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学家对话

东西方教育学家对话: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李思思 任沁沁)一位是执掌教鞭67年的“教育老兵”,生长于东方,而有全球化视野;一位是被誉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大师,来自西方,却对东方智慧研究深刻。

27日,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北京与“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展开跨界对话,共同探讨工业社会背景下,未来的教育该如何迈进新时代。

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明远教育基金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两位业界专家的对谈,促进中西方教育及文化事业的交流与融合。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顾明远说,他读中小学时,中国正处在最动荡的年代,学校里的教室和教学设备被战争摧毁,而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对学习的选择却很自由。

“我是当时学校足球队的领队,还跟同学们一起办报、办杂志、办文艺社,老师还带领我们组织了口琴队。”回忆起多年前的启蒙教育阶段,顾明远认为教育应当是鲜活。

“学习是通过心、脑、手共同产生的。”彼得·圣吉也认为,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喜爱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就像我们学走路并不是为了取悦老师和父母,而只是因为想要走路”。

在工业时代,先进的技术使地球变得更小、更平,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也在变小。然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化、固定化仍是阻碍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下的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似乎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工厂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彼得·圣吉说,老师必须按照时间把教学大纲里的内容讲授完,孩子们每天要学什么早已定好,“其实这就是一个流水线。”

要想改变这种模式,将孩子放在教育事业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给很多人看过一段视频,视频中3个6岁的小男孩正在自主地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为何他们一见面就打架的问题。”彼得·圣吉说,对这3个小男孩来说,总是打架可能就是生命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事,而他们便在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沟通。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关注他们关心的话题,并相信他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彼得·圣吉认为,大人的作用是教孩子们如何去使用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 相较于西方而言,存在于中国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未来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家长常说‘学而优则仕’,但几乎没有人说‘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农’,这便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权。”顾明远说,我们要认识到自身文化里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例如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我们讲义、讲礼、讲因材施教,这都是现代教育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的。”顾明远说,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年轻一代的个性与需求,这让他感到兴奋和欣慰。

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在巴黎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塑造全球公民”,青年人的声音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倾听。 来自东西方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未来的教育,应当将本就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被弱化。

“在信息爆炸时代,老师应该成为指导者,让孩子们不要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顾明远说,老师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学相长,一同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东西方教育学家对话: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李思思 任沁沁)一位是执掌教鞭67年的“教育老兵”,生长于东方,而有全球化视野;一位是被誉为“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大师,来自西方,却对东方智慧研究深刻。

27日,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北京与“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展开跨界对话,共同探讨工业社会背景下,未来的教育该如何迈进新时代。

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明远教育基金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两位业界专家的对谈,促进中西方教育及文化事业的交流与融合。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顾明远说,他读中小学时,中国正处在最动荡的年代,学校里的教室和教学设备被战争摧毁,而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对学习的选择却很自由。

“我是当时学校足球队的领队,还跟同学们一起办报、办杂志、办文艺社,老师还带领我们组织了口琴队。”回忆起多年前的启蒙教育阶段,顾明远认为教育应当是鲜活。

“学习是通过心、脑、手共同产生的。”彼得·圣吉也认为,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喜爱的东西,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就像我们学走路并不是为了取悦老师和父母,而只是因为想要走路”。

在工业时代,先进的技术使地球变得更小、更平,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也在变小。然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化、固定化仍是阻碍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下的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似乎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工厂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彼得·圣吉说,老师必须按照时间把教学大纲里的内容讲授完,孩子们每天要学什么早已定好,“其实这就是一个流水线。”

要想改变这种模式,将孩子放在教育事业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给很多人看过一段视频,视频中3个6岁的小男孩正在自主地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为何他们一见面就打架的问题。”彼得·圣吉说,对这3个小男孩来说,总是打架可能就是生命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事,而他们便在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沟通。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关注他们关心的话题,并相信他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彼得·圣吉认为,大人的作用是教孩子们如何去使用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 相较于西方而言,存在于中国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未来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家长常说‘学而优则仕’,但几乎没有人说‘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农’,这便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权。”顾明远说,我们要认识到自身文化里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弘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例如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我们讲义、讲礼、讲因材施教,这都是现代教育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的。”顾明远说,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年轻一代的个性与需求,这让他感到兴奋和欣慰。

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在巴黎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塑造全球公民”,青年人的声音也因此得到更多人的倾听。 来自东西方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未来的教育,应当将本就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被弱化。

“在信息爆炸时代,老师应该成为指导者,让孩子们不要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顾明远说,老师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学相长,一同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相关内容

  • 柏拉图著作10本
  • 柏拉图是个极其值得研究的人.他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更是承上启下的人物: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没有写过文章,他的哲学思想,全靠柏拉图用一批著名的对话录记载下来. 有人说,柏拉图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 ...

  • 中国新哲学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为人类文明摆脱危机,提供理想世界的指引.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和狭隘浅薄的门户之见,加强论辩和对话.这本来就是哲学和哲学家存在的方式. 因此,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和时代问题,哲学要承担起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责任,首先必须积极倡导和推动哲学各学科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方法. ...

  • 论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对话_董礼
  • 24 论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对话 董 礼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五四以来,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我们也感受到了种种尴尬的局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既得益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也在承受着它带来的矛盾和痛苦.笔者分别就胡适和安乐哲两个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我见 黄楠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在30年代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1942年至1948年上大学期间学得最多的是西方哲学史,毕业论文是关于康德的.1948年至1950年作研究生期间,我仍研究西方哲学史,导师是康德专 ...

  • 什么是小学语文新版国标教材
  • 什么是小学语文新版国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就是穿了"皇帝的新装"的旧教材. 把爱学习的孩子培养成懒学习,把懒学习的孩子培养成厌学习就是新教材; 把聪明的孩子整成平庸的,把平庸的孩子整成愚笨的就是新教材: 把爱思考的老师陶冶成没想法的,把没想法的陶冶成不动脑筋的就是新教 ...

  • 对话与对立_第三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8期 对话与对立 ---第三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张三萍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明对话的浪潮影响下,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由尖锐对立 转入平等对话的时期,表现在第三代新儒家纷纷提出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平等对话的主张.但是,平 ...

  •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
  •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寻求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对话" 教师:张洪海 案例背景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通过对话,阐发了智者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来恩则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

  •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
  •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 本站网友乐黛云发表 乐黛云专栏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1924•香港 国际比较文学 ...

  • 降低讲台的高度 升高课桌的高度
  • 降低讲台的高度  升高课桌的高度 --"对话"让德育更高效 前言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