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水调歌头》课堂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这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把握含蓄蕴籍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

基于以上目的,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绘画激趣法,增强直观性,在整体幻灯片制作中,我选用的主体背景旨在突出“皓月中天无限情”这个主题;音乐烘托法,增强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我主要分以下五部分进行教学:

一、资料助读,点拨

这一部分简单的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在多媒体手段的借助

下,先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苏轼,并呈现幻灯上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这阶段主要是明确了写作此词背景和特定的环境——中秋佳节。尤其幻灯片打出苏轼图片,让学生从形象到思想,更加透彻的理解作者的乐观向上,豁达的胸襟,豪迈的情怀,飘逸的才气和感人的人格魅力。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中秋月圆人不圆,经历了诸多人生坎坷、兄弟天各一方的苏轼,举头望月,所抒发出来至真至深的手足之情。

二、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请学生自读古词感知全文,再幻灯出示朗读技巧,并配以画面,画面上皓月正中天,苏轼把酒问月,渲染出浓浓的气氛。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节奏舒缓而有力,其间还配上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加上古琴的音韵,意境与诗非常和谐,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词的意境情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读赏析

由于前阶段的诵读理解,这个阶段主要是对词的凝练的语言的深入理解感悟,教学中把这个任务放在讨论词人的情感中去把握。这是本文的重点。

词前的小序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上阕抓住“归”“恐”“人间”等词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词里丰富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去发掘仅有的词句下饱含的词人复杂的情感世

界,从而去体验语言的凝练。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主要抓住两名句让学生去讨论畅谈自己独到的理解。由于引导学生抓住了词人情感变化的线,所以学生都能较准确的把握词的内容和情感。

四、探究品味

1.讨论理解,发现美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首先开展小组讨论,请学生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能不能相互帮助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在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上阕:(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下阕:(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其次,解决了文句的疑难之后,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突破本文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胸襟,把握含蓄蕴籍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

2.品味欣赏,升华美

在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之后,我运用课件设计播放《明月几时有》的flash动画歌曲,学生们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奥妙,其间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和情境,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可谓是图文并茂、声色共享。感染学生引发联想,借助想象,再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明月来进行的。“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让学生联想一下,除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并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如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 乡);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孤寂)等。 总体来看,这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自由驰骋而不受羁绊。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学会了创造美。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把语文课上成艺术课”的

理念。

《水调歌头》课堂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这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把握含蓄蕴籍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

基于以上目的,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绘画激趣法,增强直观性,在整体幻灯片制作中,我选用的主体背景旨在突出“皓月中天无限情”这个主题;音乐烘托法,增强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我主要分以下五部分进行教学:

一、资料助读,点拨

这一部分简单的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在多媒体手段的借助

下,先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苏轼,并呈现幻灯上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这阶段主要是明确了写作此词背景和特定的环境——中秋佳节。尤其幻灯片打出苏轼图片,让学生从形象到思想,更加透彻的理解作者的乐观向上,豁达的胸襟,豪迈的情怀,飘逸的才气和感人的人格魅力。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中秋月圆人不圆,经历了诸多人生坎坷、兄弟天各一方的苏轼,举头望月,所抒发出来至真至深的手足之情。

二、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请学生自读古词感知全文,再幻灯出示朗读技巧,并配以画面,画面上皓月正中天,苏轼把酒问月,渲染出浓浓的气氛。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节奏舒缓而有力,其间还配上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加上古琴的音韵,意境与诗非常和谐,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词的意境情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读赏析

由于前阶段的诵读理解,这个阶段主要是对词的凝练的语言的深入理解感悟,教学中把这个任务放在讨论词人的情感中去把握。这是本文的重点。

词前的小序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上阕抓住“归”“恐”“人间”等词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词里丰富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去发掘仅有的词句下饱含的词人复杂的情感世

界,从而去体验语言的凝练。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主要抓住两名句让学生去讨论畅谈自己独到的理解。由于引导学生抓住了词人情感变化的线,所以学生都能较准确的把握词的内容和情感。

四、探究品味

1.讨论理解,发现美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首先开展小组讨论,请学生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能不能相互帮助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在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上阕:(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下阕:(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其次,解决了文句的疑难之后,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突破本文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胸襟,把握含蓄蕴籍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

2.品味欣赏,升华美

在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之后,我运用课件设计播放《明月几时有》的flash动画歌曲,学生们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奥妙,其间优美静谧的月夜图片和情境,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可谓是图文并茂、声色共享。感染学生引发联想,借助想象,再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明月来进行的。“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让学生联想一下,除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并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如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 乡);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孤寂)等。 总体来看,这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自由驰骋而不受羁绊。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学会了创造美。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把语文课上成艺术课”的

理念。


相关内容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论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 [摘要]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做到语言美呢?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准确凝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激趣引导,这样才能使教学效 ...

  • 诵读开题报告
  •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人文素养的研究 子课题开题报告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四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 ...

  • 钠土-聚合物复合调剖体系性能评价
  •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9卷第5期(20lO.5) 11 doi:lO.3969/j.issn.1006・6896.2010.05.005 钠土一聚合物复合调剖体系性能评价* 赖南君1汪 叶仲斌2覃孝平2涂学万3乔玖春4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十后流动站:2.两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 ...

  • 语文教学论文养成教育论文教学效果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养成教育论文教学效果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分析 摘要:利用养成教育的习惯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上的训练实施和坚持,能有效改善教学困扰,使教学工作容易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提出的五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初 ...

  •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二)
  •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 2010年6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瞬间sùn 啜泣duō 归省xǐnɡ 叱咤chà B.洗濯zhuï 蓦然mî 朔方shuî 妖娆ráo C.黄晕yùn 粼粼línɡ 冗杂rǒnɡ 窥伺ɡuī ...

  •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针,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未来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 ...

  • 教学经验交流会政研会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探讨 黄绍东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河南,焦作 454000)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课堂望而生畏,厌学或不学,考试成绩特差.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历次期末考试有的班仅有少数人及格,优秀率不到百分之二,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q ...

  • 课题总结报告
  •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