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

路基沉降裂缝处理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方案

(一)、袖阀管注浆设计

袖阀管注浆设计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

1、注浆孔距

(1)对局部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孔距取750,排距取700。

(2)粗砂、砾砂、卵石层,孔距取1500,排距取1400。

2、浆液配合比设计

(1)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注浆浆液配合比

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的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

水灰比:

第一轮注浆水灰比为1.0;第二轮注浆水灰比为0.9;第三轮注浆水灰比为0.8。

(2)粗砂、砾砂、卵石层注浆浆液配合比

粗砂、砾砂、卵石层注浆的浆液配合比水灰比:

第一轮注浆

水泥:粘土:水:FDN=100:20:110:3

第二轮注浆

水泥:水:FDN=100:90:3

第三轮注浆

水泥:水=100:90

3、注浆量

水泥用量按平均水灰比0.90计算。由于本工程注浆需同时考虑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达到止水效果,应采用高强度注浆。

(1)局部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每米孔深注浆量

根据勘察报告,粉质粘土、粉土的孔隙比为(0.764+0.719)/2=0.742,孔隙率为0.742/(1+0.742)=0.426。

Q=1000vnβα

=1000×0.525×0.426×0.45×1.15

=115.7 L/m

浆液注入率为115.7/525=0.22=22%。

水泥用量t=115.7×0.818=94.6 kg/m

Q-每米注浆量(L);

v-加固土体积(m3);

n-土的孔隙率;

β-浆液填充系数,中密粉土取0.45;

α-浆液损耗系数,一般取1.15~1.30。

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每米孔深水泥注入量设计取值为95.0kg/m。

(2)粗砂、砾砂、卵石层每米孔深注浆量

根据勘察报告,粗砂、砾砂、卵石层均为中密状。参考《岩土注浆理论与工程实例》第106页提供的指标,孔隙率为0.35。

Q=1000vnβα

=1000×2.1×0.35×0.8×1.05

=617.4 L/m

水泥用量=617.4×0.818=505.0 kg/m。

浆液注入率为617.4/2100=0.294=29.4%

粗砂、砾砂、卵石层每米孔深注入量设计取值为:

水泥=460.0 kg/m,粘土=45 kg/m。

3、注浆压力

本工程注浆依控制注浆量为主,注浆压力只作为参考。注浆压力以水泥浆液能顺利注入为原则,在注入率大于10L/min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注浆压力,减小地面冒浆的可能性。因此,注浆压力可按0.5Mpa~2.0Mpa控制。

(二)、注浆施工

1、袖阀注浆总体程序

放线定位→小片区注浆试验→大面积注浆→质量检查

2、放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的孔位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注浆孔位置。

3、小片区注浆试验

在展开全面注浆前,应进行小片区注浆试验,试验区可采用6×6孔排成方块,

主要检查设计水泥用量、注浆压力和注浆效果。

4、大面积注浆

小片区注浆试验完成后,即可展开大面积注浆,注浆拟分二序进行,即跳孔注浆,并沿周边向内逐圈注浆。

5、袖阀劈裂注浆单孔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封壳料→安装袖阀管→进行第一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二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三轮次注浆

(1)、采用地质钻机钻注浆孔,采用90mm钻头钻进。开钻前应调整好钻机的垂直度,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

(2)、钻孔到设计位置后,从钻杆内向孔内注入封壳料。封壳料采用水泥、粘土混合浆,配合比为水泥:粘土:水=1:1.5:1.88,3天龄期抗压强度约为0.3Mpa。

(3)、注入封壳料后,应立即将制作好的塑料袖阀管插至孔底,并尽量使袖阀管垂直和位于孔的中央。

(4)、待封壳料的强度达到0.3Mpa后,可开始第一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50%。采用带有双向密封装置的专用注浆枪注浆,注浆从下而上逐环进行,浆液水灰比为9.0,全孔注浆段注浆完成后,把铝塑管插至袖阀管底,用清水把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清洗干净。

(5)、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二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3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

(6)、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三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2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

(7)、注浆施工过程应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对钻孔深度、每轮次注浆压力、每轮次注浆量、每轮次注浆时间和总注浆量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整理资 料,经常分析对比相邻注浆孔和相邻排注浆孔的注浆流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估计注浆效果。对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 析处理。

6、注浆过程注意事项

注浆过程中,应对地面、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沉降、倾斜、变形和位移观测。

路基沉降裂缝处理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方案

(一)、袖阀管注浆设计

袖阀管注浆设计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

1、注浆孔距

(1)对局部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孔距取750,排距取700。

(2)粗砂、砾砂、卵石层,孔距取1500,排距取1400。

2、浆液配合比设计

(1)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注浆浆液配合比

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的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

水灰比:

第一轮注浆水灰比为1.0;第二轮注浆水灰比为0.9;第三轮注浆水灰比为0.8。

(2)粗砂、砾砂、卵石层注浆浆液配合比

粗砂、砾砂、卵石层注浆的浆液配合比水灰比:

第一轮注浆

水泥:粘土:水:FDN=100:20:110:3

第二轮注浆

水泥:水:FDN=100:90:3

第三轮注浆

水泥:水=100:90

3、注浆量

水泥用量按平均水灰比0.90计算。由于本工程注浆需同时考虑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达到止水效果,应采用高强度注浆。

(1)局部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每米孔深注浆量

根据勘察报告,粉质粘土、粉土的孔隙比为(0.764+0.719)/2=0.742,孔隙率为0.742/(1+0.742)=0.426。

Q=1000vnβα

=1000×0.525×0.426×0.45×1.15

=115.7 L/m

浆液注入率为115.7/525=0.22=22%。

水泥用量t=115.7×0.818=94.6 kg/m

Q-每米注浆量(L);

v-加固土体积(m3);

n-土的孔隙率;

β-浆液填充系数,中密粉土取0.45;

α-浆液损耗系数,一般取1.15~1.30。

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层每米孔深水泥注入量设计取值为95.0kg/m。

(2)粗砂、砾砂、卵石层每米孔深注浆量

根据勘察报告,粗砂、砾砂、卵石层均为中密状。参考《岩土注浆理论与工程实例》第106页提供的指标,孔隙率为0.35。

Q=1000vnβα

=1000×2.1×0.35×0.8×1.05

=617.4 L/m

水泥用量=617.4×0.818=505.0 kg/m。

浆液注入率为617.4/2100=0.294=29.4%

粗砂、砾砂、卵石层每米孔深注入量设计取值为:

水泥=460.0 kg/m,粘土=45 kg/m。

3、注浆压力

本工程注浆依控制注浆量为主,注浆压力只作为参考。注浆压力以水泥浆液能顺利注入为原则,在注入率大于10L/min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注浆压力,减小地面冒浆的可能性。因此,注浆压力可按0.5Mpa~2.0Mpa控制。

(二)、注浆施工

1、袖阀注浆总体程序

放线定位→小片区注浆试验→大面积注浆→质量检查

2、放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的孔位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注浆孔位置。

3、小片区注浆试验

在展开全面注浆前,应进行小片区注浆试验,试验区可采用6×6孔排成方块,

主要检查设计水泥用量、注浆压力和注浆效果。

4、大面积注浆

小片区注浆试验完成后,即可展开大面积注浆,注浆拟分二序进行,即跳孔注浆,并沿周边向内逐圈注浆。

5、袖阀劈裂注浆单孔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封壳料→安装袖阀管→进行第一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二轮次注浆→清洗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待凝12小时→进行第三轮次注浆

(1)、采用地质钻机钻注浆孔,采用90mm钻头钻进。开钻前应调整好钻机的垂直度,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

(2)、钻孔到设计位置后,从钻杆内向孔内注入封壳料。封壳料采用水泥、粘土混合浆,配合比为水泥:粘土:水=1:1.5:1.88,3天龄期抗压强度约为0.3Mpa。

(3)、注入封壳料后,应立即将制作好的塑料袖阀管插至孔底,并尽量使袖阀管垂直和位于孔的中央。

(4)、待封壳料的强度达到0.3Mpa后,可开始第一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50%。采用带有双向密封装置的专用注浆枪注浆,注浆从下而上逐环进行,浆液水灰比为9.0,全孔注浆段注浆完成后,把铝塑管插至袖阀管底,用清水把袖阀管内的残留浆液清洗干净。

(5)、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二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3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

(6)、待凝12小时后,可开始第三轮次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注浆量的20%。注浆方法同第一轮次注浆,浆液的水灰比调整为0.8。

(7)、注浆施工过程应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对钻孔深度、每轮次注浆压力、每轮次注浆量、每轮次注浆时间和总注浆量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整理资 料,经常分析对比相邻注浆孔和相邻排注浆孔的注浆流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根据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估计注浆效果。对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 析处理。

6、注浆过程注意事项

注浆过程中,应对地面、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沉降、倾斜、变形和位移观测。


相关内容

  • _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作业的施工技术
  • 2014年9月总第231期陕西建筑 23 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作业的施工技术 袁 伟 (陕西华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712000 西安) 摘 要: 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是隧道浅埋暗挖的一种支护措施,在隧道的软弱破碎地层.穿越浅埋段.沙层段.洞口偏压段.断层破碎带及砂卵石段等不良地段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07
  • 技 术 交 底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本隧道在Ⅴ级围岩段时设置单排超前小导管 1. 小导管施工方法 超前小导管采用φ50无缝钢管,长度5.0m ,布置于隧道拱部起拱线以上范围内,小导管环向间距为40cm ,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泄浆孔,孔径8mm ,间距15cm :小导管端部加工成尖头,掌子面外插角5-70 ...

  •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桩基础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方法是加大加深桩身,然而这将大大提高单桩的成本和施工难度.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很好地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着桩的缺陷,并提高了桩的承载力.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施工工艺 1.工程介绍 本工程主要 ...

  • 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的质量控制
  • 超前小导管 注浆工艺的质量控制 [摘要]:隧道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辅助开挖的施工工艺特别适用于自稳时间较短的砂层.砂卵.砾石层.小断层带.软弱围岩带.浅埋地段.地下水较多的较弱破碎围岩地段.本文结合实际就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 超前小导管注浆 质量 ...

  • 桑植隧道径向注浆施工方案
  •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 1 2 作业准备 . ....................................................... ...

  • 超前锚杆施工工艺
  • 超前锚杆施工工艺 一 工艺概述 双线客运专线隧道采用超前支护方式对不良地址进行预加固.对隧道自稳时间小于完成支护所需时间的地段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护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小导管支护施工工艺.大管棚支护施工工艺和锚杆施工工艺,本工艺将概述超前锚杆施工工艺,锚杆采用Φ22钢筋加工制作. 适用于时速250Km以 ...

  • 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 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导线控制点.水平基点已布设,轴线放样和标高测量满足施工要求. 2.供电.供水.供风及排水等辅助作业能满足施工需要. 3.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前将所需材料提前运送至现场,所有进场材料均应经过试验室检验,并满足招投标文件对原材 ...

  • 锚喷支护质量控制措施
  • 锚喷支护 一.施工工艺流程 需要锚喷支护的部位,首先应对岩面进行素喷,封闭围岩.然后进行锚杆 施工,锚杆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网施工,挂网完成后进行喷砼施工. 锚杆施工采用YT28型气腿钻或多臂钻钻孔,下倾锚杆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程序施工(见流程图1-1),水平及上倾锚杆采用&q ...

  • 铁路隧道衬砌背后注浆施工工艺分析
  • 铁路隧道衬砌背后注浆施工工艺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铁路隧道的开挖以及衬砌混凝土的的施工,经常会在隧道衬砌背后和围岩之间都会留下一些空隙,尤其是在拱圈的顶部所存在的空隙比较多.为了能够尽量的减小这些空隙,通常都会在铁路隧道衬砌背后,采取衬砌背后注浆施 ...

  • 隧道施工方案
  • 第七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 总体施工方案 下庆沟.梅花洞隧道为复合式衬砌设计,按喷锚构筑法施工.本合同段两隧道由洞口两端向分界点掘进.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预报系统进行地质超前勘探.为充分利用车行横洞作为辅助导坑,增加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提前贯通分界里程.总体实施掘进(钻爆.无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