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物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冯一兵
熊宝库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文章阐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重点探讨了加强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关键词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复合型人才
的比例较大,而公共课或通识课所占的比例较小。从信阳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
趋势,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物理学专业来看,其公共课,既使包括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我们要顺应形势,积极推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建立与发在内,所占的比例不足30%,而真正的人文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更展,探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小。因此,当前必须调整物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力度。合型物理专业人才。2.3改革课程设计,提高学科综合性
当前,物理专业课程过于专业化或者说知识过于狭窄,过于注
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重学科自身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人文精神体现不强。然而,当今自
1.1近代社会人为地造成了两者的分离
然科学的发展正在朝着广泛联系、横向交叉的大趋势发展。因此,
由于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出现了科学和人文分离的状况。究
今后在物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上,首先,要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
其原因,我国著名学者、北大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在《科学与人
科学的交叉与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叉与渗透;其次,专
文》一文中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
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正确的思维方式,要讨论自然
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
科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问题;最后,专业课程体系要渗透
向和功利化,导致了科学的兴起,也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
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谬误到真理、
降;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
从保守到创新的发展过程。
的疏远和隔绝;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心安理得地
2.4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拒绝人文关怀。
当前,我们的大学理科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还普遍
1.2现代社会呼唤两者的融合
存在着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文修养不高等现状。因农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以经验为主,工业社会则以专业技术
此,今后必须大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为主,而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人才
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要广泛阅必须是具有文理相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因为:①知识经济是以高
读,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研究要求多学科的综合;②知识经
且要阅读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家传记等;其次,还应从我国优济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人
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要学习经典原著等;再次,教师可文的融合;③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世界一体化的经济,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最后,教它要求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师要把各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1.3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结构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由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和对立,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
2.5实行学分制,加大人文课程选修比例科类单一、知识面窄、适应性差,文科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理科学
目前,信阳师范学院已普遍实行了学分制,这对于实施人文教生缺乏人文修养。因此,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
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一个很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仅实人才,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渗透。高师物理专业
行学分制不够,还要在课程安排上,加大理科专业人文课程的比的人文教育主要是进行人文知识、思想道德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
例,增加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扩大人文教育课程而能为物理专业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
的学分比例。总之,要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研究方向,激励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实践证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只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德才兼
备、文武双全。
1.4两者的融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对于高师物理专业学生来说,将来毕业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这是因为:首先,我们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德育将永远处于我国教育的首位;其次,人文知识和文化精神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内涵、修养和气质;最后,只有文理相通的教师,才能胜任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只有具有文理相通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学识、智慧、内涵、言行和表率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塑造符合国家需要的接班人。2
加强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性,以促进文理交融。
2.6实行主辅修双学位制,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已广泛实行了主辅修双学位制,这给文理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除主修本专业外,还可以任意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辅修专业,毕业时将会同时获得一文一理两个学位。这一举措,对于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2.7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良好的文化、艺术、科技、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大学校园内应多开展人文讲座、学术报告,要设置一些格言警句标语牌,要美化校园,布局一些人文景点等,这些将对学生起到感染、激励、熏陶、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J],2001(4)
[2]朱炜.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
[3]薛天祥,庞青山.论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2.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要实现物理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必须转变原有的文理之间“隔行如隔山”的错误观念,要充分认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二者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努力打破文理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旧有格局,积极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2.2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力度
要加强物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就必须破除培养“专才”的课程模式,建立培养“通才”的课程体系。目前,一般高师院校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
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2-JKGHB-418)子课题
作者简介冯一兵(1970-),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论及科学普及教育。
(收稿日期:2006・12・20)
高师物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冯一兵
熊宝库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文章阐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重点探讨了加强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关键词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复合型人才
的比例较大,而公共课或通识课所占的比例较小。从信阳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
趋势,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物理学专业来看,其公共课,既使包括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我们要顺应形势,积极推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建立与发在内,所占的比例不足30%,而真正的人文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更展,探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小。因此,当前必须调整物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力度。合型物理专业人才。2.3改革课程设计,提高学科综合性
当前,物理专业课程过于专业化或者说知识过于狭窄,过于注
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重学科自身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人文精神体现不强。然而,当今自
1.1近代社会人为地造成了两者的分离
然科学的发展正在朝着广泛联系、横向交叉的大趋势发展。因此,
由于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出现了科学和人文分离的状况。究
今后在物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上,首先,要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
其原因,我国著名学者、北大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在《科学与人
科学的交叉与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叉与渗透;其次,专
文》一文中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原因: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
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正确的思维方式,要讨论自然
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倾
科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问题;最后,专业课程体系要渗透
向和功利化,导致了科学的兴起,也使人文学科的地位进一步下
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谬误到真理、
降;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
从保守到创新的发展过程。
的疏远和隔绝;自然科学自诩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心安理得地
2.4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拒绝人文关怀。
当前,我们的大学理科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还普遍
1.2现代社会呼唤两者的融合
存在着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文修养不高等现状。因农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以经验为主,工业社会则以专业技术
此,今后必须大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为主,而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人才
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首先,要广泛阅必须是具有文理相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因为:①知识经济是以高
读,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研究要求多学科的综合;②知识经
且要阅读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家传记等;其次,还应从我国优济是基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科学、人
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要学习经典原著等;再次,教师可文的融合;③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世界一体化的经济,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最后,教它要求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师要把各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1.3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结构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由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和对立,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
2.5实行学分制,加大人文课程选修比例科类单一、知识面窄、适应性差,文科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理科学
目前,信阳师范学院已普遍实行了学分制,这对于实施人文教生缺乏人文修养。因此,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
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一个很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仅实人才,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渗透。高师物理专业
行学分制不够,还要在课程安排上,加大理科专业人文课程的比的人文教育主要是进行人文知识、思想道德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
例,增加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扩大人文教育课程而能为物理专业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
的学分比例。总之,要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研究方向,激励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实践证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只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德才兼
备、文武双全。
1.4两者的融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对于高师物理专业学生来说,将来毕业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这是因为:首先,我们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德育将永远处于我国教育的首位;其次,人文知识和文化精神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内涵、修养和气质;最后,只有文理相通的教师,才能胜任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只有具有文理相通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学识、智慧、内涵、言行和表率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塑造符合国家需要的接班人。2
加强高师物理专业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性,以促进文理交融。
2.6实行主辅修双学位制,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已广泛实行了主辅修双学位制,这给文理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除主修本专业外,还可以任意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辅修专业,毕业时将会同时获得一文一理两个学位。这一举措,对于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2.7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良好的文化、艺术、科技、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大学校园内应多开展人文讲座、学术报告,要设置一些格言警句标语牌,要美化校园,布局一些人文景点等,这些将对学生起到感染、激励、熏陶、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J],2001(4)
[2]朱炜.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
[3]薛天祥,庞青山.论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2.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要实现物理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必须转变原有的文理之间“隔行如隔山”的错误观念,要充分认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二者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努力打破文理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旧有格局,积极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2.2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力度
要加强物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就必须破除培养“专才”的课程模式,建立培养“通才”的课程体系。目前,一般高师院校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
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2-JKGHB-418)子课题
作者简介冯一兵(1970-),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论及科学普及教育。
(收稿日期: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