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在自主互助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体该怎样做呢?教师的教学经验如何与课程理念有机结合?如何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怎样体现既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又促进双基的落实?教师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时机?这些都是在进行新课改中我的困惑,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现谈一点拙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构思,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位参与者、倾听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和导向者。教学有乐,教学相长,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思,也在和同伴的融洽相处中学会了和他人的合作。
原来的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教一是一,教二是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了学生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同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也限制了老师思路。而现在是在学生们自主互助学习时,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中去,蹲下身子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思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不难发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够成熟,在交流时并不把它说出来,但在小组内交流时,则能够畅所欲言,这时我们去倾听往往能够发现思维的火花。我走到了同学们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给了我启发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课堂上老师的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对基础好的学生,我是倾听得多,但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则更需要点拨和对他们的导向。我体会到适当的点拨是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的重要一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选择学生思维出现凝滞‘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反思,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放弃的想法。
课改之初,我们基本是把问题一股脑推给学生,只要求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解决问题,教师不去参与,只当观众。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学习就会蜕变为一种随意性学习、自由性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极高,实际上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课堂达成度比较低,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也应主动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教师的导向作用呢?随着课改的深入,我自己感觉到,学校所提得出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使老师行使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将所讲内容设计好,编写好学案,
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该完成哪些任务,避免了学生学习的无序性,也保证了教学进度。通过当堂检测,可以使教师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达成度,这本身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导向。“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很多老师都能挂在嘴上,可是落实到课堂上时是否真能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呢?有的教师害怕主导过多不体现学生的主体,则整堂课都让学生在操作、在探究、在合作,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有的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事事替学生做主,“导”得过多。
当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做到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但是如何进行小组学习,怎样做到有效性,确实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可是考试却满是‘叉’”;“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差,还不如用‘九义’教材教的学生计算能力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可是时间却明显不足,因而“双基”就训练不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来帮助" 学" ,即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去进行探究学习。我的教学设计分五部分:一、预习部分 二、讨论展示部分 三、反馈矫正 四、当堂检测 五、小结,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时间和目的要求,这样杜绝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体现了以" 学" 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 情境" 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3.强调" 合作学习" 对学生学习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 学"
为了达到以上几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法和步骤:
1. 学习目标分析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 主题" 。主题包含在学生当前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里,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可得到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进而即可确定学习知识主题。
2. 学习情境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教学设计时将问题以学生身边的真实的,丰富性、生动性的问题为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和乐趣。
3. 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将问题分为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和和作学习策略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在以教学设计
主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作用。
教师也从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为中心的" 教师" 角色转变为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的" 导师" 角色。
自主互助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在自主互助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体该怎样做呢?教师的教学经验如何与课程理念有机结合?如何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怎样体现既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又促进双基的落实?教师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时机?这些都是在进行新课改中我的困惑,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现谈一点拙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构思,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位参与者、倾听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和导向者。教学有乐,教学相长,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思,也在和同伴的融洽相处中学会了和他人的合作。
原来的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教一是一,教二是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了学生一切都是按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同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也限制了老师思路。而现在是在学生们自主互助学习时,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中去,蹲下身子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思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不难发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够成熟,在交流时并不把它说出来,但在小组内交流时,则能够畅所欲言,这时我们去倾听往往能够发现思维的火花。我走到了同学们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而给了我启发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课堂上老师的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对基础好的学生,我是倾听得多,但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则更需要点拨和对他们的导向。我体会到适当的点拨是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的重要一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选择学生思维出现凝滞‘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反思,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放弃的想法。
课改之初,我们基本是把问题一股脑推给学生,只要求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解决问题,教师不去参与,只当观众。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学习就会蜕变为一种随意性学习、自由性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极高,实际上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课堂达成度比较低,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也应主动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教师的导向作用呢?随着课改的深入,我自己感觉到,学校所提得出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使老师行使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将所讲内容设计好,编写好学案,
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该完成哪些任务,避免了学生学习的无序性,也保证了教学进度。通过当堂检测,可以使教师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达成度,这本身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导向。“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很多老师都能挂在嘴上,可是落实到课堂上时是否真能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呢?有的教师害怕主导过多不体现学生的主体,则整堂课都让学生在操作、在探究、在合作,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有的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事事替学生做主,“导”得过多。
当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做到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但是如何进行小组学习,怎样做到有效性,确实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可是考试却满是‘叉’”;“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差,还不如用‘九义’教材教的学生计算能力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可是时间却明显不足,因而“双基”就训练不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来帮助" 学" ,即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去进行探究学习。我的教学设计分五部分:一、预习部分 二、讨论展示部分 三、反馈矫正 四、当堂检测 五、小结,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时间和目的要求,这样杜绝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体现了以" 学" 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 情境" 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3.强调" 合作学习" 对学生学习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 学"
为了达到以上几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法和步骤:
1. 学习目标分析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 主题" 。主题包含在学生当前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里,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可得到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进而即可确定学习知识主题。
2. 学习情境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教学设计时将问题以学生身边的真实的,丰富性、生动性的问题为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和乐趣。
3. 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将问题分为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和和作学习策略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在以教学设计
主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作用。
教师也从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为中心的" 教师" 角色转变为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的" 导师"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