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

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管的准确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2. 学习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3. 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4. 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实验原理:

标定酸溶液和碱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中各介绍一种常用的。

用酸性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 4O 4) 以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结构式为

其中只有一个可电离的H +KHC 8H 4O 4 + NaOH = KNaC8H 4O 4 + H2O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为基准物的优点是:①易于获得纯品;

②易于干燥,不吸湿;

③摩尔质量大,可相对降低称量误差。

用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标定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由于Na 2CO 3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采用市售基准试剂级的Na 2CO 3时应预先于180℃下使之充分干燥,并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NaOH 标准溶液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只需标定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则通过NaOH 溶液与HCl 溶液滴定的体积比算出。标定NaOH 溶液还是标定HC1,要视采用何种标准溶液测定何种试样而定。原则上,应标定测定时所用的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条件与测定时的条件(例如指示剂和被测成分等) 应尽可能一致。

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的含量,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去。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 = 8~10,此时不仅NaOH 完全被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记下此时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黄色,滴定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 3被滴定成H 2CO 3,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为V 2(注意HCl 溶液的总的耗用量为V 1+V2)。

根据V 1、V 2可以计算出试液中NaOH 及Na 2CO 3的含量x ,计算式如下: X NaOH =

(V 1 V 2) c HCl M NaOH

V 试

X Na2CO3 =

2V 2c HCl M Na 2CO 3

2V 试

式中,c —浓度,单位为 mol/L

x —NaOH 或Na 2CO 3的含量,单位为 g/L M —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V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mL 。

双指示剂中的酚酞指示剂可用甲基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代替。甲基红的变色范围

为6.7(黄) ~8.4(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0(黄) ~9.6(蓝) ,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3,酸色呈黄色,碱色呈紫色,在PH = 8.2时为樱桃色,变色较敏锐。 三、实验试剂

HCl 溶液;固体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 酚酞指示剂;混合碱样。 四、实验步骤

1.HCl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粗配0.5 mol/L HCl溶液500 mL于试剂瓶中。准确称取已烘干的无水碳酸钠三份(其重量按消耗20~40mL0.5mol/L HCl溶液计,请自己计算) ,置于3只250mL 锥形瓶中,加水约30 mL ,温热,摇动使之溶解,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以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并计算出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c HCl 2. 混合碱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mL ,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已标定的HCl 标准溶液滴定,边滴加边充分摇动,以免局部Na 2CO 3直接被滴至H 2CO 3。滴定至酚酞恰好褪色为止,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V 1。然后再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继续以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HCl 溶液的体积V 2。 五、记录和计算 1. HCl溶液的标定。 公式: cHCl =

2m Na 2CO 3V HCl M Na 2CO 3

思考题

1. 溶解基准物Na 2CO 3所用水的体积的量度,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2. 用于标定的锥形瓶,其内壁是否要预先干燥?为什么?

3.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0.5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取量如何计算? 4.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 5. 碱液中的NaOH 及Na 2CO 3含量是怎样测定的?

6. 如欲测定碱液的总碱度,应采用何种指示剂? 试拟出测定步骤及以Na 2Og/L表示的总碱度的计算公式。

7. 试液的总碱度,是否宜于以百分含量表示?

8. 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 或NaHCO 3或Na 2CO 3或其混合液。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 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V 2mL 。根据V 1与V 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9.

1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溶液的体积为V 2。根据V 1与V 2关系判断试液组成。

10. 2424Na 2HPO 4和NaH 2PO 4的含量。 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 方法原理; (2) 用什么标准溶液; (3) 用什么指示剂; (4) 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

11. 现有某含有HCl 和CH 3COOH 的试液,欲测定其中HCl 和CH 3COOH 的含量,试拟定一分析方案。

实验1 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混合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管的准确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2. 学习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3. 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含量的原理。 4. 了解混合指示剂的使用及其优点。 二、实验原理:

标定酸溶液和碱溶液所用的基准物质有多种,本实验中各介绍一种常用的。

用酸性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 4O 4) 以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结构式为

其中只有一个可电离的H +KHC 8H 4O 4 + NaOH = KNaC8H 4O 4 + H2O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为基准物的优点是:①易于获得纯品;

②易于干燥,不吸湿;

③摩尔质量大,可相对降低称量误差。

用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标定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由于Na 2CO 3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采用市售基准试剂级的Na 2CO 3时应预先于180℃下使之充分干燥,并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NaOH 标准溶液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一般只需标定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则通过NaOH 溶液与HCl 溶液滴定的体积比算出。标定NaOH 溶液还是标定HC1,要视采用何种标准溶液测定何种试样而定。原则上,应标定测定时所用的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条件与测定时的条件(例如指示剂和被测成分等) 应尽可能一致。

碱液中NaOH 和Na 2CO 3的含量,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退去。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pH = 8~10,此时不仅NaOH 完全被中和,Na 2CO 3也被滴定成NaHCO 3,记下此时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V 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黄色,滴定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 3被滴定成H 2CO 3,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为V 2(注意HCl 溶液的总的耗用量为V 1+V2)。

根据V 1、V 2可以计算出试液中NaOH 及Na 2CO 3的含量x ,计算式如下: X NaOH =

(V 1 V 2) c HCl M NaOH

V 试

X Na2CO3 =

2V 2c HCl M Na 2CO 3

2V 试

式中,c —浓度,单位为 mol/L

x —NaOH 或Na 2CO 3的含量,单位为 g/L M —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g/mol: V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 mL 。

双指示剂中的酚酞指示剂可用甲基红和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代替。甲基红的变色范围

为6.7(黄) ~8.4(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0(黄) ~9.6(蓝) ,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3,酸色呈黄色,碱色呈紫色,在PH = 8.2时为樱桃色,变色较敏锐。 三、实验试剂

HCl 溶液;固体碳酸钠;甲基橙指示剂; 酚酞指示剂;混合碱样。 四、实验步骤

1.HCl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粗配0.5 mol/L HCl溶液500 mL于试剂瓶中。准确称取已烘干的无水碳酸钠三份(其重量按消耗20~40mL0.5mol/L HCl溶液计,请自己计算) ,置于3只250mL 锥形瓶中,加水约30 mL ,温热,摇动使之溶解,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以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HCl 标准溶液的耗用量,并计算出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c HCl 2. 混合碱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mL ,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已标定的HCl 标准溶液滴定,边滴加边充分摇动,以免局部Na 2CO 3直接被滴至H 2CO 3。滴定至酚酞恰好褪色为止,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V 1。然后再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继续以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此时即为终点,记下所用HCl 溶液的体积V 2。 五、记录和计算 1. HCl溶液的标定。 公式: cHCl =

2m Na 2CO 3V HCl M Na 2CO 3

思考题

1. 溶解基准物Na 2CO 3所用水的体积的量度,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2. 用于标定的锥形瓶,其内壁是否要预先干燥?为什么?

3.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0.5mol/L HCl溶液时,基准物称取量如何计算? 4. 用Na 2CO 3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 5. 碱液中的NaOH 及Na 2CO 3含量是怎样测定的?

6. 如欲测定碱液的总碱度,应采用何种指示剂? 试拟出测定步骤及以Na 2Og/L表示的总碱度的计算公式。

7. 试液的总碱度,是否宜于以百分含量表示?

8. 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 或NaHCO 3或Na 2CO 3或其混合液。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 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V 2mL 。根据V 1与V 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9.

1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溶液的体积为V 2。根据V 1与V 2关系判断试液组成。

10. 2424Na 2HPO 4和NaH 2PO 4的含量。 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 方法原理; (2) 用什么标准溶液; (3) 用什么指示剂; (4) 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

11. 现有某含有HCl 和CH 3COOH 的试液,欲测定其中HCl 和CH 3COOH 的含量,试拟定一分析方案。


相关内容

  • 盐酸标准溶液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 盐酸标准溶液标定及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 孟欣昱,2012级化学生物学01班 摘要:本实验是配制约为0.1mol ·L HCL 溶液,并对其进行标定.以无水Na 2CO 3为基准物,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用此标准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碱灰,测定碱灰中的总碱度.该测定结果是碱的总量, ...

  • 土壤全磷测定1.0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廖敏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全磷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张逸涵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 ...

  •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 潘国民
  •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 点名, 查看学生出勤情况.总结上次作业,提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讲解. 一.说明几点问题: 阐明微生物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培养基的制备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叫培养基: 根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理要求,人工配制适宜的营养物质以培养微生物就叫培养基.常用于分离 ...

  • 实验一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
  • 实验一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CI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2.了解基准物质碳酸钠和硼砂的性质及应用 3.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滴定过程及指示剂选择的原则. 二.实验原理 1.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 工业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商品名为苏打,内含有杂质NaCI, Na2 ...

  •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CuSO4溶 ...

  • 锅炉水检测
  • 锅炉水检测 一. 水样的采集 水样的采集是保证水质分析准确性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采样的基本要求是:样品要有代表性:在采出后不被污染:在分析之前不发生变化 1.取样装置 对取样装置一般有以下要求: (1) 取样器的安装和取样点的布置应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水质监督的要求(或试验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 ...

  • 水分析化学习题
  • 一.填空题 1.实验室中可以定量移取液体的常用仪器为 量筒 吸 量管 2.实验室中, . . 在使用之前必须用待吸或滴定 溶液润洗,而容量瓶.锥形瓶在使用前则不能用待盛液体润洗.滴定管 移液管 吸量管 3.以莫尔法硝酸银为标准溶液滴定Cl ,若溶液中的PH=4,则分析结果将 .偏高 4.某水样含锌1 ...

  • 实验8 工业废水中总碱度的测定
  • 实验8 工业废水中总碱度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分析天平的使用和样品的称量: 2.学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学习和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4.掌握酸碱滴定法测水中碱度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配制和酸碱滴定等操作: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 ...

  • 水质分析化验方法(钙镁碱度)
  • 水质分析化验方法 (一)总硬度的测定 1.原理 钙离子和镁离子都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络合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7和108.7. 考虑到EDTA 受酸效应的影响, 将溶液PH 值控制为10时, 钙.镁离子都与EDTA 完全络合,因此在此条件下测定的应是两者的总量,即总硬度. 2.主要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