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都德的《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本文《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单元的第二篇。它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运用了心理、环境、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并以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辅助,通过描写最后一堂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文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学习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深刻内涵
从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领会小说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发展目标: 学习本文心理、环境描写等表现手法的同时,将写作阅读与之结
合,引导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小弗朗士的前后情感变化;
平时与最后一课相较的不寻常
教学难点:从韩麦尔老师的服饰、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以小弗朗士的口吻,续写《最后一课》
依据:以上这些作为教学重难点,是因为需要学生的讨论回答才能得出结论;而设置的教学难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小说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才能完成,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因此设为教学的难点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以自主探究合作方式为主线,再结合本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进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如下:
教法—— 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
习,掌握生字词,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启发教育法。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
中有启,启中有读,以启促读,精读解疑,让学生在学习
知识的同时,发展智能,提高觉悟。
反馈教育法。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及时反馈信息,在老
师的引导下,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学研究贯穿始终,
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引导学生质疑
——解疑,达到既学习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目的。
创新法。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学法——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思考-讨论-交流法。倡导人人参与,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
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 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刘显国老师曾说过,“开讲起着诱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起着课堂上第一次信息反馈的作用”。而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对历史有一定了解,价值观、世界观等在逐步形成。介于此,我会播放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时的视频:
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跟我们谈谈吧!可能会说:日本人太可恶;如果在当时,我一定要参加抗日;现在合作才能共赢,但历史也绝对不能忘记„„
a. 若有学生讲到日本实行的文化侵略政策,强迫教日语,抓住这点,顺势而下,
“是啊,亡国奴的生活是多么耻辱啊!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b . 若没有回答到这点,在5、6个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呐。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他们又是怎样度过呢?他们接受了母语授课的最后一课,他们是否也和当时的中国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意图:从国内到国外,通过感情的转移,在学习课文时,可感同身受,有助于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语言内涵。
2.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显示重点字词及多音多义字,点名回答和齐读方式相结合,掌握读音及意义。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还有有关字词的问题,若有,进行解决;若没有,进入下一个环节。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叟(sǒu) 膝(xī)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挟(xié) 皱(zhòu) 踱来踱去 诧异 懊悔 惩罚 祈祷 郝—赫 宛转 哽咽
3. 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默读,找出小说主人公,地点(背景)及主要事件,并用一句话概括,同时,在板书上写上学生的答案
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 深入探究,重点突破
在这里,我会设计以下问题:这篇文章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么以他的角度来看,平时和最后一课有不同吗?请再看一遍课文,将变化圈化出来。为了使学生具有针对性,理解地更完整,我会展示出一张表格,让其根据表格寻找。
从小弗朗士的角度看:
完成这一问题后,再进行深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各个方面的变化,了解最后一课的不寻常。那么作为告诉我们这些的小弗朗士自己有变化吗?他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注意,在概括情感变化时需找出文中依据。同样,我会出示表格,使学生思路能更清晰。
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
意图:通过两个表格的直观表现,可顺势点出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文章表达更具震撼力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自然会以小弗朗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作为概括依据,如此,我就可以对进行人物刻画时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深入解释及扩展,一方面可以全面理解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也引导了学生自觉、自主地展开争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充分体现自主创新,反馈最佳地解题思路。
5. 全面扫描,难点攻关
在上一环节,学生对可爱的小弗朗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而对于教他的先生韩麦尔,通过前后变化初步感受了他的严肃无奈和爱国,根据前面的理解,让学生走进韩麦尔先生。此环节。我会设置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 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 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 将要被迫结束; 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 小弗
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 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 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将是多么重要, 多么宝贵! 它深沉, 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 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小弗郎士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把曾经最后一次刻进眼中;国家;母语„„„„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在告别家园校园时那种依依不舍心境的理解和同情,让人感到他经过“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即前一个问题中学生所找出来的前后变化的课文依据。
意图:步步深入,在前者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化理解,可使学生获得补偿的快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总结,出示整篇小说的脉络图,使学生进行再次回顾,理清思路
幼稚、怕提问 变(线索) 恪尽职守
疑问、诧异 道德高尚 环境
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
懊恼 庄重高贵
难受 无畏深情
总:亡国痛、民族恨、爱国情
6. 品读体验,创新写作
a. 通过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弗朗士的口吻,续写《最后一课》
意图:《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意味深长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将来更好阅读小说抛砖引玉。 而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最后一课》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都德的《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本文《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单元的第二篇。它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运用了心理、环境、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并以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辅助,通过描写最后一堂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文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学习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深刻内涵
从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领会小说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发展目标: 学习本文心理、环境描写等表现手法的同时,将写作阅读与之结
合,引导学生创新写作,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小弗朗士的前后情感变化;
平时与最后一课相较的不寻常
教学难点:从韩麦尔老师的服饰、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以小弗朗士的口吻,续写《最后一课》
依据:以上这些作为教学重难点,是因为需要学生的讨论回答才能得出结论;而设置的教学难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小说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才能完成,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因此设为教学的难点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以自主探究合作方式为主线,再结合本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进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如下:
教法—— 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
习,掌握生字词,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启发教育法。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
中有启,启中有读,以启促读,精读解疑,让学生在学习
知识的同时,发展智能,提高觉悟。
反馈教育法。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及时反馈信息,在老
师的引导下,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学研究贯穿始终,
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引导学生质疑
——解疑,达到既学习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能力的目的。
创新法。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学法——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思考-讨论-交流法。倡导人人参与,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
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 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刘显国老师曾说过,“开讲起着诱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起着课堂上第一次信息反馈的作用”。而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对历史有一定了解,价值观、世界观等在逐步形成。介于此,我会播放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时的视频:
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跟我们谈谈吧!可能会说:日本人太可恶;如果在当时,我一定要参加抗日;现在合作才能共赢,但历史也绝对不能忘记„„
a. 若有学生讲到日本实行的文化侵略政策,强迫教日语,抓住这点,顺势而下,
“是啊,亡国奴的生活是多么耻辱啊!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b . 若没有回答到这点,在5、6个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呐。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他们又是怎样度过呢?他们接受了母语授课的最后一课,他们是否也和当时的中国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意图:从国内到国外,通过感情的转移,在学习课文时,可感同身受,有助于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语言内涵。
2.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显示重点字词及多音多义字,点名回答和齐读方式相结合,掌握读音及意义。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还有有关字词的问题,若有,进行解决;若没有,进入下一个环节。
捂(wǔ) 戒(jiè) 凳(dèng) 叟(sǒu) 膝(xī)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挟(xié) 皱(zhòu) 踱来踱去 诧异 懊悔 惩罚 祈祷 郝—赫 宛转 哽咽
3. 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默读,找出小说主人公,地点(背景)及主要事件,并用一句话概括,同时,在板书上写上学生的答案
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 深入探究,重点突破
在这里,我会设计以下问题:这篇文章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么以他的角度来看,平时和最后一课有不同吗?请再看一遍课文,将变化圈化出来。为了使学生具有针对性,理解地更完整,我会展示出一张表格,让其根据表格寻找。
从小弗朗士的角度看:
完成这一问题后,再进行深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各个方面的变化,了解最后一课的不寻常。那么作为告诉我们这些的小弗朗士自己有变化吗?他的情感又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注意,在概括情感变化时需找出文中依据。同样,我会出示表格,使学生思路能更清晰。
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
意图:通过两个表格的直观表现,可顺势点出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文章表达更具震撼力的效果。同时,在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自然会以小弗朗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作为概括依据,如此,我就可以对进行人物刻画时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深入解释及扩展,一方面可以全面理解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可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也引导了学生自觉、自主地展开争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充分体现自主创新,反馈最佳地解题思路。
5. 全面扫描,难点攻关
在上一环节,学生对可爱的小弗朗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而对于教他的先生韩麦尔,通过前后变化初步感受了他的严肃无奈和爱国,根据前面的理解,让学生走进韩麦尔先生。此环节。我会设置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 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 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 将要被迫结束; 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 小弗
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 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 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将是多么重要, 多么宝贵! 它深沉, 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 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小弗郎士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把曾经最后一次刻进眼中;国家;母语„„„„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在告别家园校园时那种依依不舍心境的理解和同情,让人感到他经过“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即前一个问题中学生所找出来的前后变化的课文依据。
意图:步步深入,在前者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化理解,可使学生获得补偿的快乐,激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总结,出示整篇小说的脉络图,使学生进行再次回顾,理清思路
幼稚、怕提问 变(线索) 恪尽职守
疑问、诧异 道德高尚 环境
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
懊恼 庄重高贵
难受 无畏深情
总:亡国痛、民族恨、爱国情
6. 品读体验,创新写作
a. 通过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弗朗士的口吻,续写《最后一课》
意图:《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意味深长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将来更好阅读小说抛砖引玉。 而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