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复习资料

体育保健学

绪论

第一章健康的概述

  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 基地的选择及坐落方向

体育建筑的基地选择,应避开空气、土质和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选择地势稍高,且土质颗粒较大、通透性好的地区。

室内体育建筑,要充分利用日照,一般应坐北朝南、或偏向东南、西南,使建筑物的长轴尽量与赤道平行。

室外运动场的方位最好是正南北方向,即运动场的长轴与子午线平行,避免阳光的直射。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

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

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1.由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宏量营养素

2.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元素

3.由水、纤维素组成的其他营养素

其中,能源物质有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糖)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3.氧化供能

 脂肪的生理(营养)功能: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4.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5.增加饱腹感

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碳水化合物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

3.节约蛋白质脂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

4.抗生酮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

 缺乏维生素导致的疾病:1.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2.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3.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4.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

5.缺乏维生素B2——口角炎

 目前公认的主要抗氧化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 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原则

 水的生理功能:1.水是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

2.水是体内吸收、运输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最重要的载体

3.维持正常体温4.润滑作用

 人体的能量消耗: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的生热效应4.生长发育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 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应年龄:游泳、武术、体操等项目可以从5~8岁开始训练(柔韧、灵敏等素质)

球类、跳跃等项目可以从10~12岁开始(力量、速度,动作技术不易简化)

长跑、举重等项目宜从15~16岁开始(耐力、力量等素质)

 月经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应注意:

1、月经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量减少,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参加比赛)

2、月经期间除应注意经期一般卫生外还不宜游泳

3、月经期间,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大的跑跳动作(如疾跑、跨跳、腾跃、跳高、跳远

等)以及使腹内压明显增高的屏气和静力性动作(如推铅球、后倒成桥、收腹、倒立、俯卧撑等)

4、对月经紊乱(经量过多、过少或经期不准)以及痛经(经期下腹部疼痛)和患有内生殖器炎症的

女生,月经期间应暂停体育活动

5、对于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平日又有一定训练水平的女少年运动员,月经期间可以安排一定量的

运动训练

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能力都不及成人,骨易发生弯曲、变形。为防止他们脊柱、

胸廓、骨盆及下肢变形的发生,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使他们养成正确姿势外,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也应注意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当发现有身体姿势不正确或发育缺陷时,应及时在体育作业中加入纠正姿势和克服发育缺陷的练习。

2、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或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性的。握拍

手、投掷臂、踏跳腿负担偏重。又如自行车、射击、速度滑冰等运动项目,要求身体较长时间处于比较固定的一种姿势,长此以往,就易造成肢体发育不均衡和脊柱的变形。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对于基本技术的训练也不要过于集中。

3、儿童少年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水泥、沥青等)地面上反复

进行跑跳练习。长时期在坚硬地面上练习跑、跳,会对下肢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和频繁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和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避免过多地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防止造成骨盆发育的变形。

4、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12~15岁时,肌肉的生长和肌肉的力量增长较快,可采用

一些阻抗力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联系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正常下肢的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扁平足),而且还能促进下肢骨化早期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

5、儿童少年的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对钙、磷的需要较多,膳食中应注意供应较充足的钙、磷,

并多安排室外体育运动。

6、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但在体操、武术运动项目中,如不注

意发展腰背肌肉和腹肌力量,单纯过多地进行脊柱过伸的静力性练习,以其发展腰部的柔韧性,就易引起椎体的骺软骨损伤。同样,在篮球、排球运动项目中,不注意发展股四头肌力量,过多地练习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活动,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过多地用力踏跳,使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很易造成股骨下端骺软骨的损伤以及髌骨软骨损伤。

儿童少年的关节牢固性比较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甚至关节脱位。此外,在发展儿童少年关节的柔韧性练习时,应避免使用被动的长时间的用力掰、压、甩、吊等手段,这样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和骨变形。同时,由于过度掰、压的疼痛刺激,也会引起少年儿童的防御反射,也不利于训练。综上所述,所以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骺软骨病及关节损伤的发生。

第六章 体格检查

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 体格检查的形式:1.初查2.复查3.补充检查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

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

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1.能量耗竭 5.疲劳链学说

2.代谢产物堆积 6.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3.自由基学说 7.保护性抑制学说

4.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8.突变理论

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1.劳逸结合:放松运动、睡眠

2.物理措施:温疗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

3.营养补充

4.中草药

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 健康分组的依据:1.健康状况3.生理功能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 健康分组的组别 :1.基本组2.准备组3.医疗体育组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 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 主观感觉:1.精神状态2.运动心情3.不良感觉4.睡眠5.食欲6.排汗量

客观感觉:1.脉搏 2.体重3.运动成绩

 田径运动的医务监督:1.短跑:应加强预防下肢肌肉拉伤的准备活动和短跑完毕后的继续慢跑

2.中长跑3.跳跃和投掷

 赛前医务监督:赛前体格检查的重点是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如果有感冒、发热、过度疲劳、

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异常、外伤未愈等,一般不允许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

 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体育科学会议给兴奋剂所下的定义是:将任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称为使用兴奋剂

 兴奋剂的定义有两方面:1.禁止服用的药物 2.各种兴奋剂手段的应用

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

状态;或疲劳半有健康损害

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是过度紧张

的一种表现形式

 晕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 晕厥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 运动员贫血的原因和机制:

1.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2.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运动员的铁平衡、铁排除途径、运动引起的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 运动性腹痛的机制:1.肝淤血2.呼吸肌痉挛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 运动性腹痛的治疗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作深呼吸,调节呼吸与动作的

节奏,必要使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如仍然疼痛,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针刺或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

 运动性腹痛的预防:

1.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要遵循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合理安排膳食,在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特别是冷饮,不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又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餐后经过一小时半才能参加运动

 发生肌肉痉挛的原因和机制:1.寒冷刺激2.电解质丢失过多

3.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4.疲劳

 发生肌肉痉挛的处理方法: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

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腓肠肌痉挛时,可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踝关节充分背伸,拉长痉挛的腓肠肌;屈拇肌和屈趾肌痉挛,可将足及足趾肌背伸。同时在痉挛肌肉部位做按摩,手法以揉捏、重力按压为主。热疗(如热水浸泡、局部热敷)也有一定疗效。

 发生肌肉痉挛的预防: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对易痉挛肌肉进行按摩

3.运动中学会肌肉放松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

5.注意补水、保暖

6.过度疲劳和饥饿是不做剧烈运动

  运动性中暑的原因: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 中暑的一般类型:1.热射病 (高热、无汗、昏迷)2.热痉挛 3.热衰竭

 运动性中暑的治疗: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热射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死亡率可高达5%~30%

2.一般处理: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和氯化钾。一般患者在30min至数小时内可恢复。

3.物理降温:用4℃~11℃凉水擦摩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以降温。

4.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采用4℃水浴,同时擦摩皮肤降温效果最好。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概述

 运动损伤的防预原则:1.加强思想教育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 自创口流出

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 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早期: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2.中期: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

处理方法:理疗、热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

3.晚期: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

处理方法: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薰洗等。

 慢性损伤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的安排局部的负担量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 急救:是指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 急救的目的: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损伤、防止伤口污染、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

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急救的组织工作:1.设置急救点:应就近设急救点、流动急救点 2.急救物质的准备  出血分类:1.动脉出血 2.静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

 间接指压止血法:1.上肢出血(肩部、上臂)可压迫锁骨下动脉

2.下肢出血(大腿、小腿)可压迫股动脉

 伤口包扎的作用:保护创面、固定敷料、支持伤肢、防止感染和止血、止痛,有利伤口早期愈合  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

3.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8”字形包扎法,用于肘、膝、踝等关节处

 骨折的原因:1.直接暴力2.传达暴力3.牵拉暴力4.积累性暴力

  肩关节前脱位的主要特点:方肩畸形(肩部变平,呈角肩)

 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

下1/3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儿童相对要轻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使胸部复位,以利于心脏舒张。速率为60~80次/min

◆单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吹气2次,即15:2

◆双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压5次,吹气1次,即5:1

 假死和真死的判断:

病人死亡具备有4个特征: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角膜反射消失

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并非真死,称假死,不要放弃抢救机会

 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症,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

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液锐减是复合综合症中的主要矛盾

 休克的急救:1.安静休息2.保暖和防暑3.饮水4.保持呼吸道通畅

5.镇痛和止痛6.包扎和固定7.止血8.针刺疗法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 的方法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

 急性的肌肉拉伤分为:主动用力拉伤、被动拉伤

 疲劳性骨膜炎的损伤机制:1.肌肉牵扯学说

2.应力学说

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是:后蹬痛、支撑痛(尺、桡骨疲劳性骨膜炎出现支撑痛)

第十六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病因:膝关节突然外翻 症状及体征:伤后膝内侧疼痛,半腱肌与半膜肌出现保护性痉挛,使膝关节固定于微屈位,膝屈伸功能明显受限,被动屈伸时有时抵抗感。膝内侧肿胀,若内侧韧带断裂出现皮下淤血,如韧带深层断裂或合并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出现血肿。局部压痛,尤以股骨内髁韧带附着处压痛较明显。膝关节侧搬试验时膝内侧疼痛,则属内侧韧带损伤;若关节不稳,有异常外翻活动,提示内侧韧带断裂。双膝强力外翻位X线正位片上,患膝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增大,对诊断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有重要意义。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合并内侧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应仔细检查以避免漏诊。半月板损伤时,麦氏试验阳性,艾氏研磨试验下压时阳性;十字韧带损伤时,抽屉试验阳性。 处理:内侧副韧带扭伤或部分断裂时,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者以减少出血、肿胀,24—48小时后,可外敷中药、痛点药物注射、按摩等,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一般2—3周后可恢复训练。韧带完全断裂时,应在包扎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踝关节外侧覅韧带的损伤机制:踝关节发生内翻(外侧韧带损伤时,踝关节可处于轻度外翻背伸位) 脑震荡症状消失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来初步判定可否恢复体育锻炼。 腰部急性扭伤后,一般需卧硬板床休息。

第十七章 按摩

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病

灶或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 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实践证明:缓慢轻柔而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后对神经有镇

静止痛作用;急速沉重、刺激强的手法,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这又说明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2.为了按摩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的体位应便于操作,被按摩者的肌肉应充分放松

3.全身按摩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要顺着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

4.按摩时,要注意顺序,用力要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 按摩的禁忌症:

1.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按摩患部

2.各种急性传染病

3.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4.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5.烧、烫伤

6.各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及结核性关节炎

7.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

8.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9.各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

10.骨折及关节脱位

1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12.年老体衰的危重病人、经不起按摩者

体育保健学

绪论

第一章健康的概述

  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 基地的选择及坐落方向

体育建筑的基地选择,应避开空气、土质和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选择地势稍高,且土质颗粒较大、通透性好的地区。

室内体育建筑,要充分利用日照,一般应坐北朝南、或偏向东南、西南,使建筑物的长轴尽量与赤道平行。

室外运动场的方位最好是正南北方向,即运动场的长轴与子午线平行,避免阳光的直射。

第三章运动与营养

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

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1.由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宏量营养素

2.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元素

3.由水、纤维素组成的其他营养素

其中,能源物质有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糖)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3.氧化供能

 脂肪的生理(营养)功能: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3.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4.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5.增加饱腹感

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

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碳水化合物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

3.节约蛋白质脂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

4.抗生酮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

 缺乏维生素导致的疾病:1.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2.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3.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4.缺乏维生素B1——脚气病

5.缺乏维生素B2——口角炎

 目前公认的主要抗氧化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 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原则

 水的生理功能:1.水是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

2.水是体内吸收、运输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最重要的载体

3.维持正常体温4.润滑作用

 人体的能量消耗: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的生热效应4.生长发育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 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应年龄:游泳、武术、体操等项目可以从5~8岁开始训练(柔韧、灵敏等素质)

球类、跳跃等项目可以从10~12岁开始(力量、速度,动作技术不易简化)

长跑、举重等项目宜从15~16岁开始(耐力、力量等素质)

 月经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应注意:

1、月经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量减少,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参加比赛)

2、月经期间除应注意经期一般卫生外还不宜游泳

3、月经期间,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大的跑跳动作(如疾跑、跨跳、腾跃、跳高、跳远

等)以及使腹内压明显增高的屏气和静力性动作(如推铅球、后倒成桥、收腹、倒立、俯卧撑等)

4、对月经紊乱(经量过多、过少或经期不准)以及痛经(经期下腹部疼痛)和患有内生殖器炎症的

女生,月经期间应暂停体育活动

5、对于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平日又有一定训练水平的女少年运动员,月经期间可以安排一定量的

运动训练

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少年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的能力都不及成人,骨易发生弯曲、变形。为防止他们脊柱、

胸廓、骨盆及下肢变形的发生,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使他们养成正确姿势外,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也应注意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当发现有身体姿势不正确或发育缺陷时,应及时在体育作业中加入纠正姿势和克服发育缺陷的练习。

2、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或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性的。握拍

手、投掷臂、踏跳腿负担偏重。又如自行车、射击、速度滑冰等运动项目,要求身体较长时间处于比较固定的一种姿势,长此以往,就易造成肢体发育不均衡和脊柱的变形。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对于基本技术的训练也不要过于集中。

3、儿童少年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水泥、沥青等)地面上反复

进行跑跳练习。长时期在坚硬地面上练习跑、跳,会对下肢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和频繁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和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避免过多地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防止造成骨盆发育的变形。

4、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12~15岁时,肌肉的生长和肌肉的力量增长较快,可采用

一些阻抗力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联系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正常下肢的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扁平足),而且还能促进下肢骨化早期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

5、儿童少年的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对钙、磷的需要较多,膳食中应注意供应较充足的钙、磷,

并多安排室外体育运动。

6、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但在体操、武术运动项目中,如不注

意发展腰背肌肉和腹肌力量,单纯过多地进行脊柱过伸的静力性练习,以其发展腰部的柔韧性,就易引起椎体的骺软骨损伤。同样,在篮球、排球运动项目中,不注意发展股四头肌力量,过多地练习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活动,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过多地用力踏跳,使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很易造成股骨下端骺软骨的损伤以及髌骨软骨损伤。

儿童少年的关节牢固性比较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甚至关节脱位。此外,在发展儿童少年关节的柔韧性练习时,应避免使用被动的长时间的用力掰、压、甩、吊等手段,这样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和骨变形。同时,由于过度掰、压的疼痛刺激,也会引起少年儿童的防御反射,也不利于训练。综上所述,所以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骺软骨病及关节损伤的发生。

第六章 体格检查

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 体格检查的形式:1.初查2.复查3.补充检查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

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

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1.能量耗竭 5.疲劳链学说

2.代谢产物堆积 6.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3.自由基学说 7.保护性抑制学说

4.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 8.突变理论

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1.劳逸结合:放松运动、睡眠

2.物理措施:温疗浴、桑拿浴、按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

3.营养补充

4.中草药

第八章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 健康分组的依据:1.健康状况3.生理功能状况

2.身体发育状况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 健康分组的组别 :1.基本组2.准备组3.医疗体育组

第九章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 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 主观感觉:1.精神状态2.运动心情3.不良感觉4.睡眠5.食欲6.排汗量

客观感觉:1.脉搏 2.体重3.运动成绩

 田径运动的医务监督:1.短跑:应加强预防下肢肌肉拉伤的准备活动和短跑完毕后的继续慢跑

2.中长跑3.跳跃和投掷

 赛前医务监督:赛前体格检查的重点是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如果有感冒、发热、过度疲劳、

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异常、外伤未愈等,一般不允许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

 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体育科学会议给兴奋剂所下的定义是:将任何形式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称为使用兴奋剂

 兴奋剂的定义有两方面:1.禁止服用的药物 2.各种兴奋剂手段的应用

第十章运动性病症

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

状态;或疲劳半有健康损害

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是过度紧张

的一种表现形式

 晕厥的主要危害在于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后的骨折和外伤。

 晕厥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 运动员贫血的原因和机制:

1.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2.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运动员的铁平衡、铁排除途径、运动引起的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 运动性腹痛的机制:1.肝淤血2.呼吸肌痉挛3.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 运动性腹痛的治疗方法: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作深呼吸,调节呼吸与动作的

节奏,必要使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即可消失。如仍然疼痛,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针刺或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

 运动性腹痛的预防:

1.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要遵循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

2.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合理安排膳食,在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大量饮水,特别是冷饮,不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又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参加训练和比赛;餐后经过一小时半才能参加运动

 发生肌肉痉挛的原因和机制:1.寒冷刺激2.电解质丢失过多

3.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4.疲劳

 发生肌肉痉挛的处理方法: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

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力过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腓肠肌痉挛时,可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踝关节充分背伸,拉长痉挛的腓肠肌;屈拇肌和屈趾肌痉挛,可将足及足趾肌背伸。同时在痉挛肌肉部位做按摩,手法以揉捏、重力按压为主。热疗(如热水浸泡、局部热敷)也有一定疗效。

 发生肌肉痉挛的预防: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对易痉挛肌肉进行按摩

3.运动中学会肌肉放松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

5.注意补水、保暖

6.过度疲劳和饥饿是不做剧烈运动

  运动性中暑的原因:是由于体温调节系统在运动时超载或衰竭所致。

 中暑的一般类型:1.热射病 (高热、无汗、昏迷)2.热痉挛 3.热衰竭

 运动性中暑的治疗: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热射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死亡率可高达5%~30%

2.一般处理: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和氯化钾。一般患者在30min至数小时内可恢复。

3.物理降温:用4℃~11℃凉水擦摩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以降温。

4.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采用4℃水浴,同时擦摩皮肤降温效果最好。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概述

 运动损伤的防预原则:1.加强思想教育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 自创口流出

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 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早期: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2.中期: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

处理方法:理疗、热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

3.晚期: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

处理方法: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薰洗等。

 慢性损伤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的安排局部的负担量

第十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

 急救:是指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 急救的目的: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损伤、防止伤口污染、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

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急救的组织工作:1.设置急救点:应就近设急救点、流动急救点 2.急救物质的准备  出血分类:1.动脉出血 2.静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

 间接指压止血法:1.上肢出血(肩部、上臂)可压迫锁骨下动脉

2.下肢出血(大腿、小腿)可压迫股动脉

 伤口包扎的作用:保护创面、固定敷料、支持伤肢、防止感染和止血、止痛,有利伤口早期愈合  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

3.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8”字形包扎法,用于肘、膝、踝等关节处

 骨折的原因:1.直接暴力2.传达暴力3.牵拉暴力4.积累性暴力

  肩关节前脱位的主要特点:方肩畸形(肩部变平,呈角肩)

 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

下1/3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儿童相对要轻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使胸部复位,以利于心脏舒张。速率为60~80次/min

◆单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吹气2次,即15:2

◆双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压5次,吹气1次,即5:1

 假死和真死的判断:

病人死亡具备有4个特征: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角膜反射消失

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并非真死,称假死,不要放弃抢救机会

 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症,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

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液锐减是复合综合症中的主要矛盾

 休克的急救:1.安静休息2.保暖和防暑3.饮水4.保持呼吸道通畅

5.镇痛和止痛6.包扎和固定7.止血8.针刺疗法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 的方法

第十五章常见运动损伤

 急性的肌肉拉伤分为:主动用力拉伤、被动拉伤

 疲劳性骨膜炎的损伤机制:1.肌肉牵扯学说

2.应力学说

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是:后蹬痛、支撑痛(尺、桡骨疲劳性骨膜炎出现支撑痛)

第十六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病因:膝关节突然外翻 症状及体征:伤后膝内侧疼痛,半腱肌与半膜肌出现保护性痉挛,使膝关节固定于微屈位,膝屈伸功能明显受限,被动屈伸时有时抵抗感。膝内侧肿胀,若内侧韧带断裂出现皮下淤血,如韧带深层断裂或合并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出现血肿。局部压痛,尤以股骨内髁韧带附着处压痛较明显。膝关节侧搬试验时膝内侧疼痛,则属内侧韧带损伤;若关节不稳,有异常外翻活动,提示内侧韧带断裂。双膝强力外翻位X线正位片上,患膝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增大,对诊断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有重要意义。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合并内侧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应仔细检查以避免漏诊。半月板损伤时,麦氏试验阳性,艾氏研磨试验下压时阳性;十字韧带损伤时,抽屉试验阳性。 处理:内侧副韧带扭伤或部分断裂时,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者以减少出血、肿胀,24—48小时后,可外敷中药、痛点药物注射、按摩等,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一般2—3周后可恢复训练。韧带完全断裂时,应在包扎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踝关节外侧覅韧带的损伤机制:踝关节发生内翻(外侧韧带损伤时,踝关节可处于轻度外翻背伸位) 脑震荡症状消失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来初步判定可否恢复体育锻炼。 腰部急性扭伤后,一般需卧硬板床休息。

第十七章 按摩

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病

灶或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 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实践证明:缓慢轻柔而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后对神经有镇

静止痛作用;急速沉重、刺激强的手法,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这又说明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2.为了按摩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的体位应便于操作,被按摩者的肌肉应充分放松

3.全身按摩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要顺着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

4.按摩时,要注意顺序,用力要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 按摩的禁忌症:

1.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按摩患部

2.各种急性传染病

3.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4.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5.烧、烫伤

6.各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及结核性关节炎

7.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

8.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9.各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

10.骨折及关节脱位

1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12.年老体衰的危重病人、经不起按摩者


相关内容

  • 高职医学院学生对养生保健体育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_陈胜
  • 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0 Oct . ,2009 高职医学院学生对养生保健体育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 陈 胜,张平波,谢万兰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 ...

  • 健康教育年度教学计划
  • 健康教育年度教学计划 (2011学年)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 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 ...

  • 创建_健康校园_活动方案
  • xx市创建"健康校园"活动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 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1)
  • 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 一.办园条件 (一)园舍场地 2008年1月1日以后规划新建的幼儿园,园舍场地必须符合省建设厅发布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1040-2007).2007年底前已建的幼儿园须达以下标准: 1.园舍产权明晰.合法(民办幼儿园 ...

  •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设计
  • 4.骨骼.肌肉的保健 作者:徐文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 ...

  • 广州版小学健康教育(三年级上).doc
  •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一.全学期教学目标. 1.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2.常生活的保健知识,促进心身健康发展. 3.做的严防工作,防近视,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4.当参加有益的体育运动,防运动创伤,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懂得日常小外伤的处理,防触电. 5.自觉遵守<广州市城市卫生要求 ...

  • 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工作制度[1]
  • 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工作制度 为全面预防和控制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完善学生健康档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红星小学卫生保健室工作制度>如 ...

  • 小学校体艺卫工作计划
  • 小学校体艺卫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体艺卫工作将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落实<钟祥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中 ...

  • 专用教室要求
  • 专用教室管理和使用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本要求: 1.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和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 2.规章制度方面:有专人管理,有各室的管理制度.使用登记 . 3.电教设备.音像教材: 建有账册且账物相符. 4.经费使用情况: 音像教材费专款专用. 5.电教设备:有使用登记制度,登记完整.正 ...

  • 小班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共12篇)
  • 篇一:2014学年下学期小小班班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2014学年下学期小小班班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卫生保健工作: 1.继续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对幼儿进行饮食.午睡.盥洗.大小便.散步等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常规培养,并以鼓励.表扬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持室内外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