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外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论述题满分答案

论述题:以代表性艺术家及其具体作品为例,通过作品的分析,充分说明艺术风格的分期、变化、特点与影响等,字数500字左右

1、 分析说明埃及艺术“恒久”特质在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埃及人希望用最具特点的视角来表现人体的各个部分:头被表现成侧面的,这样容易把握对象特征;眼睛最富于表情,因此,艺术家将正视的眼睛描绘在侧面的头部;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如肩膀和胸部是正面的,而到腰部则扭转成侧面,这样可以表现人物的臀部和双腿的侧面;双脚皆从内侧加以表现,所以都只能看到一个大脚趾。这种艺术传统或惯例被专用于表现皇室和贵族。如果不按这一惯例,将导致人物的身份发生彻底的变化。因此,埃及艺术的惯例从形成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纪,几乎从未发生过改变。

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早期王朝时期的《纳美尔石板》中,雕刻着国王纳美尔的形象,他头戴白色王冠,他的头部及腰部以下皆以侧面示人,而肩部与胸部都是正面,他身前的俘虏、背后的奴隶及脚下逃窜的人,同样都是这样的形象。在古王国时期第五王朝建筑监工蒂的坟墓中出土了一些上色浮雕作品,其中一幅表现了蒂正在观看狩猎河马的场景。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产品时沿用了传统的惯例。河水是俯视的,而河里的鱼、鳄鱼、河马却是侧面的,人物也是正身侧面的。到了中王国时期,人物却出现了全侧面的表现方法,如《喂羚羊》中描绘的人物,与古王国时期的程式化完全不同。在新王国时期的《王后尼菲尔塔里向伊西斯进贡》和《奥西里斯前的审判》中,人物形象仍然沿用了古埃及传统的表现方式,足见埃及艺术传统生命力之旺盛。

2、 分析说明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由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及城邦的出现,希腊人在文化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希腊艺术共分为几何风格时期、东方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几何风格时期: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900年左右,一直流行以较简洁的几何纹和线性装饰主题为主,这被称为“原始几何风格”,以雅典出产的陶器最为典型。成熟的几何风格陶器出现在公元前900年后。这时几何风格的大型器皿

多为墓葬的标志物,如雅典出土的双耳喷口杯,杯身的图案详细记录了一个显然是比较有权势的人的葬礼,在杯面上下两层系带中,都装饰有精美的几何纹样。现在可以确定的最早的希腊神庙遗存也出现在几何风格时期。在阿尔戈斯发现的一个公元前8世纪的陶制神庙模型,其平面呈矩形,房顶和墙面都采用了与几何风格陶器类似的图案。

东方风格时期:公元前7世纪,艺术家们放弃了繁密的几何风格,而创造出一种更为疏朗的构图,并采用真实和想象的动物、抽象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为主题,这显示出东方观念对希腊人的深刻影响。最早的东方风格陶器出现在科林斯,公元前6世纪的科林斯奥帕壶便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在建筑方面,希腊人用石头取代了泥砖和木头。而这一时期的雕塑主要以青铜为材料、以战士和运动员为主要形象进行创作。初期雕刻家仍以几何形表现人体构造,后期才出现了代达里克风格,对人物的表现更接近于自然。一件公元前640年创作的女性雕像正面站立,左手紧贴体侧,右手放在胸前,整个姿态都显示出埃及艺术的影响。

古风时期:开始于公元前600年,结束于公元前480年。此时期出现了两种标准化的立面设计——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稍后,爱奥尼亚柱式的变体科林斯柱式也出现并流行。同时希腊人向南方和东方文明学习,将雕塑与建筑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雕刻家还创作了许多真人大小的大型圆雕,主要有科瑞和库罗斯两种形式。库罗斯男性雕像经历了从呆板抽象向自然真实的转化。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公元前600年的一尊库罗斯雕像仅用起伏的线条形成的几何形状暗示解剖结构,而藏于雅典考古国家博物馆的克罗伊索斯则较为逼真地表现了人体。另外,这一时期科林斯人的黑像式绘画流行于整个希腊,黑像式陶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典时期:从古风时期结束一直到公元前450年左右的时期被称为“过渡期”或“古典早期”。这一时期雕塑家抛弃了古风时期男性雕像刻板的、正面话的表现方式。米隆的《掷铁饼者》便表现出了运动员准备投掷铁饼的瞬间,姿态自然、协调、充满动感。瓶画开始采用红像式技法,尝试新的构图形式。古典盛期是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400年。此时建筑物结构复杂且拥有丰富雕塑装饰,雕塑多为具有活力的人物形象,将理想与现实结合是其典型特征。古典晚期或公元前4

世纪,艺术家开始广泛尝试新的题材和风格。建筑物出现新的样式——圆形建筑(索勒斯)和纪念性陵墓,雕塑朝着更自然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一个全裸女性雕像《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出现,同时壁画和镶嵌画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希腊化时期:艺术家开始寻求表现个性和特殊性,更倾向于表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个人情感。这一时期的雕塑经历了过渡期、希腊化盛期和希腊化后期三个阶段。过渡期新手法不断涌现,旧手法温存。希腊化盛期表现主义盛行。此时的代表作《濒死的高卢人》便旨在唤起观众的特殊情感。希腊化后期经历了古典雕塑的复兴。《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和《拉奥孔群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 分析说明古罗马在建筑上的重大贡献。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初期,罗马建筑师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是圆拱和桶形拱。公元前2世纪初期,他们发明了价格低廉、重量轻、运输方便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福耳图那神殿是当时最大的建筑之一,它依山而建,实现了建筑与地形的完美结合,是建筑规划和混凝土结构最富创造力的典型。

罗马帝国早期,为避免人民暴动,国家为公民提供了大量娱乐活动,其中赛车和角斗最受欢迎。罗马椭圆形竞技场运用了穹棱拱的复杂建筑形式,凯旋门用混凝土建成,表面覆盖着大理石。这两者的建成都是人类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成就。

罗马帝国盛期,罗马城建造第一座帝国广场,其中,图拉真广场最为宏大精美。保存至今最完整、最杰出的古罗马建筑万神殿建成于哈德良统治期间,它采用了罗马神庙的标准式样,充分体现了罗马人在借助结构及工程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罗马帝国晚期,君士坦丁凯旋门建成,它是所有凯旋门中规模最大且最复杂的一座,其上有一些特制的浮雕,是基督教艺术发展的先声。此外,一种长方形会堂-巴西利卡成为每座城镇最普通的建筑形制,为法庭提供了一个威严的场所,以皇帝的名义主持正义。

4、 分析说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抽象性特点。

欧洲中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

有力支柱和人们的精神寄托。此时期的艺术否定现世美,带有浓烈的宗教性,具有为政治服务、统治人们精神世界的意味。

中世纪早期的加洛林王朝时期,《林道福音书》封面中基督似乎是站立着的,而不是挂在十字架上,显然体现了这一时期,把基督作为人类受难的象征还没有成为广为流行的观念。奥托王朝的《杰罗十字架》出现了西方艺术中从未见过的基督形象,流露出对基督的深切哀悼。《奥托三世福音书》中表现基督为圣彼得洗足的场景,其构图在古代艺术中一般用来表现医生医治病人,而画面中圣彼得取代了病人的位置,基督则是医生,故事的重心由身体活动转向精神活动。

中世纪的罗马式美术时期,石雕有了长足进步,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通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两旁的建筑,反映出了人们对宗教的狂热。浮雕主要安放在教堂外部,以吸引超生的教徒并对他们进行教化。在罗马式教堂正门的半圆形门楣上,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最后的审判”这种令人敬畏的场面以警示世人虔诚侍奉上帝。

哥特式美术时期,路易六世首席顾问絮热赋予王室以宗教的重要性,建造圣德尼教堂以让其成为法兰西精神中心,成为一座使其他教堂黯然失色的朝圣地,成为宗教情绪及爱国情绪的焦点。絮热所强调的和谐、几何秩序以及比例,在巴黎圣母院也得到了极为鲜明地体现。哥特式教堂耗费的巨额费用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捐赠,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它能唤起观者的想象力,引发强烈的宗教情感。此时的哥特式雕像也反映出一种表达强烈情绪的追求。《旧约国王和王后》强调了世俗统治和宗教统治的协调。《圣母怜子》则刻意制造一种强烈的恐惧感,以此来烘托圣母无比的忧伤。

5、 分析说明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各自的艺术特色。

中世纪艺术最伟大的高峰是哥特式风格,而在哥特式之前,教堂建筑多采用圆拱,坚实而厚重,接近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因此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时期,西欧各地修建了大量教堂,规模上比中世纪早期更大,更接近古罗马风格,如建筑中殿用拱顶取代木结构天顶。法国的圣塞尔南教堂是罗马式的典型代表。其平面是拉丁十字形,重心在东端。高大雄伟的中殿透进朦胧的光线,给人以强

烈的心灵体验,同时它又可以减少木结构屋顶失火的危险,具有实用性。其结构和美学上的融合是该教堂成功地标志。

与罗马式建筑的厚重稳固相比,哥特式风格的圣德尼教堂内部多了些形式美感,而缺少重量感,窗户不再是开在墙上的一些孔洞,而被加大到充满整个墙面,以至于成为一面半透明的墙。拱顶向外的侧推力由教堂外壁的突出扶壁承受,从而使内部空间呈现出流畅轻盈的感觉。其对几何秩序的强调和对明晰的追求,被奉为哥特式建筑的最高价值。巴黎圣母院也体现了哥特式教堂的突出特征。垂直线的不断强调和明窗的轻盈,给人以空间向上的升腾感。哥特式的建筑由于其自身异乎寻常的震撼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想象,从而引发强烈的宗教情感。

6、 分析说明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与艺术特色。

达芬奇的画充满了科学的精神和哲理思考,画面构图完整、形象端庄,拥有细微的光线变化和忠于自然的艺术特点,要求绘画要表达光、空间、地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岩间圣母》中,人物位置处于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之中,使画面拥有严谨、稳定的构图,自然风光的描绘栩栩如生,光线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巅峰。《最后的晚餐》中对于多个人物的位置关系处理成为“多样统一”这一艺术美学原则的范例,也实现了通过人的肢体和运动描绘出人类精神意象这一目标。《蒙娜丽莎》体现了达芬奇笔下典型的妇女特征,他对人物表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准确把握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倾注了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倾诉了原始的宗教感情,以及对真理和公正的渴望。他认为人的形象是表达感情的最佳媒介。雕塑作品《大卫》肌肉强健、舒展昂然,充分体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和力与美的高度和谐。在天顶壁画《创世纪》中,他尽情地歌颂了心中的英雄,画面明快而充满生气。而《最后的审判》中,米开朗基罗的画风变为晦暗、凝重,他在此画中体现了对历史的裁判,并且留下了对个人罪孽的忏悔。他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西方艺术史难以逾越的高峰。

拉斐尔是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画家。他融合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两位大师之长,创造出一种抒情而富有戏剧性的艺术,使其作品不仅有绘画的丰富,

还有雕塑的坚实。《西斯廷圣母》中,拉斐尔拉斐尔充分刻画了一位母亲的慈爱和尊严,充满了市民的世俗精神。《雅典学院》被看作复兴古典精神的完美体现,点出了人道可以与神权辩论的意图,象征着人文主义的最终胜利。拉斐尔以轻松优雅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

7、 分析说明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它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期是17世纪,18世纪逐渐衰落。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教会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 巴洛克艺术既豪华的特色又有宗教的特色和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重视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巴洛克建筑的平面图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巴洛克雕刻有时是建筑的一部份,艺术家表现真实人间的技法臻于成熟完美,质感逼真。动势的展现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人物总是处于运动之中。贝尼尼的名作《圣泰雷莎之幻觉》,是宗教性和官能性的结合,欣赏这类雕像要搭配建筑、绘画一起观看,以产生视觉上的幻觉。

巴洛克绘画的特色是宏伟壮观,充满动感,透视变奏精湛,构图具有戏剧性,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以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意大利卡拉瓦乔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作品的特色是利用光线以获得画面戏剧性的效果,也利用明暗表现法以衬托真实的空间感,并舍弃细节的描写。他对自然的态度是直观的,以粗野或纯朴的市民为模特儿作肖像画。他更在静物

画上另辟蹊径。代表作有《在以马杵斯吃晚餐》、《埋葬基督》、《水果篮》、《酒神》。

8、 分析说明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 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筑大约是指室内装潢的艺术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以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洛可可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逐渐摒弃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气质。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者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观。洛可可画家喜欢选用简单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并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等来点缀画作,使得画面变得优美而又神秘。首位主要的代表画家是华多,他的作品《发舟西地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比起后来的洛可可画家,华托的作品除了纯粹的装饰效果外,往往渗透着一股忧郁的气息。之后的画家布歇等,也都深受华托的影响。

9、 分析说明17世纪荷兰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7世纪,巴洛克风格通过安特卫普的鲁本斯和罗马的卡拉瓦乔及其追随者的作品传入荷兰。首先得益于这些绘画经验的,是哈尔斯,其代表作有《快乐的酒徒》。他将鲁本斯的豪放同卡拉瓦乔的戏剧性瞬间相结合,使他的画面有一种速写般的即兴感。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乃至欧洲美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深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其早年的画作都是小型的,明暗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他最喜爱的是取材自《旧约》的题材,《大利拉的胜利》、《刺瞎参孙》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夜巡》没有采用传统的群体肖像画的构图方式,而是一幅具有巴洛克运动感和光感的杰作。后期伦勃朗转向用更含蓄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他晚年创作的《自画像》便体现了这一变化。

荷兰小画派是17世纪的一个绘画派系,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不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而且画幅较小。此时的荷兰静物画重在反映艺术家对于表现人的生活的兴趣,其中包含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风俗画种类繁多,其范围从酒店里的争吵打架到高雅精致的室内家居应有尽有。扬·斯丁的《圣尼古拉节的宴会》表现的就是室内景象。但维米尔的风俗场景中几乎没有任何叙事内容。他是荷兰小画派风俗画的代表。他的画面上通常是独自一人的妇女,正从事着简单的日常杂物;当表现两个人物时,彼此也只是目光交流,如他的作品《信》。

10、 分析比较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新古典主义作为对洛可可艺术的反叛在18世纪出现,这一时期的著名法国画家有大卫,其代表作有《贺拉提乌斯兄弟之盟》,人物古典般的造型一扫洛可可艺术中慵懒柔靡的感觉,激励了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另一幅代表作《马拉之死》,以表示公众对这位殉难英雄的哀悼,画中马拉的姿势便来自古典雕塑中表现沉睡的人物雕象。

安格尔是大卫的学生,他一直坚持素描胜过油画。他的《荷马的礼赞》显示出其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追求,画面中人物的造型古典而严谨,构图明显受到拉斐尔《雅典学院》的影响。但他的另外一些画作,如《天方夜谭》则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气息,这说明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法国的浪漫主义绘画在18世纪中期兴起。热里科便是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深受戈雅的影响,其代表作是《美杜莎之筏》。这幅画根据真实地历史事件画成,表达了画家对此次事件中丧生的人的同情,体现了极强浪漫主义的色彩。

1824年,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确立了他作为浪漫主义先驱画家的地位。这幅画作也是受到真实事件的激励而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既刺激感

官又极度残酷的画面。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为纪念七月革命而作的《自由引导人民》。在这幅画中,他将真实的事件与寓言相结合,让自由女神引导人民进行残酷的街垒战,这成为法国人民追求自由精神最形象的表现。

论述题:以代表性艺术家及其具体作品为例,通过作品的分析,充分说明艺术风格的分期、变化、特点与影响等,字数500字左右

1、 分析说明埃及艺术“恒久”特质在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埃及人希望用最具特点的视角来表现人体的各个部分:头被表现成侧面的,这样容易把握对象特征;眼睛最富于表情,因此,艺术家将正视的眼睛描绘在侧面的头部;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如肩膀和胸部是正面的,而到腰部则扭转成侧面,这样可以表现人物的臀部和双腿的侧面;双脚皆从内侧加以表现,所以都只能看到一个大脚趾。这种艺术传统或惯例被专用于表现皇室和贵族。如果不按这一惯例,将导致人物的身份发生彻底的变化。因此,埃及艺术的惯例从形成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纪,几乎从未发生过改变。

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早期王朝时期的《纳美尔石板》中,雕刻着国王纳美尔的形象,他头戴白色王冠,他的头部及腰部以下皆以侧面示人,而肩部与胸部都是正面,他身前的俘虏、背后的奴隶及脚下逃窜的人,同样都是这样的形象。在古王国时期第五王朝建筑监工蒂的坟墓中出土了一些上色浮雕作品,其中一幅表现了蒂正在观看狩猎河马的场景。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产品时沿用了传统的惯例。河水是俯视的,而河里的鱼、鳄鱼、河马却是侧面的,人物也是正身侧面的。到了中王国时期,人物却出现了全侧面的表现方法,如《喂羚羊》中描绘的人物,与古王国时期的程式化完全不同。在新王国时期的《王后尼菲尔塔里向伊西斯进贡》和《奥西里斯前的审判》中,人物形象仍然沿用了古埃及传统的表现方式,足见埃及艺术传统生命力之旺盛。

2、 分析说明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由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及城邦的出现,希腊人在文化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希腊艺术共分为几何风格时期、东方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几何风格时期: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900年左右,一直流行以较简洁的几何纹和线性装饰主题为主,这被称为“原始几何风格”,以雅典出产的陶器最为典型。成熟的几何风格陶器出现在公元前900年后。这时几何风格的大型器皿

多为墓葬的标志物,如雅典出土的双耳喷口杯,杯身的图案详细记录了一个显然是比较有权势的人的葬礼,在杯面上下两层系带中,都装饰有精美的几何纹样。现在可以确定的最早的希腊神庙遗存也出现在几何风格时期。在阿尔戈斯发现的一个公元前8世纪的陶制神庙模型,其平面呈矩形,房顶和墙面都采用了与几何风格陶器类似的图案。

东方风格时期:公元前7世纪,艺术家们放弃了繁密的几何风格,而创造出一种更为疏朗的构图,并采用真实和想象的动物、抽象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为主题,这显示出东方观念对希腊人的深刻影响。最早的东方风格陶器出现在科林斯,公元前6世纪的科林斯奥帕壶便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在建筑方面,希腊人用石头取代了泥砖和木头。而这一时期的雕塑主要以青铜为材料、以战士和运动员为主要形象进行创作。初期雕刻家仍以几何形表现人体构造,后期才出现了代达里克风格,对人物的表现更接近于自然。一件公元前640年创作的女性雕像正面站立,左手紧贴体侧,右手放在胸前,整个姿态都显示出埃及艺术的影响。

古风时期:开始于公元前600年,结束于公元前480年。此时期出现了两种标准化的立面设计——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稍后,爱奥尼亚柱式的变体科林斯柱式也出现并流行。同时希腊人向南方和东方文明学习,将雕塑与建筑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雕刻家还创作了许多真人大小的大型圆雕,主要有科瑞和库罗斯两种形式。库罗斯男性雕像经历了从呆板抽象向自然真实的转化。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公元前600年的一尊库罗斯雕像仅用起伏的线条形成的几何形状暗示解剖结构,而藏于雅典考古国家博物馆的克罗伊索斯则较为逼真地表现了人体。另外,这一时期科林斯人的黑像式绘画流行于整个希腊,黑像式陶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典时期:从古风时期结束一直到公元前450年左右的时期被称为“过渡期”或“古典早期”。这一时期雕塑家抛弃了古风时期男性雕像刻板的、正面话的表现方式。米隆的《掷铁饼者》便表现出了运动员准备投掷铁饼的瞬间,姿态自然、协调、充满动感。瓶画开始采用红像式技法,尝试新的构图形式。古典盛期是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400年。此时建筑物结构复杂且拥有丰富雕塑装饰,雕塑多为具有活力的人物形象,将理想与现实结合是其典型特征。古典晚期或公元前4

世纪,艺术家开始广泛尝试新的题材和风格。建筑物出现新的样式——圆形建筑(索勒斯)和纪念性陵墓,雕塑朝着更自然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一个全裸女性雕像《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出现,同时壁画和镶嵌画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希腊化时期:艺术家开始寻求表现个性和特殊性,更倾向于表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个人情感。这一时期的雕塑经历了过渡期、希腊化盛期和希腊化后期三个阶段。过渡期新手法不断涌现,旧手法温存。希腊化盛期表现主义盛行。此时的代表作《濒死的高卢人》便旨在唤起观众的特殊情感。希腊化后期经历了古典雕塑的复兴。《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和《拉奥孔群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 分析说明古罗马在建筑上的重大贡献。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初期,罗马建筑师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是圆拱和桶形拱。公元前2世纪初期,他们发明了价格低廉、重量轻、运输方便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福耳图那神殿是当时最大的建筑之一,它依山而建,实现了建筑与地形的完美结合,是建筑规划和混凝土结构最富创造力的典型。

罗马帝国早期,为避免人民暴动,国家为公民提供了大量娱乐活动,其中赛车和角斗最受欢迎。罗马椭圆形竞技场运用了穹棱拱的复杂建筑形式,凯旋门用混凝土建成,表面覆盖着大理石。这两者的建成都是人类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成就。

罗马帝国盛期,罗马城建造第一座帝国广场,其中,图拉真广场最为宏大精美。保存至今最完整、最杰出的古罗马建筑万神殿建成于哈德良统治期间,它采用了罗马神庙的标准式样,充分体现了罗马人在借助结构及工程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罗马帝国晚期,君士坦丁凯旋门建成,它是所有凯旋门中规模最大且最复杂的一座,其上有一些特制的浮雕,是基督教艺术发展的先声。此外,一种长方形会堂-巴西利卡成为每座城镇最普通的建筑形制,为法庭提供了一个威严的场所,以皇帝的名义主持正义。

4、 分析说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抽象性特点。

欧洲中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

有力支柱和人们的精神寄托。此时期的艺术否定现世美,带有浓烈的宗教性,具有为政治服务、统治人们精神世界的意味。

中世纪早期的加洛林王朝时期,《林道福音书》封面中基督似乎是站立着的,而不是挂在十字架上,显然体现了这一时期,把基督作为人类受难的象征还没有成为广为流行的观念。奥托王朝的《杰罗十字架》出现了西方艺术中从未见过的基督形象,流露出对基督的深切哀悼。《奥托三世福音书》中表现基督为圣彼得洗足的场景,其构图在古代艺术中一般用来表现医生医治病人,而画面中圣彼得取代了病人的位置,基督则是医生,故事的重心由身体活动转向精神活动。

中世纪的罗马式美术时期,石雕有了长足进步,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通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两旁的建筑,反映出了人们对宗教的狂热。浮雕主要安放在教堂外部,以吸引超生的教徒并对他们进行教化。在罗马式教堂正门的半圆形门楣上,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最后的审判”这种令人敬畏的场面以警示世人虔诚侍奉上帝。

哥特式美术时期,路易六世首席顾问絮热赋予王室以宗教的重要性,建造圣德尼教堂以让其成为法兰西精神中心,成为一座使其他教堂黯然失色的朝圣地,成为宗教情绪及爱国情绪的焦点。絮热所强调的和谐、几何秩序以及比例,在巴黎圣母院也得到了极为鲜明地体现。哥特式教堂耗费的巨额费用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捐赠,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它能唤起观者的想象力,引发强烈的宗教情感。此时的哥特式雕像也反映出一种表达强烈情绪的追求。《旧约国王和王后》强调了世俗统治和宗教统治的协调。《圣母怜子》则刻意制造一种强烈的恐惧感,以此来烘托圣母无比的忧伤。

5、 分析说明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各自的艺术特色。

中世纪艺术最伟大的高峰是哥特式风格,而在哥特式之前,教堂建筑多采用圆拱,坚实而厚重,接近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因此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时期,西欧各地修建了大量教堂,规模上比中世纪早期更大,更接近古罗马风格,如建筑中殿用拱顶取代木结构天顶。法国的圣塞尔南教堂是罗马式的典型代表。其平面是拉丁十字形,重心在东端。高大雄伟的中殿透进朦胧的光线,给人以强

烈的心灵体验,同时它又可以减少木结构屋顶失火的危险,具有实用性。其结构和美学上的融合是该教堂成功地标志。

与罗马式建筑的厚重稳固相比,哥特式风格的圣德尼教堂内部多了些形式美感,而缺少重量感,窗户不再是开在墙上的一些孔洞,而被加大到充满整个墙面,以至于成为一面半透明的墙。拱顶向外的侧推力由教堂外壁的突出扶壁承受,从而使内部空间呈现出流畅轻盈的感觉。其对几何秩序的强调和对明晰的追求,被奉为哥特式建筑的最高价值。巴黎圣母院也体现了哥特式教堂的突出特征。垂直线的不断强调和明窗的轻盈,给人以空间向上的升腾感。哥特式的建筑由于其自身异乎寻常的震撼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想象,从而引发强烈的宗教情感。

6、 分析说明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与艺术特色。

达芬奇的画充满了科学的精神和哲理思考,画面构图完整、形象端庄,拥有细微的光线变化和忠于自然的艺术特点,要求绘画要表达光、空间、地质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岩间圣母》中,人物位置处于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之中,使画面拥有严谨、稳定的构图,自然风光的描绘栩栩如生,光线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巅峰。《最后的晚餐》中对于多个人物的位置关系处理成为“多样统一”这一艺术美学原则的范例,也实现了通过人的肢体和运动描绘出人类精神意象这一目标。《蒙娜丽莎》体现了达芬奇笔下典型的妇女特征,他对人物表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准确把握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倾注了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倾诉了原始的宗教感情,以及对真理和公正的渴望。他认为人的形象是表达感情的最佳媒介。雕塑作品《大卫》肌肉强健、舒展昂然,充分体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和力与美的高度和谐。在天顶壁画《创世纪》中,他尽情地歌颂了心中的英雄,画面明快而充满生气。而《最后的审判》中,米开朗基罗的画风变为晦暗、凝重,他在此画中体现了对历史的裁判,并且留下了对个人罪孽的忏悔。他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西方艺术史难以逾越的高峰。

拉斐尔是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画家。他融合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两位大师之长,创造出一种抒情而富有戏剧性的艺术,使其作品不仅有绘画的丰富,

还有雕塑的坚实。《西斯廷圣母》中,拉斐尔拉斐尔充分刻画了一位母亲的慈爱和尊严,充满了市民的世俗精神。《雅典学院》被看作复兴古典精神的完美体现,点出了人道可以与神权辩论的意图,象征着人文主义的最终胜利。拉斐尔以轻松优雅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

7、 分析说明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它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期是17世纪,18世纪逐渐衰落。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教会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 巴洛克艺术既豪华的特色又有宗教的特色和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重视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巴洛克建筑的平面图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巴洛克雕刻有时是建筑的一部份,艺术家表现真实人间的技法臻于成熟完美,质感逼真。动势的展现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人物总是处于运动之中。贝尼尼的名作《圣泰雷莎之幻觉》,是宗教性和官能性的结合,欣赏这类雕像要搭配建筑、绘画一起观看,以产生视觉上的幻觉。

巴洛克绘画的特色是宏伟壮观,充满动感,透视变奏精湛,构图具有戏剧性,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以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意大利卡拉瓦乔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作品的特色是利用光线以获得画面戏剧性的效果,也利用明暗表现法以衬托真实的空间感,并舍弃细节的描写。他对自然的态度是直观的,以粗野或纯朴的市民为模特儿作肖像画。他更在静物

画上另辟蹊径。代表作有《在以马杵斯吃晚餐》、《埋葬基督》、《水果篮》、《酒神》。

8、 分析说明洛可可艺术的特点。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 一般而言,洛可可建筑大约是指室内装潢的艺术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以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洛可可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逐渐摒弃了巴洛克那种雄伟的宫殿气质。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者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观。洛可可画家喜欢选用简单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并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等来点缀画作,使得画面变得优美而又神秘。首位主要的代表画家是华多,他的作品《发舟西地岛》画面迷离,人物雍容华贵。比起后来的洛可可画家,华托的作品除了纯粹的装饰效果外,往往渗透着一股忧郁的气息。之后的画家布歇等,也都深受华托的影响。

9、 分析说明17世纪荷兰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17世纪,巴洛克风格通过安特卫普的鲁本斯和罗马的卡拉瓦乔及其追随者的作品传入荷兰。首先得益于这些绘画经验的,是哈尔斯,其代表作有《快乐的酒徒》。他将鲁本斯的豪放同卡拉瓦乔的戏剧性瞬间相结合,使他的画面有一种速写般的即兴感。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乃至欧洲美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深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其早年的画作都是小型的,明暗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他最喜爱的是取材自《旧约》的题材,《大利拉的胜利》、《刺瞎参孙》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他的代表作《夜巡》没有采用传统的群体肖像画的构图方式,而是一幅具有巴洛克运动感和光感的杰作。后期伦勃朗转向用更含蓄的手法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他晚年创作的《自画像》便体现了这一变化。

荷兰小画派是17世纪的一个绘画派系,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不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而且画幅较小。此时的荷兰静物画重在反映艺术家对于表现人的生活的兴趣,其中包含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风俗画种类繁多,其范围从酒店里的争吵打架到高雅精致的室内家居应有尽有。扬·斯丁的《圣尼古拉节的宴会》表现的就是室内景象。但维米尔的风俗场景中几乎没有任何叙事内容。他是荷兰小画派风俗画的代表。他的画面上通常是独自一人的妇女,正从事着简单的日常杂物;当表现两个人物时,彼此也只是目光交流,如他的作品《信》。

10、 分析比较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新古典主义作为对洛可可艺术的反叛在18世纪出现,这一时期的著名法国画家有大卫,其代表作有《贺拉提乌斯兄弟之盟》,人物古典般的造型一扫洛可可艺术中慵懒柔靡的感觉,激励了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另一幅代表作《马拉之死》,以表示公众对这位殉难英雄的哀悼,画中马拉的姿势便来自古典雕塑中表现沉睡的人物雕象。

安格尔是大卫的学生,他一直坚持素描胜过油画。他的《荷马的礼赞》显示出其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追求,画面中人物的造型古典而严谨,构图明显受到拉斐尔《雅典学院》的影响。但他的另外一些画作,如《天方夜谭》则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气息,这说明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法国的浪漫主义绘画在18世纪中期兴起。热里科便是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深受戈雅的影响,其代表作是《美杜莎之筏》。这幅画根据真实地历史事件画成,表达了画家对此次事件中丧生的人的同情,体现了极强浪漫主义的色彩。

1824年,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确立了他作为浪漫主义先驱画家的地位。这幅画作也是受到真实事件的激励而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既刺激感

官又极度残酷的画面。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为纪念七月革命而作的《自由引导人民》。在这幅画中,他将真实的事件与寓言相结合,让自由女神引导人民进行残酷的街垒战,这成为法国人民追求自由精神最形象的表现。


相关内容

  • 中外美术史各高校考研真题
  • 中外美术史考研核心考点笔记及试题 "中外美术史226; 考研核心考点笔记"及试题 中外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新起点. 2.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____ ...

  • 现代教育思想(5)
  • 试卷代号:108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数学与应用专 业现代教育思想试题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o.5分,共8分) L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 功能. 2.素质教育是一种使----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 ...

  • 山西财经大学[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满分答案)
  •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 答案 一.1~10 DDBBC BDCCC 11~20 DDCDB CADCB 21~30 BABAA ADACA 31~40 BACBB CBAAB 41~50 BACCD ABDDC 二.1~10√√×√√ √√××√ 11~20 √×√√× 21~30 × ...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开放本科各专业 <数学文化>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数学文化>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通识课.数学是关于数量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工具和语言.作为大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形成"理 ...

  • 2015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如何复习?
  • 我是15年考入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今年的考研大幕刚刚落下,鉴于以前自己刚开始考研的时候为参考书纠结不已,不知道哪些需要看哪些不需要看,这方面,自己在考研期间受惠于杜学姐颇多,趁着闲暇,整理出专业课5本参考书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帮助16年备考的学弟学妹理清思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也算是对师姐曾 ...

  •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本课程答案顺序整理,方便大家答题.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超星尔雅星题库(免费查题) 代看代做可以联系QQ 827661321 包高分包过 期末考试题目随机来自于平时题目,嫌麻烦可以找我代考 需要购买其他科目也欢迎联系 一. 单选题(题数:60,共 60.0 分) 1&qu ...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www.borenedu.cn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招收心理学学硕和心理学专硕.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历史学.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博仁教育老师为备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同学整理院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备考华东师范大学2 ...

  • 海南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 海南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育基地高校 ★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大学生 ...

  • 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考研内部信息
  • 2016 年北京城市学院考研内部信息 一.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学校同时举办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