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管的准确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2. 学习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3. 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4. 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实验原理:
标定酸溶液和碱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中各介绍一种常用的。
用酸性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 4O 4) 以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结构式为
其中只有一个可电离的H +KHC 8H 4O 4 + NaOH = KNaC8H 4O 4 + H2O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为基准物的优点是:①易于获得纯品;
②易于干燥,不吸湿;
③摩尔质量大,可相对降低称量误差。
用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标定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由于Na 2CO 3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采用市售基准试剂级的Na 2CO 3时应预先于180℃下使之充分干燥,并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NaOH 标准溶液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只需标定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则通过NaOH 溶液与HCl 溶液滴定的体积比算出。标定NaOH 溶液还是标定HC1,要视采用何种标准溶液测定何种试样而定。原则上,应标定测定时所用的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条件与测定时的条件(例如指示剂和被测成分等) 应尽可能一致。
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的含量,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去。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 = 8~10,此时不仅NaOH 完全被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记下此时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黄色,滴定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 3被滴定成H 2CO 3,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为V 2(注意HCl 溶液的总的耗用量为V 1+V2)。
根据V 1、V 2可以计算出试液中NaOH 及Na 2CO 3的含量x ,计算式如下: X NaOH =
(V 1 V 2) c HCl M NaOH
V 试
X Na2CO3 =
2V 2c HCl M Na 2CO 3
2V 试
式中,c —浓度,单位为 mol/L
x —NaOH 或Na 2CO 3的含量,单位为 g/L M —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V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mL 。
双指示剂中的酚酞指示剂可用甲基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代替。甲基红的变色范围
为6.7(黄) ~8.4(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0(黄) ~9.6(蓝) ,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3,酸色呈黄色,碱色呈紫色,在PH = 8.2时为樱桃色,变色较敏锐。 三、实验试剂
HCl 溶液;固体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 酚酞指示剂;混合碱样。 四、实验步骤
1.HCl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粗配0.5 mol/L HCl溶液500 mL于试剂瓶中。准确称取已烘干的无水碳酸钠三份(其重量按消耗20~40mL0.5mol/L HCl溶液计,请自己计算) ,置于3只250mL 锥形瓶中,加水约30 mL ,温热,摇动使之溶解,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以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并计算出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c HCl 2. 混合碱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mL ,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已标定的HCl 标准溶液滴定,边滴加边充分摇动,以免局部Na 2CO 3直接被滴至H 2CO 3。滴定至酚酞恰好褪色为止,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V 1。然后再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继续以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HCl 溶液的体积V 2。 五、记录和计算 1. HCl溶液的标定。 公式: cHCl =
2m Na 2CO 3V HCl M Na 2CO 3
思考题
1. 溶解基准物Na 2CO 3所用水的体积的量度,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2. 用于标定的锥形瓶,其内壁是否要预先干燥?为什么?
3.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0.5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取量如何计算? 4.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 5. 碱液中的NaOH 及Na 2CO 3含量是怎样测定的?
6. 如欲测定碱液的总碱度,应采用何种指示剂? 试拟出测定步骤及以Na 2Og/L表示的总碱度的计算公式。
7. 试液的总碱度,是否宜于以百分含量表示?
8. 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 或NaHCO 3或Na 2CO 3或其混合液。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 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V 2mL 。根据V 1与V 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9.
1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溶液的体积为V 2。根据V 1与V 2关系判断试液组成。
10. 2424Na 2HPO 4和NaH 2PO 4的含量。 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 方法原理; (2) 用什么标准溶液; (3) 用什么指示剂; (4) 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
11. 现有某含有HCl 和CH 3COOH 的试液,欲测定其中HCl 和CH 3COOH 的含量,试拟定一分析方案。
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管的准确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2. 学习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3. 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4. 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实验原理:
标定酸溶液和碱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中各介绍一种常用的。
用酸性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 4O 4) 以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结构式为
其中只有一个可电离的H +KHC 8H 4O 4 + NaOH = KNaC8H 4O 4 + H2O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为基准物的优点是:①易于获得纯品;
②易于干燥,不吸湿;
③摩尔质量大,可相对降低称量误差。
用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标定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由于Na 2CO 3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采用市售基准试剂级的Na 2CO 3时应预先于180℃下使之充分干燥,并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NaOH 标准溶液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只需标定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则通过NaOH 溶液与HCl 溶液滴定的体积比算出。标定NaOH 溶液还是标定HC1,要视采用何种标准溶液测定何种试样而定。原则上,应标定测定时所用的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条件与测定时的条件(例如指示剂和被测成分等) 应尽可能一致。
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的含量,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去。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 = 8~10,此时不仅NaOH 完全被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记下此时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黄色,滴定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 3被滴定成H 2CO 3,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为V 2(注意HCl 溶液的总的耗用量为V 1+V2)。
根据V 1、V 2可以计算出试液中NaOH 及Na 2CO 3的含量x ,计算式如下: X NaOH =
(V 1 V 2) c HCl M NaOH
V 试
X Na2CO3 =
2V 2c HCl M Na 2CO 3
2V 试
式中,c —浓度,单位为 mol/L
x —NaOH 或Na 2CO 3的含量,单位为 g/L M —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V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mL 。
双指示剂中的酚酞指示剂可用甲基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代替。甲基红的变色范围
为6.7(黄) ~8.4(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0(黄) ~9.6(蓝) ,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3,酸色呈黄色,碱色呈紫色,在PH = 8.2时为樱桃色,变色较敏锐。 三、实验试剂
HCl 溶液;固体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 酚酞指示剂;混合碱样。 四、实验步骤
1.HCl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粗配0.5 mol/L HCl溶液500 mL于试剂瓶中。准确称取已烘干的无水碳酸钠三份(其重量按消耗20~40mL0.5mol/L HCl溶液计,请自己计算) ,置于3只250mL 锥形瓶中,加水约30 mL ,温热,摇动使之溶解,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以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并计算出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c HCl 2. 混合碱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mL ,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已标定的HCl 标准溶液滴定,边滴加边充分摇动,以免局部Na 2CO 3直接被滴至H 2CO 3。滴定至酚酞恰好褪色为止,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V 1。然后再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继续以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HCl 溶液的体积V 2。 五、记录和计算 1. HCl溶液的标定。 公式: cHCl =
2m Na 2CO 3V HCl M Na 2CO 3
思考题
1. 溶解基准物Na 2CO 3所用水的体积的量度,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2. 用于标定的锥形瓶,其内壁是否要预先干燥?为什么?
3.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0.5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取量如何计算? 4.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 5. 碱液中的NaOH 及Na 2CO 3含量是怎样测定的?
6. 如欲测定碱液的总碱度,应采用何种指示剂? 试拟出测定步骤及以Na 2Og/L表示的总碱度的计算公式。
7. 试液的总碱度,是否宜于以百分含量表示?
8. 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 或NaHCO 3或Na 2CO 3或其混合液。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 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V 2mL 。根据V 1与V 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9.
1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溶液的体积为V 2。根据V 1与V 2关系判断试液组成。
10. 2424Na 2HPO 4和NaH 2PO 4的含量。 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 方法原理; (2) 用什么标准溶液; (3) 用什么指示剂; (4) 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
11. 现有某含有HCl 和CH 3COOH 的试液,欲测定其中HCl 和CH 3COOH 的含量,试拟定一分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