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本文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目标,给出了 “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模式和实施方式,形成了科学的、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在同类院校中类似专业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化;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
1 “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实践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专业各种项目的管理、设计、开发、测试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所谓的项目,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综合实验项目、设计性的模拟项目,也可以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软件工程项目等。
“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以项目训练为主要内容,模拟项目公司的组织管理方式,设立相应的岗位并赋予责任和义务;该模式强调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以自愿选择、自由组合为原则,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某个模块小组的某个岗位,组成若干合作关系的小组,构成项目开发团队;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主要负责讲清楚项目背景知识和主要需求,设定项目情景,协调并核准学生们的组合,完全以 “教练”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协作能力和专业研发技能的训练。
从教学目的性来说,“项目化”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以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是长久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借鉴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证实性实验”方法,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现在对这种方法和结果的争议日渐强烈。“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其内涵决定它具备了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途径和手段也与社会问题情境一致[1],因此,它的教学结果必然引导学生朝向社会需求的方向成长。
2 “项目化”实验的教学目标
(一) 培养职业角色意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依照软件公司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团队中分别设立“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员”、“首席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等与实际项目开发责任相一致的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岗位,这种自主进行的“择业”,贯穿于大学四学年学习过程中,通过由浅入
基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本文确定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目标,给出了 “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模式和实施方式,形成了科学的、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在同类院校中类似专业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化;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
1 “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实践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专业各种项目的管理、设计、开发、测试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所谓的项目,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综合实验项目、设计性的模拟项目,也可以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软件工程项目等。
“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以项目训练为主要内容,模拟项目公司的组织管理方式,设立相应的岗位并赋予责任和义务;该模式强调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以自愿选择、自由组合为原则,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某个模块小组的某个岗位,组成若干合作关系的小组,构成项目开发团队;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主要负责讲清楚项目背景知识和主要需求,设定项目情景,协调并核准学生们的组合,完全以 “教练”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协作能力和专业研发技能的训练。
从教学目的性来说,“项目化”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以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是长久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借鉴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证实性实验”方法,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现在对这种方法和结果的争议日渐强烈。“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其内涵决定它具备了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途径和手段也与社会问题情境一致[1],因此,它的教学结果必然引导学生朝向社会需求的方向成长。
2 “项目化”实验的教学目标
(一) 培养职业角色意识。“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依照软件公司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团队中分别设立“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员”、“首席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等与实际项目开发责任相一致的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岗位,这种自主进行的“择业”,贯穿于大学四学年学习过程中,通过由浅入