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蚕豆_淀粉酶的提取研究

发芽蚕豆 淀粉酶的提取研究

王慧超, 冉燕, 乔辰

(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408100)

摘要 [目的]优化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条件。[方法]采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结果]选用1. 0g /LN a 2SO 3和1. 5g /LNa HSO 3

为还原剂时,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 选用p H 值5 5柠檬酸缓冲液和p H 值6 5磷酸盐缓冲液时,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结论]以1. 0g /LNa 2S O 3为还原剂, 以p H 值6. 5磷酸钾盐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 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效果较好。关键词 蚕豆; 淀粉酶; 提取中图分类号 S64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 01-00345-02Study on Extracti ng Amyl ase fro m Ger m i nated B road Bea n WANG H ui chao et al (Co ll ege o f L if e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 Y ang tze No r malU ni versi ty , Chongqi ng 408100) Abstract [Objecti ve]The extracti on conditi on was optm i ized . [Met hod]3, 5 di nitrosa licy lic ac i d regent was used in t h i s st udy . [R es ult]The extracti on eff ect of a my l 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ted broad bean was better w i th 1. 0g /LNa 2S O 3and 1. 5g /LNa H S O 3as reduc i ng agen. t The extracti on eff ect of a my l 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ted broad bean w as better w it h p H 5. 5citric aci d buffer s o l uti on and p H 6. 5phos phate buffer so l uti on . [Conc l usi on]The ex tracti on effect o f a my l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 t ed broad bean was better w it h 1. 0g /LNa 2SO 3as reduci ng agent and p H 6. 5tri basic potassi u m phospha t e buffer so l ution as extracti on buffer so l ution . K ey words Broad bean ; Amy l ase ; Extracti on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 按照其结构差异分为 、 型两大类。 淀粉酶又叫淀粉1, 4 麦芽糖苷酶, 系统名称为 1, 4葡聚糖麦芽糖苷酶, 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特别是发芽种子中。 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 作用于淀粉时, 从淀粉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 水解其 1, 4 糖苷键, 沿着淀粉链每次水解2个葡萄糖单位, 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由于它只能从淀粉链的外部开始依次水解, 故水解速度较慢, 不能像 淀粉酶那样使淀粉溶液的黏度迅速降低。该酶不能水解也不绕过 1, 6 糖苷键。当它作用于支链淀粉时, 遇到分支点即停止作用, 剩下的大分子质量分支糊精, 称为 极限糊精。 淀粉酶在催化淀粉 1, 4 糖苷键水解的同时, 使产物由 型转变为 型, 生成 麦芽糖, 酶名 淀粉酶由此而来。 淀粉酶是一种糖化酶, 可作为糖化剂, 应用于制备饴糖、啤酒、饮料等工业生产中。在结晶麦芽糖、麦芽糖醇时, 也需要较纯净的高活力的 淀粉酶。因此, 淀粉酶的提取在食品、加工、发酵、纺织品、医药等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萌发后的蚕豆种子中既含有 淀粉酶, 又含有 淀粉酶。笔者优化了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工艺参数, 为今后 淀粉酶的进一步纯化和制剂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取一定量的蚕豆种子, 在40 温水中浸泡5h , 将浸泡后的蚕豆以大致相同的间隔均匀播于发芽床, 在25 恒温箱中培养, 取播种后3d 的发芽蚕豆作为试验材料, 备用。

1. 2 方法 在粗淀粉酶液制备时, 称取备用发芽蚕豆1g , 置于预冷的研钵中, 加入浓度1%N a C l 溶液5m l 、一定浓度的还原剂2m l 及少许石英砂, 在冰浴中充分研磨为匀浆, 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 用缓冲液5m l 将残渣洗入离心管中, 提取液在20 下放置30m i n , 每隔2m i n 搅动1次, 使其充分提取, 然后在6000r/m i n 转速下离心10m i n , 将上清液用上述缓冲液定容至50m , l 摇匀, 即为淀粉酶原液, 用于淀粉酶

作者简介 王慧超(1976-), 女, 山西河曲人, 硕士, 讲师, 从事种子生

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9 08 24

[1]

活性的测定。吸取上述淀粉酶原液5m , l 用上述缓冲液定容至50m , l 摇匀, 即为淀粉酶稀释液。

淀粉酶不耐酸, 在p H 值3. 6以下迅速钝化; 淀粉酶不耐热, 70 时15m i n 被钝化。根据这种特性, 在测定这2种酶的活性时, 钝化其中之一, 就可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该试验采用70 保温的方法钝化 淀粉酶, 测定 淀粉酶的活性。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性, 用淀粉酶总活性减去 淀粉酶的活性, 就可求出 淀粉酶活性。酶活性测定时, 以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U 1800型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对麦芽糖与3, 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后的反应产物溶液在400~700n m 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反应产物在541n m 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值。测定淀粉酶总活性时, 参照王秀奇等的方法

[3]

[2]

进行。测定 淀粉酶活性时, 取

洁净的试管, 作好标记, 加入1m l 粗淀粉酶液, 将试管置于

70 水浴中钝化 淀粉酶, 保温15m i n 后取出, 加入浓度1%可溶性淀粉溶液1m , l 将试管置于40 水浴中, 保温5m i n 后取出, 立即加入3, 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2m l 终止反应, 混匀, 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保温5m i n , 取出后流水冷却至室温, 取反应液, 测定541n m 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淀粉酶活性以每克发芽蚕豆所含 淀粉酶每分钟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的麦芽糖毫克数表示。以不加粗酶液作为对照, 以麦芽糖含量(m g/ml) 制定标准曲线, 重复3次, 得回归直线为y =0. 1768x -0. 0108(r=0. 9975) ,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麦芽糖含量, 计算淀粉酶总活性和 淀粉酶活性, 最后求出 淀粉酶活性。研究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 以p H 值5. 5柠檬酸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1. 3 数据处理 用SPSS12. 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

2. 1 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选用1. 0g/LNa 2S O 3和1. 5g /LN a H S O 3为还原剂时 淀粉酶活性较高, 其中又以1. 0g /LN a 2SO 3为还原剂时 淀粉酶的活性最高。下文将以1 0g /LN a O 3为还原剂, 提取2S 淀粉酶。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还原剂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

的影响顺序为种类与浓度的交互效应 还原剂浓度>还原剂种类。

表1 不同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Table 1 E ffects of different reducing a gents o n enzy m e activity Am

y l ase fro m the ger m inated broad bean

种类Species

Na H S O 3

浓度 g /LConcen trati on

1. 01. 52. 0

Na 2S O 3

1. 01. 52. 0

酶活性 m g/(g m in)

E nz yme acti vity

10. 3924. 3513. 1029. 73

11. 5913. 30

值与缓冲液种类的交互效应>缓冲液种类。p H 值5. 0与6 5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P

各p H 值两两之间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缓冲液种类间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也不明显。由此可知, 以p H 值6. 5磷酸钾盐为缓冲液, 提取所得发芽蚕豆 淀粉酶的活性较大, 提取效果较好。

3 讨论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仅对影响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还原剂种类与浓度和提取缓冲液种类与p H 值进行了研究。还原剂对某些含巯基的酶有激活作用。它可以使酶中二硫键还原成巯基, 从而提高酶的活性。植物原料中的 淀粉酶有相当一部分往往与蛋白质、其他成分以二硫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从发芽蚕豆中提取 淀粉酶, 以1. 0g/LN a O 3作为还原剂, 所得2S 淀粉酶活性较高。原因可能是 淀粉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巯基, 1. 0g /LN a 2SO 3能较好地使 淀粉酶与蛋白质、其他成分之间的二硫键还原为巯基, 从而提高了 淀粉酶的提取效果。提取缓冲液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地保护酶在提取过程中不被破坏。提取缓冲液种类与p H 值相比, 后者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酶与其他物质的结合多以离子键形式存在, p H 值影响离子键的分离, 从而影响酶的提取效果。另外, 选用柠檬酸缓冲液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时, 出现较佳提取效果的p H 值不同, 而选用磷酸钾盐缓冲液或磷酸钠盐缓冲液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时, 出现较佳提取效果的p H 值均为6 5, 且提取效果也基本相同。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金凤燮. 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329-330. [2]刘岩, 王璋, 许时婴. 麦芽中 淀粉酶的纯化及其性质[J].无锡轻工大

学学报, 1998, 17(1):39-43.

[3]王秀奇, 秦淑媛, 高天慧, 等.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2版.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9:205-209. [4]靳利娥, 董文林. 发芽黄豆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与比较[J].食品科技,

2004(6):82-87.

[5]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等. 同工酶影响因素的探讨[J].水产科学,

2004, 23(5):45-46.

[6]胡学智. 酶制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275-276.

[6]

[5]

[4]

2. 2 缓冲液种类与p H 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选用柠檬酸缓冲液时, p H 值为5. 0~5. 5时, 随

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大, 且p H 值5. 5时达到最大; p H 值为5. 5~7. 0时, 随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下降。选用磷酸钾盐缓冲液时, p H 值为5. 0~6. 5时, 随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大, 且p H 值6. 5时 淀粉酶活性最大; p H 值为6. 5~7. 0时,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选用磷酸钠盐缓冲液时, 淀粉酶的活性随p H 值变化的趋势与磷酸钾盐缓冲液大体一致, 且p H

表2 缓冲液种类与pH 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p H val ue a nd buffer solutio n s peci es o n e nzy me ac

tivity of Amy l a s e fro m the ger m i nated bro ad bea n

m g/(g m i n )

p H 值p H val ue 5. 05. 56. 06. 57. 0

sol u ti on

22. 9029. 7317. 8014. 6210. 88

buff er sol uti on

10. 0915. 43

18. 6738. 7314. 83

buffer s o l uti on

5. 589. 13

31. 5338. 3828. 70

C itri c acid bu ff er Potassiu m p hos phate Sod i u m phos phate

值为6. 5时, 淀粉酶活性最大。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缓冲

液种类和p H 值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为p H 值>p H (上接第263页)

[11]王绍武, 赵宗慈. 我国旱涝36年周期及其产生的机制[J].气象学报,

1979, 37(1):65-73.

[12]屠其璞, 邓自旺, 周晓兰. 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

究[J].应用气象学报, 1999(10):34-42.

发芽蚕豆 淀粉酶的提取研究

王慧超, 冉燕, 乔辰

(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408100)

摘要 [目的]优化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条件。[方法]采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结果]选用1. 0g /LN a 2SO 3和1. 5g /LNa HSO 3

为还原剂时,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 选用p H 值5 5柠檬酸缓冲液和p H 值6 5磷酸盐缓冲液时,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较好。[结论]以1. 0g /LNa 2S O 3为还原剂, 以p H 值6. 5磷酸钾盐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 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效果较好。关键词 蚕豆; 淀粉酶; 提取中图分类号 S64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 01-00345-02Study on Extracti ng Amyl ase fro m Ger m i nated B road Bea n WANG H ui chao et al (Co ll ege o f L if e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 Y ang tze No r malU ni versi ty , Chongqi ng 408100) Abstract [Objecti ve]The extracti on conditi on was optm i ized . [Met hod]3, 5 di nitrosa licy lic ac i d regent was used in t h i s st udy . [R es ult]The extracti on eff ect of a my l 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ted broad bean was better w i th 1. 0g /LNa 2S O 3and 1. 5g /LNa H S O 3as reduc i ng agen. t The extracti on eff ect of a my l 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ted broad bean w as better w it h p H 5. 5citric aci d buffer s o l uti on and p H 6. 5phos phate buffer so l uti on . [Conc l usi on]The ex tracti on effect o f a my lase fro m t he ger m i na t ed broad bean was better w it h 1. 0g /LNa 2SO 3as reduci ng agent and p H 6. 5tri basic potassi u m phospha t e buffer so l ution as extracti on buffer so l ution . K ey words Broad bean ; Amy l ase ; Extracti on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 按照其结构差异分为 、 型两大类。 淀粉酶又叫淀粉1, 4 麦芽糖苷酶, 系统名称为 1, 4葡聚糖麦芽糖苷酶, 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特别是发芽种子中。 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 作用于淀粉时, 从淀粉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 水解其 1, 4 糖苷键, 沿着淀粉链每次水解2个葡萄糖单位, 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由于它只能从淀粉链的外部开始依次水解, 故水解速度较慢, 不能像 淀粉酶那样使淀粉溶液的黏度迅速降低。该酶不能水解也不绕过 1, 6 糖苷键。当它作用于支链淀粉时, 遇到分支点即停止作用, 剩下的大分子质量分支糊精, 称为 极限糊精。 淀粉酶在催化淀粉 1, 4 糖苷键水解的同时, 使产物由 型转变为 型, 生成 麦芽糖, 酶名 淀粉酶由此而来。 淀粉酶是一种糖化酶, 可作为糖化剂, 应用于制备饴糖、啤酒、饮料等工业生产中。在结晶麦芽糖、麦芽糖醇时, 也需要较纯净的高活力的 淀粉酶。因此, 淀粉酶的提取在食品、加工、发酵、纺织品、医药等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萌发后的蚕豆种子中既含有 淀粉酶, 又含有 淀粉酶。笔者优化了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工艺参数, 为今后 淀粉酶的进一步纯化和制剂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取一定量的蚕豆种子, 在40 温水中浸泡5h , 将浸泡后的蚕豆以大致相同的间隔均匀播于发芽床, 在25 恒温箱中培养, 取播种后3d 的发芽蚕豆作为试验材料, 备用。

1. 2 方法 在粗淀粉酶液制备时, 称取备用发芽蚕豆1g , 置于预冷的研钵中, 加入浓度1%N a C l 溶液5m l 、一定浓度的还原剂2m l 及少许石英砂, 在冰浴中充分研磨为匀浆, 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 用缓冲液5m l 将残渣洗入离心管中, 提取液在20 下放置30m i n , 每隔2m i n 搅动1次, 使其充分提取, 然后在6000r/m i n 转速下离心10m i n , 将上清液用上述缓冲液定容至50m , l 摇匀, 即为淀粉酶原液, 用于淀粉酶

作者简介 王慧超(1976-), 女, 山西河曲人, 硕士, 讲师, 从事种子生

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9 08 24

[1]

活性的测定。吸取上述淀粉酶原液5m , l 用上述缓冲液定容至50m , l 摇匀, 即为淀粉酶稀释液。

淀粉酶不耐酸, 在p H 值3. 6以下迅速钝化; 淀粉酶不耐热, 70 时15m i n 被钝化。根据这种特性, 在测定这2种酶的活性时, 钝化其中之一, 就可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该试验采用70 保温的方法钝化 淀粉酶, 测定 淀粉酶的活性。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性, 用淀粉酶总活性减去 淀粉酶的活性, 就可求出 淀粉酶活性。酶活性测定时, 以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U 1800型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对麦芽糖与3, 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后的反应产物溶液在400~700n m 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反应产物在541n m 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值。测定淀粉酶总活性时, 参照王秀奇等的方法

[3]

[2]

进行。测定 淀粉酶活性时, 取

洁净的试管, 作好标记, 加入1m l 粗淀粉酶液, 将试管置于

70 水浴中钝化 淀粉酶, 保温15m i n 后取出, 加入浓度1%可溶性淀粉溶液1m , l 将试管置于40 水浴中, 保温5m i n 后取出, 立即加入3, 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2m l 终止反应, 混匀, 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保温5m i n , 取出后流水冷却至室温, 取反应液, 测定541n m 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淀粉酶活性以每克发芽蚕豆所含 淀粉酶每分钟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的麦芽糖毫克数表示。以不加粗酶液作为对照, 以麦芽糖含量(m g/ml) 制定标准曲线, 重复3次, 得回归直线为y =0. 1768x -0. 0108(r=0. 9975) ,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麦芽糖含量, 计算淀粉酶总活性和 淀粉酶活性, 最后求出 淀粉酶活性。研究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 以p H 值5. 5柠檬酸缓冲液为提取缓冲液。1. 3 数据处理 用SPSS12. 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

2. 1 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选用1. 0g/LNa 2S O 3和1. 5g /LN a H S O 3为还原剂时 淀粉酶活性较高, 其中又以1. 0g /LN a 2SO 3为还原剂时 淀粉酶的活性最高。下文将以1 0g /LN a O 3为还原剂, 提取2S 淀粉酶。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还原剂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

的影响顺序为种类与浓度的交互效应 还原剂浓度>还原剂种类。

表1 不同还原剂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Table 1 E ffects of different reducing a gents o n enzy m e activity Am

y l ase fro m the ger m inated broad bean

种类Species

Na H S O 3

浓度 g /LConcen trati on

1. 01. 52. 0

Na 2S O 3

1. 01. 52. 0

酶活性 m g/(g m in)

E nz yme acti vity

10. 3924. 3513. 1029. 73

11. 5913. 30

值与缓冲液种类的交互效应>缓冲液种类。p H 值5. 0与6 5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P

各p H 值两两之间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缓冲液种类间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差异也不明显。由此可知, 以p H 值6. 5磷酸钾盐为缓冲液, 提取所得发芽蚕豆 淀粉酶的活性较大, 提取效果较好。

3 讨论

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仅对影响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还原剂种类与浓度和提取缓冲液种类与p H 值进行了研究。还原剂对某些含巯基的酶有激活作用。它可以使酶中二硫键还原成巯基, 从而提高酶的活性。植物原料中的 淀粉酶有相当一部分往往与蛋白质、其他成分以二硫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从发芽蚕豆中提取 淀粉酶, 以1. 0g/LN a O 3作为还原剂, 所得2S 淀粉酶活性较高。原因可能是 淀粉酶的活性中心含有巯基, 1. 0g /LN a 2SO 3能较好地使 淀粉酶与蛋白质、其他成分之间的二硫键还原为巯基, 从而提高了 淀粉酶的提取效果。提取缓冲液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地保护酶在提取过程中不被破坏。提取缓冲液种类与p H 值相比, 后者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酶与其他物质的结合多以离子键形式存在, p H 值影响离子键的分离, 从而影响酶的提取效果。另外, 选用柠檬酸缓冲液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时, 出现较佳提取效果的p H 值不同, 而选用磷酸钾盐缓冲液或磷酸钠盐缓冲液提取发芽蚕豆 淀粉酶时, 出现较佳提取效果的p H 值均为6 5, 且提取效果也基本相同。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金凤燮. 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329-330. [2]刘岩, 王璋, 许时婴. 麦芽中 淀粉酶的纯化及其性质[J].无锡轻工大

学学报, 1998, 17(1):39-43.

[3]王秀奇, 秦淑媛, 高天慧, 等.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2版.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9:205-209. [4]靳利娥, 董文林. 发芽黄豆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与比较[J].食品科技,

2004(6):82-87.

[5]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等. 同工酶影响因素的探讨[J].水产科学,

2004, 23(5):45-46.

[6]胡学智. 酶制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275-276.

[6]

[5]

[4]

2. 2 缓冲液种类与p H 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选用柠檬酸缓冲液时, p H 值为5. 0~5. 5时, 随

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大, 且p H 值5. 5时达到最大; p H 值为5. 5~7. 0时, 随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下降。选用磷酸钾盐缓冲液时, p H 值为5. 0~6. 5时, 随着p H 值的增大,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大, 且p H 值6. 5时 淀粉酶活性最大; p H 值为6. 5~7. 0时, 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选用磷酸钠盐缓冲液时, 淀粉酶的活性随p H 值变化的趋势与磷酸钾盐缓冲液大体一致, 且p H

表2 缓冲液种类与pH 对发芽蚕豆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p H val ue a nd buffer solutio n s peci es o n e nzy me ac

tivity of Amy l a s e fro m the ger m i nated bro ad bea n

m g/(g m i n )

p H 值p H val ue 5. 05. 56. 06. 57. 0

sol u ti on

22. 9029. 7317. 8014. 6210. 88

buff er sol uti on

10. 0915. 43

18. 6738. 7314. 83

buffer s o l uti on

5. 589. 13

31. 5338. 3828. 70

C itri c acid bu ff er Potassiu m p hos phate Sod i u m phos phate

值为6. 5时, 淀粉酶活性最大。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缓冲

液种类和p H 值对 淀粉酶提取效果的影响为p H 值>p H (上接第263页)

[11]王绍武, 赵宗慈. 我国旱涝36年周期及其产生的机制[J].气象学报,

1979, 37(1):65-73.

[12]屠其璞, 邓自旺, 周晓兰. 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

究[J].应用气象学报, 1999(10):34-42.


相关内容

  • 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 谷豆类电子书
  • 目录 目录 一.稻 1.大米布丁生产技术 2.大米替代面粉酿造酱油 3.大米清酒的生产 4.大米直接酶法制高麦芽糖浆 5.大米脆片生产技术 6.茶香大米锅巴的制作 7.大米提取红曲米色素 8.大米制葡萄糖 9.糯米制黄酒 10.糯米制甜酒酿 11.碎大米制白醋 12.大米淀粉配地毯.沙发用清洁除臭剂 ...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历年高考题
  • 光合作用历年高考题 1.[2005]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 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 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 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水稻是阴生植物 ...

  •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提取
  •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提取.酶活性的测定及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 响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哈尔滨:150030) 摘要:从萌发的小麦种子中通过离心方法提取淀粉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绘制麦芽糖标准曲线,并在此基础上测定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是影 ...

  • 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 东营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 (第I 卷共60分,1-30小题每题1分,31-50小题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 种子生物学题库2012
  • 种子生物学题库 (湖南农业大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种子:所谓农业种子即指凡农业生产中可以直接应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为与植物学上的种子作区分,称'农业种子'. 2.临界水分:即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种子种的水分含量.P57 3.酸价:指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 ...

  • 蚕豆千万别生吃?盘点家常菜中8大有毒食物
  • 许多人认为有毒的植物大多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食用植物中也有些可能引起中毒的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有毒植物. 1.蚕豆: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蚕豆不能生吃 蚕豆种子中含有巢菜碱苷,人食用这种物质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春夏两季 ...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 ...

  • 小宗粮食作物
  • 第十四章 小宗粮食作物 第一节 小宗禾谷类作物 一.高粱 (一)概述 高粱,又称蜀黍.芦穄.秫秫.茭子.芦粟,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重要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栽培最多的是印度.美国.尼日利亚.墨西哥.中国等.据FAO统计,2007年全世界高粱种植面积为4 379.5万hm2,我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