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教案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教案

孙启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人物一直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对象。他们把自己内心对人物的理解,用细腻或者粗犷或者写实或者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特征与个性,让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辨识与了解画中的人。本课就是从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开始,然后分析他们的相貌特点和性格特征;再从简单的人物的脸形五官的比例关系着手,结合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成功的把握再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画家们还通过对人物的仰视、平视和俯视的变化,来刻画并丰富对象的表情、性格特征和神态的变化。

本课教材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像的赏析,帮助同学们对人头的一些基本比列进行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画家能表现出生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比例。

3、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像的特征及五官和表情变化对头像的影响。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了解神态各异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②简单了解人物头像的比例。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根据课改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绘画水平。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运用上述教学手段先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人的特征,在观察中思考提问,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练习。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法安排如下:

1、教学初同学们相互观看同学们的形象,再看课件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根据图片分析人物特征,找出规律。

四、授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相互观看同学们不同的形象,再线条简单的画一张人头像(同学为模特)点放音乐。

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画家们画谁大家一看就知道呢?同学们是依靠什么来加以判断的

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进行人物绘画时,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不一样,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首先通过观看课件的图片并分析图片上的人物形象特征。看《徐悲鸿自画》像问同学们是不是同一个人,画家成功的抓住了自己的特点并绘制好画。点击《朝元图》问同学们这几个人从外表上看上去你们最怕哪一个,不怕哪一个?再逐一分析其他图片的人物相貌特点和性格特征。用这些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田、国、目、由、甲、申、用、风”八个字,请学生观察这八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回答,五官看上去都比较协调。

二、五官位置

提问:画家是怎样做到五官协调的呢?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 请大家看图:

① “发际”到 “眉弓”的距离,叫做 “上停”;

② “眉弓”到“鼻底”的距离叫做 “中停”;

③ “鼻底”到“下颏”的距离叫做 “下停”;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眼睛是在哪一停?(讲这部分是应该结合同学们自己的面部进行教

学,可以叫同学们自己带上尺子相互的量一下对方的三停)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 宽为五个眼睛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着多媒体图片上,五眼的关系;同时叫同学们相互的测量一下对方的五官。)

讲授“三停五眼”时拿出老师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给学生看,并找到

正确的比例。

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这是因为,“三停五眼”是衡量人

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基本判断,可能有个别的人因为面部生理发育不正常,而导致畸形。

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

(三) 丰富的表情

点击屏幕,出现几句口决“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诀。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同学们可以用来自己训练和欣赏。

点开头部不同姿态的图片,观看头部转动时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同事观察五官比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可以要同学们自己观察一下对方)

总结,人的表情、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是由人的五官变化和头部姿态的变化而出现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照片,再分析图片上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琢磨其内心世界。钱绍武《人物速写》,鲁本斯《肖像》,达芬奇《利达的头像》,费欣的四幅素描(可以叫同学们自己赏析,并分享给大家)

(过渡) 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我也很想欣赏一下你们的绘画。

(四) 步骤演示与练习

把准备好的纸给学生,屏幕打出一张图。要求同学们临摹?点放音乐。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根据给出的照片,第一步、分析照片中人物的脸型。第二步、确定五官的位置。

点评学生完成的作业。

(六)总结

正确把握好五官的特征和比例是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的关键,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教案

孙启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人物一直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对象。他们把自己内心对人物的理解,用细腻或者粗犷或者写实或者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特征与个性,让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辨识与了解画中的人。本课就是从欣赏不同的人物形象开始,然后分析他们的相貌特点和性格特征;再从简单的人物的脸形五官的比例关系着手,结合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成功的把握再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画家们还通过对人物的仰视、平视和俯视的变化,来刻画并丰富对象的表情、性格特征和神态的变化。

本课教材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像的赏析,帮助同学们对人头的一些基本比列进行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画家能表现出生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比例。

3、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像的特征及五官和表情变化对头像的影响。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了解神态各异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②简单了解人物头像的比例。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根据课改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绘画水平。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运用上述教学手段先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人的特征,在观察中思考提问,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练习。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法安排如下:

1、教学初同学们相互观看同学们的形象,再看课件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根据图片分析人物特征,找出规律。

四、授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相互观看同学们不同的形象,再线条简单的画一张人头像(同学为模特)点放音乐。

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画家们画谁大家一看就知道呢?同学们是依靠什么来加以判断的

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进行人物绘画时,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不一样,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首先通过观看课件的图片并分析图片上的人物形象特征。看《徐悲鸿自画》像问同学们是不是同一个人,画家成功的抓住了自己的特点并绘制好画。点击《朝元图》问同学们这几个人从外表上看上去你们最怕哪一个,不怕哪一个?再逐一分析其他图片的人物相貌特点和性格特征。用这些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田、国、目、由、甲、申、用、风”八个字,请学生观察这八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回答,五官看上去都比较协调。

二、五官位置

提问:画家是怎样做到五官协调的呢?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 请大家看图:

① “发际”到 “眉弓”的距离,叫做 “上停”;

② “眉弓”到“鼻底”的距离叫做 “中停”;

③ “鼻底”到“下颏”的距离叫做 “下停”;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眼睛是在哪一停?(讲这部分是应该结合同学们自己的面部进行教

学,可以叫同学们自己带上尺子相互的量一下对方的三停)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 宽为五个眼睛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都是一只眼睛的宽度。(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着多媒体图片上,五眼的关系;同时叫同学们相互的测量一下对方的五官。)

讲授“三停五眼”时拿出老师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给学生看,并找到

正确的比例。

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这是因为,“三停五眼”是衡量人

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基本判断,可能有个别的人因为面部生理发育不正常,而导致畸形。

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

(三) 丰富的表情

点击屏幕,出现几句口决“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诀。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同学们可以用来自己训练和欣赏。

点开头部不同姿态的图片,观看头部转动时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同事观察五官比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可以要同学们自己观察一下对方)

总结,人的表情、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是由人的五官变化和头部姿态的变化而出现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照片,再分析图片上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琢磨其内心世界。钱绍武《人物速写》,鲁本斯《肖像》,达芬奇《利达的头像》,费欣的四幅素描(可以叫同学们自己赏析,并分享给大家)

(过渡) 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我也很想欣赏一下你们的绘画。

(四) 步骤演示与练习

把准备好的纸给学生,屏幕打出一张图。要求同学们临摹?点放音乐。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根据给出的照片,第一步、分析照片中人物的脸型。第二步、确定五官的位置。

点评学生完成的作业。

(六)总结

正确把握好五官的特征和比例是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的关键,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


相关内容

  •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雷山一中学 龙登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熟悉人物的面部特征及五官规律. 2.过程与方法:观察人物在不同表情下的五官变化:学会以线造型的表现技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感悟优秀作品 ...

  •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 人物动作描写1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哑女卖刀 她不能说话 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 一瞬间 细铁丝分为两截 而刀刃无损 她又手起刀落 面前的粗铁丝眼间被分成数截 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 ...

  •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 ...

  • 五年级语文下册秦兵马俑1教案苏教版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 ...

  • 四年级晚辅导教案1111语文5
  • 优拓教育 Personaliz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晚 授课时间:11.11 年级: 四 课时:2 小时 辅 导 教 案 备课时间:11.10 学生姓名: 教研老师:谢老师 ( ☆ ☆ ) 教 学 过 程 ( ☆ ☆ ) 课题:第五单元 ( ☆ ☆ ) 教 ...

  •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背景:本教案是本人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赛中,设计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第18课<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18.莫高窟 教材分析: <莫高窟>一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封藏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 四年 课 题 授课时间 班 月 语文教案设计 课 型 略读 赵敏 日 主备人 总课时:第 课 时 安 排 本教案使用人 58 节 1-1 19.秦兵马俑 1.认识 8 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 2.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 ...

  • 语文第七册[桥之思]教案
  •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 ...

  • 松鼠(沪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来突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船长处惊不乱,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难点:通过人物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