
4、每次补课的晚自习进行文综综合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考试时间分配方案。
以上是我对本次考试的几点认识,有不足之处,请领导,同志们批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