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食用菌栽培的消毒灭菌
1、目的
严格区分消毒、灭菌及防腐的概念;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会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高压蒸汽灭菌
难点:冷空气的排除
3、主要内容
包括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其中物理消毒灭菌法包括加热灭菌(干热、湿热);化学消毒灭菌法包括气雾熏蒸法和液体消毒灭菌法。
在物品及空气中分布着大量微生物。进行食用菌生产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保证菌种优良纯正,使食用菌顺利生长发育,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4、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手段分为物理、化学两种。
1)灭菌
杀死一定环境、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一定范围内的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使之达到无菌程度,是灭菌的目的。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灭菌可分为杀菌和溶菌。杀菌是指菌体失活,但菌形尚存。溶菌是指菌体死亡后发生溶解、消失的现象。
2)消毒:杀死环境、物品中的病原菌(杀不死芽孢), 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的方法为消毒。
3)防腐:暂时抑制其生长。使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称为防腐。属于一种抑菌作用。
4)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方法为除菌。
消毒灭菌主要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各种理化因子究竟能起到灭菌、消毒、防腐中的哪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强度或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及菌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任何消毒灭菌法的使用,必须达到既杀灭物品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其固有性质的目的。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
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热力灭菌及紫外线灭菌, 两者都属于强杀伤力因素。
一、热力灭菌
原理:高温使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等重要细胞物质发生凝固或变性失活。
日常生活中的炒、烧、烤、蒸、煮等对微生物都有一种短平快的效果。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在实践中,可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具体条件选用。
(一)干热灭菌
利用火焰、热空气杀死微生物(适于耐烧、耐烤物品),干热灭菌以其快速在灭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干热灭菌器灭菌范围较窄。
1、酒精灯烧接种工具、管口、瓶口→烧至红热(冷却用)简、快、彻底
2、烘烤法(热空气) 适于体积较大的玻璃、金属器皿 。
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吸管等包装放入烘箱→160-170℃ 、2h 断电→70℃以下取物。
注意:升降温勿急;勿超180℃;用时随用随开包。
干热灭菌简便易行,能保持物品干燥,但使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空玻璃、金属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二)湿热灭菌
主要利用热蒸汽灭菌(适于不怕热的物品,尤其适于培养基)
热蒸汽灭菌范围广,灭菌温度低,效果好,时间短。热蒸汽穿透力大。因为蛋白质凝固点随其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表3-1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穿透力的比较
1、高压蒸汽灭菌在高压锅内,利用高于100℃的水蒸汽温度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的是水的沸点随热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的原理。加大压力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单纯的压力是不能灭菌的。该灭菌法具有杀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效果可靠、作
用快速、无任何残毒、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种灭菌方法能完全替代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锅是具有密闭性好、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因锅内的热蒸汽不能外溢,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蒸汽温度也随之提高,杀菌力也不断增强。纯蒸汽温度与其压力间有一定关系,在密闭条件下,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增加压力可缩短灭菌时间。这里必须指出,高压蒸汽灭菌是蒸汽的高温使微生物死亡,而不是压力的作用。
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及饱和蒸汽等三大要素是该法灭菌的基本要素。
1)使用方法
步骤:装锅→加热排气→升压→保压灭菌→降压出锅。
排气:升压前排净锅内冷空气是灭菌成功的关键。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高压锅内的压力升高后,它聚集在锅的中下部,使饱和热蒸汽难与被灭菌物品接触。此外,空气受热膨胀也产生一种压力,致使压力数值达到要求,但灭菌温度却未达到相应指标,从而导致灭菌失败。
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有缓慢排气法和集中排气法。缓慢排气法是将排气阀打开,待大量冒热气(呈直线状)约2min ,以完全排净冷空气时再将其关闭。集中排气法是不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达0.5kg/cm2(约49kpa )时再将其打开,放气降压到零,重复操作2~3次,就可排净锅内冷空气。
2)灭菌压力及时间的选定灭菌的压力及时间应以被灭菌物品而异。
斜面培养基一般在103kpa 压力下,温度约达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 。原种、栽培种等培养基一般在154kpa 压力、温度约128℃条件下,灭菌时间为1~2h 。灭菌时间应从达到所需求的压力或温度时开始算起。
表3-2菌体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其含水量的关系
2、常压蒸汽灭菌利用自然压力产生的100℃蒸汽温度进行灭菌的方法,称为常压蒸汽灭菌。
生产上多采用自制的常压灭菌灶,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但有灭菌时间长、耗能多等缺点。
1)用法装锅→猛火快攻至上大气(100℃)→文火保持10h 左右
2)注意锅内的灭菌物勿摆放挤密;尽快使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从达到100℃时始计起;勿干锅或使温度时升时降。
3、巴氏消毒
利用低于100℃的温度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主要用于发酵料的制作,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热使料温上升,以杀死虫卵和病原菌。
培养料堆积发酵→60℃—70℃→杀死有害微生物
利用巴氏原理净化了培养料,也叫半熟料,虽未经蒸煮,但却达到了一定蒸煮的目的。
二、紫外线灭菌
主要工具是紫外线灯,利用电子射过水银气体而产生的紫外线进行杀菌的方法。目前用于消毒的紫外线杀菌灯分为普通型紫外线灯和低臭氧紫外线灯。普通型紫外线灯除辐射大量253.7nm 紫外线之外,还可辐射出184.9nm 波长的紫外线,184.9nm 波长的紫外线能激发空气中的氧形成臭氧,所以又称为高臭氧紫外线灯。低臭氧紫外线灯含有能阻挡184.9nm 波长紫外线向外辐射的物质,因而臭氧产生很少,这两种紫外线灯杀菌能力无本质区别。紫外线穿透力很弱,虽能穿透石英,但普通玻璃、尘埃、水蒸气、纸张等均能阻挡紫外线。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菌种培养室等环境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不久空气中就产生臭氧,可根据臭氧产生的快慢强弱,判断紫外灯的质量。 范围:空气、物体表面
有效距离:1.5~2.0m
理想波长:265nm
用法:清洁卫生→30w 紫外灯亮30min →避光30min (防光复活)
注意:伤皮肤、眼睛;定期换(3000~4000h )
只起辅助作用(对真菌效果差,配合药物使用)
常用的紫外线灯管有15W 、20W 、30W 、40W 四种。可采用悬吊式,移动式灯架照射。 灭菌常选用30w ,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的安装数量应平均不少于1.5w/m3,如60m 2房间需要安装30w 紫外线灯3支,并且要求分布均匀。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利用的是对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其杀菌作用的强弱随其本身的毒性、浓度、进入细胞的渗透性及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说来,在极低浓度时,会对微生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随着浓度逐渐增高,就会相继出现抑菌、消毒、灭菌作用的一个连续作用谱。
化学药品常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使用。液态消毒剂一般是通过喷雾、浸泡、洗刷、涂抹等方法使用;气态消毒剂通常是以加热、氧化、焚烧等方法进行。常用药物有:
一、气雾熏蒸法
用喷雾、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液体或固体的药品成气体,在密闭条件下发挥气体的杀菌作用。用于栽培场所、接种及菌种培养等环境的空气消毒。
(一)甲醛
常用的是37%~40%的甲醛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液体,久置易发生浑浊或沉淀。其气体和水溶液均可杀死各种微生物,包括抗逆性强的芽孢和孢子。常用喷雾或熏蒸法消毒空气或浸泡物品。浸泡物品常用5%~10%,保持30min ;
甲醛是有强烈杀菌作用的光谱性杀菌剂,广泛用于接种环境、培养室、栽培环境的消毒。但有腐蚀性、刺激性,使用受到限制。
(二)气雾消毒盒
粉末状,2~6g/m3,点燃,熏蒸30min 以上。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小,扩散力及渗透性强,灭菌效果好等特点。
(三)硫磺
熏蒸:15~20g/m3→点燃→密闭24h
注意:先喷水、高放
二、液体消毒灭菌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品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药液,以浸泡、擦抹、喷雾等形式使用的方法。
(一)氧化剂
机理:氧化剂放出的游离氧可氧化菌体蛋白质的活性基团,使其变性失活。
1、高锰酸钾
紫色针状结晶。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氧化剂,溶于水成深紫红色深液。0.1%~0.2%用于皮肤、水果、器具等浸泡消毒。与有机物还原成无杀菌作用的二氧化锰,只能外用,并随配随用。
2、过氧化氢
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杀菌特点,易分解为氧气和水,不会产生有毒的残留物,无需用水冲洗,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消毒剂。还有除臭、清洁、漂白等作用,在食品工业及医疗领域广泛使用。3%溶液常用于皮肤、伤口的消毒 ;器皿用6%溶液浸泡30min 可达消毒目的。
3、漂白粉
是用氯气通入熟石灰而获得的白色粉末,有氯气臭味。主要成分是CaCl 2、Ca (OH )2即次氯酸钙。是一种早期广泛使用的廉价消毒剂,其有效氯含量和消毒活性比84消毒液高5~6倍。其杀菌机理是:加水分解成次氯酸,次氯酸极不稳定,易分离出新生态氧,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从而破坏菌体蛋白质结构。
常将2%~5%漂白粉以洗刷、喷雾、浸泡等方法用于墙壁、地面、厕所、用具及发生疫病场所的消毒。潮湿地面可按20~40g/m2用量干撒。
由于市售漂白粉含有25%~30%的有效氯,而有效氛易挥发消失,因此盛装漂白酚的容器一定要密封,配制的漂白粉水溶液也应随配随用。 对衣物纤维有退色和腐蚀性。
4、过氧乙酸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有刺激性及挥发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速效杀菌剂,并有除臭作用。其分解产物是醋酸、过氧化氢、水和氧,因此使用后不会留下任何有害物质。广泛用于各种器具,空气、环境消毒。使用方便,可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但原液为强氧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0.2%浸手或擦拭消毒;器皿洗净后用;加热熏蒸(1.5%,7ml/m3)。密闭30~60min ,再通风30min ,以使空气中的过氧乙酸全部分解消散。
(二)表面活性剂
机理降低表面张力,损伤细胞膜,作用蛋白质等。
1、酒精
是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也是脂溶剂。因能使蛋白质变性或脱水沉淀、损害细胞膜而显示杀菌作用。还因其较强的脂溶性而有除菌作用。乙醇不能有效杀灭芽孢、病毒等微生物,仅是常用的消毒防腐剂。主要用于皮肤、器械消毒。
以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高浓度的乙醇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乙醇的继续渗入,因而杀菌效果差。无水乙醇几乎没有杀菌作用。 向乙醇中加入碘可增强杀菌效能。所以用作皮肤消毒的碘酒,其杀菌作用比乙醇强。酒
精的挥发性和可燃性很强,不能以喷雾法使用。
2、酚类
常用的酚是苯酚(也叫石炭酸)和来苏尔(甲酚与肥皂制成的乳状液)。
石炭酸有特殊气味和腐蚀性,为无色或白色晶体,在空气中易氧化为红色。常用3%~5%苯酚溶液,对房间空气喷雾或对器具浸泡消毒。若加入0.9%食盐可提高其杀菌力。无腐蚀金属作用,但5%以上能刺激皮肤,使手指发麻。
来苏尔的刺激性小,效力比苯酚强四倍。1%~2%来苏尔常用于手的消毒;3%用于浸泡器皿或空气喷雾。来苏尔的刺激性小,效力比苯酚强四倍。
3、新洁尔灭
为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杀菌力强,对皮肤无刺激性,对金属、橡胶制品无腐蚀作用。淡黄色胶体状,有芳香味,呈碱性,耐热、耐光、稳定,易保存。还有去污洗涤的清洁作用。是一种高效无毒消毒剂,广泛用于手、皮肤、器具等消毒。原液浓度为5%,现用现配,勿与肥皂混用。
(三)、熟石灰
也叫消石灰。易吸收CO 2成为碳酸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廉价消毒剂。既可破坏培养料表面的蜡质,又可提高pH ,还可提供钙素养料。1~2%拌料;5~10%喷、浸、刷、喷;干撒霉染处或湿环境。一定用新石灰。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范围和使用浓度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消毒剂用于不同场合时的浓度也各不相同。应根据所杀灭微生物的特点、消毒目的、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灵活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各消毒剂应注意交叉使用。理想消毒剂的标准是: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使用浓度低,作用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安全可靠,没有毒腐性或很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
第3章 食用菌栽培的消毒灭菌
1、目的
严格区分消毒、灭菌及防腐的概念;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会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高压蒸汽灭菌
难点:冷空气的排除
3、主要内容
包括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其中物理消毒灭菌法包括加热灭菌(干热、湿热);化学消毒灭菌法包括气雾熏蒸法和液体消毒灭菌法。
在物品及空气中分布着大量微生物。进行食用菌生产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保证菌种优良纯正,使食用菌顺利生长发育,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4、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手段分为物理、化学两种。
1)灭菌
杀死一定环境、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一定范围内的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使之达到无菌程度,是灭菌的目的。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灭菌可分为杀菌和溶菌。杀菌是指菌体失活,但菌形尚存。溶菌是指菌体死亡后发生溶解、消失的现象。
2)消毒:杀死环境、物品中的病原菌(杀不死芽孢), 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的方法为消毒。
3)防腐:暂时抑制其生长。使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称为防腐。属于一种抑菌作用。
4)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方法为除菌。
消毒灭菌主要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各种理化因子究竟能起到灭菌、消毒、防腐中的哪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强度或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及菌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任何消毒灭菌法的使用,必须达到既杀灭物品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其固有性质的目的。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
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热力灭菌及紫外线灭菌, 两者都属于强杀伤力因素。
一、热力灭菌
原理:高温使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等重要细胞物质发生凝固或变性失活。
日常生活中的炒、烧、烤、蒸、煮等对微生物都有一种短平快的效果。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在实践中,可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具体条件选用。
(一)干热灭菌
利用火焰、热空气杀死微生物(适于耐烧、耐烤物品),干热灭菌以其快速在灭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干热灭菌器灭菌范围较窄。
1、酒精灯烧接种工具、管口、瓶口→烧至红热(冷却用)简、快、彻底
2、烘烤法(热空气) 适于体积较大的玻璃、金属器皿 。
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吸管等包装放入烘箱→160-170℃ 、2h 断电→70℃以下取物。
注意:升降温勿急;勿超180℃;用时随用随开包。
干热灭菌简便易行,能保持物品干燥,但使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空玻璃、金属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二)湿热灭菌
主要利用热蒸汽灭菌(适于不怕热的物品,尤其适于培养基)
热蒸汽灭菌范围广,灭菌温度低,效果好,时间短。热蒸汽穿透力大。因为蛋白质凝固点随其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表3-1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穿透力的比较
1、高压蒸汽灭菌在高压锅内,利用高于100℃的水蒸汽温度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的是水的沸点随热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的原理。加大压力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单纯的压力是不能灭菌的。该灭菌法具有杀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效果可靠、作
用快速、无任何残毒、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种灭菌方法能完全替代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锅是具有密闭性好、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因锅内的热蒸汽不能外溢,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蒸汽温度也随之提高,杀菌力也不断增强。纯蒸汽温度与其压力间有一定关系,在密闭条件下,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增加压力可缩短灭菌时间。这里必须指出,高压蒸汽灭菌是蒸汽的高温使微生物死亡,而不是压力的作用。
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及饱和蒸汽等三大要素是该法灭菌的基本要素。
1)使用方法
步骤:装锅→加热排气→升压→保压灭菌→降压出锅。
排气:升压前排净锅内冷空气是灭菌成功的关键。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高压锅内的压力升高后,它聚集在锅的中下部,使饱和热蒸汽难与被灭菌物品接触。此外,空气受热膨胀也产生一种压力,致使压力数值达到要求,但灭菌温度却未达到相应指标,从而导致灭菌失败。
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有缓慢排气法和集中排气法。缓慢排气法是将排气阀打开,待大量冒热气(呈直线状)约2min ,以完全排净冷空气时再将其关闭。集中排气法是不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达0.5kg/cm2(约49kpa )时再将其打开,放气降压到零,重复操作2~3次,就可排净锅内冷空气。
2)灭菌压力及时间的选定灭菌的压力及时间应以被灭菌物品而异。
斜面培养基一般在103kpa 压力下,温度约达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 。原种、栽培种等培养基一般在154kpa 压力、温度约128℃条件下,灭菌时间为1~2h 。灭菌时间应从达到所需求的压力或温度时开始算起。
表3-2菌体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其含水量的关系
2、常压蒸汽灭菌利用自然压力产生的100℃蒸汽温度进行灭菌的方法,称为常压蒸汽灭菌。
生产上多采用自制的常压灭菌灶,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但有灭菌时间长、耗能多等缺点。
1)用法装锅→猛火快攻至上大气(100℃)→文火保持10h 左右
2)注意锅内的灭菌物勿摆放挤密;尽快使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从达到100℃时始计起;勿干锅或使温度时升时降。
3、巴氏消毒
利用低于100℃的温度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主要用于发酵料的制作,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热使料温上升,以杀死虫卵和病原菌。
培养料堆积发酵→60℃—70℃→杀死有害微生物
利用巴氏原理净化了培养料,也叫半熟料,虽未经蒸煮,但却达到了一定蒸煮的目的。
二、紫外线灭菌
主要工具是紫外线灯,利用电子射过水银气体而产生的紫外线进行杀菌的方法。目前用于消毒的紫外线杀菌灯分为普通型紫外线灯和低臭氧紫外线灯。普通型紫外线灯除辐射大量253.7nm 紫外线之外,还可辐射出184.9nm 波长的紫外线,184.9nm 波长的紫外线能激发空气中的氧形成臭氧,所以又称为高臭氧紫外线灯。低臭氧紫外线灯含有能阻挡184.9nm 波长紫外线向外辐射的物质,因而臭氧产生很少,这两种紫外线灯杀菌能力无本质区别。紫外线穿透力很弱,虽能穿透石英,但普通玻璃、尘埃、水蒸气、纸张等均能阻挡紫外线。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菌种培养室等环境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不久空气中就产生臭氧,可根据臭氧产生的快慢强弱,判断紫外灯的质量。 范围:空气、物体表面
有效距离:1.5~2.0m
理想波长:265nm
用法:清洁卫生→30w 紫外灯亮30min →避光30min (防光复活)
注意:伤皮肤、眼睛;定期换(3000~4000h )
只起辅助作用(对真菌效果差,配合药物使用)
常用的紫外线灯管有15W 、20W 、30W 、40W 四种。可采用悬吊式,移动式灯架照射。 灭菌常选用30w ,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的安装数量应平均不少于1.5w/m3,如60m 2房间需要安装30w 紫外线灯3支,并且要求分布均匀。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利用的是对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其杀菌作用的强弱随其本身的毒性、浓度、进入细胞的渗透性及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说来,在极低浓度时,会对微生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随着浓度逐渐增高,就会相继出现抑菌、消毒、灭菌作用的一个连续作用谱。
化学药品常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使用。液态消毒剂一般是通过喷雾、浸泡、洗刷、涂抹等方法使用;气态消毒剂通常是以加热、氧化、焚烧等方法进行。常用药物有:
一、气雾熏蒸法
用喷雾、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液体或固体的药品成气体,在密闭条件下发挥气体的杀菌作用。用于栽培场所、接种及菌种培养等环境的空气消毒。
(一)甲醛
常用的是37%~40%的甲醛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液体,久置易发生浑浊或沉淀。其气体和水溶液均可杀死各种微生物,包括抗逆性强的芽孢和孢子。常用喷雾或熏蒸法消毒空气或浸泡物品。浸泡物品常用5%~10%,保持30min ;
甲醛是有强烈杀菌作用的光谱性杀菌剂,广泛用于接种环境、培养室、栽培环境的消毒。但有腐蚀性、刺激性,使用受到限制。
(二)气雾消毒盒
粉末状,2~6g/m3,点燃,熏蒸30min 以上。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小,扩散力及渗透性强,灭菌效果好等特点。
(三)硫磺
熏蒸:15~20g/m3→点燃→密闭24h
注意:先喷水、高放
二、液体消毒灭菌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品稀释成一定浓度的药液,以浸泡、擦抹、喷雾等形式使用的方法。
(一)氧化剂
机理:氧化剂放出的游离氧可氧化菌体蛋白质的活性基团,使其变性失活。
1、高锰酸钾
紫色针状结晶。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氧化剂,溶于水成深紫红色深液。0.1%~0.2%用于皮肤、水果、器具等浸泡消毒。与有机物还原成无杀菌作用的二氧化锰,只能外用,并随配随用。
2、过氧化氢
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杀菌特点,易分解为氧气和水,不会产生有毒的残留物,无需用水冲洗,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消毒剂。还有除臭、清洁、漂白等作用,在食品工业及医疗领域广泛使用。3%溶液常用于皮肤、伤口的消毒 ;器皿用6%溶液浸泡30min 可达消毒目的。
3、漂白粉
是用氯气通入熟石灰而获得的白色粉末,有氯气臭味。主要成分是CaCl 2、Ca (OH )2即次氯酸钙。是一种早期广泛使用的廉价消毒剂,其有效氯含量和消毒活性比84消毒液高5~6倍。其杀菌机理是:加水分解成次氯酸,次氯酸极不稳定,易分离出新生态氧,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从而破坏菌体蛋白质结构。
常将2%~5%漂白粉以洗刷、喷雾、浸泡等方法用于墙壁、地面、厕所、用具及发生疫病场所的消毒。潮湿地面可按20~40g/m2用量干撒。
由于市售漂白粉含有25%~30%的有效氯,而有效氛易挥发消失,因此盛装漂白酚的容器一定要密封,配制的漂白粉水溶液也应随配随用。 对衣物纤维有退色和腐蚀性。
4、过氧乙酸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有刺激性及挥发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速效杀菌剂,并有除臭作用。其分解产物是醋酸、过氧化氢、水和氧,因此使用后不会留下任何有害物质。广泛用于各种器具,空气、环境消毒。使用方便,可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但原液为强氧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0.2%浸手或擦拭消毒;器皿洗净后用;加热熏蒸(1.5%,7ml/m3)。密闭30~60min ,再通风30min ,以使空气中的过氧乙酸全部分解消散。
(二)表面活性剂
机理降低表面张力,损伤细胞膜,作用蛋白质等。
1、酒精
是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也是脂溶剂。因能使蛋白质变性或脱水沉淀、损害细胞膜而显示杀菌作用。还因其较强的脂溶性而有除菌作用。乙醇不能有效杀灭芽孢、病毒等微生物,仅是常用的消毒防腐剂。主要用于皮肤、器械消毒。
以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高浓度的乙醇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乙醇的继续渗入,因而杀菌效果差。无水乙醇几乎没有杀菌作用。 向乙醇中加入碘可增强杀菌效能。所以用作皮肤消毒的碘酒,其杀菌作用比乙醇强。酒
精的挥发性和可燃性很强,不能以喷雾法使用。
2、酚类
常用的酚是苯酚(也叫石炭酸)和来苏尔(甲酚与肥皂制成的乳状液)。
石炭酸有特殊气味和腐蚀性,为无色或白色晶体,在空气中易氧化为红色。常用3%~5%苯酚溶液,对房间空气喷雾或对器具浸泡消毒。若加入0.9%食盐可提高其杀菌力。无腐蚀金属作用,但5%以上能刺激皮肤,使手指发麻。
来苏尔的刺激性小,效力比苯酚强四倍。1%~2%来苏尔常用于手的消毒;3%用于浸泡器皿或空气喷雾。来苏尔的刺激性小,效力比苯酚强四倍。
3、新洁尔灭
为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杀菌力强,对皮肤无刺激性,对金属、橡胶制品无腐蚀作用。淡黄色胶体状,有芳香味,呈碱性,耐热、耐光、稳定,易保存。还有去污洗涤的清洁作用。是一种高效无毒消毒剂,广泛用于手、皮肤、器具等消毒。原液浓度为5%,现用现配,勿与肥皂混用。
(三)、熟石灰
也叫消石灰。易吸收CO 2成为碳酸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廉价消毒剂。既可破坏培养料表面的蜡质,又可提高pH ,还可提供钙素养料。1~2%拌料;5~10%喷、浸、刷、喷;干撒霉染处或湿环境。一定用新石灰。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范围和使用浓度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消毒剂用于不同场合时的浓度也各不相同。应根据所杀灭微生物的特点、消毒目的、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灵活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各消毒剂应注意交叉使用。理想消毒剂的标准是: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使用浓度低,作用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安全可靠,没有毒腐性或很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